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幻灯片(糖尿病ppt图片 配图)

新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你的综合管理够全面吗?

糖尿病人出院指导,一定别忘了这些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一旦确诊大多需要终身治疗。漫长的病程,绝大多数的时间,患者都处在院外,这时,出院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饮食方面

向患者讲解控制饮食的重要性,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若像正常人般进食,餐后血糖必定增高。合理饮食可以减轻胰岛的负担,有助于控制血糖,良好的饮食控制是一切降糖治疗的基础。控制每日饮食总热量,均衡营养,定时定量进餐。

运动指导

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不可缺少的环节,适当运动可以促进肌肉和其他组织对糖的利用,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每周至少5次,每次30—60分钟。运动时备好糖果,避免低血糖发生。如果血糖不稳、过高或近期有严重并发症时暂不宜运动。但运动应选择安全有效的项目,按医生制定运动处方进行,要定时定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坚持不断。

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根据医嘱进行正确用药;不随意增加或减少药量;不随意停药;不忘记服药;(如血糖波动大不规律,请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调整)对于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向患者详细说明服药的时间、注意事项,让患者自觉按时服药。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教会患者或家属胰岛素注射法,树立无菌操作观念,说明胰岛素的保管方法、不良反应、作用时间。同时教会患者低血糖症状的识别及处理。

自我监测血糖

这是糖尿病治疗的依据,要教会患者自己监测血尿糖、体重、血压、尿酮体等,并做好记录,定期到医院复查。

1、血糖监测:随时监测血糖、血压及体重、腰围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病情不稳定时或血糖波动大时需每天监测血糖,每天4—7次,病情稳定或血糖达标时,则可每周监测1—2天。

2、定期体检:每季度复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常规、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眼底、动脉超声及神经病变的相关检查。

3、检查足部:每天仔细检查双足,做好足部护理,预防感染。

心理指导

这也是最重要的,告知患者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稳定。可告诉糖尿病患者目前虽然不能根治,但只要正规治疗,各项指标控制达标,可与健康人一样正常生活,患者应愉快、积极地配合治疗,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

及时就医

当原有糖尿病症状加重,如感觉口干、烦渴、多饮、多尿;不断拉肚子或呕吐;感冒、发烧咽喉痛;持续高血糖或近期血糖波动大等应立即就医。

其他指导

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澡,勤换内衣,每日检查足部情况,穿合适的软底鞋、袜。一旦出现外伤、水泡要及时就诊。

糖尿病曙光已现:科学家成功3D打印“功能性胰岛”

3D打印胰岛真能终结糖尿病扎针时代?

最近科学圈炸锅了。

维克森林团队搞出了能用的3D打印人类胰岛,欧洲器官移植大会上刚公布的成果。

对千万1型糖友来说,这技术简直救命稻草——皮下切个小口就能植入活性超强的胰岛,再也不用每天扎针了。

仔细看这个技术确实牛。

传统胰岛移植得往肝脏打细胞,手术复杂效果还不稳定。

现在换新法子:用海藻酸盐混合人体胰腺组织做成特殊“墨水”,低压慢速打印出完整胰岛。

实测存活率超90%,三周内对血糖反应比自然胰岛还灵敏。

相当于给细胞造了个仿生小屋,营养氧气管够,比硬塞进肝脏合理多了。

但别急着喊糖尿病被攻克。

现在成果还在实验室阶段,动物实验都没做完呢。

虽说微创植入是巨大进步,可长期效果、排异反应全是大问号。

更别说量产成本高得吓人,普通家庭哪用得起?

科研团队说目标做“现成疗法”,可看看类似生物技术从实验室到上市,哪个不要熬十年八载?

技术瓶颈也不少。

生物墨水稳定性、打印精度提升、血管化问题,哪个卡住都前功尽弃。

不过这次用真人细胞而非动物细胞实验,倒是个踏实突破。

只要别学某些企业拿实验室成果炒股割韭菜,稳扎稳打做临床,说不定真能改写糖尿病治疗史。

医疗圈的朋友私下聊,都说这方向靠谱。

虽然现在谈替代胰岛素为时过早,但比起那些吹上天的“基因编辑治愈糖尿病”的PPT项目,至少人家实打实打印出功能性组织了。

关键看后续资金能不能跟上,还有药监部门给不给快速通道。

真希望进度再快点啊。

隔壁王叔打胰岛素二十年,肚皮上全是针眼。

什么时候这种技术能进医保,糖友们才算熬出头。

科学突破固然热血,但患者要的是买得起用得上的治疗。

拜托研发和资本都实在点,别让老百姓空欢喜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