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心里不舒服怎么回事)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选择降压药一定要避开这些坑!
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2.78亿[1],平均每4个成人就有1个患者。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人数,9,750万,占高血压患者总数35.1%,也就是相当每3位高血压患者中就有1人合并糖尿病[2]。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经常相伴而行的“姐妹病”。有相关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生风险比单一疾病患者至少高2倍[3]。因此,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好血压,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困局
相比于普通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上面临更多难题:
1. 血压控制目标更严格,但更难控制好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中指出糖尿病患者血压的控制目标: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可放宽至140/90 mmHg;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建议血压控制目标为<135/85 mmHg。
然而,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血管硬化,从而升高血压;而血压增高又会使血糖进一步增高,加重胰岛素抵抗。恶性循环之下,影响了血压和血糖的有效控制。
- 靶器官损害风险更高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由于病理生理机制等因素影响,其发生心肾疾病的风险更高,同时也会使眼底病变的风险倍增。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降压的同时还需兼顾靶器官的保护。
高血压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选择降压药?
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人群,临床常用到的是普利类或者沙坦类的降压药。两者都是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都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尿蛋白,对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风险。
但这两类药物在降压方面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在单药降压的时候,它们的降压幅度有限,约为10-15mmHg。对于需要严格控制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所以临床上通常需要进行联合用药。在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基础上,联用地平类,是临床比较经典的组合搭配。
不过,诸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这类单通道降压的地平对肾脏并不友好。它们主要是单通道降压,主要扩张入球小动脉,几乎不扩张出球小动脉,相当于进水口开得很大,但出水量不变,就会导致肾小球内压升高,损伤肾脏。所以,它们并非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的最优选择。
相比之下,新一代的贝尼地平片对肾脏更加友好。以卡优能贝尼地平片为例,它主要通过三通道降压,不仅降压效果更好,还能保护肾脏心脏。
卡优能贝尼地平片:为什么是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的更优选?
- 三通道协同降压,保护心肾功能
作为新一代地平类降压药,卡优能贝尼地平片拥有独特的三通道(L/N/T三亚型)阻滞机制。其中,L通道,通过扩张外周血管起到降压作用;N通道,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在降压过程中发生心动过速的不良反应;而T通道,主要发挥的作用是降低肾内压,从而达到尿蛋白减少,保护肾脏的作用。
- 改善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分泌无不良影响
有相关研究发现,贝尼地平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4]。同时,贝尼地平主要通过阻断钙通道发挥作用,这种作用机制和胰岛素分泌的调节途径没有直接冲突。因此,不会干扰或者影响胰岛素的合成、释放。
此外,贝尼地平还可以促进尿酸的肾排泄,抑制骨骼肌中次黄嘌呤的生成,从而改善尿酸代谢,对痛风合并高血压人群也很友好。
3、一天1片,24h长效平稳降压
一天1片,24h长效平稳降压,有效控制清晨血压,几乎不影响糖脂代谢
最后提醒:高血压糖友,"精准联合" 才是关键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意味着我们需要面对更复杂的代谢紊乱和器官保护需求。这时候盲目追求 "单药 ",反而可能陷入 "药效打折、风险叠加" 的陷阱。记住两个原则:
别让药物 "单打独斗":根据血压水平和并发症情况,合理联合用药,既能强效达标,又能协同护肾;
选对药物 "精准护靶":像卡优能贝尼地平片这样的三通道药物,通过 L/T/N 通道的协同作用,实现 "降压、护肾、护心" 三重目标,尤其适合需要长期用药的高血压糖友。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R]. 北京:中国循环杂志社, 2023.
- ↑
- Wang L, et al.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4;43:100976. (DOI:10.1016/j.lanwpc.2023.100976)
- ↑
-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 [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4, 14 (02): 92. ↑
- 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 ,等. 成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基层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J].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 (28): 3453-3475 3482. ↑
北京疾控发布预防基孔肯雅热健康提示
中新网7月22日电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消息,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地区,通过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无人传人的证据。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目前,北京市偶有境外输入病例,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病例输入的风险持续存在。
基孔肯雅热如何传播?
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传播途径
基孔肯雅热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人是基孔肯雅病毒的主要宿主。伊蚊在叮咬病毒血症期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经2至10天的外潜伏期再传播病毒。潜伏期为1~12天,多为3~7天。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基孔肯雅热的流行地区在哪里?
基孔肯雅热疫情曾在非洲、美洲、亚洲、欧洲以及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岛屿上发生,已在 119 个国家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
2010年以来,我国曾报告来自东南亚、非洲、中亚等多个地区的输入病例,并在广东等地发生本地传播。
临床症状有哪些?
