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是什么(糖尿病合并低血糖临床表现)

新华网 0
文章目录:

当糖尿病遇上低血糖:掌握自救方法不慌张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田晓航)糖尿病患者在接受一些降糖药物治疗,且饮食或运动不当时容易发生低血糖,甚至引发生命危险。专家提示,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发生低血糖时就能够及时缓解痛苦,排除险情。

“当出现发抖、心跳加快、饥饿、出虚汗、四肢无力、头疼等症状时,糖尿病患者应当怀疑发生低血糖,但也有人表现不典型。”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许岭翎说,此时应立即监测血糖:血糖低于3.9毫摩尔/升时,可诊断为低血糖,应及时治疗;介于4.0-5.6毫摩尔/升时,如有低血糖症状,亦应治疗;高于5.6毫摩尔/升时,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无需治疗。若无条件立即监测血糖,上述症状明显者亦应及时治疗。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怎么办?许岭翎建议,可饮用一杯含食糖15克-20克的糖水或含葡萄糖15克-20克的葡萄糖水,或者饮用果汁、可乐;也可吃1-2汤匙蜂蜜,或者吃约重30克的糖块或饼干;还可服用葡萄糖片。15分钟后血糖如果仍低于3.9毫摩尔/升,应再次进食15克-20克含糖食物;如果高于3.9毫摩尔/升,但距下一餐还有1小时以上,则应再次进食含有淀粉及蛋白质的食物。

“尽量选用能迅速升高血糖的食品。”许岭翎说,当发生严重低血糖而神志不清时,家属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急诊救治。

值得注意的是,夜间低血糖比较危险,可能维持数小时而不惊醒患者甚至导致猝死,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血管本来就经常处于收缩的状态,低血糖会加重血管收缩从而引起心脑血管急症。许岭翎提示,如果睡前血糖水平低于6-7毫摩尔/升,患者应注意在睡前适当加餐,如果长期血糖偏低应注意减少晚饭前或睡前胰岛素剂量,同时加强夜间血糖监测。

对于频繁发生低血糖的患者,专家建议,患者和家属做好每次血糖记录,寻找饮食、运动及合并用药等因素,并尽快找医生帮忙寻找原因。患者外出时备好糖块或饼干等零食,最好有人陪同。

糖尿病是因为血糖过高,为什么还会出现低血糖?

#我是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还会低血糖#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并发症。因为低血糖,不仅会导致身体不适,严重的话可能导致生命危险,而且发生低血糖对于整体血糖的控制也很不利。有些糖尿病患者可能会感到奇怪,糖尿病不是血糖过高吗?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低血糖呢?今天,陈大夫就给大家科普一下相关的问题?

低血糖的标准?

1、低血糖的标准

  • 低血糖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都有可能发生。对于非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低于2.8,可以诊断为低血糖
  • 对于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低于3.9,叫做低血糖。

2、低血糖分级

根据低血糖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3级

  • 1级低血糖:血糖在3.0~3.9之间
  • 2级低血糖:血糖低于3.0
  • 3级低血糖:出现意识障碍,需要他人帮助的低血糖
低血糖的症状有哪些?

低血糖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交感神经兴奋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1、交感神经兴奋

  • 当血糖下降时,人体希望通过一些神经——激素的调节作用,把血糖重新升上来。其中,交感神经兴奋会分泌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 但是交感神经兴奋,会出现心悸、焦虑、头晕、手抖、出冷汗、饥饿感这样的症状。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 人的大脑几乎完全依靠葡萄糖来供应能量,而且不能合成和储存葡萄糖。平时大脑的运转需要的葡萄糖都是直接从血液里面摄取葡萄糖。
  • 当发生低血糖时,大脑从血液中能够摄取的葡萄糖减少,因此出现大脑能量不足,可表现为神志变化、认知障碍、抽搐、严重的甚至出现昏迷。

3、 有些患者发生低血糖后,没有明显的症状,这种低血糖叫做无症状性低血糖。

低血糖除了本身可能出现的危害之外,有些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或者脑梗的病人,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低血糖?

糖尿病是因为血糖太高,为什么还会出现低血糖呢?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可能和以下8个原因有关系:

一、有些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使用

  • 糖尿病的治疗药物里面,有些药物的副作用就是引起低血糖反应。比如胰岛素、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包括格列美脲、格列喹酮、格列吡嗪等)、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 因为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都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一旦用多了,胰岛素分泌得太多,导致血糖降低太多,也就出现了低血糖。

二、没有按时吃饭或者每一次吃得太少

  • 糖尿病患者吃饭的量以及吃饭的时间都应该有规律,这样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如果这一顿吃半碗,下一顿吃两碗。这样的血糖是没办法控制的。
  • 如果每一次吃饭时间太晚了,或者饭量吃得太少。但是餐前胰岛素没有减量的话,就可能导致血糖降低得过多。

三、喝酒,尤其是空腹喝酒

  • 喝酒以后,酒精会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大量分泌会导致血糖降低。尤其是空腹的时候,胰岛素分泌得更多;另外,空腹的时候血糖也低,所以更容易出现低血糖。

