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吃甘草吗(糖尿病吃甘草吗好吗)

普外科王医师科普 0
文章目录:

复方甘草片糖友能吃?医生提醒:含糖量高,血糖失控风险大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

一颗咳嗽药,竟能把血糖搞得天翻地覆?不少人感冒咳嗽时,顺手就抓起那瓶“老朋友”——复方甘草片,没多想就吞了下去。可谁曾想,这一口下去,不只是止咳,还有可能“顺带”让血糖飙升。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吃完之后血糖像坐上了过山车,直冲云霄。

街坊四邻一打听,才发现不少“糖友”都中过招。有人感叹:“我这不是吃了块糖,是吃了颗糖雷!”更有甚者,一连几天血糖不降,还以为是饭吃多了,结果是那几片咳嗽药在搞事情。一个普普通通的止咳药,怎么就成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拦路虎?

别以为药就是“治病”的代名词,药里头藏的“糖衣炮弹”,有时候比你想象得还狠。尤其像复方甘草片这种老药,很多人都熟得不能再熟了,家家都备着,但里面到底有什么成分,吃了以后会不会影响血糖,糖尿病患者能不能碰,真没几个人弄得明白。

这事儿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复方甘草片,全名听起来文质彬彬,但其实是一种经典的复合型止咳药。它的配方中,不仅有甘草,还含有阿片粉、樟脑、薄荷脑、桔梗等成分,其中甘草糖分含量不低,且阿片粉还可能影响胃排空速度,间接影响血糖水平。

重点来了:它的含糖量,是真的不低。

根据公开的药典数据,每片复方甘草片中所含的糖浆成分,换算下来,糖分的含量相当于一口糖水。一次吃个六片八片的,等于喝了一勺糖浆下去。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这就是“饮鸩止咳”

有些糖友会说:“我吃完也没觉得血糖有什么变化啊。”但你知道吗?复方甘草片的糖分影响不是立竿见影,而是温水煮青蛙。它会悄悄影响你的胰岛素敏感性,干扰你对食物的血糖反应,让你在几天后才看出端倪。等你反应过来,血糖早就出了轨。

这就好比捡芝麻丢西瓜,为了止咳省事儿,结果血糖却失控了。

更尴尬的是,很多糖友在吃药时并不会主动告诉医生自己有糖尿病,或者根本没意识到复方甘草片会影响血糖。医生一看你咳嗽,就按常规给药,结果你在家吃着吃着,血糖就“悄悄地,很温柔地”飙了上去。

这背后暴露的,是我们对“药品成分”的忽视。

生活中很多人对药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能吃就行”“老药安全”这两个层面?但实际上,药物是把双刃剑,尤其是对糖尿病这种慢性病患者来说,每一口药都可能是血糖战场上的一个变量。

复方甘草片的问题核心,不在于它本身有多“毒”,而是我们对它的“熟视无睹”。

在医生门诊里,常听到一句话:“我以为这是中成药,应该没啥副作用吧?”但恰恰就是这种“我以为”,才是最危险的陷阱。就像开车不看路标,开久了总会撞到限速牌。

所以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复方甘草片?

从医生的角度来说,不建议。原因很简单:止咳药选择多的是,为什么非要选一个含糖量高、成分复杂、还有可能干扰血糖的药呢?这就像是已经进了糖尿病的考场,还非要带个作弊工具进去,图啥?

还有更深层的问题: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对自己的“药物地图”一知半解。咳嗽来了,就想快速止住,但往往忽略了药物背后的“糖陷阱”。尤其是那些习惯“自己抓药”的人,药房柜台一站,“来点止咳药”三五瓶就带回家,谁还看成分表啊?

