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大使(糖尿病大革命)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学会用这6种器械锻炼,降血糖、调血脂、降血压效果都很好

很多糖尿病患者为了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不仅降血糖、调血脂、降血压,还要塑形,就办理了健身卡。对于初次去健身房的糖尿病患者,又不想请私教练习,应如何做呢,本文就告诉您方法。

有氧运动:跑步机 椭圆机

1.跑步机

如果您喜欢走路或跑步,可以选择跑步机做有氧运动。初学者可以选择5左右的配速,随着练习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配速。

如果选择走路,速度又不能太快,可以增加跑步机的坡度,增加难度,这样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能量更多。注意使心率保持在中等强度(170—年龄)范围内。

如果您的膝关节不好,或者身体比较胖,可以选择椭圆机做有氧运动。

因为膝盖影响从大到小排序为:跑步>椭圆仪>自行车。

2.椭圆机

正确的椭圆机使用方法:

双手轻握器械上方的扶手;手随着脚依次向前进行蹬踏运动;注意脚后跟不要离开踏板,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的位置;等手脚的运动达到比较协调的程度后,再逐渐增加手的推力和拉力。

每次运动前要有5分钟热身运动,运动后有5分钟的整理运动,中间运动时间保持30分钟为宜。

抗阻运动:腹 胸 背 臀

除了有氧运动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做力量锻炼。很多糖尿病患者看到健身器材无从下手,其实可以通过一看二调三试四练的方式使用健身器材。

1.腹肌训练器

这个组合器械叫腹肌训练器,就是消除大肚腩,打造马甲线、小蛮腰的器械。如果不会用,可以按一看二调三试四练的模式开始运动。

一看:每一个组合器械都在醒目位置标明几个信息:一是什么器械,比如上面这个就标明“腹肌训练器”;二是标有人体肌肉的目标肌群图示,比如这个腹肌训练器就在腹肌处涂红,就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训练的位置;三是有简单的动作说明。

二调:由于每个人的训练负重不同,所以组合器械都有配重片 ,可以通过一个插栓,快捷、方便地调节负荷大小。

比如“腹肌训练器”就从12.5千克开始、35 千克、42千克等等依次递增,锻炼时先从小重量开始,以一组能完成8~12次力竭为宜;另外一些器械,还需要调整座椅或训练凳的高低、前后等。

三试:每一次做动作时,身体位置、姿态与稳定非常重要,新手有时在器械上,为了完成大重量的动作,弯腰弓背,躯干前后左右晃动,不稳定既造成其他肌肉替代发力,又容易受伤。比如卷腹这个动作就需要保持骨盆及下肢稳定。

在动作还原时,器械配重片不发生碰撞,肌张力不消失。特别提醒的是,新手往往放松过快,配重片被冲击得咣当作响。

需要注意,动作节奏为2-4秒地缓慢放松,保持肌肉张力不放松,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四练:坐于训练凳上,双脚自然分开,手放于头部两侧,向前至腹直肌充分收缩,向后还原至初始位置。

向前2-4秒,向后2-4秒,呼气发力,吸气还原。每组8~12次,中间休息30~60秒,每次做5组。

2.练胸——器械坐姿夹胸

身体位置、姿态与稳定:(先调节器械)坐于训练凳上,双脚自然分开脚尖向前,膝盖朝向脚尖的方向,收腹骨盆保持中立位,挺胸肩胛骨后缩下降,脊柱保持正直,背部、臀部紧贴于训练凳上,躯干保持稳定,双手正握闭握训练把手。

动作幅度与安全提示:向前至双臂自然伸直,胸大肌充分收缩,向后还原至初始位置,器械配重片不发生碰撞,肌张力不消失。向前双臂伸直时,肘关节不超伸不锁死,肩胛骨保持稳定,躯干保持稳定。

3.练背——器械坐姿划船

身体位置、姿态与稳定:(先调节器械)坐姿,大腿靠紧训练垫,使下肢固定,双手窄握距,正握闭握训练把手,双臂自然伸直。

动作幅度与安全提示:向后时肘关节略超过身体,背阔肌充分收缩,向前还原至双臂自然伸直,器械配重片不发生碰撞,肌张力不消失。向前双臂伸直时,肘关节不超伸不锁死,腕关节保持中立位,肩胛骨保持稳定, 腰背挺直不弯腰弓背,躯干保持稳定,不可前后晃动。向后2-4秒,向前2-4秒

