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能治愈吗(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和前兆)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高血压……这些疾病早期能逆转,关键是抓住逆转最佳时机

糖尿病、高血压……很多人对于这些疾病的认知就是“一旦拥有,终身相伴”。但是,这些疾病早期是可以被逆转的,关键是抓住逆转最佳时机!

2型糖尿病:有些早期可以逆转

糖尿病,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旦患上就再难摆脱的慢性疾病。但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无法逆转。

上海市代谢与甲状腺疾病研究中心主任邹大进202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早期预防2型糖尿病,可实现病情缓解和逆转。糖尿病逆转分三种:

(1)部分逆转:不用任何药物至少一年,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血糖<7毫摩尔/升;

(2)完全逆转:不用任何降糖药至少1年,糖化血红蛋白<5.7%,空腹血糖<5.6毫摩尔/升;

(3)长期逆转:完全缓解状态持续超5年。

实现逆转,要先治胖,后降糖!研究显示,减重5个月后,第一时间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并在研究两年期间一直维持。同时,胰腺的脂肪也明显减少。

而另一项研究显示,减重10公斤的人约57%可完全逆转2型糖尿病。因此,符合条件的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应先制订体重管理计划。

高糖的毒性对胰岛β细胞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因此,应当尽早强化降糖治疗,把血糖降到合适的范围,尽快缓解糖毒性。①

高血压:新发高血压3个月内有机会逆转

新发现高血压,血压没有超过160/100毫米汞柱,且没有症状,没有任何糖尿病、心脑肾等血管疾病,那么就可以暂时不吃药。因为高血压也与生活习惯有关。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王星202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高血压早期是有3~6个月的生活方式改善的“黄金期”。

对于这部分高血压,可以暂时不吃药(具体还需要根据自己病情咨询医生),通过生活方式改善加强运动来控制血压,比如饮食上要严格遵循低盐饮食,同时控制体重,坚持运动,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减少压力等等方法。确实有一部分人血压能降到140/90以下;这部分人没有吃药,如果继续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后血压不高了,那么这部分人的血压就算是根治了。②

李蔚海 摄

阿尔茨海默病:无症状期能逆转

“无症状期诊断是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认知障碍疾病专业委员会主委贾建平教授在2022年9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早诊早智,关注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直播节目指出,我国现有5000多万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患者,其中1500多万是痴呆患者,无症状期的诊断提供了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良好的窗口期,这时进行及时干预,是逆转的关键。

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做个常规筛查认知,如果主观感觉比前两年记忆力下降明显,需要去医院做认知评估。

特别是记忆力日渐衰退、语言沟通能力出现困难、情绪和个性有改变等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预警信号值得关注。一旦发现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征象,一定要去医院的记忆门诊就诊。③

动脉斑块:早期有可能逆转

动脉斑块能缩小或者消退吗?有可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张瑞岩2022年10月在健康时报微信表示,尤其是早期软斑块的阶段,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可以使身体代谢发生变化,对斑块产生逆转作用。④

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老年心脏科主任郭艺芳2022年6月在“郭艺芳心前沿”微信公号刊文表示,想逆转动脉斑块,首先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降低胆固醇水平。胆固醇是形成动脉斑块的主要原料,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斑块,也就难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预防或延缓斑块的发生发展。如果胆固醇降低幅度足够大、水平足够低,已经形成的斑块完全可能缩小甚至消失。⑤

脂肪肝:早期可以逆转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2020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肝脏具有代谢、分泌胆汁、储藏糖原、解毒、造血、凝血等诸多功能,其再生能力很强,把健康的肝脏切掉80%,仍然可以恢复到原来的体积,但如果肝脏生了病,就失去了再生能力。

早期脂肪肝是可以逆转的,像之前著名的“暴走妈妈”,就是为了儿子在短时间内逆转了脂肪肝。但一旦脂肪肝发展成肝硬化,就不再可逆,并且会影响肝功能,因此一定要及时控制。⑥

子宫内膜癌:部分早期或能逆转

没生孩子就得子宫内膜癌,如把整个子宫切除,女性将永久丧失生育能力。通过控制雌激素可实现逆转治愈。但并不是所有子宫内膜癌都能用药逆转。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建六2021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子宫内膜癌主要是由于雌激素大量刺激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发生病变而产生的。

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是有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白带会发生异常。正常健康的白带是白色稀糊状或蛋清样的。如果出现脓性、血性和水样的白带和癌症相关。

通过一种药物治疗,可以不切除子宫,还能控制住肿瘤,甚至治愈。就是用另外一种激素——孕激素去对抗雌激素,超量的雌激素就是子宫内膜癌的“粮食”,控制雌激素就是给肿瘤“断粮”,从而实现逆转和治愈。

但并不是所有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都能用孕激素来治疗,必须全部符合以下几个条件才可以:

(1)肿瘤在早期,只停留在内膜层面;

(2)临床判断为比较好的类型的高分化内膜癌;

(3)对相关药物不过敏;

(4)无肝肾功能不全等问题;

(5)无精神心理异常等问题。①

本文综合自:

①2021-09-28健康时报《这些病早发现可逆转》

②2021-12-17健康时报《有些高血压可逆转》

③2022-09-21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直播节目《早诊早智,关注早期阿尔茨海默病》

