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物用法(糖尿病药物使用方法)
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降糖药物 这份健康指南请查收
降糖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糖尿病患者的自身病情、经济条件,潜在性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通过这篇文章,希望帮助更多糖尿病患者达到平稳控糖的健康管理目标。
情景导入
张三是一位II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时,医生们却给他开了看似完全不同的药物,明明是一种病症,为什么用药不一样呢?
原来,这三种药物中分别含有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这两种物质都是降糖界的一把好手,其降糖程度都在0.7%~1%,均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去乙医院的那段时间,张三正好长胖了不少,成了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所以二甲双胍更为适用。
如今,糖尿病已跃居榜三,成为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202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达1.43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发明了各类药物来治疗糖尿病,在这么多各式各样的降糖药物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呢?
药物概览
首先让我们看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药物:注射性药物胰岛素和口服型药物二甲双胍。
注射胰岛素是一种非常直接的降糖方式,因为糖尿病的根本成因就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其适用于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下也不发生不良反应,可根据需求服用速效或者长效型,效果显著。二甲双胍是一种普通的口服型药物,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等多种作用。适用于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但常见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乳酸酸中毒(罕见但严重)。
其次,还有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等磺脲类药物,这些虽不及前两种药物的应用范围广,但针对某些患者却具有更好的疗效。
此外,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新型药品也已问世,这种药物不仅能降低血糖,还可以治疗糖尿病引起的某些并发症。当然,是药三分毒,这些药物均会带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混合型用药(联合用药)
事实上,混合型用药已经渐渐代替单一重复用药,在市场上占据了主要地位,实现了1 1>2的效果。糖尿病的混合型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降糖药物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这种用药方案通常由医生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发症情况、肝肾功能以及个人生活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制定。例如磺脲类 双胍类,磺脲类 α-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 双胍类/磺脲类等等。
药物选择
选择药物时,首先要明确所患糖尿病类型,1型,2型或者妊娠型,不同类型的疾病所需药物是不同的。
其次,考虑自身健康情况,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例:
- 糖尿病早期,可服用药效不是很强的药物,如二甲双胍,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自身调节能力来慢慢控制病情;
- 中期则需要加服格列齐特或者磺脲类药物;
- 晚期患者胰岛功能可能已经严重受损,则需注射胰岛素。
再者,要考虑自身特异性,部分人群对某种药物会有特异性反应,使用药物前要明确其副作用。
最后,要考虑家庭经济情况,部分药物价格高昂,对储存条件,使用方式均有严格要求,可能会为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
总结
总的来说,根据自身病情、经济条件,潜在性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真正选出适合自己的药物才是最有效的疗法,可以放心的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认真配合医疗专业人员,相互合作也格外重要。
此外,降糖药物只是糖尿病管理的一部分,注重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全面控制病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糖尿病也可以被治愈。
来源:国家医保局
责任编辑:李冬鸣
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降糖药物 这份健康指南请查收
1 情景导入
张三是一位II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时,医生们却给他开了看似完全不同的药物,明明是一种病症,为什么用药不一样呢?
原来,这三种药物中分别含有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这两种物质都是降糖界的一把好手,其降糖程度都在0.7%~1%【1】,均适用于II型糖尿病患者,而去乙医院的那段时间,张三正好长胖了不少,成为了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所以二甲双胍更为适用。
如今,糖尿病已跃居榜三,成为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202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达1.43亿。【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发明了各类药物来治疗糖尿病,在这么多各式各样的降糖药物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呢?
2 药物概览
首先让我们看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药物:注射性药物胰岛素和口服型药物二甲双胍。注射胰岛素是一种非常直接的降糖方式,因为糖尿病的根本成因就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其适用于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下也不发生不良反应,可根据需求服用速效或者长效型,效果显著。二甲双胍是一种普通的口服型药物,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等多种作用。适用于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但常见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乳酸酸中毒(罕见但严重)。其次,还有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等磺脲类药物,这些虽不及前两种药物的应用范围广,但针对某些患者却具有更好的疗效。此外,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新型药品也已问世,这种药物不仅能降低血糖,还可以治疗糖尿病引起的某些并发症。【3】当然,是药三分毒,这些药物均会带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3 混合型用药(联合用药)
事实上,混合型用药已经渐渐代替单一重复用药,在市场上占据了主要地位,实现了1 1>2的效果。糖尿病的混合型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降糖药物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这种用药方案通常由医生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发症情况、肝肾功能以及个人生活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制定。例如磺脲类 双胍类,磺脲类 α-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 双胍类/磺脲类等等。【4】
4 药物选择
选择药物时,首先要明确所患糖尿病类型,1型,2型或者妊娠型,不同类型的疾病所需药物是不同的。其次,考虑自身健康情况,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例,如果糖尿病早期,可服用药效不是很强的药物,如二甲双胍,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自身调节能力来慢慢控制病情;中期则需要加服格列齐特或者磺脲类药物;晚期患者胰岛功能可能已经严重受损,则需注射胰岛素【5】。再者,要考虑自身特异性,部分人群对某种药物会有特异性反应,使用药物前要明确其副作用。最后,要考虑家庭经济情况,部分药物价格高昂,对储存条件,使用方式均有严格要求,可能会为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
5 总结
总的来说,根据自身病情、经济条件,潜在性副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真正选出适合自己的药物才是最有效的疗法,可以放心的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认真配合医疗专业人员,相互合作也格外重要。此外,降糖药物只是糖尿病管理的一部分,注重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全面控制病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糖尿病也可以被治愈。
参考文献:
【1】林豫蓉,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研究[ 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3-364
【2】中康科技,扬子江药业集团,糖尿病并发症疾病研究白皮书[ Z ],第十七届健康产业生产大会,海南,2024.
【3】张献博,蔡晓凌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J ] ,中国医学期刊网,2024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5】祁进,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J ]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2)
作者:空军军医大学 张月月
来源: 国家医保局
糖尿病用药指南,专家带您用对降糖药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患上糖尿病,降糖是关键。但是,你知道吗?很多糖尿病患者对于降糖用药存在很多认知误区,听听专家这样说~
赵维纲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内分泌科
打胰岛素就代表病情加重吗?
过去,因为胰岛素制剂的纯度不够、数量不够、效果不稳定,导致只有紧急需要胰岛素的患者才能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使用胰岛素,因此造成了“打胰岛素就代表病情严重”的刻板印象。
现在,随着科学的进步,胰岛素已经变成糖尿病患者的常规用药,打胰岛素并不意味着一定是病情加重。
某一顿吃多了能多吃点药吗?
胰岛素
使用胰岛素控糖的糖尿病患者在某一顿吃多时,可适量多打胰岛素帮助控制血糖。
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通过内因起效,当服用的口服降糖药到达一定浓度后,药物降糖能力会达到饱和状态,此时即使增加口服降糖药,也无法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专家提醒:血糖波动大易引发并发症。
血糖稳定了能不能自行停药呢?
糖尿病患者不要自行停药。糖尿病是慢性代谢异常病,降糖药主要以控制血糖为主,这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药量增减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盲目停药可能会导致高血糖,从而引发高渗昏迷、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
去旅游时胰岛素可以托运吗?
胰岛素的存放需要特殊条件,使用中的胰岛素需存在室内,温度不超过25℃,且必须在一个月内用完。还未开封的胰岛素,需要放在2~8℃的冰箱门边,注意,不要将胰岛素放置在靠近冰箱后壁的位置,因为气温过低容易导致胰岛素失活。
专家提醒:使用一次性针头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用药需谨慎,理清细节才能健康长寿,享受人生。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监制 / 田龙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高川原 郭晓霞
来源: 央视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