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吃甜食会得糖尿病吗(吃甜食容易患糖尿病吗)
甜食吃多会得糖尿病?别傻了,我们经常吃的这些东西,才是真正“元凶”
有一种疾病,很“甜蜜”,带来的却是一辈子的痛。它会引起心脑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足病、肾病、眼病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这种病,就是糖尿病。
如此可怕的后果,令我们闻“甜”色变,许多人拒诱人的甜食于门外,丧失了许多“甜蜜”的乐趣。
这句话真的对吗?今天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吧。
01令人闻之丧胆的糖尿病
说起糖尿病,大家也许会觉得离自己很远。但事实上,近年来糖尿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2010 年 18~49 岁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是 13.2%,而2017 年同人群的患病率已达 17.5%。
可不能用「我还年轻才不会得这种老年病」类似的借口来安慰自己了。
此外,糖尿病总体患病率为 11.2%,即 10 个人中有 1 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 35.2 %,即 10 个人中有 3 个人属于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不仅治疗贵,因为伴随着许多并发症,令许多人痛苦万分。
“生命是短暂的、令人不快的和痛苦的……难以抑制的口渴、大量饮水和排尿、五脏六腑都被烤干了……”
心梗、高血压、心脏病、肾病……仅仅在2019年,大约有420万成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02哪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
虽然糖尿病有不同类型,但 2 型糖尿病仍然是患病人数最多的一种。无论男女老少,都容易成为 2 型糖尿病的下一个目标,特别是下面这些人,就更得小心。
糖尿病会遗传,如果直系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姐妹中有患糖尿病的人,那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也很大。
体重偏重的人容易得糖尿病,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胖人体内的脂肪细胞比较多,但身体所自带的胰岛受体数目又是相对固定的。
脂肪变多之后,会导致胰岛素对血糖的敏感度降低,也容易让糖尿病找上门。甜食虽然会让人心情变好,但长期嗜甜如命的话,血糖在不知不觉中升高,就要承担糖尿病风险了。
再加上现在人们经常久坐不动,缺乏运动,肌肉细胞中的胰岛素受体对葡萄糖反应不敏感,可能会导致血糖上升,长此以往,糖尿病也会被招来了。
03糖尿病,是因为吃甜食太多吗?
很多人之所以得糖尿病,以为是自己吃甜食,摄入的糖分过多。比如天天喝奶茶、吃甜品等等,就连医生也建议少吃甜食。
实际上,糖尿病和甜食并无必然的联系。
前面也说了,糖尿病病人之所以尿中含糖,并不是因为甜食吃得过多,而是因为机体无法利用摄入的糖。
正常人吃糖之后,机体会很快将糖分用来供能或者储存起来,于是血糖浓度迅速降到肾糖阈以下。
而糖尿病人吃糖之后,机体既无法利用糖,也不能把糖存储起来,而是任其随着血液来到肾脏。
这时,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糖的含量比正常人多得多,很容易就超过了肾糖阈,造成糖尿。
而这个调控血糖的机体,名字叫做胰岛素。
我们摄入的各种食物,会被人体器官分解成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
其中,负责运输糖分的是胰岛素,它相当于尽职尽责的快递小哥,一刻不停地负责传递血糖。
胰岛素,是由胰腺的β细胞产生的。
如果胰腺出问题了,胰岛素分泌不足,就会导致人体无法回收糖分,形成糖尿病。
这种情况,被医学上称之为1型糖尿病:它是因为胰腺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才患上糖尿病的类型。
还有一种糖尿病,被称为2型糖尿病,它的发病率高达95%,和1型糖尿病相比,呈现了碾压的情况。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不一定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有些病人甚至是因为胰岛素分泌过多,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代谢紊乱,从而出现糖尿病。
最后,糖尿病的糖,和我们广义上的甜食并不一样。
医学上的糖类,指的是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单糖、双糖、多糖。
大众口中的糖指的是具有甜味的单糖和双糖,属于“狭义糖”、“简单糖”。
我们吃的面条、米饭等虽无甜味,但因为他们属于淀粉类食物,淀粉又属于多糖,所以也能使血糖升高。
这些食物既是“隐形甜食”,也属于“复杂糖”,故食物的含糖量并不是用甜度来衡量。
因此,糖尿病与吃甜食多少并无必然联系。
04除了糖,这种东西吃多了也容易得糖尿病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2015年报告显示,全球约4.1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另有3.18亿成年人属于高危人群。
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1.1亿,位居全球第一。
糖魔肆虐,原因何在?
除了遗传因素等,生活中的坏习惯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推手。
一提到坏习惯,可能我们大家就会想到:吃了太多高糖分的食物。但是除了高糖,还有个隐形的杀手,却被大部分人忽略了,那就是——长期吃太多盐!