但偏偏就是这些“看都不看”的小细节,决定了血糖的命运。

其实复方甘草片不止对糖友有影响,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也可能造成隐患。因为里面的成分——比如阿片粉,长期使用可能会有依赖性。再加上樟脑、薄荷脑等刺激性成分,对老年人肠胃也不是多么友好。

打开药盒那一刻,你以为是在“治病”,但如果忽略了这些细节,可能是在给身体埋雷。

有些人可能会说,那我就吃少点,不就没事了吗?这就像是说“我只喝半杯汽油,应该不会出事”。你永远无法保证药物对身体的影响是“线性”的,尤其是当你的代谢系统已经不太稳定时。

有人曾做过一个小实验,把复方甘草片泡在水里看融化速度,结果惊讶地发现,它几乎就是一块“药用糖片”。如果你正在控制饮食、精打细算每天的糖摄入量,结果一颗药片的糖分相当于你一顿饭的含糖量,那这顿饭你还吃不吃?

这一点真的不能不当回事。

其实从医生的角度看,最怕的不是药物本身的副作用,而是患者对药物的“想当然”。你觉得它安全,它就真的安全吗?你觉得它止咳,它就不影响血糖吗?身体不是你说了算,它有自己的规则。

复方甘草片的问题,并不孤单。市面上不少中成药、复合药都有相似的问题:含糖量高,成分复杂,副作用不透明。糖尿病患者在选择用药时,务必要看清楚说明书,尤其是“辅料”部分。一旦看到“糖浆基质”“葡萄糖”“蔗糖”等关键词,就要立刻提高警惕。

就像吃饭前看菜单一样,吃药前也要“点菜”。不看成分,就像闭着眼点菜,结果吃出过敏反应,怪不得别人。

医生接诊时最怕遇到的,是那种“我一直吃这个药,怎么突然出问题了?”的病人。其实问题早就埋下了,只是你没发现。糖尿病不是一天得的,血糖也不是一天升的,都是长期“小忽视”的结果。

所以糖友们千万别掉以轻心。止咳药有很多替代选择,比如一些不含糖的复方制剂,或者单纯的祛痰剂、抗过敏药等,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更安全的方案。关键在于别图省事,别靠“老经验”,别自己当医生。

一个小小的决定,就能让你的血糖稳如老狗;也可能,一个不经意的药片,就让你血糖炸锅,后悔莫及。

咳嗽不是大事,但血糖失控却是大事。你可以忍一下咳嗽,但血糖上去了,脏器损伤、神经,病变、视力模糊,这些后果可不是一两片药能解决的。

止咳几天,血糖失控,却可能影响几年。

所以不要再迷信“老药安全”,也别再用“反正吃了也没事”来安慰自己。健康这件事,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细节堆起来的。

你吃进去的每一片药,身体都会记得。你不在意它,它却在意你。

糖友慎药,从复方甘草片做起。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2]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化学药品第一部[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0.

[3]张建华, 周丽萍. 含糖中成药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3, 31(3): 178-182.

想健康减肥,代餐可能帮倒忙

聚焦

坚决严惩任何伤医扰医犯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坚决严惩任何一起伤医扰医犯罪,起诉496人,在前两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同比再下降69.7%。

《报告》指出,最高人民检察院去年出台系列司法政策,指导依法追诉妨害疫情防控犯罪,筑牢抗疫法治防线。继去年年初连续发布10批55件典型案例后,因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再就核酸检测造假、制售假疫苗等发布4批19件从严追诉典型案例。(健康报)

摸黑刷手机“失明”绝非危言耸听

网传,摸黑玩手机可导致永久性失明,这是真的吗?3月7日~13日,是第14个“世界青光眼周”,武汉普瑞眼科医院眼科专家举案说法,证实该传言“并非危言耸听”。针对如何防止青光眼的发生和加重,阮丽娟医生给出“生活宝典”:

在饮食方面,注意补充营养,增强体质。红葡萄(不吐皮)、生姜、蕨菜、大蒜、西兰花、绿茶对青光眼视神经保护有益处。

避免一次大量饮水,一次饮水量不宜超过500毫升,可分次饮用。

在生活起居方面,保持充足的睡眠,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采取食疗加运动的方式改善睡眠,尽量避免使用安定类药物。学会管理自身情绪,避免过于激动。运动可以一定程度降低眼压和缓解心理压力,可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看电视、使用电子产品建议打开室内大灯,避免在暗室久留(如电影院),避免长时间低头,上衣领不宜过紧。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堵塞性呼吸道疾病、打鼾、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要引起重视,提防这些疾病对青光眼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中国新闻网)

想健康减肥,代餐可能帮倒忙

代餐真能减肥吗?吃代餐吃成器官衰竭又作何解释?想瘦成一道闪电,又该如何科学减肥?

