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鹿治糖尿病(糖尿病可以吃鹿肉吗?)

辽沈晚报铁岭时刻 0
文章目录:

夫妻俩养“致富鹿”一年收入十多万

7月6日下午2点左右,调兵山市调兵山村村民刘彦红和老伴儿张玉凤正在鹿舍忙着喂料、收拾卫生。记者进入鹿场后,一头头梅花鹿“警惕”地看着记者,模样格外可爱。梅花鹿金黄色的茸毛之间夹杂着灰白色斑点,犹如朵朵盛开的梅花。

过去,刘彦红一直在市场搞屠宰卖牛羊肉,12年前,夫妇俩商量后决定转行。这时,鹿的价格正处于低谷期。刘彦红看准市场,把原来的老房子改造成鹿圈,投入2万元引进了30多头鹿,正式改行搞起鹿养殖。

每天早上4点多,夫妇二人就过去喂鹿,喂一个多小时就回家该干啥干啥,下午2点左右再过来喂一次鹿。他们发现鹿特别好养,本身鹿的抗病力很强,吃的就弄点青草、树叶,成本也不高,最关键是销路好。“一只公鹿每年可以收获鹿茸5斤多,市场价大概1500块钱一斤。母鹿繁殖也快,一年一胎,仔鹿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尤其是公仔鹿能卖到1万块钱。”刘彦红说。

养鹿第一年,他们就收回了本钱。有了第一年的经验,他们对养鹿更加充满信心。眼下,他家饲养了40只梅花鹿,其中10只公鹿,30只母鹿。仅去年一年,养殖场就新增了20头小鹿,中间还不断的卖出。刘彦红从冰箱里拿出前不久刚刚收割的鹿茸兴奋地说:“梅花鹿全身都是宝,不仅仅是鹿茸值钱,像鹿胎、鹿血这些都能卖个好价钱,这个鹿场一年能挣十多万元。”

曾经的屠宰生意一年收入五六万元,养鹿一年收入正好比过去翻了一番。如今,他们已经娴熟掌握了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并且摸索出了自己的养殖方法。现在不仅收入多了,心情也和过去不一样了。“每天看见这些鹿,就感觉像在动物园一样。鹿的气味小,这里靠近山区,空气也好。养鹿可比原来血腥的屠宰好多了。”刘彦红感慨地说。

其实,养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仔鹿和鹿产品销路不愁,只要在网上一发或打个电话,客户直接上门收购。前不久,刘彦红还与吉林一家的鹿养殖企业进行了对接,只要有仔鹿,企业直接派车来回收。这对于患有糖尿病的张玉凤和直肠癌的刘彦红来说太“给力”了。

夫妇二人靠着敏锐的市场嗅觉、辛勤的付出走上了致富路。近几年,他们盖起了90多平米的砖混结构房子,买了小货车,农家小院干净整洁漂亮。虽然夫妻俩身体不太好,但还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我安装了摄像头,以后打算雇人来管理,我就在家通过监控视频查看养鹿情况就行了。如果有村民愿意养鹿,我们也会倾囊传授养殖技术,带动更多的人致富。”刘彦红说。

铁岭日报

营养健康又美味的食品猴脑菌配苦荞面馒头,糖尿病人都可以放开吃

猴脑菌,又叫黑球菌猴脑菇核桃菌玛卡菌海参菌,因为长相即像猴脑也像核桃仁,口感又像海参,因此人们给它起了那么多名。[偷笑]

猴脑菌

近距离看看长相

泡发好的

猴脑菌它是食用菌的一种,肉嫩、味香、鲜美可口。因产地、地域不同,因此叫法也有所不同,南方人普通叫黑猴头菇,山东一带的叫法比较广泛,有人叫猴菌、有人叫核桃菇核桃菌、海参菇、海参菌、玛卡菌、还有人叫核菌、甚至有人叫鹿蓉菌。

泡发好的猴脑菌

猴脑菌作为食材,是上好的美味佳肴,猴脑菇菌脆嫩可口,风味独特,可以与肉爆炒、凉拌、清炒、煮汤、炖卤等,做出来的菜肴有口感、有弹性,也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泡发好切片的样子

今天我用里脊肉爆炒了一盘,用猪骨头加豆腐和它炖了一盘,感觉都非常好吃,搭配上我用苦荞面加白面混合蒸的开花老面馒头,即营养健康又好吃,老公吃了三个馒头。[捂脸]

里脊肉爆炒猴脑菌

猪骨头豆腐炖猴脑菌

苦荞面加白面混合制作的开花老面馒头

大家想要制作方法请留言,我会把详细做法告诉大家。

食疗是糖尿病治疗最关键方法

2015年7月18日健康播报

一、 北京天气提示

白天 下午雷雨

最高温度:27℃ 降水概率:50%

湿度:79% 西南风 二级

风速:11km/h 日出:上午5点0分

夜间 雷雨

最低温度:20℃ 降水概率:80%

湿度:95% 北风 二级

风速:6km/h 日落:下午7点40分

二、 健康预警

夏至节气里,气温升高降水多,空气湿度增加后,人体难免感到不适,非常容易引起消化功能减弱,出现腹胀、腹泻、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

三、 专家建议

食疗是糖尿病治疗最关键方法

本报记者 柴玉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北京营养源研究所蒋峰教授。蒋峰于7月1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首届糖尿病与食疗国际研讨会暨关爱糖尿病患者1211爱心工程”上演讲时说:“生命的本质就是细胞利用营养素的新陈代谢。生命不是由一个营养素构成的,而是一个系统营养素构成的。”

