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5(糖尿病血糖50多点有什么危险)
糖尿病会慢慢毁掉肾脏!若有这5种早期症状,及早干预还能逆转
很多糖尿病患者最终都不是死于超高的血糖,而是死于糖尿病引发的其他器官病变。
如心脏病、肾脏疾病等等。
其中,糖尿病性肾病是高血糖引起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该病不仅会加重高血糖,控制不好还会演变成尿毒症,造成糖友死亡。
不过,好在该病变进程较缓,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以下5种症状,是肾脏受损的早期信号,若出现,务必及早干预,还来得及。
糖尿病是怎么把肾脏毁掉的?
在了解5种早期症状之前,我们先了解糖尿病是如何伤害肾脏的。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量变:出现了蛋白尿
我们的肾脏像一台清除代谢废物、毒物的过滤机器。
当体内血糖浓度过高时,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身体会刺激肾脏,让其过滤更多的血液,好让一部分血糖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不过,这就像是让一个滤水器超强度工作,过滤效果会慢慢变差,像蛋白质这样的有用物质也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2)质变:肾功能开始下降
肾脏过滤速度变慢,直接导致大量血糖堆积在肾脏血管中,造成血管损伤,肾功能下降。临床上,如果肾小球的滤过率小于60,基本可以判断为肾功能下降。
这5个症状,提醒你务必要开始关注肾脏健康
(1)腰酸、腰痛
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肾脏血流量增加,负担过重,患者会出现腰酸、腰疼的感觉。
(2)出现尿蛋白或尿液中泡沫增多
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出现障碍,有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而尿蛋白增多时,尿液表面张力改变,常会漂浮一层细小泡沫,且不易消失。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泡沫尿。
(3)下肢、眼睑水肿
肾功能受损,身体里的水、钠无法排出,只好积聚在身体内。
如下肢、眼睑等部位,就容易出现浮肿。
(4)皮肤瘙痒
肾功能下降后,体内堆积的尿素、肝酐等代谢物只好堆积在体表,刺激皮肤,产生瘙痒感。
(5)血压升高
肾功能受损会导致血压升高,而血压升高会进一步损伤肾功能,二者互为因果。
这5件事做好,肾脏健康不恶化
(1)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可以减轻肾脏压力,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
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6.0~10.0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7.0%以内。
(2)挑选安全的降糖药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阿卡波糖以及胰岛素都比较安全,可以放心使用。
已经出现蛋白尿的糖友,只要肾小球的滤过率大于45,也是可以使用二甲双胍的。
(3)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
血压高的糖友降压药首选普利类或沙坦类。
这两种药都是针对血管紧张素发挥作用的,能降尿蛋白、延缓肾损害。
(4)避免高蛋白饮食
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适量补充建议以好消化的白肉为主。
(5)定期检查微量蛋白尿
2型糖友在确诊后要立即筛查是否出现肾脏病变,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在确诊5年后筛查。筛查频率为1年1次。筛查内容包括尿常规、微量白蛋白尿和血肌酐。
当尿蛋白呈阴性时,再测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比尿蛋白更敏感,如果尿微量白蛋白>20微克/分钟,说明已经出现了早期糖尿病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有糖尿病的人,要将空腹血糖控制在5.6以下,为啥?医生实话实说
【专业医生天天与您说健康】
“把血糖控制好”、“别有并发症”、“最好能逆转”,相信这是所有有糖尿病的人所希望的,能做到吗?当然有这样的可能,至少可以做到阻止与延缓糖尿病的快速进展,让有糖尿病的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享有应有的预期寿命。
如何才能做到?糖尿病为什么会发生?是因为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受损甚至凋亡,“没人干活了”,血糖就会越来越难以控制。所以有糖尿病的人,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兼顾尽可能保护胰岛细胞少受损伤避免凋亡。
如何保护胰岛细胞?进餐后胰岛细胞受到高血糖的刺激,便会启动分泌机制开始分泌胰岛素,研究证实:血糖的启动值是5.6mmol/L,也就是说只要血糖高于5.6mmol/L,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就不会停止,相当于一个人连续24小时不间断持续加班工作。
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胰岛细胞会受到损伤且损伤不断加重,“忍无可忍”之后便可能凋亡,血糖将更加难以控制,病情就会进一步加重。因此,要保护胰岛细胞就要给它足够的休息时间,最好的休息时间就是在夜间睡眠中。
此时不会吃任何食物,没有外源性的血糖补充,机体处于空腹状态,此时血糖如能保持在5.6mmol/L以下,胰岛细胞则不会启动分机机制而得以休息,避免了连续分泌可能引发的”过劳死“。
那么,是不是把空腹血糖控制在5.6mmol/L以下,胰岛细胞就能得到保护呢?
