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治疗糖尿病(黄芪治疗糖尿病的方子)
黄芪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吗?听听药学专家怎么说
黄芪是我国一味历史久远应用广泛的中药,黄芪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在多有名的方当中都作为君药来应用,起到了很好的补气作用。黄芪可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证;卫气虚所致表虚自汗;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以及浮肿尿少和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气虚阴亏的消渴等症。
现代医学对黄芪的研究发现,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能促进骨髓造血;对心衰患者有强心作用;对冠心病患者有扩张冠状血管和肾血管作用;对一些肾病、银屑病等都有辅助治疗作用。
黄芪有一定辅助治疗糖尿病功效
黄芪也是辅助治疗糖尿病的常用中药之一。糖尿病病程长,糖尿病患者在患病的慢性迁延过程中,多表现为肺脾肾气虚,黄芪有补气、补脾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黄芪多糖,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有效降低血糖。有学者用黄芪多糖冲剂治疗2型糖尿病三十八例,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冲剂能够降低血糖,改善临床症状,疗效与消渴丸相当。
黄芪除降糖外,对于气虚血瘀导致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有补气和活血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能降低血糖,改善糖、脂代谢;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改善肾血液循环等。总之,黄芪可改善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尤其对糖尿病性肾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黄芪对糖尿病的治疗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只能作为糖尿病的辅助治疗药物,绝对不能挑大梁。单靠黄芪泡水喝,是绝对治不好糖尿病的。如果患上糖尿病,最佳的选择是去正规医院接受内分泌专科医师的专业治疗。而糖尿病治疗的正确操作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药物治疗、监测血糖及糖尿病教育。
作者简介:药师方健 今日头条健康真相官
2003年获执业医师资格证书,2006年获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2012年获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岗位证书。现为三甲医院副主任药师,临床药师。
社会任职: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
#我的冬日门诊# @健康真相官 @头条健康
糖尿病别愁!黄连+玉竹 +黄芪,稳血糖不反复
血糖忽高忽低难控制,口渴喝水不停,小便多得烦人,身体总是没力气。不少糖尿病人四处求医,却在漫长调理中失去信心。中医调治此病,关键在于抓住核心病机,用药贵精不贵多。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三味药的方子:一降糖、一止渴、一调脾,直击要害。
曾接诊一位张先生,55岁,患糖尿病三年多。他每天口干得厉害,不停喝水仍不解渴,小便次数多、量也多,颜色偏黄。虽然能吃,人却越来越瘦,四肢无力精神差,稍走动就气喘吁吁。观其舌,色偏红而干,苔薄微黄;诊其脉,细而略快。此乃典型气阴两虚兼内热:脾虚失运,水谷不化精微,故消瘦乏力;阴亏生虚热,致烦渴多尿。
针对此机,精选三味组方:
黄连(降糖主将):味苦性寒,尤擅清泻胃火与心火,其苦能燥湿,寒能清热。现代研究亦表明黄连所含小檗碱等成分,能辅助改善胰岛素抵抗,帮助稳定血糖基线,直折消渴之火源。
玉竹(止渴先锋):甘润微寒,功专滋阴润燥,生津止渴。它像久旱后的甘霖,能滋养肺胃之阴,缓解口干舌燥、烦渴引饮的症状,且药性平和,滋阴而不碍胃。
黄芪(调脾砥柱):甘温入脾肺,大补中气,升举清阳。它能显著增强脾胃运化之力,促进水谷精微正常输布,使气血津液生化有源,从根本改善体虚乏力,为降糖止渴提供动力支撑。
三药配伍,黄连清热降糖治其标,玉竹生津止渴缓其急,黄芪补气调脾固其本,协同作战,直击病根。
治疗分阶段调方,稳扎稳打:
急症期(第1周):黄连、玉竹、黄芪,日一剂水煎。张先生服3天后,口干、多饮、尿频明显减轻,精神好转。
稳定期(第2-3周):原方加葛根增强生津升阳。一月后复查,空腹血糖由7.8 mmol/L降至6.3 mmol/L,餐后波动减小,体力增,活动无喘。
巩固期(第4~6周):原方加山药健脾固肾。血糖稳定于理想值(空腹5.8-6.1 mmol/L),诸症基本消失,体重趋稳,体质改善。随访半年,血糖稳定。
此方虽简,标本同治:黄连降亢奋之血糖,玉竹润脏腑之燥涸,黄芪补虚损之脾气。三者合力,达成降糖、止渴、调脾、复元之效。找准病根、精选药物、分阶段调治,配合规律饮食起居,血糖平稳可期。
中医坚持辨证施治,各位如有不适,记得及时找医生为你当面辨证,切记谨慎用药。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跟大家说到这里了,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与我交流。
#糖尿病##糖尿病饮食##关注糖尿病##糖尿病除了吃降糖药,还有什么降糖方法##降糖#
用一味黄芪降服糖尿病后,才明白医者开的不是方,是仁心
行医这些年,诊室里总能见到被糖尿病折磨的患者。
有的人口干得厉害,喝多少水都不解渴;
有的人频繁跑厕所,尿量特别大;
还有的人明明吃得多,身体却越来越瘦,每天都在担心血糖波动和并发症,睡不好觉。
面对这些患者,我一直坚持一个原则:能用温和的中药材调理,就不用刺激性强的药物。这是我学医时老师反复叮嘱的,也是我当医生的准则。
中医把糖尿病叫做 “消渴病”,认为主要是因为身体阴虚燥热、气阴两虚。现在很多人得糖尿病,和吃太多油腻甜食、情绪不好、不爱运动有关。这些习惯会让身体里的津液耗损,气血也变得不顺畅。
在治疗糖尿病时,我最常用的一味药是黄芪。黄芪在《神农本草经》里就有记载,味道甘甜,性质温和,能补脾胃和肺气。对于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型的糖尿病,黄芪效果特别好。
黄芪虽然普通,但作用不小。它含有的黄芪甲苷、黄酮类等成分,能帮身体调节能量,既可以补气,又能缓解燥热。现代研究发现,黄芪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糖,增强免疫力,而且不会伤害身体。
根据不同症状,黄芪可以搭配不同药材:
气阴两虚(总感觉累、口渴想喝水):
用黄芪搭配麦冬、五味子、山药,既能补气又能滋阴。
阴虚燥热(特别口渴、尿多、大便干):
黄芪配上知母、天花粉、生地黄,清热又能补充津液。
脾虚湿困(感觉身体沉重、肚子胀、大便稀):
黄芪和茯苓、薏苡仁、苍术一起用,能健脾祛湿。
气虚血瘀(手脚发麻、刺痛,身上有瘀斑):
黄芪搭配丹参、川芎、葛根,补气又能疏通血管。
之前有位退休工人,糖尿病八年了,胰岛素用量越来越大,还是经常乏力、口渴。
我诊断他是气阴两虚,就以黄芪为主药,配上麦冬、五味子、葛根。
吃了两个月,他的血糖慢慢稳定下来,坚持吃了半年,胰岛素用量都减少了,精神也好多了。
有人说我太 “死板”,患者都想快点好,我却总用普通药材。但我始终觉得,医生就该像《大医精诚》里说的那样,应当一心为患者着想。每次开药,用多少克黄芪,要不要加其他药材,都得反复斟酌,这是对患者生命的负责。
看着患者因为中药调理恢复健康,我更明白:医生开的药方,藏着对生命的敬畏。中医的仁心,不在于药有多贵、方法多新奇,而在于认真倾听患者的痛苦,仔细诊断病情,精准用药。
就像黄芪一样,朴实无华却能守护健康,医生也应该用仁心和专业,让中药材发挥最大的作用。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不标明克数也是对患者的负责。以上分享仅供参考,不可盲目套用,以免药不对症,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