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妊娠糖尿病 体重(妊娠糖尿病体重增加还是减少)

两江一院黄月 0
文章目录:

妊娠糖尿病血糖标准是什么?空腹、餐后要记牢,超标可能影响胎儿

不少准妈妈在孕 24 到 28 周做糖耐量试验后,会被医生告知血糖超标,确诊为妊娠糖尿病。

就说邻居王女士吧,孕 26 周去检查时,空腹血糖 5.3mmol/L,喝了糖水后 1 小时血糖 11.2mmol/L,2 小时 9.1mmol/L。医生拿着报告说这已经够上妊娠糖尿病的标准了,得赶紧调饮食、天天测血糖。

好多孕妇对血糖标准一头雾水,看见数值高就慌神,其实把这些标准和注意事项弄明白,就能稳稳应对。

妊娠糖尿病的血糖标准跟普通人不一样,孕期有专门的严格标准。现在国内用的诊断标准是:孕 24 到 28 周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5.1mmol/L;喝 75 克葡萄糖水后 1 小时血糖≥10.0mmol/L;2 小时血糖≥8.5mmol/L。

这三项里只要有一项够了或超了标准,就会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而平时自己在家测血糖,控制标准更严:空腹血糖得在 5.3mmol/L 以下,餐后 1 小时别超 7.8mmol/L,餐后 2 小时得低于 6.7mmol/L,这样才能少影响妈妈和宝宝。

很多孕妇得了妊娠糖尿病没啥明显感觉,特容易被忽略。

但仔细琢磨琢磨,能发现些不对劲:比如总觉得嗓子眼干,刚灌完一大杯水,没半小时又想喝,一天下来得喝好几升水;上厕所的次数明显变多,白天动不动就跑卫生间,晚上起夜也比以前勤,一晚上能醒两三回;明明吃饭香、饭量没减,体重却比正常孕妇长得快,每周都能胖一斤多;还有些准妈妈总觉得浑身没劲儿,就算睡够了也提不起精神,抱会儿孩子都觉得胳膊酸。要是有这些情况,可得赶紧监测血糖。

为啥孕期血糖标准比普通人严?

因为孕妇血糖高会直接影响肚子里的宝宝。胎儿在妈妈子宫里靠胎盘吸收营养,当妈妈血糖偏高时,胎儿会吸收过多葡萄糖,身体就会分泌更多胰岛素,这样容易让胎儿长得过大,到时候顺产费劲,剖宫产的可能性也会变高。

而且高血糖还可能影响胎儿肺部成熟,宝宝出生后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风险也会增加。所以严格控血糖,可是保障母婴健康的关键。

确诊妊娠糖尿病后,首先得靠调整饮食控血糖。每天吃的主食得粗细掺着来,比如用糙米、燕麦、玉米碴子代替一半白米饭,白粥、甜馒头、奶油蛋糕这些精制碳水可得少吃。

绿叶菜得多吃,像菠菜、芹菜、西兰花这些,每天最少吃够 500 克;蛋白质也得跟上,鸡蛋、牛奶、瘦肉、鱼虾都能适量吃,但做法得注意,清蒸、水煮比油炸、红烧强,少放油盐糖。

水果得选低糖的,苹果、梨、草莓就不错,每次吃拳头那么大一块,一天别超 200 克,西瓜、荔枝、芒果这些特甜的可得管住嘴。

除了饮食,运动也能帮着控血糖。适合孕妇的运动不算少,比如饭后散步、孕期瑜伽都行。最好晚饭后和老公在小区里慢慢走 20 到 30 分钟,以走得微微出汗、不觉得累为准。

运动时身边最好有人陪着,选平坦、人少的地方,可别做跑跳这类剧烈运动,小心累着自己。通过饮食和运动调整后,得每天测血糖,记着空腹和三餐后 2 小时的数值,方便医生看看控得怎么样。

要是调整饮食和运动后,血糖还是不达标,就得在医生指导下用胰岛素了。孕期用胰岛素对胎儿没影响,反而能更好地控血糖,减少并发症。

得注意的是,就算产后血糖恢复正常,以后得 2 型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比别人高,所以产后 42 天得复查血糖,之后每年也得定期查。

总之,妊娠糖尿病的血糖标准有明确说法,孕期做好监测和控制特别重要。准妈妈们得按时做糖耐量试验,知道自己血糖情况,发现超标了赶紧调饮食、动起来,必要时配合医生用药。

孕期体重周增长标准表:附 BMI 计算器 + 控重食谱

怀孕后,体重管理至关重要。合理增重,能保障母婴健康,降低孕期风险。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孕期体重周增长标准,还附上 BMI 计算器及实用控重食谱,准妈妈们快码住!

孕期体重增长,关乎母婴健康

孕期体重过度增长,易引发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增加剖腹产几率;胎儿也可能长成巨大儿,影响分娩。而体重增长不足,会使胎儿发育受限,增加早产风险。所以,把握好体重增长节奏很关键。

孕期体重周增长标准表

孕早期(1 - 12 周),因孕吐等,体重增长缓慢,一般增加 0.5 - 2 千克。孕中期(13 - 28 周),胎儿快速发育,每周增重约 0.3 - 0.5 千克,总计增长 4 - 5 千克。孕晚期(29 - 40 周),每周增重 0.3 - 0.35 千克,共增长 5 - 6 千克。但这只是大致标准,具体还得结合孕前 BMI 调整。

