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游戏(糖尿病小游戏)
体验糖尿病“游戏式”看诊
赴台学习收获很多,感悟颇深,不仅领略到了台湾医护团队的做事精神——严谨、精湛、研究、总结、提升;而且真正感受到了他们以“病人为中心”的团队管理模式——医师、卫教师、营养师、护理师通力合作;处处都能感受到同理心——“换成是你自己,你会怎么做?”这句话铭刻在每位医护工作者的心中。
值得一提的是:医师在与患者沟通时,耐心地把医学术语转化为通俗的白话,还贴心地利用患者看得懂的卫教工具与其交流。卫教师还会经常组织患者联谊活动,让他们通过做游戏等多种形式来学习知识,其中“幸福一起来”游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游戏通过5个阶段,把患者平素对胰岛素的负向看法,运用图片、动画片、积极讨论等方式,让患者直接明了的学习胰岛素的基本功能,注射后的好处,安全性及对各脏器的保护,解除他们的顾虑,从而轻松愉快的接受胰岛素。
还有就是对并发症的认识,同样是用团体卫教形式,让患者用双足在规定时间做撕报纸、卷团、平铺等动作,来评估其足部的反应,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病变。让患者佩戴事先改装过的眼镜(眼镜上用黑色水笔划上黑点,代表眼底出血点)夹豆子游戏来亲自感受高血糖引起视网膜病变后的生活。
这些游戏非常有趣,患者像孩童一般玩得非常投入,大家争先恐后,尽最大努力去做,气氛非常激烈。另外,他们会把糖友当家人,想方设法丰富他们的生活,学习期间有幸参加了他们每三个月组织一次的“控糖达人生日会”,诺大的会场聚集了好多糖友,他们享受着卫教师、营养师精心准备的生日patty,品尝着美味的巧克力蛋糕、果冻、代糖饮料,同时享受着营养师的饮食指导,卫教师生动有趣的足部护理照护等精神食粮,然后一起做健康操,给寿星赠送精美礼物……整个会场气氛高昂,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让糖友过上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台湾同仁们说到了,也做到了,不禁让人感慨,在这么优秀团队照护下的糖友不幸福才怪呢!
关注微信公众号laoke1114,精彩不断;糖友唠嗑,与您一起改变糖尿病!
宅在家里不能运动?看看钟南山院士,糖尿病患者可以这样运动降糖
84岁的钟南山院士说:“锻炼就像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一定要坚持运动,这样才能享有好的生活质量。”
钟老的这句话希望糖友能记住,因为锻炼,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不止能提高生活质量,还关系着我们的病情发展。
而在眼下肺炎肆虐的特殊时期,响应号召“宅”在家的糖友,外出锻炼成了“奢侈”的事,很多糖友提出问题,在家能锻炼吗?怎么锻炼才有效果?
居家锻炼的原则是:充分利用家庭健身器材,或结合日常活动,室内进行碎片化运动,强调趣味性和可持续性。
杂志推荐以下几种锻炼方式:
◆ 跑步机 年轻糖友可选择跑步机进行锻炼,将跑速控制在5公里/小时,每次15~20分钟。
如果家里没有跑步机,可慢跑穿梭于每个房间,空间充足的话还可进行折返跑,持续15分钟左右。
◆ 散步。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在家每个房间来回走动,根据房间大小可使步行速度由慢到快,持续 15~30分钟。
◆ 跳绳。住在一楼的年轻糖友,如果空间允许,可进行跳绳运动,每天做5组,每组20次;住在高层的朋友进行跳绳运动时,应在脚下垫上体操垫,防止对周围邻居造成影响。
◆ 徒手运动。年轻糖友可以在客厅或床上做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能够很好地锻炼腹肌,增强核心肌肉群。每天可做3~5次,每次3~5组,其中仰卧起坐每组30个,俯卧撑每组20~30个。
◆ 利用简单器械。例如弹力带和哑铃。利用弹力带可进行简单的划船练习,即身体站直,用脚踩住弹力带,然后将其放在身体两侧,用手臂力量将弹力带向上提拉,每天做2组,每组10次。中老年糖友也应坚持力量训练。
利用哑铃时,可做侧平举、弯举等动作增强上肢力量,每天做3~5次,每次3组,每组10个。若家里没有哑铃,可用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替代。
◆ 双人深蹲。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微微向外,两人手拉手,屈膝屈髋重心稍向后,背部挺直,膝盖与脚尖方向保持一致,下蹲至大腿略低于水平面;缓慢站起至起始动作。每天3~4组,每组10~15次,组间歇45秒。
◆ 坐位体前屈。坐在床上或瑜伽垫上,双脚并拢,双手放平,尽量前伸,还原;每天2~3组,每组1~2次。
此外,还可通过一些运动软件app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特点的视频教程进行锻炼。老年糖友可以请孩子们帮忙下载。
如果家里比较大,有条件的话,还可布置简易的乒乓球台进行比赛。
如果有孩子在家,糖友家长们不妨带孩子在室内进行以下活动,陪孩子一起动起来。比如老鹰捉小鸡,或者跳格子,投掷游戏等等。
除外这些,还有我们最常规的太极拳、八段锦、广场舞、经络操、瑜伽……都可以搬到家里来做,另外,做家务也是一种运动方式哦!
总之,无论何时,强健的体魄可以更好地让您远离疾病。疫情期间,希望大家减少外出、做好防护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保持血糖稳定。
(文章来源:中华糖友)
护士自制糖尿病教育棋盘,“糖友”在游戏中掌握控糖技能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刘姗姗
“下列食物中哪个升糖最快,哪个升糖最慢?”“每次运动时间多少合适?”“冰箱里拿出来的胰岛素要放置多久使其复温后使用?”近日,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内分泌科,“糖友”们正在进行下棋闯关游戏,棋盘上的每个格子都是护理团队精心设计的糖尿病管理相关问题,涵盖了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等,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糖友”们在互动游戏中获取更多健康管理知识。
“糖友”们在进行下棋闯关游戏,在游戏中获取更多糖尿病相关知识
70岁的陈婆婆患有糖尿病十余年,是名副其实的“老糖友”。刚查出糖尿病时,家人劝她重视起来,她却不以为意,虽然每天都在服用降糖药,但日常饮食上却不控制,血糖更是难得监测一次,结果随着病情的进展,导致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像陈婆婆这种只服药,却不改变生活方式,疏于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导致糖尿病并发症提前出现的患者不在少数,甚至有的患者还很年轻。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内分泌科易兰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开动脑筋,创新健康教育模式,自创了糖尿病健康教育游戏棋盘,将糖尿病相关知识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等内容设计成问题,融入棋盘游戏中。
患者在下棋的时候,通过投掷骰子的点数前进,并回答停留在格子上的问题,回答正确可以继续挑战,最后先到达终点即获胜。在有疑惑的地方,内分泌科护士在一旁及时讲解并补充相关知识,加深记忆。参与的“糖友”们纷纷表示,这种下棋闯关的形式很有趣,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学习到了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了更多控糖技巧。
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内分泌科易兰护士长介绍,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时间都需要自我管理,因此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糖友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据了解,为了让糖友们更全面地掌握糖尿病健康知识,该院内分泌科不断创新健康教育模式,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科普讲座、模拟体验、下棋闯关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科学认识糖尿病,掌握更多糖尿病的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
(武汉市中心医院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