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尿少是什么原因(糖尿病尿少是什么病的前兆)

熊猫医学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为何会出现尿多或是尿少的情况?哪种现象比较好呢?

在临床上,多吃、多饮、多尿,但体重却不断地减轻,是糖尿病最为典型的症状。尤其是多尿,更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早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不过根据临床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在临床上,也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在前期会出现排尿量减少的情况。

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出现尿多的情况比较好,还是出现量少的情况比较好呢?糖尿病患者为何会出现尿多或是尿少的情况呢?

1.糖尿病患者多尿

其实,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尿多和尿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发病机制不一样。但不管是尿多还是尿少,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都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而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多尿的情况,主要是因为随着患者体内血糖水平的不断升高,当患者体内的血糖值大于10mmol时,就会导致经肾小球过滤的葡萄糖,无法被肾小管完全吸收。

因为这时的血糖含量,已经远超于肾糖阈,而肾脏的多余的葡萄糖,则会渗透进尿液中,当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不断升高时,就又容易生成渗透性利尿,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尿多的情况。

所以,一般来说,若是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越高,那么其排尿次数可能就会越多,排尿量也就越大。而患者在排尿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导致大量的水分流失,这时,为了避免血浆渗透压升高,患者要尽可能的多喝水,不能因为糖尿病需控制喝水量就严格控制水分的摄入。

2.糖尿病患者少尿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糖尿病患者出现少尿的情况,并不是糖尿病的首发症状,而是糖尿病肾病的首发症状。

一般来说,随着体内血糖的不断飙升,当糖尿病患者的肾脏长期超负荷运转之后,其肾脏可能会因此受到一定的损伤,肾脏功能也会有所下降。而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下降后的典型表现就是尿量逐渐减少。

不仅如此,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若是同时还伴随有高血压以及身体水肿等多种并发症时,也需要定期去医院,对肾脏做了相关的检查,以此来监测患者的肾脏功能。

当然除了糖尿病肾病以外,神经源性膀胱疾病也有可能会引发糖尿病患者出现少尿的情况。据了解,若是人体的膀胱一直处于一种持续性高血糖的状态,那么其膀胱内的神经,可能也会因为高血糖的冲击而受到损伤,进而使得患者的膀胱功能发生障碍,引发神经源性膀胱疾病。

而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主要症状,就是尿少以及尿潴留和排尿无力。当然严重的情况可能也会引起尿失禁。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无论是出现尿多,还是尿少的情况,都需要引起重视,这些或许都是糖尿病并发症出现的信号,需尽早就医检查,查明引发尿多或尿少的原因。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叶小葵,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尿量过多过少,糖友都须警惕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分泌科教授 金萍 □主治医师 杨文君

提起糖尿病,大家往往会想起典型的多尿、多饮症状,但其实糖尿病也会造成患者尿液减少,只是二者机制不同。

多尿。当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约10毫摩尔/升)时,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就会形成渗透性利尿,从而导致多尿。即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24小时尿量甚至可达5000~10000毫升。随着尿量的增多,机体水分丢失严重,饮水有助于防止血浆渗透压升高,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所以糖尿病患者绝不能因害怕多尿而限制饮水量。临床中,经常会有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但摄水不足,而导致高渗高血糖综合征,患者可出现严重脱水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死亡率较高。

少尿。糖尿病患者也可出现少尿。比如糖尿病肾病患者,晚期可出现肾功能下降、尿量减少,伴全身水肿和高血压。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此外,神经源性膀胱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排尿异常的常见原因。长期高血糖状态所导致的神经损害及膀胱功能障碍可诱发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表现为排尿无力、尿潴留,也可尿失禁,容易并发泌尿系感染、梗阻性肾病。若出现排尿障碍,大家应尽早至正规医院就诊,完善膀胱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往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手术及留置导尿、神经电刺激等物理疗法。

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尿多尿少均可出现。糖友们平常要密切关注小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尽早治疗,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在这些情况下,会出现脱水,糖友要当心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现如今,节假日外出旅游,有些朋友会选择去内蒙古,那里不仅有一碧万顷的草原,还有奇崛瑰丽的戈壁滩。身边的同事自从读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对戈壁沙漠则是心向往之,常说人的一生,不看过一次海,走过一次沙漠,是不完整的,当身处于广阔无垠的沙漠当中,才会体会到人类自身的渺小。

然而,在小编的意识当中,戈壁沙漠虽美,但同时也是危险的,2015年中新网报道的新闻《两名大学生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失联” 一人死亡》至今还历历在目。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带领,独自穿越沙漠,期间一旦迷失了路,那么可能因为脱水问题,在沙漠中遇险。

除了上述极端情况下出现的脱水问题,日常生活当中,普通人出现脱水的情况也不少,而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低龄和老年患者发生脱水的风险更高,危害也更大。脱水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人体饮水不足或消耗、丢失大量水分而无法及时补充,使体内水分减少而引起新陈代谢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脱水常伴有血钠和渗透压变化,根据这种变化,将脱水分为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

糖尿病患者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脱水?

