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减会引起糖尿病吗(甲减会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吗为什么)
“糖尿病”偶遇“甲减”?或增加这两种并发症风险!| 研究速递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导读:糖尿病患者甲减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一旦合并甲减,哪些糖尿病并发症风险会因此增加?
甲减在成人中的患病率约为9%,而在糖尿病患者中这一比例达到17%,虽然有部分甲减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突出,但内分泌代谢的变化仍然会对预后造成影响。并且,经证实甲减与心脏功能受损、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进展和心肌功能障碍有关。那么,甲减是否会引起糖尿病患者某些并发症风险增加呢?
近日,一项来自我国科研人员并发表于Front Endocrinol期刊的研究报告,首次对甲减与糖尿病并发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和Meta分析。
研究设计
科研人员利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电子数据库,系统性筛选了2018年11月及以前发表的与“甲减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相关的研究,研究结果应至少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s)、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卒中、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慢性肾病(CKD)。研究涉及的参与者均应为糖尿病患者,暴露组为糖尿病伴有甲减的患者,对照组为患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者。初步检索,搜集了978项研究,经过筛选最终纳入8项研究。
这8项研究中,2项为横断面研究、2项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其余4项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5项在东方人群中进行,其余3项在西方人群中进行。6项研究包括T2DM患者,其余2项未明确糖尿病类型。研究质量(NOS量表):2项研究为8星、4项为7星,2项为6星。就甲减与糖尿病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基于上述研究数据科研人员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和Meta分析。
图1 文献筛选流程
甲减与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
4项研究报告了甲减与糖尿病患者MACEs风险之间的关系,汇总结果显示甲减与糖尿病患者的MACEs风险无显著相关性(OR 1.21,P=0.514,图2),敏感性分析表明,在对研究进行逐项排除后,并不影响上述结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东方人群的亚组分析,却发现甲减与MACEs风险增加呈显著的相关性(OR 2.01,P<0.07,表1)。
图2 甲减与糖尿病患者MACEs风险的关系
表1 针对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亚组分析
甲减与全因死亡率
5项研究报告了甲减与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汇总结果表明,甲减与全因死亡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OR 1.27,P=0.136,图3),研究未见明显异质性。
不过,在做敏感性分析时,当科研人员排除了Sathyapalan等人的研究后,发现甲减与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增加存在显著相关(OR 1.28,P<0.05)。此外,亚组分析显示,在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OR 1.56,P=0.012,表1)。因此,未来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评估甲减与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
图3 甲减与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
甲减与其他不良事件
有关甲减与糖尿病患者心源性死亡、卒中、DN、DR和CKD相关性的研究分别有3项、2项、2项、2项和2项(图4)。汇总结果显示,甲减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P=0.271)、卒中(P=0.915)、DN(P=0.490)均无显著相关性。
不过,合并甲减会令糖尿病患者DR(P=0.023),CKD(P < 0.001)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图4 甲减与糖尿病患者心源性死亡、卒中、DN、DR和CKD风险的关系。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包括以下几项局限:1)研究纳入了几项横断面和回顾性研究,可能会引入潜在且不受控制的偏移;2)有两项研究未明确参与者的糖尿病类型,可能影响对预后的评估;3)Lin等和Journy等的研究未区分亚临床和临床甲减;4)有关心源性死亡、卒中、DN、DR、CKD风险的汇总结果来自于较少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来予以验证。
本文小结
本项研究为对“甲减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的首次系统性回顾和Meta分析。研究结果提示,合并甲减或令糖尿病患者DR和CKD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总体来看,甲减与糖尿病患者MACEs、心源性死亡、卒中和DN风险没有显著相关性,不过亚组分析提示,在东方糖尿病患者研究中,甲减与MACEs风险增加显著相关,未来还需进行更多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来验证上述结论。鉴于甲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高发病率,良好的治疗和管理,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医脉通编译整理自:Zhang S,Feng G,Kang F,et al.Hypothyroidism and Adverse Endpoints in Diabetic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Front Endocrinol.2020 Jan 10;10:889. doi: 10.3389/fendo.2019.00889. eCollection 2019.
征稿
一起携手,共度难关
疫情来势汹汹
从猝不及防到全力阻击
在前线的你们见证了太多太多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里
你都经历了什么?
可想找个倾诉的对象?
医脉通现面向所有一线医生征稿
“疫情下的医护实录”
大家携手,共度难关
要求:真实
征稿形式不限
文字、语音、视频、图片等均可
联系我们
小脉微信号:medlive2006
投稿邮箱:tougao@medlive.cn
甲减合并糖尿病的症状你都知道了吗?
