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胰岛分泌(糖尿病胰岛分泌少还是胰岛失效)

健康求知所 0
文章目录:

早上若出现6种信号,胰岛功能或在修复,快来自测你中招没

本文2087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王阿姨今年62岁,十年前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起初血糖控制得不理想,早晨空腹血糖常年维持在10以上。可最近,她发现自己早起头脑清醒多了,手脚也有了力气,饭前不容易饿,也不容易心慌出汗了。她赶紧去医院复查,竟然发现空腹血糖降到了6.5,胰岛功能检查也有了明显改善。

医生告诉她,这是胰岛细胞功能正在逐步恢复的信号。其实,很多糖尿病人忽视了晨起的身体表现,而这些变化,往往是胰岛恢复的“前哨信号”。

胰岛功能可逆吗?过去的认知认为,糖尿病一旦确诊,就是终身疾病。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是可以恢复的,特别是在早期,或通过科学干预、生活方式改善,有可能实现“缓解”甚至“逆转”。

那么,早晨起床时如果有下面这6个表现,很可能是胰岛功能正在悄悄恢复,别忽视了。

1. 早上醒来不口干、不头晕

糖尿病患者常有晨起口干、乏力、头晕的表现,这往往是血糖波动大、夜间高血糖或脱水引起的。如果最近你起床后口腔湿润、头脑清醒、身体轻松,说明血糖波动在下降,夜间胰岛素分泌开始恢复稳定

临床上发现,空腹血糖稳定在5.6~6.9 mmol/L之间的人,晨起口干感明显减轻,这通常是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的表现之一。

2. 醒来后不再感到心慌、出冷汗

许多糖友早上会因低血糖而感到心慌、出冷汗,甚至醒来时一身湿衣。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夜间胰岛素作用过强,或进食结构不合理。但如果你发现最近晨起不再出汗、心跳平稳、精神状态也好,那可能是胰岛素分泌节律逐步恢复,血糖调控系统趋于平衡

这类患者往往在连续三个月内血糖曲线趋于平滑,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下降。

3. 早上醒来排尿情况变得正常

很多糖尿病人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冲厕所,甚至一晚上要起来几次。这是因为高血糖会刺激肾脏排糖,连带带走大量水分。但如果你发现晨起小便量正常、次数减少、尿色清澈透明,说明夜间血糖没有大幅升高,肾脏负担减轻,胰岛素分泌正在恢复正常节律

研究表明,夜尿减少与空腹血糖改善呈显著正相关,是胰岛状态改善的重要信号。

4. 早晨血糖稳定在6以下

空腹血糖是判断胰岛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清晨血糖应低于6.1 mmol/L。如果你能连续多天晨起测得血糖都在6以下,而且没有服用额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这说明你的胰岛细胞对血糖的感知和调控能力正在恢复

目前临床上,胰岛功能评分系统(HOMA-B)用于评估β细胞功能恢复情况,早晨稳定血糖是重要评分项之一。

5. 起床后食欲适中,不暴饮暴食

过去很多糖尿病人一早就饿得慌,甚至要赶快吃点东西缓解低血糖引起的不适。但如果你最近发现醒来后胃口适中,不饿不晕,能正常安排早餐时间,说明你的血糖处于稳定状态,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平衡正在恢复

血糖和食欲之间本就密切相关,胰岛功能恢复后,饥饿激素(ghrelin)分泌趋于正常,不再过度刺激食欲。

6. 起床后手脚有劲儿,不容易乏力

糖尿病患者常有晨起四肢乏力、肌肉酸痛的表现。这多与高血糖导致的末梢神经损伤或肌肉代谢紊乱有关。而当你发现早上起床后身体有劲儿,手脚不麻不木,能轻松下床活动,这说明你的胰岛素对肌肉细胞的作用正在恢复,葡萄糖利用效率提高了

研究发现,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后,肌肉摄糖能力增强,体力水平同步提升,这正是胰岛恢复的重要体现。

这些晨起表现的变化,往往是胰岛功能逐步恢复的信号。但需要注意的是,胰岛功能的恢复并非一蹴而就,更不是靠某种保健品或偏方可以实现的,它需要科学干预、长期坚持、个体化治疗三者配合。