4.练腿练臀——史密斯器深蹲

身体位置、姿态与稳定:站姿,双脚略宽于肩,双手宽握距正握闭握杠铃,放于颈后斜方肌上部,屈膝大腿与地面平行或臀部略低于膝关节。

动作幅度与安全提示:向上至身体直立,膝关节自然伸直,股四头肌充分收缩,向下还原至大腿与地面平行,向上时膝关节不超伸不锁死,向下时膝关节不超过脚尖,运动过程中膝关节不外翻不内扣,脊柱保持挺直,不弯腰弓背。

如果你是第一次到健身房,建议先从这些固定器械开始。一看二调三试四练,因为它们的轨道是固定的,图示清晰、相对安全,能更好地帮助你找到肌肉的发力感觉,是糖友健身房初学者最适合的训练方式。

备注:动作图示照片选自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健身教练》一书,在此致谢!

作者:牟利宁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 主任护师

济南营养学会秘书长

山东省首届健康大使

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五级)

《糖尿病之友》杂志社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得了糖尿病,最终会怎样?看这6位名人就知道了,都被2型困扰结果

其实很多人对认识的糖尿病有误区,现代人有钱了开始尿糖,这是不科学的,其实糖尿病古以有之,在古代人们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症,昨天讲述哪些古代人得了糖尿病,今天盘点一下近代有哪些名人得了糖尿病;

著名学者—梁实秋是2型糖尿病

中国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创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晚年深受糖尿病困扰。

一代佛学宗师—星云大师是2型糖尿病

俗名李国深、法号悟彻的释星云,常被信徒称为星云大师。星云大师是佛学界大师,影响力渗透到政治、学术甚至娱乐圈等各个方面,头条率比一般二三线明星还高,星云大师注重的是佛教本身的教义的现代化阐释和对人的身心、对社会和谐发展的教化,因此他在公众心目中既是一个大宗师,又是一个和平大使、慈善大使、心灵救护大使。因患2型糖尿病,目前一直使用胰岛素治疗,但仍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糖尿病并发症,视力已大不如前。

武侠小说四天王之一的梁羽生是2型糖尿病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天王,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代表作品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由于常年伏案写作过于辛劳,在上世纪90年代患上糖尿病,随后心脏病和癌症也接踵而至。2009年1月22日,就在全球华人都在准备过春节的时候,作为一代大师的他却永远离开了江湖。

相声大师—马季(2型糖尿病)

马季原名马树槐,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善于表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作品。

在相声艺术长于讽刺的传统之外,开启了以赞美新生活和新的英雄人物为主题的“歌颂型”对口相声的新生面,其中以《登山英雄赞》、《画像》和《找舅舅》等节目影响最大。1983年被委任为第一届春晚总策划,1984年在春晚舞台创作的《宇宙牌香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006年9月,马季获得中国曲艺界的最高奖项:牡丹奖的终身成就奖。 3个月后,12月20日,马季病逝,享年72岁。

肥姐”沈殿霞(2型糖尿病)

因身材肥胖而被昵称为“肥姐”,生于上海,是香港著名女演员,无线电视的第一代艺人,尤擅于担任现场直播节目司仪。

沈殿霞长期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2006年后,因为健康状况问题而暂时停止其电视工作。并于2008年因病去世。

3. 李琦

管不住嘴,血糖控制不理想2004年,李琦被诊断为糖尿病,当时才47岁,被吓住了。如今“李大爷”用胰岛素已经10年了,一开始饮食不科学,血糖根本控制不住。

他有一次和别人谈话中,刚要站起来,却突然“咕咚”一声倒在了沙发上,所有人都以为他心脏病犯了,又是速效救心丸又是掐人中。见他没有好转,有人突然反应过来,拿了一瓶可乐就给灌了下去,“李大爷”深吸一口气,算是活过来了。起来后,测血糖18.0mmol/L。

