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应避免(糖尿病应避免吃什么)
糖尿病危害大,预防靠4招!
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虽然不同不让,但是危害却十分巨大,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危害既然这么多,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有效的预防控制糖尿病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正常的血糖值是多少。空腹血糖宜在每升6.11毫摩尔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宜在每升9.44毫摩尔以下,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应在7.0%以下。
预防糖尿病一方面是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
1.控制热量的摄入
热量过度摄入、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所以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
2.控制体重
对体重进行定期监测,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其尽早回落至正常。
3.适当运动
要使运动成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终生的习惯。运动不但可消耗多余的热量和维持肌肉量,而且能提高充实感和欣快感。当然运动要讲究科学和艺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照顾兴趣、结伴进行,以易于获得效果和便于坚持。
4.戒烟限酒
要戒烟和少饮酒,并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双亲中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
另一方面是预防定期检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老年人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即使是健康的人,也要定期测定。一旦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比如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争取早期治疗。
如果血糖出现异常,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除此之外,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糖尿病目前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无根治办法。因此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规范自己的生活,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糖尿病人,也不必悲观,只要长期有效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或发展的。所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不要让这些文字只在你的眼前经过,要真正的付诸实践才可以呦。
百科名医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身体的6个求救信号,你读懂身体的报警信号了吗?
肾不好的8个信号,你,占了几个?
国际公认的6条预防糖尿病措施,第5条得到权威认证,越早知道越好
只有找到糖尿病预防措施,才能积极控制或消除与并发症有关的危险因素。接下来给大家带来权威科普糖尿病的预防方法。
1·理想地控制高血糖
消除或减轻慢性高血糖毒性作用:可利用糖尿病教育、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血糖监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使血糖接近正常(空腹血糖6.0moL/L,餐后2h血糖8.0mol/L),这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基础。
在糖尿病的长期治疗中,不仅要良好地控制血糖,同时还应尽量避免血糖的明显波动,血糖的明显波动不仅有低血糖带来的危害,且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2.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物
理想控制血压:高血压常与糖尿病合并存在,并加速糖尿病多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理想控制血压可明显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目前临床常用的有6大类一线降血压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药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
后两种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可作为首选药物。尤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受到广泛重视,其在有效降血压的同时,对糖尿病多种慢性并发症可提供相对更加有效的防治作用。对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争取使血压控制在130/80mng左右,甚至更低,有蛋白尿者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g以下。
3·纠正代谢紊乱:
糖尿病常合并脂质代谢异常(如高甘油三酯血症、高LDL-胆固醇血症及HDL-胆固醇降低和氧化LDL及糖化LD水平增加等),会促进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根据不同的高脂血症类型采取不同的药物。
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常用的降血脂药物有5大类:胆汁酸隔离剂、烟酸类、纤维酸衍生物和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等]和饮食治疗,促进血脂控制正常。来自国外的多中心协作研究报告:H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显著
降低糖尿病患者血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升高HDL,明显降低冠心病和死亡的发生率,同时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和肾功能的下降速度,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渗出,延缓其进展,减小其视力的降低和丧失的危险。
4.改善胰岛素抵抗
降低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患者常因存在胰岛素抵抗及不适当的治疗而致高胰岛素血症,持久的高胰岛素血症可刺激动脉壁平滑肌及内皮细胞增生,增加肝脏ⅥLDL产生,促进动脉壁脂质沉着,损害机体内源性纤溶系统如刺激内皮细胞产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1-1),促进血栓形成长期高胰岛素血症还通过多种机制升高血压及导致体重增加等。
上述作用均可加速糖尿病大小血管硬化的发生和进程。因此,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采取适当措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避免高胰岛素血症,有助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
5·.改善血液流变学:
糖尿病患者常由于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功能亢进、红细胞黏附性增强及变形能力降低、凝血功能増强及纤溶系统功能降低导致血液呈现高黏、高聚及高凝状态,促进糖尿病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6.补充抗氧化剂:
糖尿病患者一方面由于体内自由基产生增加,另一方面机体自由基清除系统功能减弱,致自由基在体内堆积,亦一定程度上促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因此可适当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B胡萝卜素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以减轻体内增加的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如何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如今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等。糖尿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会引起身体多个系统的损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那么,如何预防糖尿病呢?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科学饮食。预防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科学饮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按时按量吃饭、少食多餐、多吃高纤维食物、食物的搭配要均衡、不要摄入过量糖分。
适当运动。生命在于运动,适当运动可以使人远离肥胖,减小患糖尿病的风险。建议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每周至少做3次有氧运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这对预防糖尿病很有帮助。
规律作息。建议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因为睡眠好了也可以预防糖尿病。睡眠不足,会造成体内激素分泌压力过大,身体会储存脂肪来应对,这也是引发糖尿病的因素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规律作息。
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大量吃富含葡萄糖、蔗糖的食品,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