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足的预后如何(糖尿病足预后沟通)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足患者“保足”有希望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走起路来会觉得痛,皮肤会失去感觉,并出现溃烂、感染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溃疡或深层组织的破坏,是糖友截肢和伤残的主要原因。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约1.3亿,糖尿病足预后很差,甚至比大多数癌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还高,治疗需求十分迫切。

2月19日,青岛市市立医院糖尿病足诊治中心贾楠教授团队在全市率先开展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足技术。为一位老年女性患者成功实施了个性化方案治疗。该技术通过抽取患者自身血液,经过离心、分离等方法制成富含生长因子的凝胶覆盖创面,从而提高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结合改善微循环、抗感染等“一站式”治疗,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更为难治性糖尿病足患者带来“保足”新希望。

据悉,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最新版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指出,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治疗是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通讯员 徐福强

作者:杨健

来源: 青岛早报

糖尿病足的产生原因及日常预防

糖尿病足是现在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并发症状,该病多发生于糖尿病患者身上,很多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疾病治疗不积极,病情不断恶化加重后期就容易造成糖尿病足的产生,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以外患者心理及家庭都会受到很大影响。糖尿病足的发生原因有哪些方面?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肢体营养和代谢紊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它与糖尿病足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2、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血粘度增高、微血流紊乱等因素致糖尿病微循环障碍,此为糖尿病足的病因病理基础,亦是糖尿病足病预后的决定因素。

3、足部感染足部感染是糖尿病足病形成、发展及恶化为坏疽的重要原因。足部感染的原因很多,既有局部因素,如足部皮肤损伤、高危足、死腔、引流不畅等,也有全身因素,如代谢紊乱、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

4、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全身大血管病变的一部分,主要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中层钙化,内膜纤维增生,致使血管腔狭窄,下肢及足部供血不足,甚至肢端坏死。

现在糖尿病足患病率不断提高,不仅是糖尿病患者,很多人因为其他原因也容易受到该病的困扰,我们只有多加了解提前做好预防才能更好的避免疾病的产生。

第一类、神经病变导致感觉障碍是容易引起糖尿病足。由于感觉出现障碍、敏感度下降,常常出现“糖人”肢体烫伤或外伤等而自己却没有任何知觉,足部肌肉萎缩使得足部受力点发生变化,常会出现爪形趾、关节脱位等变化。

第二类、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导致足部缺血现象,引发糖尿病足。许多患者足部神经功能障碍导致微循环异常,足部有皮肤干燥、脱屑等变化,皮肤保护功能降低,中小动脉狭窄,使足部血液供应减少。

第三类、感染是引发糖尿病足的一个重要诱因。很多人在轻微的创伤后劲,如趾甲修剪过短,足底的压疮或足癣治疗不当都能引起继发感染,而且在出现感染后不容易得到很好的控制。

温馨提示:糖尿病足的出现会导致患处发生溃烂,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溃烂面积不断增大加深,一旦伤及骨头就容易产生感染进而导致截肢,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的做好日常的预防护理,避免疾病恶化加重的情况产生。如果还有什么关于血管方面的问题想要了解可以拨打电话0531—86972999进行咨询。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要警惕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等慢性并发症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糖尿病足溃疡可导致局部组织破溃、感染,引发深部脓肿、骨髓炎等,还可合并心脑血管急性病变,治疗费用高,预后差,是糖尿病患者截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目前大部分糖友们仅仅关注血糖数值的高低,而对糖尿病足危险性认识不足,存在预防意识薄弱、及时就诊率低的问题。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些糖尿病足预防的知识。

留意脚上这些症状

麻木疼痛

这是下肢感觉神经受损、感觉过敏的表现,预示患者存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是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分为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感觉神经受损,保护性感觉丧失,使下肢对外界压力、冷热等因素的反应和抵抗下降,容易造成下肢破溃。

运动神经受损会影响下肢肌肉应力协调,导致足部畸形,容易受伤。自主神经受损的患者汗腺分泌功能异常,出现下肢皮肤干燥,增加感染的几率。我们建议,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和1型糖尿病患者诊断5年后,都应该筛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随后至少每年筛查1次。筛查手段主要是感觉阈值测定和下肢肌电图检查。

间歇性跛行

这是指当行走或运动过程中出现小腿腓肠肌疼痛,被迫停下来,休息后可继续行走或运动。它是由于下肢动脉硬化、钙化或狭窄,导致下肢血流减少、组织缺氧造成的,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主要表现。对于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或合并其他危险因素的(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等),每年至少行一次筛查,保护ABI(踝肱指数)、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CTA、MRA等。

足部发冷、皮肤变紫

当下肢微循环较差,血流缓慢、血液淤积、微血管扩张,足部皮肤就会呈现暗紫色。此时下肢肌肉组织缺氧严重,若发生破溃,不易愈合。

糖友们如何保护自己的脚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控制血糖是预防并发症的基础,也是治疗并发症的首要措施。但很多糖尿病病人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控制血压、血脂也是保护血管、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必要时预防心血管事件,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药物调脂稳斑。

戒烟

吸烟会导致血管、特别是微血管受损。

检查足部和鞋袜

每天观察双足,注意下肢颜色、肤温、湿润度,是否有胼胝、水疱、硬结及拇外翻、爪形趾骨突出等畸形。建议穿着宽松、浅色的纯棉袜,保持干燥透气。选择透气、厚底的鞋子,避免高跟鞋、尖头鞋,必要时使用减压鞋或减压支具。若发现胼胝、嵌甲等,及时就医,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修剪,切勿自行修剪或到修脚店、公共浴室修理。

#科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