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幼儿糖尿病(幼儿糖尿病症状)

中国新闻网 0
文章目录:

儿童糖尿病≠“吃糖太多” 孩子呕吐腹痛别大意

6岁的乐乐连续11天断断续续呕吐、腹痛,最近一天症状加重还变得爱睡觉,家人赶紧送他到医院。刚住院时,乐乐昏昏沉沉没精神,嘴唇发紫,全身皮肤又冷又干,呼吸又快又深,手脚冰凉发白,心跳很快,血压也偏低。

荆门市中心医院立刻启动急救,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紧急输液、测血糖。乐乐的血糖竟超过上限值,高到仪器都测不出来。

儿科I病区主任王琼赶来后,仔细检查发现,乐乐的情况不像普通的肠胃问题。闻到他呼吸中有类似烂苹果的味道,结合超高的血糖值,怀疑是糖尿病引发的严重并发症。进一步检查发现,他的血液酸碱度异常,白细胞数量超标4倍多,尿液里也有大量糖和酮体,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症。

王琼立即组织医生、护士成立紧急救治小组,迅速扩容抗休克,展开精细化补液纠酸、维持电解质平衡、胰岛素控制血糖等治疗措施,并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血糖变化,动态复查尿常规及血气分析,动态调整补液。

十几个小时后,乐乐的酸中毒症状得到改善,心率、呼吸渐恢复,肢体渐复温,尿量增多,血糖逐渐下降至理想水平。不到24小时,尿酮体、尿糖转阴,酸中毒纠正。

转危为安后,医护人员仍定时监测血糖、血气等,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经过48小时的严密监护,乐乐的病情逐渐平稳,能够进食,精神状态好转,生命体征平稳。

为了帮助乐乐更好康复,王琼主任联合营养科进行会诊,制定了营养目标和个性化的生长发育友好型食谱方案。给予特医食品口服,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并进行饮食和血糖记录。同时,医护人员还对乐乐家属进行了糖尿病饮食宣教,指导家属记录出入量,了解水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预防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乐乐处于生长发育期,饮食控制难度大,血糖波动明显,病情管理面临诸多挑战。王琼和管床医生与家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沟通,详细介绍了各种治疗方案及其利弊。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家属意愿后,安装了动态血糖仪和胰岛素泵,连续动态管控血糖。

住院期间,儿科医护团队不仅精心治疗和照护患儿,还对家长进行了心理疏导和糖尿病管理教育,并制定了详细的随访计划。经过9天的住院治疗,乐乐病情好转出院。(谢小淑)

当孩子成为“糖宝”该怎么办

近年来,儿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全世界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儿童血糖多少才算高

临床上,儿童糖尿病的血糖诊断标准与成人糖尿病诊断标准一致。如果孩子的空腹血糖≥7.1毫摩尔/升或餐后血糖≥11.1毫摩尔/升,就属于糖尿病。此外,空腹血糖在5.6~6.9毫摩尔/升时,医学上称之为空腹血糖受损。

糖尿病是血浆葡萄糖增高超过正常水平的一种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儿童中常见的糖尿病有1型和2型两种。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腺的胰岛β细胞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和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1型糖尿病的特点是起病急,典型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三多一少”),部分患儿可能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如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快、意识模糊等)。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随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当然,患儿的胰岛素有时也会过少,但问题主要在于身体对胰岛素无反应。目前,儿童1型糖尿病还不能治愈,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在早期通过治疗可能逆转。

国际青少年糖尿病联盟建议,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目标值为餐前4.0~7.0毫摩尔/升,餐后5.0~10.0毫摩尔/升,睡前4.4~7.8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7%。美国儿科学会推荐,2型糖尿病患儿空腹血糖控制目标值为3.9~7.2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7%。

家有“糖宝”这样应对

1.学知识。家长要多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积极指导孩子配合治疗。

2.管饮食。家长可以请营养师对孩子进行营养评估,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糖宝”的蔗糖摄入需控制在总能量的10%以内,最好逐步改变吃甜食的习惯,偶尔、少量尝试时,可选用添加非营养性甜味剂(如甜菊糖)的低糖食品。

3.会运动。患儿病情稳定时,家长应督促其进行多种形式的有氧运动,如做操、快走、慢跑、骑车、爬楼梯等,运动强度保持在感觉全身发热、出汗,但不大汗淋漓。开始运动的时间一般选在餐后1.5小时,每天至少1次,每次运动时间30~60分钟,量力而行。运动时,家长要给孩子带好零食,以备不时之需。特别提醒,当孩子合并感染、频发低血糖、空腹或餐前血糖>13.9毫摩尔/升及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时不要运动。

4.测血糖。1型糖尿病初发儿童,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且血糖波动大,建议每天进行6~10次血糖监测,涵盖三餐前后、睡前等关键时间点,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预防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儿童在血糖控制理想的情况下,可每周选择性测量数次餐前餐后血糖;若血糖控制不理想,则需每日监测三餐前后及凌晨的血糖,实时掌握血糖波动情况,为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来源:学生健康报

文:江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 张东光

来源: 健康报

当孩子成为“糖宝”该怎么办

近年来,儿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全世界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儿童血糖多少才算高

临床上,儿童糖尿病的血糖诊断标准与成人糖尿病诊断标准一致。如果孩子的空腹血糖≥7.1毫摩尔/升或餐后血糖≥11.1毫摩尔/升,就属于糖尿病。此外,空腹血糖在5.6~6.9毫摩尔/升时,医学上称之为空腹血糖受损。

糖尿病是血浆葡萄糖增高超过正常水平的一种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儿童中常见的糖尿病有1型和2型两种。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腺的胰岛β细胞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和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1型糖尿病的特点是起病急,典型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三多一少”),部分患儿可能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如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快、意识模糊等)。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随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导致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当然,患儿的胰岛素有时也会过少,但问题主要在于身体对胰岛素无反应。目前,儿童1型糖尿病还不能治愈,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在早期通过治疗可能逆转。

国际青少年糖尿病联盟建议,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目标值为餐前4.0~7.0毫摩尔/升,餐后5.0~10.0毫摩尔/升,睡前4.4~7.8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7%。美国儿科学会推荐,2型糖尿病患儿空腹血糖控制目标值为3.9~7.2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7%。

家有“糖宝”这样应对

1.学知识。家长要多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积极指导孩子配合治疗。

2.管饮食。家长可以请营养师对孩子进行营养评估,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糖宝”的蔗糖摄入需控制在总能量的10%以内,最好逐步改变吃甜食的习惯,偶尔、少量尝试时,可选用添加非营养性甜味剂(如甜菊糖)的低糖食品。

3.会运动。患儿病情稳定时,家长应督促其进行多种形式的有氧运动,如做操、快走、慢跑、骑车、爬楼梯等,运动强度保持在感觉全身发热、出汗,但不大汗淋漓。开始运动的时间一般选在餐后1.5小时,每天至少1次,每次运动时间30~60分钟,量力而行。运动时,家长要给孩子带好零食,以备不时之需。特别提醒,当孩子合并感染、频发低血糖、空腹或餐前血糖>13.9毫摩尔/升及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时不要运动。

4.测血糖。1型糖尿病初发儿童,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且血糖波动大,建议每天进行6~10次血糖监测,涵盖三餐前后、睡前等关键时间点,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预防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儿童在血糖控制理想的情况下,可每周选择性测量数次餐前餐后血糖;若血糖控制不理想,则需每日监测三餐前后及凌晨的血糖,实时掌握血糖波动情况,为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来源:学生健康报

文:江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 张东光

整理:健康报特约记者 魏美娟

策划:张灿灿

编辑:穆薪宇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