④2022-10-06健康时报微信《血管钙化怎么办?记住这几点血管斑块可以解决!》

⑤2022-06-15微信公众号“郭艺芳心前沿”《颈动脉斑块能够缩小或者消退吗?有可能!》

⑥2020-09-18健康时报《院士眼中的健康经》

来源: 健康时报

糖尿病可以逆转吗

糖尿病至今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无法治愈。如果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理论上讲是不可能逆转的。但是,医生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使糖尿病高危人群延缓发病时间,甚至终身不发病;也可以使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延迟并发症的发病时间,甚至终身远离并发症。

研究发现,对早期、高体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强化饮食干预,在体重明显改善后,代谢指标(包括血糖等)可以逐步恢复正常,病情达到临床缓解状态,甚至部分患者可以多年不需要用降糖药。从这个意义来说,可以实现糖尿病的部分“逆转”,从而使患者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一般来说,糖尿病有8种病理生理机制,其中,主要核心病理机制有两个。一个是胰岛细胞功能的缺陷或者下降,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乏,临床上常见于1型糖尿病。另一个就是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的工作效率降低,也可以理解为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在临床上主要见于2型糖尿病。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接近90%,1型糖尿病约占5%。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虽然很复杂,但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诱发因素还是比较清楚的。例如,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同时不爱运动;肥胖;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和生活方式。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β细胞功能越来越差,胰岛素抵抗越来越重。这些诱发因素中有一些是无法控制的,如年龄和遗传因素,但是也有很多因素是可以干预和控制的,如不良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可以帮助预防糖尿病,甚至逆转早期的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人群还不能算是糖尿病患者,但是血糖要比一般人群高。如果这个时候进行干预,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糖尿病前期人群一般不用吃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多数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一部分新发的、糖尿病病程不长的已确诊患者,特别是肥胖人群,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尤其是体重减轻后,糖尿病病情随之消失。有些患者甚至能把胰岛素和降糖药都停掉,并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4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进行糖尿病筛查,尽早发现糖尿病前期,尽早干预。这种干预可以真正逆转糖尿病。即使控制不住,最终确诊为糖尿病,这些干预对患者后期的糖尿病治疗和管理也会很有意义。

要敏锐地早期识别糖尿病。“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三多”是指多饮、多食、多尿,“一少”是指体重减少。但很多患者并没有“三多一少”的表现,而是通过查体发现自己患上了糖尿病。另外,还要警惕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异常现象,比如伤口不易愈合、身上经常长疖子等。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如果有这些异常就要到医院进行糖尿病筛查。极个别的糖尿病患者早期表现出低血糖反应,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虽然目前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办法,但是有效控制高血糖的方法非常多。大部分患者长期严格地控制好血糖,完全可以保持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延长并发症的发病时间,也是一种糖尿病治疗的“逆转”。(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新华)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糖尿病可以逆转吗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糖尿病至今仍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无法治愈。如果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理论上讲是不可能逆转的。但是,医生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使糖尿病高危人群延缓发病时间,甚至终身不发病;也可以使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延迟并发症的发病时间,甚至终身远离并发症。

研究发现,对早期、高体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强化饮食干预,在体重明显改善后,代谢指标(包括血糖等)可以逐步恢复正常,病情达到临床缓解状态,甚至部分患者可以多年不需要用降糖药。从这个意义来说,可以实现糖尿病的部分“逆转”,从而使患者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一般来说,糖尿病有8种病理生理机制,其中,主要核心病理机制有两个。一个是胰岛细胞功能的缺陷或者下降,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乏,临床上常见于1型糖尿病。另一个就是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的工作效率降低,也可以理解为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在临床上主要见于2型糖尿病。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接近90%,1型糖尿病约占5%。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虽然很复杂,但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诱发因素还是比较清楚的。例如,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同时不爱运动;肥胖;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和生活方式。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β细胞功能越来越差,胰岛素抵抗越来越重。这些诱发因素中有一些是无法控制的,如年龄和遗传因素,但是也有很多因素是可以干预和控制的,如不良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可以帮助预防糖尿病,甚至逆转早期的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人群还不能算是糖尿病患者,但是血糖要比一般人群高。如果这个时候进行干预,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糖尿病前期人群一般不用吃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多数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一部分新发的、糖尿病病程不长的已确诊患者,特别是肥胖人群,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尤其是体重减轻后,糖尿病病情随之消失。有些患者甚至能把胰岛素和降糖药都停掉,并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40岁以上人群最好每年进行糖尿病筛查,尽早发现糖尿病前期,尽早干预。这种干预可以真正逆转糖尿病。即使控制不住,最终确诊为糖尿病,这些干预对患者后期的糖尿病治疗和管理也会很有意义。

要敏锐地早期识别糖尿病。“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三多”是指多饮、多食、多尿,“一少”是指体重减少。但很多患者并没有“三多一少”的表现,而是通过查体发现自己患上了糖尿病。另外,还要警惕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异常现象,比如伤口不易愈合、身上经常长疖子等。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如果有这些异常就要到医院进行糖尿病筛查。极个别的糖尿病患者早期表现出低血糖反应,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虽然目前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办法,但是有效控制高血糖的方法非常多。大部分患者长期严格地控制好血糖,完全可以保持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延长并发症的发病时间,也是一种糖尿病治疗的“逆转”。

(作者为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05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