盐吃太多,糖尿病风险增加
有研究发现,其他生活方式相似的前提下,吃盐多的人,得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 2 倍。
研究人员给出的解释是:
一方面,过多的盐会使体内一种名为「饥饿素」的物质增多。这种物质会抑制胰岛素分泌,让人体「抵抗」胰岛素,并直接削弱胰岛素的降糖能力。
另一方面,听名字就知道,「饥饿素」会增加食欲。吃得多,自然就容易变胖,而糖尿病常常伴随肥胖而来。
另外,盐会增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压本身,也会加重血管的损害,增加得糖尿病的风险。
想预防糖尿病,或者想控制好血糖,除了少吃甜的,也要记住,少吃过咸的食物。
4招帮你摆脱重口味
习惯了重口味,吃起清淡的菜肴总觉得没味道。所以想少吃盐,还真需要一些毅力。分享五个小技巧,也许可以帮你对重口味说不。
① 避免腌菜
尽量少吃腌制的菜品和调味料,如榨菜、熏肉、火腿、辣酱等。
② 巧搭食材
利用蔬菜本身的风味来调味,清淡的食物和青椒、蕃茄、洋葱、香菇等食材一起烹煮,可互相取味,起到相互协调的作用。
③ 善用调料
醋、柠檬汁、苹果汁、番茄汁等酸味调料,可以增添食物味道,减少盐的使用量。
④ 科学取代
市场上有富钾低钠盐售卖,不妨用它代替普通食盐。
当然,预防糖尿病肯定不是少吃盐就能做到。
每周至少 5 天、每天至少 30 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少吃高脂、高糖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睡眠,这几点做好了,就离糖尿病又远了许多。
小编觉得,糖尿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应该被定义为一种“生活态度病”:它要求我们遵循健康生活的理念,而不是一昧的追求味蕾和身体的快感。
所以,与其看病就医,为什么不保持好的生活态度呢?
文章综合整理于:就医160、丁香医生
吃糖吃多了容易得糖尿病?答案在这里
甜食,一种充满诱惑力的食物,它能带给人快乐,但同时又让人担忧——吃甜过多,会不会患糖尿病?
吃糖=糖尿病?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很多,比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都在糖尿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单独某一个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小的。
如果没有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参与,只是服用过多的糖,是不会导致糖尿病的。
虽然吃糖跟糖尿病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有研究发现,经常喝甜饮料、吃糖、饮食里含糖过多均可导致肥胖,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也就是说更容易得糖尿病。
因此,我们仍然需要注意将糖的摄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嗜甜的真正危害
伤肾
2020年广东台报道,广东惠阳三和医院血透室有一位透析患者,大家总爱打趣称他为“可乐哥”。
因把可乐当水喝,一天最少喝两三瓶,当时24岁的他就患上尿毒症晚期,如今已持续透析近10年。
除此之外,很多甜饮料中会添加磷酸盐,并常以磷酸作为酸味剂。
而这两种成分都不利钙、锌、铁等矿物质的吸收,其中的精制糖和咖啡因等成分,会加重钙流失。
所以当人体尿液中钙量和草酸量增多时,就很容易结合成结石。
毁牙
2015年据《武汉晚报》报道,某5岁男孩,每天只喝饮料不喝水,20颗牙齿8颗烂得只剩牙根,6颗齐根折断,不仅吃饭成了难题,现在就连话都说不清楚了。
因为,除了碳酸饮料会腐蚀牙齿表面的珐琅质外,饮料中的高糖,也会发酵产酸,导致牙釉质脱矿溶解。
诱发乳腺癌
美国布法罗大学发表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的《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记与预防》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与从不或很少喝含糖汽水的女性相比,每周喝5次或以上含糖汽水的女性全因死亡率要高出62%,而死于乳腺癌的可能性要高出85%。
此外,该研究的结果间接表明,含糖量较高的饮食是诱发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降低免疫力
一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文章曾揭示果汁的危害:果汁中超高的果糖会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
在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员对于葡萄糖和果糖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饮食中加入了果糖的小鼠,其体内巨噬细胞的功能出现了影响,促进了炎症反应的发生。短期的高含量的果糖饮料就可以促进人体的炎症反应,呈现出病理学的特征。
加重抑郁
甜味给人带来短暂的愉快之后,很快会让人重新归于沮丧和抑郁的状态。
对相关观察性研究所做的汇总分析发现,甜饮料消费量增加可能会促进抑郁风险。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一口都不能喝,数据分析表明每天喝2小杯以上才有显著效果,每天喝3罐可乐饮料可以增加25%的抑郁风险。
按糖的摄入量来分析,15克以下的糖摄入量和抑郁风险没有关联,但在15~100克之间,随着摄入量的增加,抑郁相对风险上升。
这些食物,暗含糖分:
很多人认为戒糖只要把那些尝起来是甜的食物戒掉就行了。
事实上,很多尝起来并不太甜、名字也没有相关信息的食物也是储糖大户!