想让胰岛功能持续好转,以下几点必须做到:

管住嘴: 控制总热量摄入,重点控制碳水。推荐低碳饮食,但不提倡极端断碳。每天碳水不超过主食类150克,并搭配足够蛋白和蔬菜。

迈开腿: 每天坚持快走30分钟以上,晚饭后散步尤其重要。运动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肌肉摄糖能力。

控好压、减好重: 高血压、肥胖都是胰岛功能恶化的幕后推手。减重5%就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缓解极有帮助。

按时复查: 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动态评估胰岛状态,才能科学调整治疗方案。

写在最后:

糖尿病并不等于一生都要依赖药物。越来越多临床研究表明,早期2型糖尿病是有“缓解窗口”的,只要抓准机会,合理干预,让胰岛细胞得到修复的空间,是完全有可能实现“摆脱血糖控制药物”的。晨起的身体信号,往往是胰岛状态最早的反馈,别忽视它们。

与其等并发症上门,不如早日行动。一旦发现自己有以上6个晨起表现,说明你正在“逆转糖尿病”的路上,千万别停下来。

参考资料:

① 王海燕. 胰岛功能恢复与2型糖尿病临床缓解关系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3, 43(1): 18-22.
② 国家糖尿病防治中心. 中国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2023年版)[S]. 2023.
③ 丁林. 夜间高血糖与胰岛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14(5): 314-318.
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 我国糖尿病流行现状报告[R]. 2022.
⑤ 李建平. 中国胰岛功能评估与管理共识(2022年)[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2, 38(7): 561-568.

这种食物是胰岛功能的“报警器”?吃完血糖飙升的人,糖尿病风险大增

很多血糖高或糖尿病的人都听过一个词——“胰岛素抵抗”。它指的是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是糖尿病前期的最典型特征之一。

那么,如何才能判断自己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呢?近日的一项研究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普通食物,竟然可以成为胰岛功能的“报警器”!

AI生成图

土豆竟然是

胰岛功能的“报警器”?

米饭、面包、土豆,吃完哪个最升糖?2025年6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医学》期刊上刊发的一项研究发现:我们每个人对于不同食物的升糖反应不同。那些吃完土豆后血糖飙升的人,胰岛素抵抗更高,未来发展成糖尿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①

研究截图

研究招募了55名参与者,给他们佩戴了连续血糖监测仪,可以全天候、不间断记录血糖的细微变化,观察吃完不同食物人体血糖的反应。研究人员设计了7种标准化的碳水餐食,每份都精确含有50克碳水化合物:

■ 五种淀粉类主食:米饭(茉莉香米)、面包(白脱牛奶面包)、土豆(冷冻土豆丝)、意大利面(通心粉)和豆类(罐装黑豆)。

■ 两种简单的碳水:葡萄(红提)和混合浆果(黑莓、草莓、蓝莓)。

最终有了3个意外的发现:

发现一:米饭荣登“平均升糖冠军”的宝座:在吃了米饭后,参与者的血糖水平上升最快、峰值最高,平均血糖曲线图显示其峰值远超其他主食。紧随其后的是面包和土豆,它们也引发了相当剧烈的血糖反应。相比之下,豆类和混合浆果则表现得最为“温柔”。意大利面的表现居中,升糖效应明显低于米饭,但高于豆类。

发现二:每个人对不同食物的血糖反应不同:35%的参与者是“米饭星人”,他们吃完米饭后血糖反应最剧烈;24%的参与者是“面包星人”,他们吃完面包后血糖反应最剧烈;22%的参与者是“葡萄星人”,他们吃完葡萄后血糖反应最剧烈;此外,还有少数人是“土豆星人”或“意面星人”。

发现三:“土豆星人”的胰岛素抵抗最为明显:然而就是这少数的“土豆星人”,让研究人员大吃一惊。研究发现,“土豆星人”普遍表现出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更差的胰岛β细胞功能。而且在他们的血液中,多种甘油三酯和脂肪酸水平更高,这与他们胰岛素抵抗的体质特征完全吻合。这可能与土豆中富含的抗性淀粉有关,这种抗性淀粉对于胰岛素抵抗来说,其控糖效果大打折扣。

