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胸疼(糖尿病胸疼后背疼怎么回事)
突然胸痛别不当回事儿!急诊科“最怕”这两种
52岁的司机王先生近期时常出现胸闷、胸痛,同时两侧肩膀也有疼痛,大汗淋漓。稍作休息后,症状会慢慢缓解,于是每天继续驾车奔波。
就在三日后,他到同济医院体检时发现,心电图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征象,体检中心医护人员立即准备将王先生送至急诊科。可当时,王先生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要坚持完成余下的检查项目。经再三解释,医护人员才得以将他送往急诊,并及时进行了手术,所幸最终转危为安。但王先生的心脏因心梗未及时治疗,已形成了室壁瘤。
“胸口有点闷”,“胸口有点痛”。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身边的亲朋如是说。
实际上,非外伤性急性胸痛一般有这么几种可能: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心源性休克),急性主动脉夹层,气胸,急性肺栓塞等。
其中,心血管疾病引发的胸痛都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致命,也是急诊医护“最怕遇到”的疾病。
今天,我们以急性心梗和主动脉夹层为例,跟大家聊一聊急诊室胸痛的那些事儿。
胸口压榨样疼痛?
可能是急性心梗!
心脏是我们身上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没有心脏每天勤勤恳恳、全年无休的工作,体内的血液就不能循环流动。而急性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脏罢工,一旦发生梗死,极有可能危及生命。
那心梗是什么呢?就是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基础上,冠状动脉堵塞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冠状动脉是为心肌供血的动脉,其形状像倒置在心脏上的皇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常见,当冠状动脉内形成粥样斑块,会使血流通道变窄,一旦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将堵塞血管。
心梗发作时的症状有哪些呢?一般会出现胸口压榨样疼痛。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疼痛可以向上腹部和双肩放射,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同时,还有可能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被误诊为胃肠道疾患。一旦出现疑似心梗征象,应立即就医,必要时拨打120等待救助,早发现早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 可防可控!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导致心梗,那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预防吗?回答是肯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其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还有诸如肥胖、缺少体力活动、熬夜、作息不规律和遗传因素等。
让我们回到开始的案例中,王先生患有高血压4年,但期间,他并没有规律用药控制血压,且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没有因患高血压而感到明显不适。难道是因为高血压真的对人体没有影响?实际上,是因为王先生的身体已经耐受了这样高的血压,不知不觉中,过高的血压已经给他的血管带来了慢性损害。
血管的耐受能力是有极限的,久而久之他的血管越来越脆弱。如果不加控制,只需要一个契机(如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并且王先生有长达30年的吸烟史,每天一包烟已经成了他的日常,这无异于让本就接近极限的血管雪上加霜。因此,当我们本身就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时,一定要警惕不良的生活方式会给心脑血管带来极大危害。
撕裂样疼痛?
可能是主动脉夹层!
我们已经知道,典型的心肌梗死造成的胸痛是一种压榨样疼痛,疼痛位于胸骨中下段的后方,也就是心脏所处的位置。而有的患者,疼痛一开始就是撕裂样的剧痛,位于胸口和后背部,这是怎么回事呢?
与心脏直接相连的最大的动脉血管就是主动脉。由于心脏泵出去的血,压力很大,这就需要主动脉非常坚固,就像我们的长江大堤一样牢不可破。
主动脉的血管壁实际上有外、中、内三层,看起来确实非常坚固。但在一些情况下,主动脉内的血液会从主动脉内层撕裂进入中层,我们称为主动脉夹层。这种撕裂造成的疼痛就称之为撕裂样疼痛。由于主动脉从心脏发出后沿着后背走行,所以疼痛的部位也可表现为后背部。
主动脉夹层的危险性到底在哪里呢?由于主动脉管径很粗,压力很高。主动脉夹层一旦破裂,犹如江水溃堤,就会引起体内急剧大出血,患者会在短时间内死亡。所以,我们常将主动脉夹层称之为最危险的生命杀手!
