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夏季糖尿病(夏季糖尿病人的食谱和菜谱)

健康求知所 0
文章目录:

三天就去世!医生:夏季糖尿病患者若出现这5个症状,立即去医院

本文1927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黄阿姨是一名患糖尿病多年的病人,平时血糖控制得还算稳定。可就在上周,她因为天气太热,连续几天没怎么吃饭,想着“少吃点血糖低”,结果第三天就被家人紧急送进ICU。医生说,再晚来几个小时,可能人就救不回来了。

夏天本就是糖尿病高风险季节。高温加上出汗多、饮食乱,身体一旦代谢失衡,危险来得比想象中更快。特别是一些看似“小问题”的表现,可能就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前兆。

不是危言耸听,糖尿病在夏天确实更容易出事。

根据《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高温天气对糖尿病人的影响极大,中暑、脱水、电解质紊乱、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在夏季发生率明显上升。尤其是老年患者,身体调节能力差,一旦出问题,死亡率极高。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是糖尿病患者,夏天一旦出现下面这5个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别耽误就医时机。

症状一:口干、尿多、喝水还口渴

很多糖尿病人以为自己喝水多是“正常反应”,但如果喝水多、尿多、口干的情况突然加重,就要小心了。

这可能是高血糖失控的表现。尤其是天气热、出汗多,身体水分流失快,血糖会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严重时,可能发展为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HS),这是糖尿病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达10%~20%。一旦出现意识模糊、极度疲劳,就要立刻送医。

症状二:腹痛、呕吐、呼气有异味

夏天有很多人食欲不好,但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呕吐、乏力甚至呼气带有“烂水果味”,就不是简单的“没胃口”了。

这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DKA是由于胰岛素严重不足,脂肪代谢异常,体内酮体大量堆积,导致酸中毒。最常见于1型糖尿病,但2型糖尿病也可能出现,尤其是在感染、脱水、过度劳累之后。

这种情况进展极快,死亡可在48小时内发生。

症状三:出汗少、皮肤干、心跳快

这是脱水电解质紊乱的典型信号,糖尿病人在高温天尤其容易中招。

本身就容易导致多尿,夏天又大量出汗,若水和电解质补充不及时,血容量下降,身体就会出现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等问题。

这时患者会变得反应迟钝、心慌、乏力,严重者甚至出现心律失常、抽搐、昏迷

很多人误以为是“天气太热中暑了”,其实这时候如果不紧急补液,可能会直接猝死。

症状四:血糖忽高忽低

糖尿病患者夏天容易吃得少、动得多,再加上药物剂量没调整好,血糖波动会非常剧烈

短时间血糖剧烈变化,最容易导致低血糖性昏迷或高血糖性昏迷,两种情况都可能致命。

特别是老年患者、独居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可能没有明显预兆,突然晕倒在家,无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血糖波动本身就是一种隐性伤害,对心脑血管的损伤是长期、持续的,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症状五:脚肿、腿麻、走路没力气

很多糖尿病患者夏天脚肿都不当回事。但事实上,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在夏天容易加重。

特别是有糖尿病足风险的人,天气热穿拖鞋、凉鞋,稍微不注意就容易擦伤、感染,严重者可能截肢

一旦发现脚部肿胀、发红、发热,有麻木感或者溃烂,要立刻去医院。

糖尿病足不是“烂脚”,而是慢性坏死病变,一旦发展到严重阶段,保命比保脚更重要。

为什么夏天对糖尿病人这么危险?

1.代谢负担重:高温会让身体代谢加快,胰岛功能负担加重。

2.饮食不规律:天气热常吃冷饮、甜食,血糖容易升高。

3.运动不当:运动量大、出汗多,容易脱水、电解质紊乱。

4.药物代谢变化:部分降糖药物在高温下药效不稳定,容易低血糖。

所以,夏天是糖尿病并发症的“爆发季”,稍不注意就可能命悬一线。

医生提醒:糖尿病人在夏季要特别注意这些事

定时测血糖:每天至少监测3次,尤其是早晨空腹、饭后2小时、睡前。

科学补水:每天喝水2000毫升以上,不能等口渴才喝。

饮食清淡有规律:控制总热量摄入,每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不要随便停药或减量:药物剂量调整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出门避高温时段:中午11点到下午3点尽量不要外出,避免中暑。

随身携带糖分补充物:如葡萄糖片、糖果,以备低血糖应急。

糖尿病不是小病,尤其在夏天,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可能迅速升级为致命危机。一旦出现以上5个症状中的任何一个,哪怕只有轻微表现,都要立刻就医,不要犹豫。

糖尿病真正可怕的,不是血糖高,而是你没重视那些“看起来不严重”的信号。

参考资料:

① 王莹莹.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识别与急救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 38(15):1125-1128.

