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瑜伽与糖尿病(练瑜伽对糖尿病患者有好处吗?)

药师方健 0
文章目录:

有氧运动是“天然胰岛素”,能帮助糖友控制血糖平稳,远离并发症

糖尿病在近些年来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药物治疗、血糖监测、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经过多个方面治疗和干预以保障患者血糖的稳定。其中,适当的有规律的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之一,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迈开腿”。有些轻症糖尿病患者甚至无需用药,只依靠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便可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即便已经采用药物治疗患者,运动疗法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说,运动是糖尿病患者的”天然胰岛素“。

糖尿病最有效的运动是什么?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人们通过正常呼吸、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各种轻、中等强度的运动,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健身操、广场舞、瑜伽、慢跑、爬山等,这些有氧运动会消耗体内的脂肪及糖,有利于降糖、调脂、降血压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增加体质和心理健康,是防治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中,快走是最常见的适宜糖尿病患者的有氧运动

那么,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宜做无氧运动?我们都知道,常见的无氧运动包括快跑、举重、投掷、跳高、拔河等,是指人们在“缺氧”状态下的高速剧烈运动。缺氧状态下,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减少,无氧酵解增加,导致体内乳酸产生、积聚过多,常常产生肌肉疲劳酸痛,甚至引发乳酸性酸中毒。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避免或少做无氧运动

华山医院通过研究650名糖尿病患者有氧运动与血糖控制的关系发现,有氧运动明显降低血糖波动及尿白蛋白,但是一半左右糖尿病患者没有达到有氧运动,可能运动持续的时间没有超过十分钟。因此,要鼓励糖尿病患者迈开腿,尽可能达到每天走路10000步。

此外,糖尿病患者要按照自己的健康状况确定运动的强度和时间,一般微量出汗就已达到有氧运动。研究证明,经常适度运动者的膝关节炎发生率明显低于不运动或少运动者,但要注意少做或避免上下楼梯或登高运动,特别要注意下楼梯容易损伤膝关节。

糖尿病最有效的运动是有氧运动。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健身操、广场舞、瑜伽、慢跑、爬山等。快走是最常见的适宜糖尿病患者的有氧运动。

#清风计划# #健康真相馆# @头条健康 @健康真相官

工作间隙做瑜伽可预防糖尿病

参考消息网3月1日报道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1月26日报道,众所周知,每天需要站起来活动几次,以打破工作日典型的久坐至少好几个小时的生活方式。

最近的一项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建议进行哪些类型的活动来预防糖尿病。糖尿病是与超重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在世界人口中的患病率增长最快。

研究人员发现,瑜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是一种易于在办公室短时间内完成且同时不会降低人们工作效率的活动。

格拉斯哥喀里多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工作时每小时做三分钟瑜伽,就可以将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四分之一。

科学家发现,将工作日划分为每小时休息三分钟对于那些在办公桌前对着电脑工作的人来说是有好处的,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工作。

充足的证据已经证实了积极活动以及通过散步和短暂休息减少长时间不活动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好处。然而,发表在《体育运动与健康杂志》上的研究《通过短时间瑜伽和太极拳打破久坐行为对血糖、注意力和幸福感的影响》发现,瑜伽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可以降低血糖,从而降低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而不会降低人的工作效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共招募了15名年龄在26岁至28岁之间的成年人,他们在试验期间坐在办公桌前,模仿八小时的工作日。

参与者被分成几组,其中一些参与者不进行任何活动,另一些参与者每小时进行三分钟的瑜伽练习,还有一些参与者每小时进行三分钟的太极课程。

他们每30分钟会刺破手指测量一次血糖水平。根据结果,研究人员认为,与对照组相比,太极拳并没有带来显著的影响,但瑜伽却有。

在进行由16个步骤组成的瑜伽练习后,参与者血液中的含糖量减少了约10%。

研究人员总结道:“通过三分钟瑜伽打破久坐行为,可以显著降低健康人的血糖,而不会影响注意力或幸福感。太极拳对血糖水平没有同样显著的影响,但它可以帮助更好地保持注意力和健康。”

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干预措施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来对抗长时间久坐的有害影响,同时保持注意力和健康。

科学家发现,短期锻炼可以提高注意力,这对于老板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也有助于抵消工作产出的减少。

该研究的合著者塞巴斯蒂安·沙斯坦教授指出:“这项研究的真正重要之处在于,让员工拥有这样的时间根本不会降低生产力;相反,它会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劳动者的健康,而且有利于雇主支持并实施它。”(编译/苏醒)

“太极拳防治糖尿病”,到底可不可行?

(图片来源:福建中医药大学官网)

据报道,福建中医药大学官网2019年12月27日发布消息称,近日,该校副校长陶静主持的“太极拳对2型糖尿病及脑卒中功能康复效果的临床研究”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立项,资助经费880万元。此事引发热议。

太极拳通常被认为跟儒学、道学、中医经络学有关,常用于养生养性;而糖尿病则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二者“同框”,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不可否认,在此前不少“奇葩研究”屡受质疑的背景下,这项“太极拳治糖尿病”的研究,引发围观也在情理之中。何况,目前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尚无根治的办法,也是常识。即便是民众最熟悉的打胰岛素等手段,也只能是控制和缓减病情。

但从现代医学来说,运动对于预防很多慢性病是有功效的,太极拳本身也是运动的一种。因此,舆论也无需急着对此予以否定。

回到“太极拳防治糖尿病”问题上,2型糖尿病也就是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大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科学研究发现,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年龄增加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因此,进行运动是防治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式。

在实践中,确实有不少患者通过快走等运动方式来防治糖尿病。相比快走,研究若证明打太极拳能防治糖尿病,那也不乏突破价值。用现代医学实践与理论来证明某些传统医学是否符合现代科学,是个好的方向。

从功能上区分,运动分为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和柔韧性运动三种。现有的研究表明,有氧和无氧运动都具有促进心血管健康和控制血糖的作用,也就是说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结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更好。

柔韧性运动包括瑜伽、关节训练等。这类运动能够起到保持或增加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和关节稳定性的作用,对预防运动外伤、提高生存质量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类运动是否有促进心血管健康和控制血糖的作用,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而太极拳是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运动,表现为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从功能和形式上来看,太极拳可以划归为柔韧性运动。

有研究表明,太极拳能帮助对人的平衡和姿态控制,并且是帕金森病人的标准康复训练之一,但它能否治疗糖尿病,尚缺乏有力研究。

不过也有研究认为,如果按标准打太极拳,差不多在半小时的时候就会发热出汗,能起到燃烧脂肪和减肥的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来看,太极拳也具有有氧运动的特质。那么,结合前述研究,太极拳确实能对糖尿病产生防治作用。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的探讨,并没有真正的科学研究结果予以佐证。正因如此,涉事院校用科学研究来解决这些理论分析和疑问,未必是多余。

要而言之,不必对“太极拳对2型糖尿病及脑卒中功能康复效果的临床研究”轻易否定,对于该研究得出的成果,我们也不妨保持关注。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