积极排险防溃堤!
主动脉夹层这么可怕,哪些人更容易患上主动脉夹层呢?正如我们把主动脉比作江堤,发生溃堤的危险只能出现在两种情况:江水水流过大,压力过高,江堤承受不了;或者堤坝本身受损脆弱不堪一击。水流压力高是不是和高血压很相似?而堤坝受损,是否形同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主动脉壁脆弱?所以这两类患者是主动脉夹层的高危人群!
既然已经知道了主动脉夹层的元凶,如何去预防也就一目了然。监测并控制好血压是第一步,而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戒烟,对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非常重要。
急性胸痛,把握好最佳窗口期!
数据显示,有30%左右的急性胸痛患者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高危胸痛,常见于刚才谈到的急性心梗和主动脉夹层。如果有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出现心前区绞痛、闷痛,感觉有一块大石头压迫在胸口,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全身出冷汗,肢体发麻,或说不清哪里不舒服、头晕、乏力,特别在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长期抽烟、喝酒等危险因素存在情况下,应首先考虑高危胸痛。
急诊科专家特别提醒:出现急性胸痛后,一定要及时就诊,选择正确的就医方式,相信医生的及时决策。
如今很多医院都设立了胸痛中心,便是为了紧急治疗非外伤性的急性胸痛疾病。对于由心血管事件引发的胸闷胸痛,医护人员总是整合一切资源,分秒必争,赶紧抢救。患者一旦确诊心梗,治疗原则是尽早使心肌血液再灌注。医护人员会在患者急诊入院后30分钟开始溶栓或90分钟内完成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尽可能减少心肌缺血带来的损伤,防止猝死。时间就是生命,错过了黄金抢救时机,之后的治疗纵然高大上,即便回天有术,也会影响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
因此,当发生胸痛的先兆症状时,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应提高警惕,到医院进行排查。急性胸痛出现后,一定要及时到急诊科就诊。总而言之就是越快越好。
急性胸痛,你应该这样做
--出现急性胸痛,建议及时拨打120,选择有胸痛中心的医院就诊,切不可选择自驾、单独坐车或骑行的就诊方式。
--等待120期间,患者应就地平卧,安静休息,尽量深慢呼吸,舒缓紧张情绪。
--建议有旁人值守,或通知紧急联系人,检查生命体征(脉搏、呼吸、意识情况)。
--如果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可以尝试使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胸痛症状。
--如果发生心脏骤停(无意识和无脉搏),立即启动徒手心外按压直到患者意识恢复或者专业医疗人员接替抢救,可以多人轮换操作人工胸外按压,切记不要停止。
--到达医院急诊科,认真听取医生诊疗建议。
最后,要再次提醒
也许我们的心脏现在还没有征兆
但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就像达摩克里斯之剑
时时构成威胁
随着心血管疾病患病日趋年轻化
我们要格外警惕危险因素
莫让胸痛成为“心”的健康危机!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支架术后又胸痛中西医结合通络除病痛
□本报记者 向然
支架介入后胸仍痛,配合中药得改善
日前,患者张先生将一面锦旗送到了正在门诊二楼出诊的心血管病科主任兼一病区主任袁国强的手中,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据介绍,冯先生今年71岁,四年前,他由于冠心病出现了胸闷气短的症状,确诊后便做了支架介入治疗。放置支架后,冯先生胸闷等症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以为这下不会再有问题了。可是没想到半年后,冯先生再次出现了胸前区疼痛、后背痛,据冯先生说,那疼起来都在床上打滚,实在是难以忍受。从此,冯先生便多次住院治疗,然而不适症状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直到去年年底,冯先生在给亲属陪床的时候来到了河北以岭医院,他这才萌生了用中医药治疗的念头。抱着试试中医药治疗的想法,冯先生找到了该院心血管病科袁国强主任就诊。袁国强主任详细了解了他的病情,根据其诊断及症状表现,在规范原本西医用药的基础上,为他开具了豁痰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中药汤剂,并叮嘱他注意改善生活方式。经过十余天的服药治疗,冯先生感觉身体好多了。后来冯先生断断续续的吃了25服药,后背痛就再也没有犯过了,而且还可以下地干农活。最近复诊后,袁国强主任表示冯先生病情基本稳定,再吃几服药就可以暂停中药了。冯先生感激地跟袁国强主任握手说:“咱们以后就是朋友了,就算不看病,以后我也得来看看你!”
