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妊娠糖尿病的早期表现)
孕妇出现这7个症状,要查一查血糖,很有可能是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影响是非常大,所以在孕期我们一旦发现妊娠糖尿病症状就需要积极治疗,那么妊娠糖尿病有哪些症状呢?本篇文章我们就来一起看下。
1、头晕
有很多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孕期会出现低血糖情况,而低血糖则会使孕妇感到头晕,甚至导致孕妇晕倒,所以,如果出现头晕的症状,一定加以重视,及时的去医院检查。
2、容易饥饿
孕妇在孕期出现饥饿感是非常容易被忽视掉的,因为,不仅是孕妇自己,就连身边的家人也都认为此时的孕妇是一个人吃两个的饭量。所以当孕妇胃口突然变大,家人也要引起警惕,最好是能去医院检查一下。
3、容易疲乏
孕妇在孕期出现疲乏感也是比较常见的,但是糖尿病也会使患者出现疲乏感,尤其是长时间出现疲乏感的孕妇更要注意了。
4、口渴
孕妇如果经常觉得口渴,并且是毫无原因的就口渴,那么就需要留意了,由于经常口渴导致饮水过多,所以,孕妇也会有尿频的症状出现。
5、妊娠剧吐
妊娠期间剧吐的孕妇也要引起注意,正常情况下妊娠前期可能会有恶心反胃的感觉。但是如果到了孕中期、孕晚期这种恶心反胃感还没有消除反而越来越严重的话,比如说出现剧吐,则需要注意是否患有妊娠糖尿病,要时刻注意预防脱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6、体重下降
尤其是孕中期,孕妈吃的多,加上孩子的发育,体重应该是增长的,如果出现体重没有增长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就需要注意检查一下血糖是否有增高了。
7、皮肤瘙痒
妊娠糖尿病会使得孕妇对水的需求量增大,而当水供不应求的时候就会引发皮肤干燥,从而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所以如果不是因为蚊虫叮咬或者其他的过敏现象皮肤问题引起的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问题的话,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血糖。
如何预防妊娠糖尿病?1、限制糖分输入
对于身体不肥胖的妊娠糖尿病孕妇来说要限制糖分的摄入,而超重或者肥胖的孕妇在此基础上要合理化控制日常饮食。
2、适量运动
孕妇要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散步、孕妇瑜伽等等),并且每天保持一定运动量,避免超重或者是肥胖。
3、避免过度劳累
孕妇要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避免紧张劳累。
4、定期测量血糖
孕妇需要定时、定期检测血糖来检查血糖数值,关注身体变化。
如果你是一名正在孕育的准妈妈,平时一定要注意控制血糖,避免患上预期糖尿病。如果你已经出现本文提到的7种症状,那么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下,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患上妊娠糖尿病,千万不要马虎大意。
不知不觉得了糖尿病?这些早期症状你要了解
早发现,早控制!
一说起糖尿病,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可想它的危害有多大!
防治糖尿病,关键在于“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患者典型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
但其实很多人在确诊时,都没有出现这些典型症状,有些反而出现了看似与糖尿病毫无关系的症状。
难道这只是特例吗?现今,糖尿病早期症状绝大多数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三多一少”了。
糖尿病有哪些早期症状
这里,主要针对2型糖尿病。
糖尿病高危期,也就是糖尿病前期,主要是糖耐量受损,一般这段时间没有任何症状,患者往往也毫不知情。
中国成年人的糖尿病发病率约为11%,而近36%的成年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如果这时还不进行干预,每4个糖尿病前期得的人有1~3个在10年内进展为糖尿病。
那么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状呢?
1 皮肤干燥、瘙痒
这种皮肤干燥不等同于秋冬季节的皮肤干燥,糖尿病前期即使涂抹身体乳等保湿产品,也没办法缓解干燥的皮肤问题,此时需要考虑血糖的影响。
糖尿病发痒部位多集中在手脚和小腿,女性则会经常出现外阴瘙痒。
2 视力变化
血糖升高会引起体内液体的变化,导致视力不稳定。
视力变化大多表现为视力会下降或眼前出现黑影,不过也有少部分人表现为视力突然变好甚至不需要佩戴眼镜。
很多人碰到这种情况,会误以为是“老花眼”提前到来,或诊断为老年白内障,殊不知这也可能是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病变。
3 伤口久不愈合
伤口不易愈合是糖尿病典型的症状之一。
糖尿病患者一般都存在外周血管病变,所以伤口周围组织的血供会受到影响;而且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差,加之高血糖有利于致病菌生长,常导致尿路感染、皮肤感染和阴道炎症等,久难痊愈。
4 睡眠障碍
很大一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轻度或中度的睡眠呼吸紊乱,且多表现为睡眠呼吸暂停。
白天感到疲倦嗜睡、夜晚睡觉鼾声过大的人最好进行血糖检测。
5 餐前饥饿
糖尿病初期,可能出现餐前低血糖、饥饿难忍等。
这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延迟、与血糖变化不同步,导致餐后血糖达到高峰时,胰岛素还没来得及分泌,而等到胰岛素分泌达到高峰时,又正好出现在下一餐前,从而导致出现低血糖和饥饿状态。
除了上面说的几个症状外,性欲减退、性功能障碍、肢体麻木感、针刺感等都是糖尿病早期的症状。
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可选择检测血糖来确诊是否为糖尿病。
如果血糖高于正常,但未达到诊断标准,则为糖耐量减低。
当然,除了确诊的或出现糖耐量减低的人群外,以下这些糖尿病高危人群也需多加注意和预防。
注意!糖尿病高危人群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
1 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
当父母或同胞兄弟姐妹有一位有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倍;如果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时,其患病风险可达一般人群的6倍。
2 超重、肥胖或腰上赘肉很多
体重指数(BMI)≥24kg/m2属于超重,BMI≥28kg/m2属于肥胖。
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的人群都需要注意预防糖尿病。
这类肥胖者一般胰岛素受体不敏感、胰腺负担重。
另外,如果你体重并未超重,但四肢肉比较松软,看起来也比同样体重的人显得胖的话,同样也需要注意预防。
3 年龄40 岁人群
人过中年,胰岛素受体也会开始老化,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数据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68%。
4 饮食习惯不当
主食比菜吃得多,以白米饭、馒头、面包等精细面食为主,从不吃杂粮。
做菜重油重盐,偏好甜食、饮料等。
5 饭后易疲倦
大部分人可能会有“饭困”,但一般不会特别严重,但如果自己比其他人的“饭困”明显很多,可能需要当心了!
