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吃什么药降糖效果好副作用小(糖尿病吃什么药补肾效果最好)

康复Therapy 0
文章目录:

有没有一种药,控制血糖,副作用小,关键还便宜?医生:二甲双胍

您好,看完这篇文章你可能需要三分钟,但是你会收获以下知识:

1.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好吗?

2.二甲双胍有副作用吗?

3.二甲双胍可以1分钱1片。

最近美国糖尿病协会发布了新一年度的糖尿病治疗标准,作为诊断和治疗糖尿病的标杆,提出了很多见解和意见。

在其中就有这样的建议,如果没有禁忌症的话,建议糖尿病患者首选的药物就是二甲双胍,而且可能的话可以一直吃。

为什么二甲双胍这么被推崇?无论是国外的指南还是国内的指南,很多专家和学者也都建议把二甲双胍作为首选用药。

其实二甲双胍的优点很多,能作为一线药物,肯定有它的价值和疗效。

今天@康复Therapy就一起看一下二甲双胍为什么这么优秀?

一、降糖作用好。

作为一款治疗糖尿病的一线用药,最主要的看家本领莫过于降低血糖

特别是二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数患者可以应用二甲双胍,而且控制得很好。

无论是短期的降糖作用还是长期的降糖疗效,单独使用二甲双胍都可以使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到标准线以下。

除此之外,还对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很显著,有研究显示服用二甲双胍之后,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下降1%~2%。

可不要小看了这1%和2%的作用,正常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到6%~7%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二甲双胍往往可以单独用药,只有在单独用药之后,效果仍然不好的患者当中,会考虑联合其他降糖药物一起使用。

而且,无论是超重肥胖还是体重正常的患者,都可以应用二甲双胍作为首选用药。

二、副作用很小。

有很多人觉得二甲双胍毫无副作用,这句话有点太绝对了。

毕竟是药三分毒,二甲双胍也不例外,也是有副作用的,但是跟其他药物比起来,二甲双胍的副作用是很小的,大多数人都可以耐受。

很多学者都认为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是非常智能的,因为虽然它有强效的降糖作用

但是血糖不会降得特别低,很少会引起低血糖这种常见的糖尿病药物副作用。

而二甲双胍最常出现的副作用就是胃肠道反应,特别是在应用这种药物的早期,有的患者就会出现胃部不适,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

但是这些不良反应只在早期存在,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很多不良反应会慢慢减少甚至消失。

而且二甲双胍还有缓释剂型,这可以帮助胃肠道耐受不好的人群,让他们可以更好降糖。

但是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一般不建议使用,因为很容易出现乳酸中毒。

而且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用药的时候要更加小心一点,很多人本身有肝肾功能不全,但患者自己并不知情。

三、价格公道。

在去年下半年,大概是8月份左右,我国的第3次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就已经开始招标了。

在这次招标的药物当中,二甲双胍就赫然在列。

而且最后的数据显示二甲双胍价格是非常便宜的,1.29元就可以买下来84片,换算一下,镁片也只需要花一分钱多一点,可以说是非常便宜的药物了。

这么便宜的药物,而且作用还那么好,副作用还很小,作为一线药物当之无愧。

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也会选择这种药物作为自己的首选用药。

在这个问题上再次感觉到国家的强大,下了那么多努力和决心,让老百姓用得起药,看得起病。

当然二甲双胍的用途还很多,除了降低血糖之外,也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长期服用之后还可以有效地对抗癌症,比如肠道癌症。

另外也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用于肥胖患者的减肥治疗,可是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批准二甲双胍这么用。

当然人们还发现二甲双胍可以防止脱发,并且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所以在今后的医学领域当中,二甲双胍的研究肯定会更加深入。

@头条健康#哆咖医生超能团##健康守护者##谣零零计划#

参考文献

[1].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9,27(03):161-173.

喝一小口百草枯,能活下来吗?能否抢救过来,最主要看这两方面

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1亿人!医生:12类高危人群,应定期测血糖

辟谣丨确诊「糖尿病」就要喝「糖」?医生:没骗人,是诊断金标准

「糖尿病」患者「血压高」?医生跟您聊聊,什么时候开始用降压药

国产原创糖尿病新药,西格列他钠,降糖、降脂、副作用低

有朋友问华子,看到了国家药监局的通报,由我国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糖尿病新药,西格列他钠上市了,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降糖药?