导语: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导致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相关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原发性甲减合并率较高,提示糖尿病与甲减关系密切。那甲减合并糖尿病的症状是什么呢?又有什么危害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甲减合并糖尿病的症状表现:
1、面色苍白,眼睑和颊部虚肿,表情淡漠,痴呆,全身皮肤乾燥、增厚、粗糙多脱屑,非凹陷性水肿,毛发脱落,手脚掌呈萎黄色,体重增加,少数病人指甲厚而脆裂。
2、神经精神系统: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嗜睡,反应迟钝,多虑,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腱反射迟钝,跟腱反射松弛期时间延长,重者可出现痴呆,木僵,甚至昏睡。
3、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低,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可并发冠心病,但一般不发生心绞痛与心衰,有时可伴有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重症者发生黏液性水肿性心肌病。
4、消化系统:厌食、腹胀、便秘。重者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胆囊收缩减弱而胀大,半数病人有胃酸缺乏,导致恶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
5、运动系统:肌肉软弱无力、疼痛、强直,可伴有关节病变如慢性关节炎。
6、内分泌系统:女性月经过多,久病闭经,不育症;男性阳痿,性欲减退。少数病人出现泌乳,继发性垂体增大。
7、病情严重时,由于受寒冷、感染、手术、麻醉或镇静剂应用不当等应激可诱发黏液性水肿昏迷或称“甲减危象”。表现为低体温(T〈35℃),呼吸减慢,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四肢肌力松弛,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发生昏迷,休克,心肾功能衰竭。
8、呆小病:表情呆滞,发音低哑,颜面苍白,眶周浮肿,两眼距增宽,鼻梁扁塌,唇厚流涎,舌大外伸四肢粗短、鸭步。
甲减的常见治疗方法有哪些
1、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引起甲减的主要病因是由于机体的甲状腺激素缺乏,所以可以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在补充了甲状腺素制剂后,可以快速奏效并且疗效显著,而继续服用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制剂,还可以对患者稳定病情起到积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甲状腺激素制剂有左甲状腺素和甲状腺片两种。
2、病因治疗
如果患者有病因可去除,应进行病因治疗。如因为药物而导致的甲减,在减量或停用后,甲减可自行消失。缺碘性甲减患者应给予补碘,而高碘化物导致的甲减应停用碘化物。如果是下丘脑或垂体有肿瘤,在进行了肿瘤切除术后,甲减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这些有病因可循的甲减治疗中,在原发病得到治愈后,甲减也会消失或者减弱。
3、中医治疗
对于甲减的治疗方法还有传统的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甲减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药物的调理和疏通经络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也是甲减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
结语:甲减是一种内分泌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导致体内代谢水平出现紊乱,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孕不育、心脏衰竭和粘液性水肿昏迷等不良表现,严重危害了患者身心健康。一旦确诊为甲减,一定要选择科学的方法尽早治疗,避免给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
有对甲状腺疾病问题不懂的欢迎私信咨询!你们可以关注我,后期我会继续带你们了解更多甲状腺方面的知识!
糖友更要护好甲状腺
普通人群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为7%,而在2型糖尿病人群之中,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到12%,1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更高,可上升到33%。也就是说1/3的1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伴发甲状腺疾病。临床上认为,1型糖尿病更易伴发甲亢、甲减和甲状腺炎,而2型糖尿病更易伴发甲减和亚临床甲减。因此,糖友要注意甲状腺功能的筛查。
糖友容易伴发甲状腺疾病的原因,可能包括几个方面:1.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和1型糖尿病都是器官特异性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共同的免疫发病机制。另外,糖友机体分解代谢状态时,可能影响了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能量利用,导致碘泵功能障碍,从而使甲状腺摄碘降低、甲状腺对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反应性降低,这些均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2.糖尿病代谢紊乱会导致甲状腺素T3、T4水平降低,TSH水平升高。一些研究发现,糖尿病的高胰岛素水平会刺激甲状腺组织增生,导致甲状腺增大和结节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甲状腺功能异常反过来可能影响糖友的代谢平衡,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并且两者均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所以,糖友应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相应的治疗。这两个病均为消耗性疾病,患者基础代谢率增高,分解代谢增强,在甲亢未控制时,饮食控制不宜过于严格,热量应比单纯患糖尿病者多增加5~10千卡/公斤体重,还要多吃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在降糖方面,对于明显消瘦的患者,即使用口服降糖药可控制病情,也建议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待甲亢的高代谢症状缓解后,胰岛素也可以逐步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