番茄酱
在此类产品的配料中,除了水和番茄泥,含量最高的就是糖了,一般在15%~25%,最高可达30%以上。
速冲糊粉
超市卖的速冲糊粉,也是含糖大户。有的产品中,糖甚至排在配料表的第一位,购买时一定要多注意。
蜜饯
山楂片、话梅等酸味零食,本身有机酸含量丰富,口感较酸,加工中需要加入大量糖,口感才能酸甜适宜。
红烧类菜品
红烧肉、鱼香肉丝等其实都是高糖食物。很多人做菜喜欢用糖调味,尤其是餐馆里的厨师更是喜欢大量用糖提味。
此外,一些加工肉制品,如肉干、肉脯里,也含有不少糖。
部分水果
让人意外的是,猕猴桃、橙子居然比西瓜的含糖量高。含糖量在8~12%的水果,苹果、桃、猕猴桃、橙子等,12%以上香蕉、石榴、柿子、无花果等。
资料来源据健康时报、南方周末、维他狗营养家、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等。
甜食吃多会得糖尿病?别傻了,我们经常吃的这些东西,才是元凶
米阿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甜食爱好者,经常买一些糖果吃,现在年纪快五十了,早就不吃甜食了,因为甜食不适合中老年人多吃,所以家人也不允许米阿姨吃糖了,米阿姨自己对糖果也没有很大的兴趣,但是两年前楼下新开的一家早餐店引起了米阿姨的兴趣。
这个早餐店从上午七点到晚上七点都营业,而且米阿姨最喜欢他们家的小酥肉和稀饭,有时候还会搭配油条,这两年内米阿姨的早餐基本都在这个早餐店解决,非常方便又快捷。
米阿姨最近的食量增大了很多,原本一百四的体重在一个月内下降了六斤,而且变得爱喝水了,家人经常能看到米阿姨在烧水,正好电视机在播放健康科普的节目:“爱喝水,食量增大,体重下降,有可能是糖尿病…”
家人们突然想到最近看的新闻,于是第二天带着米阿姨到医院检查身体。
到医院之后,医生给米阿姨检查了身体,发现米阿姨的血压,血常规检测都正常,但是空腹血糖在22mmol/L,医生大概知道了米阿姨的疾病,又给米阿姨做了葡萄糖负荷实验2小时血糖,结果在15mmol/L。
接下来医生给米阿姨做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在7%,表示这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内米阿姨的血糖一直都处于控制的比较差的状态,医生根据这些检查结果已经有了结论,医生告诉米阿姨她这是糖尿病。
米阿姨一听是血糖的问题,她感到很奇怪,因为平时都不吃糖的,怎么突然血糖会变高呢?她感到很困惑,医生告诉米阿姨血糖高的原因不仅仅和摄入的糖分有关,病因其实很复杂,然后医生给米阿姨开了胰岛素,以及阿卡波糖等降糖药物,嘱咐米阿姨不仅需要饮食忌口,还需要每天监测自己的血糖。
在医生的治疗方案以及米阿姨自己的配合下,米阿姨的血糖在一个月内就控制得很不错了,一般空腹血糖都在7.0mmol/L,比起一开始检测的血糖结果22mmol/L要降低了很多,米阿姨整个人焕然一新,没有之前那么愁眉苦脸了。
通过米阿姨控制血糖的例子,大家对糖尿病其实可能还只停留在一个血糖高的认知上,但其实糖尿病的危害远远要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大,下面来给大家科普一下糖尿病的危害。
一、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对机体造成危害,像细菌感染,高血糖导致的昏迷等并发症,还有糖尿病引起的肾衰,视网膜病变等慢性病变,都是对身体的健康存在威胁的情况。
1)细菌感染
一般常常见于皮肤的真菌感染,像足部的足癣,还有女性外阴部念珠菌感染都是糖尿病病人容易得的疾病,大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这些症状有可能是得糖尿病的“预警”,所以不能忽视。
2)高血糖导致的昏迷
这种情况是一种急性的症状,在机体全身都处于血糖偏高的状态时,并且血浆渗透压也处于比较高的状态,全身就会出现脱水的情况,这个时候机体可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丧失,一般测量血糖会大于33.3mmol/L,血液中钠离子浓度也会增高,这是高血糖高渗综合征引起的昏迷。
那么除此之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也会导致昏迷,是高血糖危险现象的其中一种,当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或者升糖激素异常增高等情况出现,就有可能导致机体内血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最终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的危险情况。
3)肾脏衰竭
长时间得糖尿病并且血糖控制得比较差的人群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会被损伤,因为机体内有两个肾脏,这两个肾脏在一定时间内会生成一定的滤液来达到肾脏代谢的功能,也就是肾小球滤过率,而糖尿病导致肾衰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会让肾小球滤过率达到比较高的值。
这个时候肾脏的滤过功能就无法正常运行,肾脏衰竭就会成为必然的结果。而糖尿病导致肾衰的另一个原因是高血糖导致的代谢异常,肾小球基底膜会比正常要增厚许多,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给肾脏施加了额外的压力,所以血糖高居不下就会导致肾脏衰竭。
4)视网膜病变