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对于糖友来说,当糖友多饮、多尿尤其是有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时,脱水则可能是其主要症状之一,且脱水程度与病情呈正相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呈急性发病。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病前数天可有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症状的加重,失代偿阶段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常伴头痛、烦躁、嗜睡等症状,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气味);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现象,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眼球下陷,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到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终至昏迷。

高血糖高渗状态起病隐匿,一般从开始发病到出现意识障碍需要1~2周,偶尔急性起病,约30%~40%无糖尿病病史。常先出现口渴、多尿和乏力等糖尿病症状,或原有症状进一步加重,多食不明显,有时甚至厌食。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脱水和神经系统两组症状和体征。通常患者的血浆渗透压>320 mOsm/L 时,即可以出现精神症状,如淡漠、嗜睡等;当血浆渗透压>350 mOsm/L时,可出现定向力障碍、幻觉、上肢拍击样粗震颤、癫痫样发作、偏瘫、偏盲、失语、视觉障碍、昏迷和阳性病理征。

2)口渴中枢敏感性下降

渴则思饮寻水,日常中很多人一般是感到口渴时,才会想起来补充水分,但是有些情况下,很多人发生脱水时并未感觉到口渴。

比如老年人随着身体的退化,其渴觉中枢敏感性可能下降,有的时候机体已经脱水还不觉得口渴,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脱水的发生,因此,老年朋友日常不能以是否口渴为标准,而是要即便不渴也要定时饮水。

另外,一些朋友如果曾经出现脑血管意外,也可能使渴觉中枢功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丧失口渴感,出现继发性高渗性脱水的改变。

3)药物引起的脱水

一些药物会导致脱水,例如利尿剂、轻泻剂等。心脏病患者或有血压问题的患者经常服用的药品利尿剂,作用就是去除体内盐分和水分。另外长期或频繁服用轻泻剂也可导致身体缺水。

4)急病

无论是过度饮酒、食物中毒抑或是胃病引起的,呕吐和腹泻都会导致身体缺水。若还伴有发烧症状,情况更加危急,因为发烧时身体会出汗。如果无法大口喝水,应尽可能多地小口啜饮,或口含小块冰块以为身体补充水分。

除口渴外,脱水还有哪些症状?

1)神志淡漠

神志淡漠一般指患者对外界的刺激没有任何的反应、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不感兴趣。患者给人的感觉是面目表情呆滞、反应非常迟钝。当患者严重脱水,不管是高渗性脱水还是低渗性脱水,都会导致功能代谢障碍,比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CNS),因此会造成患者出现神志淡漠,嗜睡等情况。其中严重低渗性脱水还可能出现休克症状(详见天地链接)。

2)脱水热

人体水分排出除了主要通过排尿或者排泄粪便,其实还有一部分水分会通过皮肤蒸发和呼吸蒸发而丢失。而脱水热则是指机体(尤其是小儿)在严重脱水后,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机体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脱水热和发烧不一样,发烧会有很多种原因引起,比如说炎症或者是病毒入侵造成的一种体温异常。脱水热是由于体内的水分过多流失,影响到了正常的散热,出现体温升高。

3)皮肤弹性减退

当人体内组织液明显减少,皮肤弹性也会出现减退。一般可通过捏一下自己的皮肤,通过皮肤是否立马恢复原样来判断皮肤弹性减退。除了皮肤弹性减退外,部分朋友还可能出现眼窝下陷,婴幼儿则可能出现囟门凹陷。

脱水补完水后,还应适当补钠

脱水分为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都是人体水、钠丢失,区别在于水、钠丢失的程度不同。低渗性脱水钠丢失多些,喝水时自然要加盐来补充钠。高渗性脱水虽然血钠浓度高,但机体内总钠量是减少的,所以缺水情况得到纠正后要加盐补钠,否则容易变成低渗性脱水。

天地链接:低渗性脱水比高渗性脱水容易出现休克

低渗性脱水又称为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按照血钠水平,轻度脱水时血清钠在130~135毫摩尔/升(正常范围下,血钠浓度一般处于130~150毫摩尔/升,血浆渗透压处于280~310毫摩尔/升。),病人症状较轻,可以出现头晕、疲乏、手足麻木等症状;中度为血清钠在120~130毫摩尔/升,病人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脉搏细数、血压下降,部分病人出现尿量减少;重度低渗性脱水是指血清钠在120毫摩尔/升以下,病人多已处于昏睡或昏迷状态,肌肉抽搐、反射减弱或消失、血压明显下降,伴有休克。

高渗性脱水是不容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和休克的。因为高渗性脱水的特征是水分和盐分同时丢失,只是因为丢失水分的量超过了丢失盐分的量,患者临床表现为极度口渴,伴有乏力、尿少、尿比重高、唇干舌燥、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烦躁,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幻觉,甚至昏迷等脑功能障碍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