通络治疗“心病”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
冠心病心绞痛等“心病”的发生,多是由血管病变引起。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梗、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掌握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技术及相关并发症处理的袁国强主任表示,像冯先生这种在置入支架后,心电图仍发现有心肌缺血,且具有胸闷胸痛等症状的患者,多是因为心肌微血管内皮受损,微血管不通,影响血液供应,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等发生,影响健康。对于斑块堵塞中心血管所引起的疾病症状,中医认为属于络病的范畴。中医学的“络”包括了西医学的血管,特别是包括了一些微小血管在内。通络药物既能保护血管内皮,防止血管痉挛引起心绞痛,又能抑制斑块形成,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因此,对于冠心病等血管性疾病,可以在规范用药的同时,配合通络中药,则能更有效地改善症状、控制病情。
在中西医结合规范治疗之外,袁国强主任也表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都属于慢性疾病,在合理用药、规范治疗的同时,患者也应该认识到病程较长的事实,从而应坚持做好治疗。因此,袁国强主任建议慢性病患者,尤其是与血管性疾病相关的患者,一定要和医生建立长期的联系,定期检查、调整用药、指导生活等,同时也可以配合通络治疗,以化瘀通络,抑制或稳定斑块,从而改善病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爹爹着凉不停呕吐 去医院一查竟然是心梗
武汉交通广播记者徐睿捷、通讯员周瞾发回报道:
十来年的老糖尿病患者杨爹爹,平时自顾自吃药打胰岛素,却很少去医院复查体检,前两天早上在阳台上晒腊肉吹了点冷风,杨爹爹感觉似乎“凉了胃”,不停呕吐,两天后熬不住了去医院一查竟然是心梗,经过全力抢救才转危为安。
家住汉口胜利街的杨爹爹今年59岁,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已经十来年了,患病时间久,他觉得自己“久病成医”,平时按规律打胰岛素,吃降压药,但却并没把医生说的“定期复查”放在心上。三天前,杨爹爹早上在家里阳台上晒腊肉吹了冷风,下午就觉得胃不舒服,吃了胃药仍然不见好,后来竟然吃什么吐什么,但杨爹爹却没有太放在心上,在家里硬抗了两天,昨天,实在难受的他终于来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接诊的内分泌主任医师胡爱民听他详细描述病情之后,立刻让他做了基础检查和心电图,心电图结果提示,杨爹爹有急性心梗的表现,血糖14mmol/L,是正常值的2倍以上,血压收缩压高达180mmHg,舒张压也有100mmHg,需要赶紧做冠脉造影和心脏支架。
病情稳定后的杨爹爹十分困惑:“不是说心梗都会胸疼胸闷心慌吗,自己就是吐,怎么也发了心梗呢”。
胡爱民解释说,胸疼胸闷心慌是心梗的典型症状,但还有一些非典型症状也需要特别注意,比如剧烈腹痛、牙疼、颈肩痛等等。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由于有神经病变,发病时经常没有明显疼痛症状,甚至在出现心肌梗死等危重情况时仍毫无知觉,这种无痛性心肌梗死极易误诊、漏诊,也是造成猝死的原因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糖尿病病情,尽量避免发生神经病变。对于已经患有神经病变的糖友来说,应定期复查心功能,以便及早发现异常,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