血糖的异常增高或者下降都会对眼睛中的视网膜造成病变的可能性,视网膜位于眼球壁的内侧,主要负责人体能正常看到物体,当视网膜被血糖影响而不能正常运行功能时,人体可能会出现视物模糊,或者暂时性的失明现象,当血糖控制得比较好时,这些异常现象又会恢复正常,所以把血糖控制好非常重要。
以上是糖尿病的一些危害,希望大家引以为戒,那么上文的米阿姨是如何得糖尿病的呢?米阿姨和她的家人都认为甜食是得糖尿病的主要因素,吃甜食多会不会得糖尿病呢?其实不一定,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这些东西,才是真正“元凶”。
二、我们经常吃的这些食物,才是糖尿病的真正“元凶”高糖食物其实并不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诱因,但是长期过多的摄入甜食会对体内的胰岛素分泌有影响,所以甜食可以适量摄入,但不能过量。
从日常生活来分析,其实像油条,小酥肉,稀饭这种米阿姨和大家经常吃的食物,其实才是糖尿病需要警惕的对象,不要过多摄入,因为这三种食物都是导致米阿姨得糖尿病的诱因。
(1)油条
这种通过高温的热油炸出来的面粉类食物,不建议糖尿病患者过多服用。有一个叫做血糖生成指数(GI)的指标可以反映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速度的快慢,这种指数的数值越高,就代表对血糖升高的影响越大。
而油条的血糖生成指数在74.9左右,在55到75之间,所以油条属于中等的GI食物,进入机体之后胃肠道的吸收速度会比较快,体内的葡萄糖也会释放得快,血糖也就容易被升高,所以油条这种食物不能过多摄入,而且糖尿病患者要尽量少吃。
(2)小酥肉
小酥肉很脆,但是入口酥软,是很多牙口不好的中老年人喜欢的食物,但是小酥肉也是属于高温油炸食物,而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肠道消化能力会比较弱,服用过多的小酥肉这种难消化食物会影响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并且会影响睡眠质量。
不仅如此,小酥肉这种食物还会导致热量增加,导致老年人的体重增加,对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小酥肉要控制摄入量,不能过量摄入。
(3)稀饭
不仅是米阿姨,非常多的中老年人也喜欢吃稀饭,因为可以直接吞下,而且又比较容易做。但是稀饭的升糖指数也比较高,如果血糖控制的不好的人群在胃肠道没有疾病得情况下,没有必要把稀饭作为自己的早餐,可以适当的吃馒头,玉米等食物,在选择主食的时候,尽量选择比较干硬的粗粮米饭,对血糖的影响会相对来说减少很多。
米阿姨得糖尿病的诱发因素离不开她喜欢的这三种食物,所以大家在饮食方面要慎重选择,认真听从医生的嘱咐,那么糖尿病的正确治疗方法其实也非常重要,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如何正确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的治疗的疾病,因为是容易反复发生的。
所以说没有绝对的治疗方法,但是有一些正确的治疗原则需要大家了解。从医学营养维护,运动治疗方面做到重视糖尿病,才能正确治疗糖尿病。
1.医学营养维护
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合理地服用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好是治疗糖尿病的最重要的目的。
同时,在饮食方面也要补充足够的营养,不能完全不摄入营养物质,要以低脂高蛋白,适量维生素为基本的饮食内容,三餐摄入充足的营养,才能为治疗糖尿病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
2.运动治疗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是肥胖人群,可能是饮食方面油脂摄入过多,但是也和运动量不足有很大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是这样,躺着玩手机成为了很多人的常态,而这种状态下很容易成为糖尿病患者的诱因。
由于不控制玩手机的时间而导致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出现,也是血糖控制的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所以在运动治疗前先调整错误的生活方式也显得尤为重要。
运动治疗也分为很多方面,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可能是药物治疗配合适量运动的方式来控制血糖,其实是很不错的结合,当然,单纯的运动治疗也是部分糖尿病患者适合的方式,因人而异。
运动方式可以从慢跑和跳绳之间选择,简单的方式往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从简单的角度去考虑运动的方式。
四、总结总得来说,像米阿姨一样无意识地摄入稀饭,油条等食物可能会造成糖尿病的出现,所以大家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高油脂,高热量的食物不要频繁摄入,更不要过量摄入,适量才是正确的选择。
如果在医院医生确诊了自己是糖尿病,也不要感到慌张,听从医生的安排,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