糖尿病打胰岛素怎么打(糖尿病打胰岛素多少个单位)
糖尿病注射用胰岛素种类及代表药物
糖尿病注射用胰岛素一般按作用时间进行分类,其主要类型分速效、短效、中效、长效、超长效和预混胰岛素等6类,各类主要区分及代表药物见下表(代表药物不是打广告啊,主要是让糖友们在使用某种胰岛素时知道是哪种类型)。
· 速效/短效:控制餐后血糖。
· 中效/长效:提供基础胰岛素需求。
· 预混:简化注射方案(适合依从性差或需兼顾餐后/基础血糖的患者)。
但请糖友们注意,胰岛素注射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情,必须听医生的,不要私自选择注射啊!
类型
起效时间
峰值时间
持续时间
代表药物
速效
10-30分钟
0.5-2小时
3-5小时
门冬胰岛素(诺和锐)、赖脯胰岛素(优泌乐)
短效
30-60分钟
2-4小时
5-8小时
普通胰岛素(RI)、人胰岛素(诺和灵R)
中效
1-3小时
4-12小时
12-18小时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如诺和灵N)
长效
2-4小时
无显著峰值
18-24小时
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地特胰岛素(诺和平)
超长效
1-2小时
无峰值
24-42小时
德谷胰岛素(Tresiba)
预混
胰岛素
双峰效应
根据混合比例
10-16小时
诺和锐30(速效 中效)、优泌乐25
糖尿病人运动疗法及运动时注射胰岛素和口服美托洛尔注意事项
体力活动不足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运动治疗有很多益处,包括降血糖、减轻体重、纠正血脂异常,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全身微循环以及胰岛细胞周围的血液循环,这样胰岛细胞能得到滋养,其分泌的胰岛素能顺畅地到达肌肉组织等细胞,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关于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运动时机:安静时,肌肉主要利用脂肪酸氧化来提供能量而肌肉活动时则利用葡萄糖氧化供能。因此建议饭后适度运动。一般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有无并发症以及既往运动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运动前、运动后都要检测血糖;这样,根据血糖情况设计运动方案,包括运动种类、时长和强度。比如运动时保持心率不超过一个数值(170-年龄),自己感觉到微微气喘,但是还能和同行的人正常交谈。
第二:哪些人群不适合运动治疗:
近一个月内出现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比如发生过酮症酸中毒,或者有严重心、脑、眼、肾疾病、未控制的感染等情况的患者 ,暂时不适合运动治疗;
运动前运动后都要监测血糖,如果血糖>14~16mmol/L、或者存在明显的低血糖、或者血糖波动较大也暂时不适合运动;开展运动治疗之前,要找专科医生评估心肺功能,制定具体运动方案。
第三:运动强度及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治疗总的原则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建议适合运动的T2DM(2型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min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每天≥30min,每周不应连续2天以上不运动。如果无禁忌症,每周最好进行2~3次抗阻运动(也就是需要通过外部阻力来完成的动作,例如举哑铃、弹簧拉力器,俯卧撑等)2次间隔时间≥48h,但血糖控制极差且伴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慎重运动治疗。建议患者请专科医生进行评估运动能力,心肺耐力,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平衡能力,柔韧性等等。评估运动中最严重的心脏缺血性危害,选择患者适合的项目。尤其是老年人运动还要防跌倒、防骨折、重点关心心脑血管和运动机能指标等等,更应该注意个体化。
设定运动强度并且适时地调整。当体重下降过快、感觉疲劳、运动功能下降时,应适当减少运动负荷。体重变化不明显时,应增加运动负荷,加速减少体内脂肪。
比如打台球,体操,交谊舞,平地骑车等,都属于低强度运动;爬山、慢跑、上楼梯、打羽毛球等属于中强度运动;跳绳、举重、游泳、打篮球等属于高强度运动,高强度运动5分钟就能燃烧掉90千卡热量。
第四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运动前需要注意:正常情况下注射部位包括如双侧上臂,大腿、腹部,但饭后准备运动时,建议注射部位是腹部,因为这个部位不受运动影响。否则运动时会造成胰岛素吸收过快,容易发生低血糖。
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不宜做剧烈的和较大幅度的运动,以免泵管脱出。此类患者较好的运动方式是散步、四肢关节的轻柔动作。但是注意监测监测血糖,如果运动后经常发生低血糖,可以考虑适当减低胰岛素用量。
也要注意低血糖的症状,比如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动过速、软弱无力、四肢冰凉等;
但是患者如果正在服用美托洛尔,这些低血糖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会一定程度地被掩盖,症状不明显,要特别警惕。
运动有助于降糖
夏季打胰岛素的5大禁忌,很多糖友都忽视了!这5种东西,别碰!
