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会喘(糖尿病会喘吗)

家庭医生在线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呼吸急促?或是这4个因素在“捣乱”,糖友需警惕

糖尿病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或缺乏造成的。糖尿病是多种疾病的高危因素,特别是血糖控制不稳时可损害其他器官,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呼吸急促时,应引起高度警惕,极有可能是恶性疾病造成的。

糖尿病患者呼吸急促是怎么回事?

1、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糖尿病患者呼吸急促应警惕心脏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心脏病和中风。持续性高血糖可损害全身血管以及神经,特别是心脏附近脆弱的血管和神经。中风或心脏病发作时都会出现呼吸急促,同时也会出现身体某部位疼痛、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单侧肢体麻木和说话不清晰等。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身体无法产生所需要的胰岛素,又无法把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葡萄糖为身体提供能量时,就会诱发酸中毒。身体以分解脂肪的方式来获取能量,脂肪可分解酮体代谢废物,从而引起酮症酸中毒。酮体经过肾脏以排尿的方式排出体外,酮症酸中毒患者酮体积累速度极快,使得酮体在体内堆积,进而造成呼吸急促。

另外,因为体内缺乏胰岛素,升高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除了出现呼吸急促外,也常常伴有口干舌燥、恶心呕吐以及嘴巴中呼出苹果味。面对此问题应及时通过静脉补充液体且皮下注射胰岛素,严重时还需密切监测且积极配合治疗,一直让酮水平下降为止。

3、糖尿病昏迷

体内葡萄糖含量太多或太少都会损害肺功能,导致呼吸急促,同时伴有极度口干口渴、意识模糊、腹部疼痛和嗜睡、不由自主的颤抖和虚弱等。低血糖危象或高血糖危象都会威胁生命,易造成糖尿病昏迷,所以应积极治疗。当出现低血糖危象时应立即静脉输液且静脉给予葡萄糖;高血糖危象时应及时静脉输液以及注射胰岛素,与此同时应密切监测血糖。

4、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高血糖毒性可损害肾功能,降低肾脏过滤废物的能力,无法及时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使得水分和废物在体内聚集,液体易回流到肺部和心脏,从而造成呼吸急促。糖尿病肾病患者也伴有四肢和脚踝以及眼睑肿胀、没有任何食欲、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皮肤剧烈瘙痒和乏力等,面对此问题还需及早就医,以免发展成糖尿病尿毒症。

温馨提示

总而言之,只要糖尿病患者出现呼吸急促都不容忽视,还需选择正规医院做全面检查,排除糖尿病并发症的可能性。另外,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去医院做心电图、尿常规和肾功能等检查,能及早发现糖尿病并发症。除此之外,严格按照医生嘱咐定时定量服用降糖药,不能擅自增加或减少用药量,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了解病情变化情况。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糖尿病导致你呼吸急促,这代表什么?

糖尿病是一种身体产生的胰岛素过少或抵抗胰岛素的疾病。 胰岛素是我们的身体将所吃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形式能量所需的激素。没有胰岛素,我们的身体就无法有效运作。

因为我们的整个身体都需要能量,糖尿病就会影响它的每个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如果糖尿病没有得到适当的监测、治疗和控制,它会导致其他健康状况。很容易受到糖尿病影响的身体系统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

呼吸急促代表什么

糖尿病患者出现新的或恶化的呼吸短促可能是潜在严重疾病的征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当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且不能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作为能量时就会发生。然后身体开始分解脂肪以获取能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它会产生一种称为酮的废物。

酮体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在酮症酸中毒中,酮体的积累速度快于肾脏将它们从体内排出的速度。这会导致酮体堆积,这是有毒的。身体可能会尝试使用肺部排出多余的酮,这会导致呼吸急促。

同时,由于缺乏胰岛素,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升高。除了呼吸急促之外,受酮症酸中毒影响的人一般会出现恶心和呕吐、口干舌燥,有时嘴里还有水果味。随着体内酮水平升高,你很快就会失去知觉,所以立即就医是非常重要。

想要扭转这种情况,初步治疗是通过静脉给予液体,并以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的形式提供胰岛素。严重的话需要立即入院进行密切监测并继续治疗,直到酮水平下降和胰岛素水平稳定为止。

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呼吸急促很可能是心脏病的征兆。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第一大死因:他们患心脏病或中风的可能性是没有患糖尿病人的两倍。

患有糖尿病的人,即使仔细监测,血糖水平也有升高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升高的血糖水平会对全身血管和神经网络造成损害,尤其是心脏周围脆弱的血管和神经。

