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什么好(糖尿病和什么相克)
适合糖尿病患者的4种饮品,看看你喝对了吗
原创 方玉 糖尿病之友杂志
2025年05月23日 17:31 北京
水是生命之源。
糖尿病患者补充水分,需要遵循少糖、少盐、少脂肪的原则。今天给大家推荐4款最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补水饮品。
1.白开水
白开水具有最易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调节体温,输送养分,清洁身体内部,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功效,不含有热量,能够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
如果出汗不多,糖尿病患者喝白开水就能补充水分。如果觉得白开水味道差,可以放一点柠檬汁,也别有一番滋味。
提醒大家,在烧开后的自来水,需要继续沸腾几分钟,这样有利于清除对人体有害的挥发性有机物,对人体更健康。
2.淡茶水
各种淡茶水是补水的好来源。
无论红茶、绿茶、白茶、茉莉花茶、菊花茶、乌龙茶、大麦茶、荞麦茶、糙米茶等,都是无糖、无盐、无脂肪的健康饮品,不仅解渴效果好,还能够为人体提供钾元素和多酚类抗氧化物质。
糖尿病患者无论喝哪种茶水,都不要泡的太浓。
3.奶类及其制品
这里的奶类及其制品包括牛奶、酸奶、羊奶、马奶,不包括市售的乳饮料。
糖尿病患者增加奶类的摄入,不仅可以补充优质蛋白,还可增加钙和维生素的摄入。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饮用250毫升奶。
4.豆浆
豆浆是大豆粉碎后制作而成,其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大豆低聚糖等成分,除了含有优质的蛋白质外,脂肪的含量及其他含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相比,相对健康得多。
糖尿病患者喝豆浆就不要额外添加糖了。
健康饮品这么多,您最钟爱哪一种呢?
糖尿病人能喝什么?10种常见饮品,看看你该喝哪种?
饮品作为我们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无论是饭前、饭后,还是饭中都可以喝,“边吃边喝”似乎是大家的一种习惯吃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饮品都适合糖尿病人。今天就列举常见的10种饮品,看看哪些饮品适合糖尿病人喝,哪些饮品不适合糖尿病人吧。
一、饮料
含糖饮料如可乐、雪碧、果汁等都是高糖产品。拿可乐来说,500毫升可乐约含有50克左右的糖,而50克的白面馒头含有28.5克的糖。也就是说,如果你喝上500毫升的可乐,那就相当于100克的馒头已经下肚了!更关键的是,馒头还需要消化才能转变成葡萄糖,含糖饮料则直接就是糖!这么多的糖短时间内涌入血液里,血糖能不迅速飙升吗?
所以,含糖饮料是糖尿病人要坚决避免喝的。
无糖饮料虽然不额外添加糖,但会增加人工甜味剂,如阿斯巴甜等,长期吃这种物质会增加体重、使肠道菌群失调,甚至过量的阿斯巴甜还有致癌作用。
故无糖饮料糖尿病人也要尽量少喝。
二、奶茶
不同品牌的奶茶含糖量差别较大,一般500毫升的奶茶含糖量在20-60克之间,就算是无糖奶茶,里面的小料(珍珠、椰果)本身也会含糖,故糖尿病人要尽量避免喝奶茶。
三、豆浆
豆浆是糖尿病人比较理想的饮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豆浆最好自制,配料可自行掌握,应以大豆为主,辅以各类杂豆,要避免加糖,或添加含糖高的物品,如大枣等。
四、柠檬水
柠檬本身就是一种低糖水果,糖尿病人是可以吃的,柠檬水当然也可以喝了。柠檬富含维生素C,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五、茶水
绿茶、红茶、花茶都可以喝,但尽量喝淡茶水。
六、牛奶
牛奶是糖尿病人最理想的饮品之一,无论是正餐喝,还是加餐喝都可以。牛奶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钙质,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好处,建议喝纯牛奶。
七、酸奶
糖尿病人同样可以喝酸奶,但一定要看清楚酸奶的配料。一般来讲,酸奶的碳水化合物比纯牛奶多,而且有的酸奶还会额外添加糖,故酸奶不如牛奶好。
八、咖啡
糖尿病人要适量喝咖啡,大多咖啡会加糖,所以要自制咖啡,或者看清配料。另外,咖啡喝多了会影响睡眠,并通过多种机制引起或加重胰岛素抵抗,故糖尿病人喝咖啡要慎重。
九、水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糖尿病人最理想的饮品,没有之一。水除了没有热量,不能充饥外,我实在想不出它还有什么坏处。所以,如果糖尿病人仅是为了解决口渴的问题,建议只选择白开水。
十、面汤
很多糖尿病人有饭后喝面汤的习惯,这种习惯很不好。面汤是水和淀粉的混合物,喝面汤会导致淀粉摄入增加,影响血糖控制,所以糖尿病人要避免喝面汤。
说了800遍,糖尿病人要适当多吃,这7类食物吃对了,身体越来越好
一说到糖尿病,很多人下意识就是两个字:忌口。仿佛只要“饿着”,血糖就能听话地往下降。
可事实真是这样吗?饮食控制从来不是“少吃”那么简单,而是“吃得对”才最关键。
饮食控制,不等于饮食压抑人们对糖尿病的饮食管理,常常陷入两个极端。要么什么都不敢吃,连一口水果都小心翼翼;要么彻底放弃控制,觉得反正已经得病,干脆吃个痛快。问题是,这样的两头跑,其实都违背了身体的真实需求。
糖尿病不是一个简单的“吃多了糖”的结果,而是复杂的代谢紊乱。控制血糖,不是靠饥饿,而是靠平衡。糖尿病患者比常人更需要“精明地吃”,而不是“少地吃”。