患者主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39℃)、对称性多关节痛、皮疹等,以轻症为主;
在高危人群,如婴儿、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可能会引发重症。多数患者一周内会好转,部分病例关节疼痛的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我市基孔肯雅热的传播媒介是什么?
北京市能够传播基孔肯雅热的蚊种为白纹伊蚊,未发现另一种传播媒介——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体黑而有白纹,俗称“花蚊子”或“黑蚊子”,能够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病等蚊传疾病。
其白天吸血,吸血高峰为早上6—8点和下午17—19点。
它主要来源于各种小型且清洁的水体中,例如室外堆积废弃的盆、桶、锅、碗,或者室内的插花瓶、水缸、花盆托盘等。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蚊虫叮咬。需要以清理蚊幼虫孳生地为基础,并根据情况合理使用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杀灭蚊虫。
具体措施包括:市民外出活动时做好防蚊准备,着长衣长裤、远离蚊虫孳生场所、科学合理使用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
旅行者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出发前
出发前旅行者需查阅目的国家的健康通告和警示信息,了解哪些地区正在发生暴发疫情或存在较高的基孔肯雅热感染风险。
部分旅行者(如孕妇)可依据此类信息判断是否应避免前往该地区,科学安排行程,做好个人防护。
出行时
出行时,若前往暂无疫情但存在感染风险升高的地区或正发生暴发疫情的地区,宜携带含有避蚊胺、驱蚊酯、埃卡瑞丁等活性驱蚊成分的驱避剂,并按照说明使用。
也可使用蚊帐、穿宽松的长袖上衣和长裤。尽可能选择配备纱窗纱门的住宿场所。
结束后
旅行结束后2周内仍需预防蚊虫叮咬,确保旅行者不会因隐性感染,将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等病原体带入境内,导致传播。
旅行返回后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皮疹症状,请及时就医,并说明旅行时间和地点,以尽快得到诊治。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北京疾控发布预防基孔肯雅热健康提示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fever,CHIK)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地区,通过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无人传人的证据。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目前,我市偶有境外输入病例,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病例输入的风险持续存在。
基孔肯雅热如何传播?
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传播途径
基孔肯雅热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人是基孔肯雅病毒的主要宿主。伊蚊在叮咬病毒血症期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经2至10天的外潜伏期再传播病毒。潜伏期为1~12天,多为3~7天。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基孔肯雅热的流行地区在哪里?
基孔肯雅热疫情曾在非洲、美洲、亚洲、欧洲以及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岛屿上发生,已在 119个国家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
2010年以来,我国曾报告来自东南亚、非洲、中亚等多个地区的输入病例,并在广东等地发生本地传播。
临床症状有哪些?
患者主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39℃)、对称性多关节痛、皮疹等,以轻症为主;
在高危人群,如婴儿、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可能会引发重症。多数患者一周内会好转,部分病例关节疼痛的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我市基孔肯雅热的传播媒介是什么?
我市能够传播基孔肯雅热的蚊种为白纹伊蚊,未发现另一种传播媒介——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体黑而有白纹,俗称“花蚊子”或“黑蚊子”,能够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病等蚊传疾病。
其白天吸血,吸血高峰为早上6—8点和下午17—19点。
它主要来源于各种小型且清洁的水体中,例如室外堆积废弃的盆、桶、锅、碗,或者室内的插花瓶、水缸、花盆托盘等。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蚊虫叮咬。需要以清理蚊幼虫孳生地为基础,并根据情况合理使用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杀灭蚊虫。
具体措施包括:市民外出活动时做好防蚊准备,着长衣长裤、远离蚊虫孳生场所、科学合理使用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
旅行者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出发前
出发前旅行者需查阅目的国家的健康通告和警示信息,了解哪些地区正在发生暴发疫情或存在较高的基孔肯雅热感染风险。
部分旅行者(如孕妇)可依据此类信息判断是否应避免前往该地区,科学安排行程,做好个人防护。
出行时
出行时,若前往暂无疫情但存在感染风险升高的地区或正发生暴发疫情的地区,宜携带含有避蚊胺、驱蚊酯、埃卡瑞丁等活性驱蚊成分的驱避剂,并按照说明使用。
也可使用蚊帐、穿宽松的长袖上衣和长裤。尽可能选择配备纱窗纱门的住宿场所。
结束后
旅行结束后2周内仍需预防蚊虫叮咬,确保旅行者不会因隐性感染,将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等病原体带入境内,导致传播。
旅行返回后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皮疹症状,请及时就医,并说明旅行时间和地点,以尽快得到诊治。
供稿:市疾控中心传地所
来源: 北京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