原来他的血糖是从34.0mmol/L往下降,降得太快了,身体承受不住,发生了低血糖反应,可见他不是“一般人”啊。

如今“李大爷”的基础血糖在8.0mmol/L左右,餐后血糖在10.0mmol/L左右,虽然不算太理想,但总算是控制住了。

所以,最后希望广大糖友不要重蹈李琦老师的覆辙,对待糖尿病千万不能用不管不顾的态度去敷衍,去应付。医生和卫教师的话一定要听,管住嘴迈开腿也必须牢记于心。

皇马后卫纳乔竟是“小糖人”?为了帮助这个群体,上海成立了一个专项基金

皇马主力后卫纳乔是一位出色的球星,在皇马期间,他无数次帮助球队度过难关。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位优秀的球星,居然12岁就患上糖尿病,并差一点因此结束了足球生涯。

在我国,也有不少这样的孩子,儿童糖尿病患者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在上海科学会堂,三位“小糖人”坐镇健康驿站,为到场嘉宾测血糖。他们都是1型糖尿病患儿,从确诊病情后,就开始自己扎手指测血糖注射胰岛素,熟练的操作流程就是他们每天的“规定动作”。

11月16日,在上海举行的2019年儿童糖尿病公益项目总结会暨胰岛移植技术推进培训班上,现场嘉宾们在和“小糖人”互动、体验扎手指测血糖中,加深了对糖尿病儿童的了解以及对儿童糖尿病的认知。来自全国各地百余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慈善组织代表、糖尿病患者代表和爱心企业一起为儿童糖尿病群体发声,呼吁社会关注儿童糖尿病,鼓励患儿勇敢直面疾病,做好自我健康管理,享受美好生活。

当前,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已逐渐成为主流的儿童高危疾病,但社会上对儿童糖尿病认知的不足,1型糖尿病患儿的成长过程非但无法像白血病、自闭症等患儿那样获得社会的关注,存在更多的是被歧视、被误解,甚至无法获得基本的保险保障及教育资源。2018年12月,一个旨在关爱“小糖人”的专项基金在上海成立。

专项基金主要负责人、上海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科的殷浩教授说,“让全社会重新认识我们的‘小糖人’,用社会资源去扶持、去资助这些勇于直视病情并终生抗争的糖尿病儿童们,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专项基金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儿童糖尿病防治,为贫困家庭提供救助和关怀,积极开展科普知识宣教等公益活动。”

2019年2月,专项基金组织医学专家、资深糖尿病患者、以及相关领域学者共同编写了《儿童糖尿病300问》一书,并于2019年上海书展新书发布,免费发放给糖尿病患儿;开展了两场“走近儿童糖尿病”公益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面向中小学老师、学生家长、社会大众普及儿童糖尿病基础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儿童糖尿病的认知,呼吁全社会给糖尿病患儿提供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改善糖尿病患儿的身心健康。

专项基金还启动了糖尿病干预救助专项基金“希望小包“项目,给新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儿发放物资小包,帮助患儿家长更好地管理孩子的血糖。该项目已在长三角及云南的11家综合性医院及大型儿童医院达成合作开展。此外,专项基金还为1型糖尿病患儿争取到了贫困救助资金,每位贫困糖尿病患儿可向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申请最高2万的贫困救助资金。不久之后,专项基金将为严重糖尿病患儿贫困家庭进行免费胰岛移植手术并支持胰岛移植科研研究,大力推进胰岛移植科研项目。

活动现场,国内首部儿童糖尿病宣传片 《我要找到你》在现场以及网络平台爱奇艺进行了同步首发。糖尿病干预救助专项基金公益大使、中国首位加入“关爱糖尿病儿童志愿服务队”的表演艺术家牛犇在活动现场发出倡议,呼吁全社会“关爱糖尿病儿童,关注中国的未来”。

活动以“携手童行,甜蜜未来”为主题,由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专项基金、上海慈善基金会和糖尿病干预救助专项基金联合主办,上海长征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协办。活动现场,主办方还向支持儿童糖尿病公益事业的爱心企业及个人颁发荣誉证书。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陈琼珂 图片编辑:徐佳敏

内文图:长征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