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会隔代遗传吗(糖尿病会隔代遗传吗 遗传指数有多高)

齐鲁壹点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到底会遗传吗 会隔代遗传吗

父母亲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约有5%会患糖尿病,若父母亲中只有一方有糖尿病,则子女得病的机会更少。大家都知道,会遗传的疾病都是可怕的疾病,那么,糖尿病会遗传吗?糖尿病现在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疾病。现在患上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了。对于这个无法治愈的疾病,大家都非常害怕会患上。那么,糖尿病到底会遗传吗?会隔代遗传吗?

糖尿病遗传吗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的家属中,糖尿病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父母亲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约有5%会患糖尿病,若父母亲中只有一方有糖尿病,则子女得病的机会更少。也就是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情况下,患糖尿病的几率要相对来说高一些,从而说明糖尿病具有遗传性。

但是糖尿病本身并不会遗传,遗传的是糖尿病的易患病体质。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糖尿病患者子女只是遗传了某些基因,而这些基因对糖尿病具有易感性。也就是说,在某种环境中就有可能发病,而避免这种环境,就可能不发病。

所以建议大家饮食上注意低糖、低脂、低热量,主食控制在八成饱即可,多食用蔬菜,定期复查空腹和餐后的血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糖尿病隔代遗传吗

糖尿病不是遗传病所以不存在隔代遗传问题。

但是,糖尿病有家族基因倾向,家族中可以有糖尿病发病聚集,所以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概率相对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为高。

1号糖尿病是否遗传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目前还无法根治,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生活。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也就是说1型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让你了解糖尿病

如果孩子的爸爸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一直依赖胰岛素或者是他在青少年时期就确诊为糖尿病,那么遗传几率就是十七分之一。但如果是孩子的妈妈患有1型糖尿病,而且生孩子的时候还不满25岁,遗传几率只是二十五分之一。如果妈妈是满25岁以后才生的孩子,遗传几率就会降低到一百分之一。然而,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1型糖尿病,遗传几率将提高到四分之一。

除了与先天的遗传易感基因有关外,1型糖尿病的发病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以及出生后婴儿期的喂养方式等。

以上文章就是关于“糖尿病到底会遗传吗”的介绍。可见,糖尿病是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的。而且目前糖尿病无法治愈,需要通过长期的药物治疗以及饮食调理来控制自身血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隔代也会遗传糖尿病?关于糖尿病的5个冷知识,你了解多少?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人数越来越多,而且还有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至今为止糖尿病还无法彻底治愈,只能够长期进行治疗,与此同时还要通过生活规律以及饮食习惯的调整来控制血糖。正是因为糖尿病比较复杂,因此关于糖尿病的许多冷知识大多数人还不了解, 这对于治疗糖尿病是有影响的,因此要及时地掌握这些冷知识。

糖尿病的认知是有哪些呢?

1、 隔代也会遗传糖尿病

大多数人都知道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子女患上糖尿病的几率则会比普通人更高。孰不知即使父辈没有糖尿病史,而祖辈有,小一辈人依然有患上糖尿病的几率,而且还会比普通人稍微高一些,同样直系亲属当中有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那么自身患上糖尿病的几率也会比较大。

2、 中年以后患病几率比较高

虽然糖尿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而且糖尿病的发生与生活习惯有极大的关系,但并不预示年轻人患上糖尿病的几率和中老年人是一样的,相比之下中老年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的各项功能都会有所减退,而且中老年人群所积累的不利因素也要比年轻人多很多。

3、 肥胖人群患病几率和健康人群不一样

相比之下,肥胖人群更容易患上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因为相对而言肥胖人群的代谢能力比较差,而且抵抗能力也比较弱一点,同时体内的脂肪越多,血管越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也越高。虽然肥胖并不预示着一定会患上糖尿病或者高血压,但是患病几率要相对高一些,因此肥胖的人群要定期检查身体并积极减重。