另外,容易低血糖或偶尔未及时进食就饥饿感明显的人,也建议进行血糖检测。
6 久坐不运动
不爱运动、活动量小、体能较差的人群,连上几层楼梯都觉得十分费力人群。
7 女性怀孕时有妊娠糖尿病史,或者有巨大儿(≥4kg)生产史者。
上面7点中,占有2条及2条以上,就极有可能成为糖尿病候选人。
除此之外,其他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都有引发糖尿病的风险,值得警惕!
但糖尿病除了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大多还是由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引起的。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预防糖尿病和其他疾病最为有效的良药!
总 结
糖尿病早期症状
皮肤干燥、瘙痒
视力变化
餐前饥饿
睡眠障碍
伤口久不愈合
糖尿病高危人群
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
超重、肥胖或腰上赘肉很多
年龄40 岁人群
饮食习惯不当
饭后易疲倦
久坐不运动
女性怀孕时有妊娠糖尿病史
参考文献
[1]小周, 糖尿病早期症状勿轻视 [J]农村科学实验. 2017.1:37
本文首发丨维他狗营养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怀孕期间,出现这4种症状,可能是妊娠糖尿病,别不当一回事
糖尿病是一种高发疾病,在怀孕期间由于饮食不当以及缺乏活动也容易患上糖尿病,被称为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危害比较大,不仅会孕妇自身带来威胁,还会威胁到胎儿的健康发育,甚至有致畸、难产的风险。因此,孕妇要了解妊娠糖尿病的病因以及症状,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妊娠糖尿病主要是随着怀孕周期的增加,胎儿对营养需求会越来越大,孕妇过量摄入糖分以及各种营养物质会导致营养过剩,孕妇对葡萄糖的应用也会增加,进而导致孕妇血糖水平随着孕期的进展而下降。
还有可能是怀孕中晚期,由于孕妇体内拮抗胰岛素的物质增加,会导致孕妇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进而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代偿生理变化而导致血糖升高,最终诱发妊娠糖尿病。
1、 皮肤瘙痒
怀孕期间孕妇的身体免疫力会下降,皮肤的屏障功能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再加上血糖过高,处于高血糖的状态,皮肤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的滋生繁殖,所以妊娠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甚至会皮肤感染而诱发皮肤病。
2、食欲大振、身体消瘦
一般情况下在怀孕早期很多的孕妇都会出现妊娠反应,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的症状。而妊娠糖尿病患者会出现食欲大增,吃得多喝得多,排尿量也增多,但是会出现身体消瘦或者体重减轻的症状。如果孕妇发现自己吃得多时体重不增加,反而体重下降很明显,这种情况要及时进行血糖监测。
3、头晕乏力
认真糖尿病由于患者身体成分的代谢出现了异常,糖分不能够被人体充分运用,人体的体能得不到很好的补充,就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症状,还会出现低血糖,进而诱发头晕乏力的症状,不过这些症状一般在休息后会得到缓解。
4、羊水过多
妊娠糖尿病患者有可能会导致自身以及胎儿的血糖都处于高水平的状态,而高血糖容易导致胎儿尿液中的渗透压增高,尿液都进入到羊水当中,因此会出现羊水偏多的现象。
由于糖尿病容易造成血管病变,会影响到胎盘的供血供氧,进而容易诱发孕妇出现脑血管意外,甚至会出现早产、死胎的情况。
血液中的白细胞功能下降,会导致孕妇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情况,病情严重的还会出现酮症酸中毒以及败血症,甚至危及到孕妇的生命。在羊水增多的情况下,会导致死胎早产等风险。
由此可见,妊娠糖尿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疾病,孕妇在平时要注意预防,要合理的控制饮食,不要过度进食保健品以及高营养的食物。同时还要合理的进行轻微的活动以及运动,不能够长时间久坐或者卧床,还要定期检测血糖,如果发现血糖升高要及时的就医,控制血糖。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