② 李志鹏. 高温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及管理对策[J]. 中华全科医学, 2023, 21(2):145-148.

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糖尿病防治指南(2022年版)[S]. 2022.

④ 郭海燕. 糖尿病合并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临床诊治研究进展[J]. 现代实用医学, 2021, 33(4):435-438.

糖友注意:夏天做这3件事,容易让血糖飙升!

天气炎热,有不少糖友担心,血糖是否因为气温上升而异常增高,其实天气炎热并不直接导致血糖升高,真正容易让血糖飙升的是这3件事。

1.室内久坐不动

夏季久坐不动是血糖升高的“隐形推手”。原因有四:

其一,久坐使肌肉活动少,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能力下降,血糖易堆积;其二,缺乏活动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产生胰岛素抵抗,控糖效率变差;其三,久坐减少热量消耗,多余能量易转化为脂肪,内脏脂肪增多会加剧胰岛素抵抗;其四,夏季空调环境让人更“懒”,久坐时间延长,且恒温环境可能使基础代谢略降,久坐时还易无意识摄入零食,增加热量摄入。

打破久坐陷阱,糖友可这样做:定时起身,每坐30 - 60分钟活动3 - 5分钟,如原地踏步、伸展四肢等;融入日常“微活动”,接电话、看电视广告时站起来;安排固定轻度运动,避开高温时段,在清晨或傍晚进行瑜伽、太极等;坐着时也可进行“坐姿运动”,如勾脚尖、抬腿等。

2.常喝含糖饮料

糖友夏天若想避免血糖升高,需谨慎选择饮品。以下几类饮品应尽量少喝:

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等,含糖量高,属于简单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会被迅速吸收,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

高糖果汁饮料:市面上大部分果汁饮料并非纯果汁,添加了大量白砂糖和香精,且加工过程中膳食纤维被破坏,血糖上升速度更快。

奶茶:奶茶含糖量通常高,还含有大量植脂末,会升高血糖、导致血脂异常,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运动饮料含糖量也较多,除非剧烈运动后出现低血糖症状,否则应远离。

3.熬夜和作息不规律

夏季熬夜和作息不规律是血糖失控的“隐形加速器”。

其核心机制在于生物钟紊乱,激素“造反”。夜间本该低谷的升糖激素如皮质醇、肾上腺素等,因熬夜异常飙升,推高空腹血糖,加剧胰岛素抵抗。同时,褪黑素分泌被抑制,削弱了血糖调控能力。

这还会引发代谢系统恶性循环。睡眠不足使胰岛素敏感性骤降,血糖难以利用;食欲激素失调,让人深夜渴望高碳高脂食物,餐后血糖骤升;炎症因子暴增,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形成恶性循环。

夏季熬夜还有“特殊助攻”,长日照干扰昼夜节律,夜间蓝光进一步抑制褪黑素。补觉也会带来问题,减少活动量、饮食时间混乱,加剧血糖波动。

因此糖友应重建节律,稳住血糖。严格固定作息,午后小憩≤30分钟,睡前避蓝光,慎用宵夜,若深夜饥饿选低碳食物,熬夜次日必测空腹血糖。睡眠是控糖“刚需药”,稳住生物钟,才能减少夏季血糖波动风险。

结语

总之,夏季糖友在避免以上3件事的同时,也要注意防高温防暑,适当饮水防止脱水,适当运动锻炼,控制血糖平稳。

糖友注意!夏天血糖易失控,这5个坏习惯千万别犯

炎炎夏日,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管理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高温并非仅仅是体感上的不适,它会通过多种生理机制显著影响血糖水平,导致血糖像“过山车”般忽高忽低。一些看似平常的夏季习惯,也可能在不经意间让血糖失控。

01

夏季高温如何影响血糖?