代餐,顾名思义,是正餐的取代者。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代餐产品通常是以谷类、豆类、薯类等食材为主,制成的一种单一或综合性冲剂,食用后有饱腹感,降低人摄入食物的欲望。

“轻食无腹担”“高营养、更健康”等宣传语让代餐产品看上去简直是减肥的完美工具。

实则不然。张能维告诉记者,以他多年的临床经验,单靠这些代餐产品减肥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即便一时有效,也没有人坚持下去,一旦停止食用体重又迅速反弹,更有甚者,因为代餐的配方不科学,吃出了毛病。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需要摄入的营养量也有一定差异。但是市场上的代餐都以同样的营养配比销售给不同的人群,这就是问题所在。更何况,因为商家的获利追求,很多人体必需、市场价格较高的营养素(乳蛋白)在代餐中含量严重不足,长期服用代餐产品很可能无法正常满足人体多种营养素的需要。”张能维说。

减肥是一种修行,需要养成“不看眼前看未来”的心态。张能维反复强调,“减肥哪有什么奇效的神丹妙药,坚持才是最大的秘诀。”(中工网)

快乐成长

孩子一放假就爱玩手机,

视力出现问题怎么应对?

三大近视征兆,家长需注意!

首先,家长应注意孩子看东西的时候喜不喜欢眯眼睛。如果喜欢眯眼睛,往往意味着孩子的屈光系统可能存在问题。无论出现近视、远视还是散光,孩子都容易眯眼睛看。

第二,注意孩子看电视的时候喜不喜欢凑近看,如果特别喜欢凑近看,就需要引起注意。

第三,注意孩子在使用IPAD和手机时,是否喜欢距离屏幕很近,这种情况下也可能存在近视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如果因为屈光参差或高度远视引起的弱视,需要尽早进行弱视训练。一旦儿童发育超过12岁,弱视的治疗就相对比较困难,可能会对视力造成永久影响。所以,健康体检一定不要忘了眼睛,查到眼睛有问题,要及时寻求专业眼科医生的帮助,尽早处理,尽早治疗。

如何有效防控近视?

首先,增加户外运动,特别是增强在阳光下的户外运动时间,建议儿童每天在户外的阳光下活动两个小时,可以有效预防近视。

其次,如果孩子近视速度过快的话,可以到专业的医院咨询能否佩戴OK镜。(人民网)

过度运动会抑制生长?

各年龄段运动安排表了解一下

都说运动对孩子生长发育有帮助,每天要带孩子运动多久才能助长?主要看孩子年龄。运动的好处有很多。

不同年龄段孩子适合的运动和时长是不同的:

0~1岁:从被动到主动

如抚触、婴儿操、排气操等,大一些后可以做抬头、翻身、爬行等动作。无风、晴朗有太阳时,还可以每天到户外晒10~20分钟太阳。

1~2岁:从爬到走关键期

用游戏引导孩子直立行走跑跳,可每天多次,在孩子精神好时进行。

2~3岁:散步跑跳最适合

可以每天户外散步20~30分钟,不要进行对肌肉要求过高、强度过大的运动。

3~6岁:在游戏中运动和社交

用游戏型运动锻炼孩子身体、语言能力、社交能力。无法户外运动时,可以带孩子一起做体操,尤其是扩胸运动。

运动时间以20~40分钟为宜。

6~10岁:选择多样化

学龄后的孩子,身体机能日趋成熟,家长可以放手,让他们自行选择喜欢的运动。运动时间建议不超过1小时。

10岁以上:适度开启力量训练

注意,想给孩子运动助长,举重等负重运动会适得其反;更建议选择摸高、跳绳等“向上”伸展的运动。

适量运动才有益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强度过大的运动会导致人体处于缺氧状态,体内会释放大量自由基化合物,这些物质会抑制生长激素的活性,反而使孩子难长高。从中医角度看,动则生阳,但运动时需要先消耗一定阳气,过量运动是一种损耗阳气的行为。因此,适合年龄选择适合的运动及运动时长,才是最重要的。(人民网)

孩子疯玩喊到声音沙哑怎么办?