呼吸急促是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最初迹象之一。你还会出现其他症状包括出汗、消化不良或恶心、手臂、下巴、胸部、上腹部或背部疼痛、不适,眼睑下垂、侧脸微笑、说话含糊不清。任何这些症状都需要做好应急措施。

由于糖尿病患者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较高,所以定期检查身体很重要。

糖尿病昏迷

患有糖尿病的人会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与酮症酸中毒类似,葡萄糖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肺功能,使你感到气短。其他症状包括嗜睡、腹痛、口干、极度口渴、颤抖、虚弱或意识模糊。

极高或极低的血糖水平会导致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称为糖尿病昏迷,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失去知觉,对周围环境没有反应。

对低血糖来说,最初的治疗是通过静脉输液并通过静脉给予葡萄糖。对于高血糖来说,最初的治疗是通过静脉输液和注射胰岛素。无论是低血糖还是高血糖,都会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密切监测,甚至入院进行更密切的观察和预防低血糖或高血糖的重复发作。

肾功能衰竭

患有糖尿病的人患肾病(称为肾病)的风险更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糖尿病会损害肾脏正确过滤废物的能力,并对肾脏造成重大损害。随着肾脏失去正常运作的能力,液体会在体内积聚并回流到心脏和肺部,这可能会导致呼吸急促。

其他可能的症状包括脚、手、脚踝和眼睛肿胀、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意识模糊和注意力不集中、持续瘙痒和疲劳。一旦出现这些症状,你需要立即就医,以防止病情恶化。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水平的高低会导致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状况。新或恶化的呼吸短促可能是最初的症状之一。对于出现新或恶化的呼吸急促的糖友来说,立即治疗非常重要。

糖尿病人有胸闷等症状,可能是心梗要发生了,平时怎么预防?

糖尿病的治疗,把血糖控制好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不让并发症发生,但是有的人并不重视血糖的控制,而只是等到身体不舒服或发生严重并发症时才紧张,比如严重的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心肌梗塞。

众所周知心梗相当危险,治疗不及时会要命的,因此糖友平时不仅要好好控糖,更要积极预防突发心梗。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更是糖尿病人尤其是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友易发的并发症,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

糖尿病为何导致心梗?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不仅会影响糖类的代谢,导致高血糖,还会影响蛋白质和脂质代谢,导致脂代谢紊乱和高脂血症,从而导致血管壁损伤、狭窄,诱发冠状动脉硬化,发生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血中葡萄糖浓度较高,糖化血红蛋白增加,使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心肌容易缺氧,血小板的黏附性和聚集性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易发生血栓,因此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冠状动脉疾病,其中威胁最大的当属冠心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心肌梗死。

糖尿病有以下几个症状,要当心心梗出现,抓紧就医:

糖尿病人如果表现出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身出冷汗或突然昏厥、血压降低、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困倦乏力、胃部不适、呼吸困难、胀满恶心、脉搏细弱不规则等征象时,要考虑到心梗的可能性。

临床上,也有以精神病症状为首发或唯一表现的心梗病例。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或突发牙痛、头昏、表情淡漠、嗜睡、烦躁、短暂意识丧失,甚至偏瘫、意识障碍等。与心梗时心排出量减少或血压下降,引起急性脑部供血不足有关。

糖尿病人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心梗都有症状:

因为糖尿病人长期血糖高会让自主神经病变,从而让自身感觉下降,所以部分糖友在心梗发生时并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部分糖友发作心梗时,可以没有明显症状,称为无痛性心梗,这也往往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心梗。无痛性心梗的发生与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有关,无痛性心梗尽管无痛,也并非无迹可寻。

糖尿病人要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1、正常人预防心梗,饮食上要做到低盐、低脂,多吃水果和蔬菜。不要吸烟,保持规律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心态平衡。40岁以上每年要检测一次血脂,做一次身体检查。2、已患有冠心病的人预防心梗,防心肌梗死主要是控制好发症诱因:第一血糖肯定要控制好:空腹血糖应<6.1 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老年人可适当放宽。其次就是血压: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再次就是要控制好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未合并ASCVD≤2.6 毫摩尔/升,合并ASCVD≤1.8,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毫摩尔/升,女性>1.3毫摩尔/升,甘油三酯(TG)< 1.7毫摩尔/升;接下来就是要控制好体重,不要肥胖 ,因为肥胖是万病之源,也是三高的主要原因。

除了坚持上述的生活方式干预外,还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服用他汀类药物调整血脂,稳定斑块;服用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ACEI或ARB类药物控制危险因素。

最后就是要经常运动,适合糖尿病人的运动跳舞、爬坡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定期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