四、运动量的突然增加

  •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运动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某一次运动量突然的增加,但是运动前进食量没有增加。
  • 由于运动会增加能量的消耗,运动量突然增加就可能导致低血糖。

五、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调节障碍

  • 对于正常人来说,如果体内的葡萄糖消耗过多,人体会通过神经调节,比如促进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促进糖异生产生葡萄糖。这样就可以使血糖升高。
  • 但是糖尿病患者,长期的血糖升高会影响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血糖即使低了,由于调节功能的障碍,就容易出现低血糖。

六、糖尿病合并肝肾功能障碍

  • 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一般胃口不太好,吃得比较少。另一方面,肝肾功能障碍,导致糖异生能力下降。
  • 所谓的糖异生,就是人体将非葡萄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场所,肾脏也能进行糖异生。

七、血糖控制目标过于严格

  • 这一点很好理解,血糖目标控制得太严格,必然用药量会很大,这样就容易导致低血糖。比如正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0以下就可以了,如果非要求控制在5.0以下,那么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自然升高。
总结
  •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这些急性血管事件。因此,对于低血糖要重视起来。
  • 糖尿病患者,口袋里要常备巧克力、糖果、饼干之类的食物,一旦出现出冷汗、手抖这些低血糖的症状,要及时补充能量。
  • 如果发生了低血糖,也要及时地查找低血糖的原因。

糖尿病患者昏迷都是因为低血糖?这些知识要掌握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调理不当、血糖控制不佳(太高或太低)可能会出现昏迷现象,如血糖过高并发的酮症酸中毒昏迷、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和血糖过低并发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糖尿病导致昏迷的常见原因和诱因都有哪些?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患者在某种因素影响下,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发高血糖、高血酮、脱水、酮尿、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综合征,严重代谢紊乱导致患者体内有大量酮体蓄积。

诱因:急性感染、治疗不当、饮食失控、胃肠道疾病等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发因素。

症状:患者会有糖尿病症状加重(如多尿、口渴),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呼吸频率加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休克、脱水、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患者会出现昏迷。

2、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昏迷

由于机体的应激情况导致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胰岛素反调节激素(如胰高血糖素)不适当分泌增多及肝糖释放增加导致严重高血糖。该病多见于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在 60 岁以上,夏季多发。

诱因:

①应激与感染:如脑血管意外、急性胰腺炎、手术等应激反应,呼吸道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最容易导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透性昏迷发生。

②饮水不足:多见于老年人,尤其在夏季人体出汗较多,但由于老年人口渴中枢不敏感,饮水量不足,因而容易导致血液浓缩及血浆渗透压升高。此外,生活不能自理或昏迷的患者也常常存在饮水不足的情况。

③失水过多:如高热、严重呕吐、腹泻或不适当应用利尿剂、脱水剂等。

④摄糖过多:病人由于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而饮用大量甜饮料或进食高糖食物,致使血糖显著升高。

⑤药物因素:如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及部分利尿剂等可引起血糖升高,胰岛素泵使用者因胰岛素泵出现故障(如导管堵塞)而未被及时发现,亦可导致本病。

症状:多尿、多饮、失水,无明显酮症,随病程进展而逐渐加重,各种精神神经症状相继出现,患者会迅速进入昏迷和半昏迷的状态。

3、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或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严重低血糖会发生昏迷。

诱因:胰岛素用量过大或口服降糖药用量过大而进食少;运动量增加了,但没有相应增加食量;食量减少了降糖药物没有适量减少。

症状:饥饿乏力,头昏头痛,冷汗淋漓,心慌气短,心动过速,视物模糊,周身发抖,甚至精神错乱,行为异常,嗜睡昏迷。

糖尿病导致昏迷该如何预防?

加强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定期检测血糖。确诊有糖尿病的病人,应正规服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控制各种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各种感染,对血透、腹透、应用甘露醇脱水等治疗时,应注意是否有脱水现象,及时监测血糖、尿糖。

注意诱发药物应用,如利尿剂、糖皮质醇、普萘洛尔(心得安)等。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吸烟、酗酒。

平时定时监测血糖,如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低血糖症等前期表现时,及时测下血糖。

若出现血糖过高或过低时要及时处理及随诊,如果患者意识尚清醒,并能吞咽的话,那么对于低血糖性昏迷最有效的办法是让患者喝甜水或吃糖块、甜糕点之类。由于糖尿病引起的昏迷,除了低血糖的原因外,血糖显著升高还可引起昏迷,所以在昏迷原因不清楚时不要随便给病人喂食糖水,以免加重病情。而且给意识不清的病人喂糖水容易造成呛咳甚至窒息。

若患者意识已经丧失,应将病人放平,平卧头侧向一边,解开衣领,保证呼吸道通畅,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引起窒息。

糖尿病患者发生昏迷时,若不及时抢救,很可能有生命危险,应及时呼叫“120”就医。

本文由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学敏进行科学性把关。

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