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手发麻(糖尿病手发麻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注意!手脚发麻可能是神经在“求救”,预防方法记牢了
门诊上经常遇到糖尿病患者问:“大夫,我最近手脚老是发麻,像戴了手套袜子一样,是不是血糖没控制好?”
其实,这很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作祟”。这种并发症和血糖长期波动密切相关,就像高血糖是一把“隐形的刀”,会慢慢“砍伤”四肢的神经。数据显示,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人,近一半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早期不重视,后期可能发展到疼痛难忍、甚至足部溃疡。
怎么预防呢?记住这四个“护神经”的关键动作,普通人也能看懂学会:
一、控好血糖是“地基”,别让它像过山车
很多人觉得空腹血糖在7.0mmol/L左右就没事,但神经对血糖的敏感度比其他器官更高。打个比方,血糖像潮水,长期淹没神经细胞,它的“信号传递”就会失灵。
具体怎么做?
1、每天测血糖别偷懒,尤其是餐后2小时和睡前;
2、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查一次,尽量控制在7%以下;
3、别轻信“偏方降糖”,中西医结合治疗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比如中药里的黄芪、丹参等,现代研究显示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但必须搭配规范降糖方案。
二、给神经“喂点营养”,这些食物要多吃
神经细胞的修复离不开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就像给电线裹上保护层。
推荐食谱:
1、早餐加一把坚果(核桃、杏仁),搭配燕麦粥;
2、午餐吃点菠菜炒鸡蛋,菠菜含维生素B12,鸡蛋含卵磷脂;
3、晚餐来碗杂粮饭,玉米、糙米里的维生素B1能保护神经髓鞘。
如果饮食不均衡,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吃复合维生素B片,别自己乱买高剂量保健品。
三、每天“动一动神经”,别让它“躺平”
四肢神经就像水管,长时间不动容易“生锈”。特别是久坐的糖友,下肢血液循环差,神经更容易缺氧。
适合的运动:
1、散步:每天早晚各20分钟,步子别太小,脚跟先着地;
2、踮脚尖:坐沙发时就能做,连续踮10次,歇5秒,重复3组;
3、中医穴位按摩:按揉足三里(膝盖下3寸)、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每个穴位揉30秒,有酸胀感最好,能促进气血循环。
四、护好手脚“警戒线”,别等受伤才后悔
神经损伤后,手脚会变得“迟钝”,比如泡脚时感觉不到水温烫,小伤口也不觉得疼,这反而更危险。
日常护理细节:
1、洗脚前用手腕内侧试水温,别超过40℃;
2、剪脚趾甲平着剪,别挖甲沟;
3、穿软底鞋,别光脚走路,夏天穿凉鞋也要注意别被石子划伤;
4、每周检查脚底,如有红肿、水泡及时就医,别自己挑破。
最后想告诉大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就像“温水煮青蛙”,早期症状轻,但一旦出现持续疼痛、肌肉萎缩,逆转就很难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于,西药控血糖“治标”,中药调体质“治本”,再加上生活方式的调整,才能真正给神经穿上“防护衣”。
如果已经出现手脚麻木、刺痛,别慌,及时到医院查神经传导速度,早期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配合中药内服外洗,很多人能明显缓解症状。
健康无小事,尤其是糖友,多留个心眼,就能把并发症“挡在门外”。
你平时有注意过手脚的变化吗?可以在评论区聊聊,让更多人重视起来。
糖尿病四肢麻木,麻是气虚,木是血虚,中医分2步解决
简单2味药,专攻糖尿病肢体麻木!知道的人很少,今公之于众!
治糖尿病40余年,我发现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者血糖长期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的手脚麻木、疼痛,这是怎么回事呢?
从西医角度来说,这是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的病变。
从中医角度来看,糖尿病日久,气阴两虚,血脉瘀阻,肢端失养,导致肢体麻木疼痛,多呈对称性,下肢为甚。
中医针对糖尿病伴有肢体麻木疼痛的症状,在于活 血 化 瘀兼止痛!
跟其他病引起的手脚麻木、疼痛相比,糖尿病神经的病变一般有以下3个特点。
糖尿病肢体麻木疼痛的特点
1.有对称性:一般是双手双脚同时出现,如果只有一边肢体出现麻木,首先应该考虑的病是“中风”,也就是脑梗塞或者脑出血。
2.从远端开始:从肢体远端的脚趾尖、手指尖逐渐向近端的脚趾、手指、脚掌、手掌发展。
3.特殊的感觉:手脚发麻(走路时像踩棉花),刺痛(针扎痛感),四肢无力(脚抬不起来),感觉异常(有蚂蚁在爬),尤其晚上睡觉的时候更严重。
专治糖尿病肢体麻木疼痛的名方
今天分享一个中医的止痛名方——失笑散,只有2味药,五灵脂和蒲黄。
别看只有2味药,具有很好的活 血 化 瘀、止痛的作用,专门针对糖尿病肢体麻木疼痛!
五灵脂:药性苦、咸、甘、温,归肝经,是一味活 血 化 瘀的药;
蒲黄:性味甘、平,归属于肝和心包经,具有止血、化瘀、通淋的作用,是一味止血药;
我接诊过非常多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这些患者很多人都是血瘀体质,所以临床上,我常用这两味药治糖尿病及并发症。
例如:
如果糖尿病患者疼痛感严重,我会加没药、乳香,增强止痛效果。
如果糖尿病患者瘀血阻滞严重,我会加当归、川芎、赤芍等药材,增强活 血 祛 瘀的功效。
很多出现神经的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服用甲钴胺一段时间后,不仅没效果,反而在不断发展,这时可以试试用中医配合活 血化瘀方面的调治。
失笑散孕妇应当慎用,因为其中的五灵脂和蒲黄对孕妇可能存在一定风险。此外,五灵脂不能与人参同用。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在我的文章中强调,大家一定不要照搬照抄出现的方子,一定要在医生辨证后对症运用,才能发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