“一到夏天,血糖反而更难控制了?”不少老糖友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有人觉得是天气热、吃不下饭;有人以为是出汗多、用药少;还有人打了胰岛素,却发现效果大打折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医生提醒:夏季打胰岛素,一定要远离这5种“东西”!不然,轻则血糖起伏不定,重则低血糖、休克风险都可能找上门。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很多糖友都容易忽视的“夏日陷阱”。
身边一个70岁的老糖友,之前控制得不错。可一入夏,血糖忽高忽低,家人急得直奔医院。
医生一问,才发现他不仅在太阳底下打针,还把胰岛素放在厨房窗台上“吹风”。这几个小动作,看似无害,其实正是血糖失控的“罪魁祸首”。
跟他聊完后才知道,很多人打了十多年胰岛素,却从没注意过夏天打针的讲究。
夏季高温潮湿,人体代谢快、出汗多,胰岛素的稳定性和吸收率都在悄悄改变。
如果你还像春秋一样打胰岛素,那可能已经埋下了血糖动荡的隐患。
我们常说“药三分毒”,但胰岛素不是毒,是救命药。可一旦处理不当,它的效果可能直接“打对折”。
今天这篇文章,想提醒所有糖尿病朋友:夏季打胰岛素,这5种东西一定要避开!
第一个“东西”——高温
胰岛素是活性蛋白,怕热是它的“天敌”。
室温超过30℃时,胰岛素的活性就会下降,超过35℃甚至可能被破坏。
尤其很多人喜欢把胰岛素放在包里,随身带出门,结果一出门就是暴晒、闷热,药效自然会大打折扣。
正确做法是:用专用的冷藏包或小冰袋保存,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
第二个“东西”——阳光直射
很多人图方便,在窗边或者户外打针,这其实非常危险。
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仅会破坏胰岛素结构,还可能刺激皮肤,引发过敏或红肿。
建议选择通风阴凉、不被阳光直射的位置注射,衣服遮挡也要适当。
有位老伯就是在公园打针,结果皮肤红了一块,后来才知道是光敏反应。
第三个“东西”——冰箱冷冻层
有些人知道要“冷藏”,结果一股脑把胰岛素放进了冷冻层,这是大忌!
胰岛素不能冷冻,一旦结冰,药效就彻底失效,即便解冻了也不能再用。
正确存放温度是2℃~8℃,放在冰箱冷藏层,并远离冰箱冷壁,防止局部冻结。
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很多血糖控制失败的“幕后黑手”。
第四个“东西”——汗液与脏皮肤
夏天出汗多,很多人习惯随手擦干就打针。但皮肤表面残留的汗液、细菌,可能导致局部感染或吸收不良。
注射部位起包、发炎,甚至形成硬结,都会让胰岛素吸收变差。
注射前务必清洁皮肤,必要时用酒精棉片擦拭,等待干燥后再注射。
别小看这一步,长期忽略可能导致皮肤“报废”。
第五个“东西”——剧烈运动或洗澡后立即注射
运动和洗澡会让血液循环加快,皮肤温度升高。如果这时打胰岛素,吸收速度会加快,容易引发低血糖。
特别是速效胰岛素,吸收快、起效猛,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问题。
建议至少间隔30分钟后再打胰岛素,避免身体状态剧烈波动时注射。
曾有糖友洗完澡马上打针,结果在洗衣服途中突然晕倒,幸亏家人发现及时。
讲到这里,你是不是也中招了?
正确使用胰岛素不仅仅是“按时打”,还要“打得对”。
夏天血糖波动大,很多时候问题不在药,而在用药方式。
尤其老年糖友,代谢慢,胰岛素敏感性变化大,更要谨慎。
不少人纳闷:明明剂量没变,饮食没乱,为啥血糖控制越来越差?
答案可能就藏在这些“看不见”的小细节里。
过期的胰岛素不仅效果差,还可能刺激皮肤,引发炎症。
即使肉眼看不出变化,也不代表它还能用。
别拿血糖稳定当儿戏,该换就换。
最后再提醒大家:
夏季用胰岛素,牢记“避开高温、远离阳光、不冷冻、勤清洁、忌剧烈波动”。
这5样“东西”,看似不起眼,却可能改变你的控糖水平。
别让一个小疏忽,打乱了你多年的坚持。
参考文献:
1. 《胰岛素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张莉,中国药房,2020年第31卷第5期
2.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王芳,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年第38卷第12期
3. 《高温环境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的研究》,李志远,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第13卷第8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