用 BMI 计算器,精准把控增重范围

BMI(身体质量指数)= 体重(kg)÷ 身高(m)² 。举例,身高 1.6m,体重 55kg,BMI = 55÷(1.6)²≈21.48 。

  • BMI<18.5(体重不足):孕期建议增重 12.5 - 18 千克 ,孕中晚期每周约增 0.46 千克。
  • 18.5≤BMI<24(正常体重):孕期增重 11.5 - 16 千克 ,孕中晚期每周增重约 0.37 千克。
  • 24≤BMI<28(超重):孕期增重 7 - 11.5 千克 ,孕中晚期每周增重约 0.3 千克。
  • BMI≥28(肥胖):孕期增重 5 - 9 千克 ,孕中晚期每周增重约 0.22 千克 。

控重食谱,营养美味两不误

早餐:燕麦鸡蛋饼

材料:燕麦 30 克、鸡蛋 1 个、牛奶 50 毫升、少许葱花。

做法:燕麦加牛奶泡软,打入鸡蛋,加葱花、盐搅拌均匀,平底锅少油,倒入面糊煎至两面金黄。燕麦富含膳食纤维,鸡蛋提供优质蛋白,营养又饱腹。

午餐:清蒸鲈鱼 清炒时蔬 糙米饭

清蒸鲈鱼:鲈鱼富含优质蛋白、DHA,对胎儿大脑发育好。处理好鲈鱼,加葱姜、料酒蒸熟,淋上蒸鱼豉油、热油即可。

清炒时蔬:选当季绿叶菜,如菠菜、油麦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清炒保持营养。

糙米饭:相比精米,糙米保留更多营养和膳食纤维,升糖慢。

晚餐:虾仁冬瓜汤 玉米

虾仁冬瓜汤:虾仁高蛋白低脂肪,冬瓜利尿消肿。冬瓜去皮切块,与虾仁同煮成汤,清淡可口。

玉米:一根玉米,既能补充碳水,又有丰富膳食纤维。

孕期合理控制体重,按标准增长,搭配科学饮食,定期产检,相信每位准妈妈都能顺利度过孕期,迎接健康宝宝。你在孕期体重管理上有什么经验或困惑,欢迎留言分享!

孕期体重增长过快?要当心这4种潜在健康隐患!

27岁的小陈怀孕后,家里人总说“一人吃两人补”,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补品,鸡汤、燕窝从没断过。她自己也觉得多吃点对宝宝好,不管饿不饿都逼着自己多吃。怀孕6个月时,她体重已经涨了25斤,比孕前胖了快一圈。

去做产检时,医生量血压发现她血压偏高,血糖也超出了正常范围,B超显示宝宝比实际孕周大了两周多。医生严肃地告诉她,体重增长太快,不仅她自己容易出问题,宝宝也可能面临风险。小陈这才慌了神,后悔没控制好饮食。

孕期体重增长是正常的,但增长过快就不是好事了。胎儿发育、羊水、胎盘都需要重量,但这些加起来也就10斤左右,剩下的体重增长多是孕妇自身的脂肪堆积。孕期体重增长过快,会给孕妇和胎儿带来很多健康隐患,这4种情况要特别留意。

一、妊娠糖尿病

体重快速上升,脂肪把胰岛素“包围”得严严实实,胰岛只能拼命加班。一旦忙不过来,血糖就飙高。早期可能没感觉,后期会出现口渴、饿得快、尿多。血糖高了,胎儿长成“巨大儿”概率大增,顺产难度直线上升,产后新生儿低血糖也麻烦。管住嘴、迈开腿是硬道理:主食粗细搭配,水果控制在拳头大小,避免果汁、奶茶;饭后散步二十分钟,血糖往往就能稳住。

二、妊娠期高血压

体重每多涨一公斤,血管负担就加重一分。血压升上去,妈妈头晕眼花、手脚浮肿,严重时出现子痫前期,连胎盘都可能“罢工”。日常监测体重和血压最管用:每周固定时间称重,增重超过500克就拉响警报;家里备电子血压计,早晚测一次,发现收缩压≥140或舒张压≥90立刻就医。

三、巨大儿与难产

孕期体重涨得猛,胎儿也跟着“加码”。超过四公斤就算巨大儿,顺产时肩难产、产道撕裂风险高,剖宫产率随之上升。想让宝宝体重在合适区间,关键在能量差:每天比孕前多吃200-300大卡即可,相当于一杯牛奶加一个鸡蛋;拒绝高糖零食、油炸食品,把夜宵改成无糖酸奶加坚果。

四、产后恢复困难

孕期脂肪一旦囤积,产后想甩掉并不轻松。很多妈妈出月子还比孕前重十斤,腰背痛、关节压力随之而来。提前做功课:孕中期开始凯格尔运动,每天三组,每组十次,增强盆底肌;孕晚期坚持散步或孕妇瑜伽,保持肌肉活力,为产后恢复打基础。

产后减肥比孕期控制体重难得多,所以孕期就要注意,别让体重增长超标。一般来说,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整个孕期体重增长 11.5-16 斤比较合适;孕前偏瘦的可以适当多涨点,孕前偏胖的就要严格控制,别超过 11 斤。

孕期控制体重,不是要节食,而是要科学饮食和适当运动。每天少吃多餐,饿了就吃点低热量的食物,比如黄瓜、番茄;别喝含糖饮料,用白开水、淡茶水代替;每天抽 30 分钟散步,动作轻柔的瑜伽也可以做,帮助消耗多余热量。

要是孕期体重增长已经超标,别太焦虑,从现在开始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定期产检,密切关注血压、血糖和胎儿发育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建议,必要时进行干预,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侯杉杉,周虹.巨大儿史产妇再次分娩巨大儿风险的影响因素[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25,36(02):156-160.

[2]俞梦春.如何科学管理孕期体重[J].妇儿健康导刊,2025,4(1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