试试桔梗汤

最近常有“一脸黑线”的家长来求助:“孩子一开学疯玩、大喊大叫,没上几天学声音就沙哑了。”“让他小声讲话、保护嗓子,他还委屈,说是大声朗读课文读到声哑……”孩子大哭、大笑、大声喊,就会声音沙哑,不仅仅是用嗓过度的问题。

小孩子也会得咽喉炎吗?答案是肯定的。咽炎是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发病主要原因为咽喉部受到细菌或病菌感染,是孩子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特别在春季,气温多变,病菌开始复苏,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咽喉作为呼吸系统的“门户”,这段时间很容易高发炎症。

孩子得了咽喉炎,咽喉不适怎么办?除了对证治疗,还可以用这道清热利咽的食疗方。

材料:桔梗3g,甘草6g。

做法:将上述药物洗干净,用开水泡服,做代茶饮用。或将上述药材放入锅中加2碗水水煮沸,煮5~10分钟即可。喉咙不适时可饮,视情况连饮3~5天。

适用年龄:3岁以上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

桔梗汤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治疗肺痈、咽痛的方剂:“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中医认为,桔梗性平,味苦、辛,归肺经,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脾、肺、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的功效。桔梗与甘草煮成桔梗汤,可以起到宣肺祛痰、清热利咽的作用,可以很好地缓解孩子的咽痛问题。(人民网)

流言不要信

塑料瓶装水经过暴晒会致癌?

流言:有报道称,美国医师协会发现了引发癌症的原因。塑料暴露于高温条件下产生的化学物质能引起52种癌症。因此,必须避免饮用各种软饮料,如可乐、芬达等饮品。

真相:目前尚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塑料包装会引发癌症。常用的食品塑料包装材料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等,为高分子材料,由多个单体经化学方法聚合而成,分子量很大,不会向包装内食品轻易迁移。此外,食品包装安全受《食品安全法》的监管,市面上正规厂商生产使用的食品塑料包装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因塑料包装引发食品致癌的可能。

压榨食用油比浸出食用油好

流言:有人因为受到“浸出工艺需要用到汽油”的传言影响,只认压榨油;而市面上的很多压榨油都会打各种健康的旗号,有的甚至直接强调,自家生产的是纯手工压榨油。

真相:无论是压榨油还是浸出油,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并符合质量标准的食用油,都可以放心食用。浸出工艺确实与6号轻汽油——也就是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正己烷”有关。不过,根据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在最终食品检测中是不允许检测出正己烷的,因此消费者不必担心市面上的食用油中遗留有汽油而危害健康。至于自家生产的纯手工压榨油,在其制作过程中很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长期食用可能对健康有损害,因此不建议食用。

健康生活

春季的餐桌上不能少了它

“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我国自古就有春日食春芽的习俗,有助于疏肝养气。其中,香椿是春季特有的“野菜”,口感鲜嫩、香味浓郁,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营养素,这个季节的餐桌上不能少了它。

给大家推荐两个适合春季的食谱。

椿菜拌豆腐(出自《调鼎集》)

将100g香椿芽洗净,用沸水焯过、切碎,200g豆腐切丁,再加入食盐、酱油、香油等调味品拌匀。

韭饼(出自《遵生八笺》)

将50g猪肉切成小丁,入油锅炒至半熟,100g韭菜洗净,切段。二者混合后加入植物油、酱油、食盐拌匀。面粉加清水和好,分成若干小块,擀薄饼,夹馅,入烤箱或锅中烤熟即可。(食品药品网)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33期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工人日报记者 苏墨

来源: 工人日报

甘草片是止咳神药,但5类人要少吃,别傻傻的不知道

70岁的王大爷是武汉人,平常除了喜欢抽点烟,没有其他的爱好,但是由于抽烟,王大爷总感到喉咙不适,于是常年把甘草片当作含片来服用。但最近王大爷常感觉自己浑身乏力,站立不稳。

在子女催促下,王大爷到医院就诊,一查血,血钾竟然只有2.3毫摩尔/升,是严重低钾血症,当即就入院治疗。在一一排除常见的导致血钾低下的原因和疾病后,发现导致王大爷血钾低的罪魁祸首,就是王大爷常吃的甘草片。

一、甘草片是什么?