这里的“多吃”,当然不是指数量上的“胡吃海塞”。而是在营养结构上,更加注重某些对血糖友好的食物,适当增加它们的摄入量。这种“多”,是一种策略性的“多”,不是量的“多”,而是质的“优”。
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长期能量摄入不足,会让身体进入“节能模式”,进而影响基础代谢,甚至反弹式升高血糖。更现实的是,一味吃得太少,还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肌肉流失,反而让身体更加脆弱。
膳食纤维像是血糖的减速带。它们不会直接升高血糖,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减少血糖的波动。常见的绿叶菜、芹菜、秋葵、洋葱、蘑菇等,都是纤维含量不低的好选择。
这些蔬菜热量低、饱腹感强,适当多吃还能帮助控制总热量摄入。这也解释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吃得多,反而更容易控制血糖。
与其担心蛋白质“太补”,不如理解它本该是日常饮食中的主角。蛋白质不仅参与身体修复,还能延缓饭后血糖上升,维持饱腹感。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肌肉流失速度更快,更需要足够蛋白质来维持基础代谢。
鸡蛋、鱼类、大豆制品、瘦牛肉等,都是既安全又营养的选择。关键在于选择低脂、清淡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重调料的做法。
第3类:全谷杂粮,控制血糖的“慢释放”白米白面虽然柔软可口,但升糖速度快,容易引发血糖波动。相比之下,糙米、燕麦、荞麦、小米等全谷物不仅营养更丰富,还能让糖分释放得更缓慢。
全谷杂粮并非越粗越好,关键是搭配合理。将精制米面与粗粮按比例混搭,既能保证口感,也能稳住血糖。
第4类:健康脂肪,别一棒子打死“油”脂肪一直被误解为“健康杀手”,但不同类型的脂肪对身体的影响差异巨大。反式脂肪、动物脂肪确实要控制,但植物来源的不饱和脂肪酸却有稳定血糖、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橄榄油、坚果、牛油果、亚麻籽油等,都是值得在饮食中适当增加的脂肪来源。它们能帮助延缓胃排空,减少血糖波动,也能增强饮食的丰富性和满足感。
第5类:低糖水果,水果不是“糖尿病禁区”水果含糖,但这不等于就是“毒药”。关键在于选择和控制量。糖尿病人完全可以放心吃一些低GI值的水果,比如苹果、柚子、蓝莓、猕猴桃等。
水果中的天然糖分与膳食纤维、抗氧化物质共同存在,它们不会像果汁或糖水那样快速升糖。适量吃水果,不但不会坏事,反而能补充维生素和多种微量营养素,有益整体健康。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比想象中复杂。肠道健康不仅影响营养吸收,还可能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纳豆、发酵豆制品等,在调节肠道环境方面有积极作用。
这并不意味着只靠吃点酸奶就能解决问题。但在整体饮食结构中增加益生菌食物,无疑是糖尿病管理的一步加分项。
第7类:含抗氧化成分的天然食物,减缓糖尿病的“隐性炎症”糖尿病发展过程中,慢性低度炎症是一个常被忽略的因素。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如绿茶、紫甘蓝、番茄、深色浆果等,有助于清除自由基,缓解炎症反应。
这类食物虽然不能“治病”,但在饮食结构中合理加入,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应对代谢压力。饮食不是单一的武器,而是协同作用的一种调节。
饮食不是禁令,而是协商与其把饮食控制看作一种限制,不如把它理解为一种协商。糖尿病患者要做的,不是极端地清除某类食物,而是理解食物背后的营养逻辑,用更科学的方式与身体对话。
饮食是人类文化中最日常、也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关乎营养,更与身份、情感、习惯乃至家庭关系深度交织。真正可持续的健康饮食方式,一定是兼顾科学性与生活性的。
现代生活方式下的饮食困境城市生活节奏快,外卖、加工食品充斥日常,很多人即使知道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也很难长期坚持。这其实是一个社会性问题,而不是个体意志薄弱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里,如果不建立起对食物的深度理解,只靠“意志力”来控制饮食,往往是注定失败的。糖尿病人的饮食管理,更多时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重构,而不是一天三顿的“应付任务”。
食物之于健康,是长期的“谈判”糖尿病人的饮食管理,从来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长期的谈判。这场谈判中,食物既是“对手”,也是“盟友”。真正有效的饮食策略,往往不是最激进的,而是最能长期坚持的。
吃得好,不意味着吃得少,而是吃得讲究。在科学与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糖尿病管理的真正智慧。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王晓明.糖尿病患者营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9):701-705.
[2]李红,张伟.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3):214-218.
[3]刘芳.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对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