4、 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可怕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并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可能会引发的并发症。糖尿病早期大多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病程的延长,机体的免疫功能则会逐渐遭到破坏,最终会引发各种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大多都特别可怕,无论是糖尿病肾病还是糖尿病足,又或者是其他因为糖尿病而引发的疾病,都有可能会致残或者致死。

5、 血糖正常不代表痊愈

糖尿病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和仔细的护理之后,一段时间之后血糖就会趋于稳定,但是血糖稳定并不代表已经彻底痊愈,只能够说明病症得到了缓解。如若之后忽略服药或者不再控制自己的生活和饮食,血糖则会再次升高,甚至会出现反弹的情况,使原有的糖尿病变得更加严重。因此无论血糖是否稳定,都不能够放弃对糖尿病的治疗和控制。

温馨提示

糖尿病具有许多特性,比如可能隔辈遗传、中年以后的患病几率更高、胖人群的患病几率比普通人群更高、糖尿病最可怕的地方是会引发并发症、使血糖正常也不代表疾病已经痊愈。因此中老年人以及肥胖人群要提高警惕,建议经常检测血糖并做身体检查,糖尿病患者要积极地控制血糖,避免血糖出现波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大夫,糖尿病会遗传么?

导读:如今,罹患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除了做好自身疾病管理之外,人们也非常关心疾病的遗传问题。那么,这种慢性病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先从致病原因讲起

目前,糖尿病的病因尚未阐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病因各有不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有所不同。总体来说,“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

我们可以把遗传因素当做是糖尿病的基础和内因,把环境因素当做是糖尿病的条件和外因。1型糖尿病患者携带的相关基因使得更容易发生胰岛感染,并且容易引起胰岛自身免疫性破坏,具有这类基因的人的胰岛非常容易受到侵害;而2型糖尿病的相关基因,使得患者更容易容易发生肥胖、产生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携带糖尿病基因的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但还要有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引起1型糖尿病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使胰岛受到破坏,这种损害可能是永久性的。

同样,2型糖尿病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遗传倾向更明显、更复杂。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以及糖刺激、紧张、外伤或过多的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

糖尿病会遗传给下一代吗?

有遗传倾向,但非100%。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亲属的糖尿病发病率要比非糖尿病人亲属高,说明糖尿病确有遗传倾向。

英国Pyke观察单卵双胞胎糖尿病达20余年,1982年他总结了200对单卵双胞胎糖尿病的调查分析结果。其中单卵双胞胎糖尿病的一致性(即两个孩子在出生后的不同时间里都患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为90.6%,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为54.4%,说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较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更为显著。

糖尿病有遗传倾向,双亲均是糖尿病者,其子一代并非100%都患糖尿病,仅有5%得糖尿病,若双亲中只有一位患有糖尿病,子一代患糖尿病的机会更少,且常隔代遗传。研究表明糖尿病的遗传不是单一基因遗传,而是多基因突变。且糖尿病的遗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必须有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才能发生糖尿病。

中国人的糖尿病遗传易感性

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存在着种族差异。与高加索人比较,在调整性别、年龄和BMI后,亚裔人糖尿病的风险增加60%。在发达国家及地区居住的华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高加索人。目前全球已经定位超过100个2型糖尿病易感位点,其中仅30%在中国人群中得到验证,另外在中国人中发现PAX4、NOS1AP等多个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这些基因可增加中国人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达5%~25%。

总之,虽然糖尿病有遗传倾向,但针对后天环境因素的预防将有助于降低糖尿病风险。

糖尿病预防

糖尿病预防主要是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干预和增加体育锻炼。

饮食上尽量要少服用含糖量比较高的食品,比如碳酸饮料、快餐食品。在保证最基本热量摄入情况下,少进食过多碳水化合物,多吃蔬菜类食品,可以适当补充鱼、肉、蛋等食品。

此外,还要进行充足的体育锻炼,比如游泳、快走、慢跑等等,可以增强体内葡萄糖的利用。只有进行合理、充分的生活方式干预,才能最大限度预防糖尿病发生。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家属中有糖尿病患者,应予以特别关注,建议每年至少做一次血糖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