对于90年代前的人应该都听说过甘草片,甘草片,实际名字叫复方甘草片,由甘草流浸膏、樟脑、八角、茴香、阿片粉、苯甲酸钠等组成,其中阿片粉能抑制咳嗽反射中枢达到止咳的作用,樟脑、茴香和八角能刺激气管黏膜使痰液容易咳出,苯甲酸钠能抑菌,所以常被用于止咳,可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疾病引起的咳嗽。

二、药监总局警示:甘草片易成瘾

甘草片的止咳效果非常显著,所以很多人都会一咳嗽就会使用甘草片,但是药监总局警示,甘草片中含有一种名为阿片粉的成分,阿片是从未成熟的罂粟果实中提取的,长期服用会上瘾。

虽然在低剂量下阿片能起到很好的镇咳作用,但是机体对阿片的代谢能力有限,所以长期服用会上瘾,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觉得甘草片越吃越好吃,不想停下来的原因。

长期服用甘草片后停药,很可能会产生戒断反应,如出现失眠、焦躁不安、冷汗等。因此甘草片已经被列入了处方药行列,需凭借处方购买。

除此之外,甘草片含有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会造成身体内的假性醛固酮增多,不仅会促进钾的排出,使得人体血液中的钾元素浓度降低,日积月累就会像王大爷一样导致低钾血症。

另外,甘草片和排钾利尿的药物一起使用,会更容易也更快地引发低血钾症,还会升高血糖和血压,并降低降压类药物和降糖类药物的效果。

三、5类人最好少吃甘草片

甘草片除了上述说的一些危害外,它的副作用也比较明显,所以这5类人要少吃甘草片。

首先,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的作用,在胃肠道中会促进胃酸分泌并减少胃粘液的分泌,造成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等,还会诱发或者加重胃溃疡。

其次,孕妇和产妇应禁用甘草片,婴幼儿、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慎用,甘草片中的阿片,在婴幼儿和老年人体内,半衰期长,清除缓慢,容易引起呼吸抑制,可能会造成生命危险。

另外,对于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不宜自行服用甘草片,避免血糖和血压的波动,降低降压药和降糖药的效果。

除此之外,甘草片还和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如强心苷类药物,甘草片导致血钾浓度降低,会增强人体对强心苷的敏感,可能诱发强心苷中毒;甘草片会刺激胃肠道,如果和水杨酸、阿司匹林等药物一起使用,对胃肠道刺激成倍增加,容易出现胃溃疡等。

四、如何正确服用甘草片

说了这么多,那甘草片是不是不能服用了呢?

其实不是的,甘草片可以服用,只是有正确的方法。

虽然含有阿片粉,但每片甘草片阿片粉含量少,遵守医嘱不长期服用一般不会出现意外。甘草片用于止咳,一般用于口含服,但是服用时间应不超过5天,如果连续服用3天,症状并未缓解,其实就要考虑更换药物或者就诊了。在服用甘草片的时候,要合理服用,不要随意增加用药量,也不要长时间服用,服用的时候要注意用药禁忌。

是药三分毒,在合理的使用范围内,药物能治病,但要是乱用滥用,反而对身体有害,千万不要把药物当成保养品,随意服用。#39健康超能团##清风计划#

参考资料:

[1]“老烟枪”把甘草片当喉片天天含 结果浑身乏力站不稳.武汉晚报.2019-08-13

[2]药监总局警示:复方甘草片易成瘾.扬子晚报.2014-10-22

[3]郑金美.复方甘草片,并非说吃就吃[J].医食参考.2014-12

[4]王伟宁.服复方甘草片会致血压升高[J].2017-2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