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燕飞糖尿病(糖尿病人能吃燕郊吗)

中国经济网 0
文章目录:

美糖尿病协会发表声明:糖友运动有了执行标准

近日,美国糖尿病协会在权威期刊《糖尿病护理》上发表了有关糖尿病患者运动方式的声明。声明指出,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于糖友的血糖管理和总体健康至关重要。本报特邀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沈洁教授来为广大糖友解读这一声明。

打断久坐利于控糖

沈洁教授表示,所有糖友都应减少每日久坐时间。在不运动的时候,建议每30分钟就起身做些轻微活动,打断久坐,这对控糖十分有益。

大多数成年糖友每周需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每周至少3天,两次活动间隔不能超过2天。对于较年轻、体能较好者,推荐尝试短时间(每周最少75分钟)高强度间歇运动。每周可进行两三次耐力运动,包括步行、慢跑、游泳及太极拳等。

声明还鼓励儿童或青少年糖友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的中高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肌肉伸展运动以及强化骨骼运动,如步行、跑步、上下楼梯等都可强化骨骼组织。

至于老年糖友,声明推荐选择瑜伽、太极等柔韧性锻炼,或平板运动、靠墙蹲马步、俯卧燕飞等平衡运动,每周两三次即可。

声明提到,1型糖友同样能从体力活动中获益。需要注意,运动中及运动后,应补充碳水化合物,必要时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加强血糖监测。

对于“糖妈妈”或有妊娠糖尿病风险的女性,建议每天进行20~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包括:身体肥胖或超重、35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孕期尿常规检查经常出现空腹尿糖阳性等。

有并发症,注意运动方法

即使是有并发症的糖友,运动的益处也显而易见。例如,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在进行足部护理的基础上做些体力活动,可预防和避免溃疡、截肢。沈洁教授补充,有并发症者应选择有支撑的运动(如图),特别是骨质疏松患者,这类运动可防止跌倒。另外,有糖尿病足风险者需避免长期徒步走,防止磨损皮肤产生破口。

部分并发症较为严重的糖友在运动方面也有一定禁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宜进行剧烈的有氧或耐力运动。此外,血糖过高(16.7毫摩尔/升以上)或过低(3.9毫摩尔/升以下)都不适合运动,应先积极控糖,待血糖恢复平稳后再运动。糖尿病足患者需要制动。

避免运动相关风险

运动中最常见的风险就是低血糖。结合声明中的建议,沈洁教授特意分享了几个预防运动中出现低血糖的小窍门:

1.尽量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运动,如在短效胰岛素注射后0.5~l小时左右,应减少运动量;2.在运动前后各测一次血糖便可及时发现低血糖,并了解哪种运动、多大运动量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3.运动尽量安排在吃完饭1小时后进行,此时血糖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4.尽量避免在大腿等运动时活动剧烈的部位注射胰岛素,可选择腹部注射;5.尽量不空腹运动,如果血糖小于6.6毫摩尔/升,最好在运动前吃点东西,吃完10分钟后再热身。运动量较大且持续较久时,应在运动前或运动中适当加餐,必要时运动后也可增加进食。

声明还建议,不推荐糖友参与可诱发高血糖或增加血酮水平的运动,如激烈的比赛等。老年糖友,或存在自主神经病变、心血管并发症或肺病者,应避免在炎热、潮湿天气进行户外运动,以预防与热相关的疾病发生。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十大注意事项:避免临睡前长时间活动,餐后1小时运动有助于降血糖

饮食和运动是糖尿病控制血糖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郭建军近期在《中华内科杂志》对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管理进行了梳理。有以下十个要点:

1.餐后1.0~1.5 h适当轻中度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血脂,但要避免晚上临睡前的长时间运动,以防引起夜间低血糖。

2.没有强度的运动是无效运动。不论针对心肺功能还是神经功能健康保护,都需要有强度的运动。

3.运动强度需循序渐进:起步强度为40%~50%的最大能力,运动强度或者运动量的每次增加量控制在5%~10%。每一个强度和量的适应期必须1~2周。

4.每3个月测量1次自己的体质,结合体重、体成分、医学检查结果、自身感觉等综合分析,不断纠正锻炼计划。

5.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防跌跤锻炼主要包括下肢的力量练习、肌肉拉伸练习、灵敏练习、平衡练习等运动。

6.糖尿病患者骨骼肌容易萎缩,而运动肌抗阻力训练、针对各种姿势稳定肌以及动作稳定肌的抗阻力训练有助于预防。平板运动、靠墙蹲马步、俯卧燕飞、弹力带操、哑铃操等都可以选择。

7.餐前高强度运动方法,又被称为“餐前运动小点心”,有助于改善餐后血糖。具体做法就是1 min高强度运动(强度为90%最大心率),休息30 s,再进行第2次高强度运动1 min,再休息30 s,重复6遍,然后才可以进餐。

8.每次有氧运动结束后应做5~10 min拉伸运动,放松紧张肌肉。在有氧运动基础上,每日必须有大关节的力量练习,从上肢到腰腹到下肢都要活动到。高强度运动后,应该有至少48~72 h的恢复时间。每周高强度运动安排不超过2次。

9.要做有效运动:保证足够的运动时间、强度以及身体不同部位的运动。如果运动安排不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可采取少量多餐、降低食物血糖指数等方式配合运动。

10.由于糖尿病对植物神经的破坏,或患者服用β受体阻断剂,心率变化往往难以反映心脏运动的负荷。患者可自我感觉:若感觉较费力就可以进行,就是中等强度的运动;若感觉很吃力才能进行的运动,就是高强度运动。

糖尿病孩子日常

孩子得了糖尿病后的痛苦,1型糖尿病人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每天要查3次血糖,打4次胰岛素,孩子两年多来我都数不清打了多少针,肚子上,手臂上,到处都是针眼,看着疼在心里,晚上偷偷流泪,但在孩子面前不敢表现出来,怕会把消极的情绪影响到她,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也经常问为什么我就这么倒霉,偏偏就发生在了我的身上,我就开导他说: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不生病,只是时间不一样,遇到困难时要积极面对,经过开导,慢慢开始接受了,积极面对。 因为糖尿病不能在学校吃饭,我们一家搬到了学校附近租了个房子,每天中午接她回家吃饭,每天就三点一线,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是个头呀!当妈妈的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