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血糖低是糖尿病前兆吗(血糖低是糖尿病还是血糖高是糖尿病?)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低血糖,可能是糖尿病先兆?是真的!专家提醒……

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

到2021年已达1.41亿

位于全球前列!

很多人都把糖尿病

默认为生活方式病

吃出来的病

但很少会关注到它的本质

——胰岛素分泌异常

今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分会

糖尿病代谢性大血管病变学组委员

李连喜医生将为大家

扫清糖尿病的认知盲区,向前一步

翻番疾病 的“作案元凶”!

低血糖的人也有可能得糖尿病

这也许是糖尿病的最早期症状

千万不要忽视!

说起糖尿病,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血糖升高,但其实,在糖尿病处于早期阶段,确实会引起低血糖症状。

大家肯定要问了

糖尿病为啥会出现

低血糖症状?

李医生解释,正常人吃完饭后血糖会增高,机体为了把血糖降下来,就会分泌胰岛素;所以,在餐后15分钟~30分钟,处于胰岛素分泌高峰,此时胰岛素会很高,速度将血糖降下来,不会让血糖升得太高。

到餐后2~3小时,胰岛素分泌会慢下来,并趋于回复正常;到餐后3小时后,胰岛素水平就和空腹时一样了。

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往往存在胰岛素分泌障碍,因此,其胰岛素分泌最高峰可以是在餐后2~3小时,此时的血糖应该不是很高的症状,机体还在加速分泌胰岛素继续降血糖,就会出现低血糖症状。

所以,往往糖尿病早期患者会出现低血糖症状,且都是在餐前发生。

对于胰岛素分泌高峰出现滞后的现象,医学上称之会“胰岛素抵抗”,即指正常胰岛素对于血糖降低效应是降低的。

李医生介绍,糖尿病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 ️

血糖正常阶段

此时查空腹或餐后的血糖都是正常的。

糖尿病前期

介于标准和糖尿病之间,没有达到糖尿病指标,但高于正常数值。

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也正常;

或空腹血糖正常, 餐后血糖会升高;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同步升高。

处于糖尿病前期,要及时干预,否则就会发展成糖尿病。

糖尿病期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达到糖尿病标准。一般空腹在7.0mmol/L以上,餐后2小时在11

mmol/L以上。

李医生提醒,在糖尿病前期,即便血糖正常的时候,往往已经存在胰岛素抵抗;所以,一般情况下,胰岛素抵抗的出现比糖尿病前期更早。

胰岛素抵抗出现多久后

会发展成糖尿病?

李医生表示,目前没有明确数据显示胰岛素抵抗出现多久后会发展成糖尿病。

只要有糖尿病,一定是自始至终存在胰岛素抵抗的。

来源: 东方卫视名医话养生

明明血糖低 怪了竟也是糖尿病

今年30岁的陈先生一年来经常在中饭前出现心慌出冷汗症状,期初以为自己有低血糖,可到医院检查才得知自己患上了糖尿病。

在看到检查结果后陈先生很是纳闷,自己明明是低血糖,也没有吃得多饿得快,明显消瘦的症状,怎么就的了糖尿病呢?

武汉市普爱医院内分泌科林梅说,患者的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的确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为什么会表现低血糖的症状呢?其原因是正常人进食后胰岛素分泌30-50分钟达高峰,3小时后恢复原水平,而2型糖尿病病人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进食后3-5小时胰岛素分泌呈高峰,所以会出现一系列低血糖的症状。林梅介绍,一般来讲,以低血糖为首发症状的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较轻,尚无慢性并发症,病情较轻,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受损不严重,病程属早期。

除了奇怪的低血糖首发,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王建华提醒,腹痛也可能是糖尿病,在糖尿病早期,少数人可首先以并发症的形式表现出来,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就可表现为腹痛。据统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者为22%。从腹痛的部位上可为全腹部痛、上腹痛、脐周痛,从性质上呈钝痛、绞痛或隐痛,少数人伴有呕吐、腹泻或便秘。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腹痛为首发症状,主要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第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均有血容量不足、组织缺氧及胃肠淤积,毒性产物刺激腹膜,使腹膜出现点状出血;腹腔脏器循环障碍以及高血糖可刺激植物神经系统造成功能性幽门梗阻。第二,电解质紊乱致胃肠道平滑肌运动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由于细胞内缺钾、缺镁可导致急性胃扩张和麻痹性肠梗阻。

所以,当碰到不明原因腹痛的情况,除了怀疑胃肠道等疾病,还应警惕糖尿病的可能。即使医生没有安排检查血糖,也可以自己要求查血糖,排除糖尿病的可能。(综合自人民网、健康时报)

糖尿病患者血糖越低越好吗?警惕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往往认为高血糖比低血糖危险,好多患者一味地认为糖尿病是一个血糖升高的疾病,血糖降低最好,甚至越低越好。这个想法是极端的!其实血糖稍微高点可能没事儿,但是发生低血糖是有生命危险的!尤其是对老年人和合并多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

低血糖要赶快吃糖是众所周知的。可是吃糖真的就可以了吗?那我们要补的血糖到底是什么呢?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而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正常情况下,体内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保持一个动态平衡。所以要给予口服葡萄糖或含葡萄糖食物时能够缓解。另外应该再饮用一杯果汁或一杯加3匙糖的糖水,一杯牛奶也可缓解,这些患者家属应该清楚。

平时建议患者随时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及时补充一部分糖分,使血糖的来源增加,再做进一步处理。所以吃糖可以缓解症状,但是只是暂时应急。

低血糖有哪些症状?

1.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表现为心悸、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手足震颤、饥饿、无力等,约65%的患者有这类症状。

2.神经精神方面症状表现为头疼头晕、视力模糊、焦虑不安、易激动、精神恍惚或反应迟钝、举止失常、性格改变、意识不清、昏迷、惊厥等。约80%的患者有此类症状。

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维持主要依赖糖代谢提供能量,因此本病常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长期而严重的低血糖反复发作,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器质性改变。尤其是老年人,可逐渐出现持续的性格异常、记忆力减退、精神失常、妄想乃至痴呆等精神障碍。

临床上低血糖分三种类型:

1.低血糖症:指血糖水平低于2.8 mmol/L,同时有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属于此类。

2.低血糖:指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的情况。此时患者大部分有症状,但亦可无症状和体征,后者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

3.低血糖反应:指患者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但血糖亦可不低于2.8 mmol/L。

如何预防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

1.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使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低血糖的病因与症状。不论是糖尿病还是低血糖,宣传教育是放在首位的。

2.糖尿病患者要做到定期检查血糖、尿糖,发现有低血糖倾向时与医师密切合作,及时口服糖水或遵医嘱治疗。

3.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避免大剂量或自行增加剂量,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要想当然。

4.胰岛素注射后要按规定进餐。

5.饮食结构应合理,防止偏食,不能只食用蛋白质和脂肪。适量食用蔬菜,饮食均衡。

6.经常在早餐前发生空腹性低血糖要排除胰岛素瘤。胰岛素瘤可行外科手术切除。

专家指出,高血糖对人体的危害一般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而严重低血糖对人体的"摧残"则可能在短暂的几个小时内发生,有时甚至是致命性的打击。长时间的低血糖或反复的低血糖发作可造成大脑能量缺乏,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

一次低血糖可能会抵消掉终身治疗糖尿病带来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