土豆可以说是对于“土豆星人”代谢健康的“晴雨表”。我们对特定碳水的反应,不仅仅是“长胖”那么简单,它还反映了你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障碍等潜在的健康风险。如果你发现自己对土豆等食物血糖反应剧烈,这或许是身体在向你发出一个重要的预警信号。

健康时报图

胰岛素抵抗的人

有4个典型表现

除了血糖对土豆比较敏感外,胰岛素抵抗的人有哪些典型特征?上海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俞萌2025年在上海科技馆微信刊文介绍,胰岛素抵抗有4个典型表现:

1. 皮肤异常(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通常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是一种以褐色、绒状、过度角化的斑块为特征的皮肤病变,通常出现于颈后部、腋窝、腹股沟及肘部,但也可能覆盖皮肤的全部表面,仅手掌和足底皮肤不易出现。皮肤病变可能呈现凹凸不平的小疙瘩状(类似乳头状瘤的样子),皮肤表层增厚、表皮突起增多、黑色素细胞数量也增加了。

社交媒体截图

2. 异常的饥饿感与低血糖

某些患者在用餐后不久又会感到饥饿,这是由于胰岛素无法有效将血糖送入细胞,导致大脑误判能量不足,触发了饥饿的信号。此外,某些患者在用餐不规律的情况下会出现低血糖,这是由于尽管血液中的血糖已经降下来了,胰岛素依然还在不断分泌,胰岛素分泌的节奏出现了问题。

3. 女性的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的女性患者可能伴随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通常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闭经以及不孕,患有痤疮、皮肤油腻,体毛增多或脱发等症状。

4. 身体多项代谢指标异常

胰岛素抵抗是诸多代谢异常的共同基础,包括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多囊卵巢综合征及认知障碍等。②

记住!

这才是缓解胰岛素抵抗的方法

很多人发现自己存在胰岛素抵抗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点什么可以缓解?吃什么药物可以治疗?

往往医生的第一条建议不是药物,而是——减轻体重!俞萌医生表示,不论是胰岛素抵抗,还是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疾病,改变生活饮食方式,进行体重管理永远是首要的“治疗”方式。②

胰岛素抵抗并不可怕,它是身体的一个信号。面对胰岛素抵抗,我们真正需要调整到健康的生活习惯:

1. 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实现营养均衡;

2. 进行适当运动,中等强度运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来积极减轻体重;

3. 要改变作息,保证睡眠;

4. 正确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寻找合适的情绪释放方式,减少情绪转化为激素的影响;

5. 情况比较严重的请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以使用一些药物。

最后,很多人总期望于不改变原有生活方式,而口服一些“神药”可以解决问题,但请记住:这世间没有神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解药”!

本文综合自:

①Wu Y, Ehlert B, Metwally AA, et al. Individual variations in glycemic responses to carbohydrates and underlying metabolic physiology. Nat Med. Published online June 4, 2025. doi:10.1038/s41591-025-03719-2

②2025-06-07上海科技馆《在小红书晒了一张黑脖子照片,被网友诊断为“胰岛素抵抗”?》(俞萌)

来源: 健康时报

这种食物是胰岛功能的“报警器”?吃完血糖飙升的人,糖尿病风险大增

很多血糖高或糖尿病的人都听过一个词——“胰岛素抵抗”。它指的是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是糖尿病前期的最典型特征之一。

那么,如何才能判断自己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呢?近日的一项研究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普通食物,竟然可以成为胰岛功能的“报警器”!

AI生成图

土豆竟然是

胰岛功能的“报警器”?

米饭、面包、土豆,吃完哪个最升糖?2025年6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医学》期刊上刊发的一项研究发现:我们每个人对于不同食物的升糖反应不同。那些吃完土豆后血糖飙升的人,胰岛素抵抗更高,未来发展成糖尿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研究截图

研究招募了55名参与者,给他们佩戴了连续血糖监测仪,可以全天候、不间断记录血糖的细微变化,观察吃完不同食物人体血糖的反应。研究人员设计了7种标准化的碳水餐食,每份都精确含有50克碳水化合物:

■ 五种淀粉类主食:米饭(茉莉香米)、面包(白脱牛奶面包)、土豆(冷冻土豆丝)、意大利面(通心粉)和豆类(罐装黑豆)。

■ 两种简单的碳水:葡萄(红提)和混合浆果(黑莓、草莓、蓝莓)。

最终有了3个意外的发现:

发现一:米饭荣登“平均升糖冠军”的宝座:在吃了米饭后,参与者的血糖水平上升最快、峰值最高,平均血糖曲线图显示其峰值远超其他主食。紧随其后的是面包和土豆,它们也引发了相当剧烈的血糖反应。相比之下,豆类和混合浆果则表现得最为“温柔”。意大利面的表现居中,升糖效应明显低于米饭,但高于豆类。

健康时报图

发现二:每个人对不同食物的血糖反应不同:35%的参与者是“米饭星人”,他们吃完米饭后血糖反应最剧烈;24%的参与者是“面包星人”,他们吃完面包后血糖反应最剧烈;22%的参与者是“葡萄星人”,他们吃完葡萄后血糖反应最剧烈;此外,还有少数人是“土豆星人”或“意面星人”。

发现三:“土豆星人”的胰岛素抵抗最为明显:然而就是这少数的“土豆星人”,让研究人员大吃一惊。研究发现,“土豆星人”普遍表现出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更差的胰岛β细胞功能。而且在他们的血液中,多种甘油三酯和脂肪酸水平更高,这与他们胰岛素抵抗的体质特征完全吻合。这可能与土豆中富含的抗性淀粉有关,这种抗性淀粉对于胰岛素抵抗来说,其控糖效果大打折扣。

土豆可以说是对于“土豆星人”代谢健康的“晴雨表”。我们对特定碳水的反应,不仅仅是“长胖”那么简单,它还反映了你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障碍等潜在的健康风险。如果你发现自己对土豆等食物血糖反应剧烈,这或许是身体在向你发出一个重要的预警信号。

健康时报图

胰岛素抵抗的人

有4个典型表现

除了血糖对土豆比较敏感外,胰岛素抵抗的人有哪些典型特征?上海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俞萌2025年在上海科技馆微信刊文介绍,胰岛素抵抗有4个典型表现:

1.皮肤异常(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通常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是一种以褐色、绒状、过度角化的斑块为特征的皮肤病变,通常出现于颈后部、腋窝、腹股沟及肘部,但也可能覆盖皮肤的全部表面,仅手掌和足底皮肤不易出现。皮肤病变可能呈现凹凸不平的小疙瘩状(类似乳头状瘤的样子),皮肤表层增厚、表皮突起增多、黑色素细胞数量也增加了。

社交媒体截图

2.异常的饥饿感与低血糖

某些患者在用餐后不久又会感到饥饿,这是由于胰岛素无法有效将血糖送入细胞,导致大脑误判能量不足,触发了饥饿的信号。此外,某些患者在用餐不规律的情况下会出现低血糖,这是由于尽管血液中的血糖已经降下来了,胰岛素依然还在不断分泌,胰岛素分泌的节奏出现了问题。

3.女性的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的女性患者可能伴随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通常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闭经以及不孕,患有痤疮、皮肤油腻,体毛增多或脱发等症状。

4.身体多项代谢指标异常

胰岛素抵抗是诸多代谢异常的共同基础,包括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多囊卵巢综合征及认知障碍等。

记住!

这才是缓解胰岛素抵抗的方法

很多人发现自己存在胰岛素抵抗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点什么可以缓解?吃什么药物可以治疗?

往往医生的第一条建议不是药物,而是——减轻体重!俞萌医生表示,不论是胰岛素抵抗,还是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疾病,改变生活饮食方式,进行体重管理永远是首要的“治疗”方式。

金鹏 摄

胰岛素抵抗并不可怕,它是身体的一个信号。面对胰岛素抵抗,我们真正需要调整到健康的生活习惯:

1.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实现营养均衡;

2.进行适当运动,中等强度运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来积极减轻体重;

3.要改变作息,保证睡眠;

4.正确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寻找合适的情绪释放方式,减少情绪转化为激素的影响;

5.情况比较严重的请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以使用一些药物。

最后,很多人总期望于不改变原有生活方式,而口服一些“神药”可以解决问题,但请记住:这世间没有神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解药”!

来源: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