■激素波动与吸收加速

高温作为应激源使糖皮质激素等与胰岛素拮抗的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血糖可能较前升高。高温导致血管扩张,皮下血流增加,对于皮下注射胰岛素患者,胰岛素吸收速率可能提高,增加低血糖风险。

■脱水与电解质紊乱

天气炎热,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造成脱水,可致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糖检测值假性升高。同时大量出汗可能导致血钠、血钾丢失,可能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升高。

■饮食结构失衡

气温升高,往往食欲降低,进食量减少,可能出现血糖偏低。同时夏季时令瓜果较多,大量食用水果或高糖冷饮、啤酒会出现血糖的升高。

■活动量减少

炎热天气使人不愿外出活动,能量消耗降低,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情绪与睡眠干扰

高温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容易引发焦虑、急躁情绪,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同时,高温干扰深度睡眠,睡眠质量下降也是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之一。

02

警惕!夏季五个

易被忽视的血糖“陷阱”习惯‌

■忽视睡眠质量与环境:

夏季炎热、昼长夜短易导致熬夜、睡眠质量差(如睡眠浅、中断多),干扰血糖调节。此外,夜间出汗多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延误发现和救治。

应对策略

创造凉爽舒适的睡眠环境,最佳睡眠温度24~26℃。

避免空调冷风直吹,定时通风。

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

高度警惕夜间低血糖,尤其是出汗多伴夜梦多时,务必检测夜间血糖。

■放任情绪焦躁失控:

夏季容易焦躁,加上血糖忽高忽低更是雪上加霜,糖尿病患者容易情绪失控。

应对策略

糖尿病患者一定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放松,多与人交流沟通缓解压力,必要时请专科医生协助。

■补水不及时、方式不当:‌

老年糖尿病患者口渴中枢反应迟钝,等到感觉口渴时身体往往已严重缺水。

饮用含糖饮料、碳酸饮料、浓茶、浓咖啡或酒精饮品会直接升高血糖或引起脱水。

应对策略

不要等口渴才喝水!最好选用白开水,循序渐进、少量多次饮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每日应喝7-8杯水(1500-1700ml),这同样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患者除外。

■卫生松懈与防护不足:

糖尿病患者本身易发生感染(皮肤、上呼吸道、泌尿系统),而感染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的主要诱因。夏季出汗多、皮肤暴露多、蚊虫滋生、食物易变质,大大增加了感染风险。

应对策略

定时洗澡、及时更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格外注意食品卫生,严防急性胃肠炎(可诱发应激性高血糖及并发症)。

做好防蚊虫措施,避免叮咬;若被叮咬,切忌抓挠以防继发感染。

■擅自减药或停药:‌

有些糖尿病患者夏季食欲下降,担心继续用原来的药量会造成低血糖,便擅自减少药量甚至停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很可能使血糖产生很大的波动。如果自行改变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会人为地造成血糖波动,使病情加重。尤其是正在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可能诱发糖尿病急病并发症甚至昏迷,危及生命。

应对策略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切不可贸然停药!

03

夏季饮食调整

规律为主,拒绝诱惑‌

夏季炎热,人们食欲不佳,可能出现日间进食量少,但增加了夜宵。规律饮食打乱之后可能需要调整降糖方案。夜宵往往都是小吃,啤酒、花生、毛豆、羊肉串……且边吃边聊,不知不觉会饮食过量。放飞了自我,血糖也一路飙升。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病情,同时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选择清淡、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低糖)、全麦面包等,注意少食多餐,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

同时,要拒绝冰激凌和高糖饮料的诱惑,建议选择低糖或无糖的替代品,比如无糖酸奶、豆浆等,既解渴又安全。

04

高温天气下

胰岛素保存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胰岛素是蛋白质激素,对温度敏感(怕冷也怕热):

未开封胰岛素:‌ 需避光冷藏于2~8℃冰箱(勿与食物接触),可保存至有效期。

已开封胰岛素:‌ 只需置于30℃以下、阴凉的室温环境(无需再放入冰箱),通常可保存4~6周(具体看药品说明书)。

禁忌

禁止冷冻!冷冻会永久破坏胰岛素,解冻后不可再用。

特殊场景注意

■车辆存放:夏天车内温度极高,切勿将胰岛素留在车内。

■外出携带:乘飞机时,胰岛素必须随身携带(不可托运,行李舱温度过低)。高温环境下可使用冷藏袋降温,但需包裹好冰包或者冰袋,避免胰岛素直接接触冰块导致局部过冷失效。同时要避免剧烈震荡。

转自:北京健康教育

来源: 健康吉林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