研究显示:将空腹血糖尽可能控制在较低水平,在对胰岛细胞的保护中起着70%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控制餐后血糖,才能进一步减小胰岛细胞的分泌负荷,促进保护作用最大化。
由于餐后血糖受饮食的影响较大,通常以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来评估整体血糖控制状况,研究证实:当空腹血糖控制在5.6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5.7%时,胰岛细胞受到的保护作用即可达到最大化。
最让人欣喜的是,有糖尿病的人如能达到上述控制要求,未来15年内病情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特别是新发糖尿病、病程尚未超过5年的人,严格按上述要求控制好血糖,糖尿病有逆转的可能。
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控制要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采取饮食、运动治疗的措施外,及时借助降糖药的帮助非常重要,但很多人对早期服用降糖药甚至胰岛素很排斥,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实际上,先用药将血糖控制好,解决”糖毒性“,在降低了血糖的同时保护好胰岛细胞,待血糖稳定及胰岛细胞恢复大部分功能后,逐渐减少降糖药用量直至停药才是正确明智的做法。
【如果此文帮到了您,点个赞打个赏点击关注吧,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推荐阅读医生提醒:人到中年如果空腹血糖超过了5.6,别忘了经常测血压
医生警告:糖尿病人“禁吃”5种食物,当心并发症爆发,健康须知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有糖尿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长期血糖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那么就很容有诱发并发症的出现,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是巨大的。医生警告:糖尿病人“禁吃”5种食物,当心并发症爆发,健康须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糖食物
首先要说的就是高糖食物,常见的高糖食物有蜜饯,甜点,蛋糕等等,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在平时生活中及时只吃一口,也会导致血糖急剧升高,对身体各个器官都会造成损伤,所以患有糖尿病的人千万不要吃,以免加重病情,诱发并发症的出现,对身体造成更大的损伤。
高脂肪
高脂肪的食物患有糖尿病的人同样不可以吃,常见的动物肥肉,动物皮脂,动物油脂类等等,这些食物进入糖尿病患者体内之后,容易发生炎症,而且会存储在体内,长时间对身体产生不良反应,而且还会导致血糖几天都无法稳定,糖尿病患者对高脂肪类食物的代谢时间要更长,对健康不利。
胆固醇
高胆固醇食物同样不可以吃,常见的有动物肝脏,鱼籽等等,这些食物如果吃多了对人体的血脂影响是非常大的,对心脑方面的健康会造成无法逆转的损伤,并且还容易导致糖尿病并发症是发生,对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高盐高钠
高盐高钠食物糖尿病患者同样不可以吃,常见的有腌制食品,熏制食品等,如果糖尿病患者吃盐太多的话,很有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更加有可能诱发动脉硬化的发生,这些都和高盐饮食有莫大的关系。
酗酒
长期喝酒会身体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有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出现,不仅如此糖尿病患者同样不可以喝酒,因为喝完酒之后会导致血糖变低,喝酒之后低血糖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很能诱发多种并发症,对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糖尿病人的饮食一定要合理,健康,并且生活中要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血糖值,一旦出现波动就要及时调整,糖血糖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对自己的健康才更加有利。以上这些食物,患有糖尿病的人最好一口都不要吃,以免诱发并发症。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