在这个由人民日报《健康时报》、中华糖尿病协会、济南文贞述黑参蚕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关于糖尿病食疗的会议上,众多专家就中国糖尿病现状与国外糖尿病现状进行分析与交流,一致认为,食疗是糖尿病治疗最关键的方法。

科学食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目前糖尿病在我国已经呈“井喷”态势。同时,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防治也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5至2015年,中国由于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5577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糖尿病现状出现了年轻化、难控制性等新特点;据统计,2013年,中国约1.14亿人已经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其中18岁及以上成人占11.6%。患病率高,知晓率、控制率低等问题也急需解决。

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中华糖尿病协会会长向红丁说出了一串数字,让人更加吃惊:“中国每天会增加1.5万糖友,每小时就增加500人,每分钟增加10人。就在我们刚刚过去的10分钟内,又增加了100个糖友。”这位从医41年,做了37年糖尿病研究的老专家提出,目前,我国还有4亿人血糖正常但却容易得糖尿病,处于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压力大、不按时运动等这些年轻人难以改变的现实,让年轻人很难摆脱糖尿病的阴影。

向红丁说:“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防治糖尿病不可或缺的部分,科学的食疗,成为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三五防糖法

向红丁总结出了治疗糖尿病的5个要素:教育心理、饮食疗法、体育疗法、药物疗法和病情检测。他还提出了具体的“三五防糖法”:

第一个“五”:对糖尿病无知,要多懂;热量摄取过多,要少吃;体力活动减少,要勤动;紧张焦虑不快,要放松;多种代谢紊乱,要服药。

第二个“五”:教育心理,对心理进行调节;饮食疗法,用饮食控糖;体育疗法,选择适合的运动;药物疗法,必要时要吃药;时刻关注自己的病情,做好病情检测。

第三个“五”:体重达标、血糖达标、血压达标、血脂达标、血黏达标。

食疗不等于饥饿疗法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冠生教授说:“在慢性病诱发的因素中,最大的变化是与生活方式有关。我们的腰越来越粗了,食物越来越精细,出行方式用汽车代替了步行,吃得多,吃得精,动得少,这些都是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粮食的精细化引发糖尿病。”

“片面将糖尿病食疗理解为‘饥饿疗法’是不准确的。”卫生部北京医院营养科原主任王璐分享了门诊糖尿病人的认识误区,很多人认为糖尿病人吃得越少越有利于控制血糖,每天只吃粗粮不吃细粮,只吃青菜不吃肉类等等。其实,这样的饮食习惯,很容易导致人体营养不良。一般糖尿病人饮食食量可以用拳头来衡量,每餐主食大约需要一拳头,1~2捧的蔬菜,1~2份(可以像乒乓球大小)蛋白质食物,所谓的蛋白质食物,比如说牛奶160克,鸡蛋一个,瘦肉一两,干的黄豆25克,换成豆制品就是50克,换成豆腐就是100克。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该注意的,具体的饭量可根据自身情况来判断。

“近几年,很多韩国人都在通过食疗来防控糖尿病,结果韩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年下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食疗在糖尿病防治方面的重要作用。”韩国糖尿病协会理事洪相俊分享了韩国糖尿病食疗的成效。

氨基酸让“稀薄的胰岛素”重新变完整充盈

在此次会议上,来自韩国的药学博士,83岁的文贞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他如何与糖尿病抗争,并由此研发出“黑蔘蚕鹿”的故事。他说:“1979年,我40多岁时被告知患了糖尿病,经过多年医治无效后,感觉传统治疗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文贞述说,胰岛素是人体必需的激素,正常人的血糖就是由人体这个智能机器通过胰岛素来调节的。胰岛素是由51种氨基酸有序地串起来,像一条“珍珠项链”,这51种氨基酸一种都不能少,一旦其中一种氨基酸缺乏,胰岛素就如珍珠项链断了线,会失去原有形态和作用,无法正常发挥糖代谢功能。

文贞述和他的团队用了15年时间,历经一万多次实验,从3万多种动植物中挑选出黑豆、人参、蚕丝、鹿茸4种含有丝氨酸和胱氨酸最高的食材作为主要原料,研制出能够补充、改善糖尿病人氨基酸状况、恢复代谢平衡的健康产品。只有补充缺少的氨基酸,让“稀薄的胰岛素”重新变得完整充盈,糖尿病能获得根本改善。

文贞述说:“人到了一定岁数,疾病就会自己找上门,最好的办法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延缓疾病的发生。在饮食中做到三低一高:低油、低盐、低糖,高纤维。”

四、 每日养生科普小贴士

杨梅荔枝甜汤

夏天是杨梅的当令季,中医认为杨梅味甘酸、性温、无毒,归肺、胃经;具有生津止渴、涩肠止泻、和胃止呕、消食利尿的功效;可以祛暑浊气,预防中暑,是夏季养生祛暑之良品。杨梅中富含花青素和果酸,是养颜和减肥的理想水果。其可入汤羹佐酒或煮糖水,更可腌渍做果脯或酿酒。这道杨梅荔枝甜汤,可补充夏日多汗造成的水分流失,亦防止因睡眠不足引起的头痛暑热,适合各类人群食用。

主料:杨梅10多颗、荔枝2颗。

做法:杨梅洗净沥干水分;将杨梅和荔枝肉同时入锅,加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煨炖10分钟,即可出锅;将放凉的杨梅荔枝糖水,置于冰箱中半小时后取出,即可饮食。(榕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