华子说,西格列他钠是世界首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PPAR)全激动剂。如果从药理作用上看,西格列他钠与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TZD)类药物有相似之处,但作用更加全面。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可以调节血脂,副作用也较低。

一、很多糖尿病患者并不缺少胰岛素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患了糖尿病,就是身体中的胰岛素分泌变少了。但很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可以正常分泌胰岛素,只是身体中的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也就是说,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对血糖利用减少,才导致了血糖升高

造成胰岛素抵抗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肥胖,有些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注射胰岛素,产生的降糖效果也十分有限。但是在采取饮食控制与增强运动,把体重减轻之后,仅靠口服药物就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

二、减少胰岛素抵抗的药物

但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控制和增强运动,仍然不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时,就需要使用药物来改善症状。常用减少胰岛素抵抗的药物有二甲双胍(但作用较弱),还有噻唑烷二酮(TZD)类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TZD类药物的作用,可以激动PPAR中的γ受体,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食欲。但是TZD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使用时会导致体重增加,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时可能导致低血糖,还有可能加重心力衰竭,罗格列酮可能会导致肝损伤,吡格列酮可能会增加膀胱癌的发生率,使用的限制较多。

三、西格列他钠可以降糖还能降脂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PPAR)有三个亚型,分别为α、δ、γ。其中PPAR-γ受体与血糖调节相关,而PPAR-α、PPAR-δ受体与血脂调节相关。

我国自主研发的西格列他钠,是世界首个上市的PPAR全激动剂,对α、δ、γ三个亚型都会产生激动作用,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可以调节血脂

在三期临床试验中,西格列他钠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1.32%~1.52%,对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等都会产生较好的控制效果。

四、西格列他钠的副作用更少

在用药安全性方面,西格列格钠对PPAR的α、δ、γ三个亚型都有激活作用,可以平衡三个亚型的糖脂调节作用,避免了单一激活γ亚型所带来的潜在副作用。在水肿、体重增加等常见副作用上,西格列他钠明显低于传统的TZD类药物。

在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中,西格列他钠引发的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组相当。也就是说,西格列他钠在发挥降糖、调节血脂作用的同时,没有导致不良反应增加,安全性很好。

总结一下,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发病原因,改善胰岛素抵抗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核心需求。但传统的TZD类药物副作用较大,限制了应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西格列他钠不仅可以降糖,还可以调节血脂,而且副作用较低,安全性很好,给2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更多选择。

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盘点降糖药中的3个“冠军药”:保护心脑肾或减重,优缺点各不同

糖尿病,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增长最快的疾病之一!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进行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9.7%,其中2型糖尿病占据了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

长期的高血糖不仅会对身体各器官造成损害,还会显著增加患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风险!为了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来控制血糖水平。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三种在降糖药物中的“冠军药”,它们在保护心脑肾或减重方面各有优势,但优缺点也各不相同。

1.平稳降糖的“冠军药”——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降糖药。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肝葡萄糖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降低血糖。此外,二甲双胍还有助于控制体重,对于需要控制体重的肥胖或超重患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优点:降糖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长期服用能够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

缺点:胃肠道反应较多,如恶心、呕吐、腹泻等;长期服用可能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禁用于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2.护心又护肾的“冠军药”——达格列净

达格列净是新型降糖药,其机制在于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进而降低血糖。除此之外,它还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体重,并对心血管和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优点:降糖效果显著,尤其适用于心血管疾病合并高血糖的患者;除了降血糖外,还有明确的肾脏保护作用;对血脂、血压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缺点:服用后可能引起肾盂肾炎、真菌感染的风险;禁用于1型糖尿病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3.减重又降糖的“冠军药”——司美格鲁肽

司美格鲁肽作为一种新型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除了降糖效果外,还能有效减轻体重和降低血脂。它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来降低血糖,同时抑制食欲并减少食物摄入,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

优点:显著降低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血脂;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方便患者使用,一周只需注射一次。

缺点: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硬结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不宜用于甲状腺髓样癌或2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的患者。

结语

在选择降糖药物时,患者应充考虑自身情况、医生的建议以及药物的副作用和疗效。每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人群,切勿盲目跟风或自行更改用药方案。只有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糖药,同时控制饮食、积极运动锻炼,才能平稳地控制血糖,有效地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