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kk(糖尿病KET1+吃什么药)

KK教练 0
文章目录:

没到30岁就糖尿病?试试HICT训练,6个动作高效减脂又降血糖

前言

我不是学医的,就是一个小小健身教练,不过就是爱琢磨一点,为了研究糖尿病,我查阅完《中国肥胖史》、《失衡:为什么我们无法摆脱肥胖与慢性病》、50 糖尿病代谢相关文献,总结得出糖尿病不是医学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包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作息引起,说白就是“作”出来的。

我上学时在工地实习,带我的包工头黄经理,是个饭量巨大的人,饭盆跟“洗脸盆”一样大,每次打饭都会向阿姨多要两勺饭,直到压满了他的“饭盆”。我们都惊呼他饭量,奇怪的是午饭后还没到3点就喊饿,后来一段时间看不见他了,听说是住院了,糖尿病。

出院后,瘦得下巴都凹陷,每次打饭的时候都嘀咕着我不能吃那么多米饭了;后来我实习完离开了工地,再听到他的消息是病情恶化截肢了,才知道糖尿病是这么可怕,他还不到50岁的,以前工地里的老黄牛,能吃能抗,说倒就倒。 我觉得他的“作”就是非得显摆自己多能吃,能吃是身体好。

其实这是很多中国人未来的缩影,这组数据可以说明:

每 10 个中国成年人 ,就有 1 个糖尿病人;

每 2 个中国成年人 ,就有 1 个糖尿病前期患者;

中国糖尿病人口数量

更可怕的是全世界糖尿病的平均发病年龄在65岁左右,中国人的糖尿病平均发病时间却是45岁;

而且糖尿病就像一夜间喷发,你会发生身边的人很年轻就有了问题,我运营组里一个位女同事因为糖尿病请假了,我印象中她好像还没结婚,血糖低的是2.0,高的时候11.0,才刚满30岁的女孩。

你可能会疑惑:这人能吃能喝,怎么突然就得糖尿病了呢?我以前也有这些疑惑,下面写的一次解释清楚,包括年轻人得了糖尿病怎么通过训练来改善,这是我亲身带会员、查资料总结出来的。

本篇文章大概4700文章,简单说来就是糖尿病真实面貌和引发的原因,以及怎么通过运动训练来改善:

一、糖尿病是什么?

如果把糖尿病发病症状当作是一起“凶案”的话,参与者这起案件的重要角色有:精制碳水、葡萄糖、血糖、胰岛素、细胞、脂肪、欲望!

糖尿病并发症

1.精加工碳水--分解后提供葡萄糖

肠胃是糖的分解厂,把吃进来的食物分解成最小颗粒的——葡萄糖

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了血糖,输送到我们脑袋和脚趾尖;

2.血糖--血液中的糖含量

正常的进食会导致葡萄糖水平升高,如果我们吃的碳水化合物越多(尤其是含糖或经过加工的碳水化合物)血糖升高的幅度就越大,中国人普遍都吃多;

3.胰岛素--负责输送葡萄糖

胰岛素的日常工作就是把葡萄糖从血液中输送给细胞吸收。形象的来说,可以把他理解为送葡萄糖的快递员。随着葡萄糖被细胞吸收,血糖水平会下降到合理范围,从而使血糖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吸收之后可以为供能所用,也可以储存)。您吃的碳水化合物越多,血糖升高的越高,您制造的胰岛素就越多。

如果身体糖代谢运转都是按照碳水→葡萄糖→血糖→胰岛素→细胞,都是刚刚好的循环那人体糖代谢就没有问题。

接来下就是如果人吃多了,整个循环就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4.脂肪--肝脏把用不完的糖变成脂肪存起来

假定血液中有8颗葡萄糖,细胞吃3颗就饱了,血管内只能存2颗葡萄糖,8-3-2=3,多出的3颗糖怎么办?这时候多出来的葡萄糖就只能送到肝脏里暂时保存起来,肝脏也只能存1颗糖,但是肝脏的能耐可不止这些,它能多余2颗糖变成脂肪也存起来以后使用(内脏脂肪&脂肪肝);

这时候即使是正常人,也是糖尿病前兆了,往下发展就是胰岛素罢工 血糖紊乱,成糖尿病了;让我们看看压倒血糖的最后一口饭!

5.欲望--不自觉的过度饮食是催生糖尿病的恶魔

研究发现,糖尿病大部分是“作”出来了(除了I型),现在的人除了一日3餐,还得早上一杯果汁、下午茶 蛋糕、晚上还得吃个大西瓜,这都是糖,而且是快糖。如果说一日3餐是够人体正合适的能量,其余的加餐就是毒药,精制碳水就是快速毒药(仔细回想,我那位年轻糖尿病同事就是这么吃的)。为了加速这些糖的吸收和代谢,机体会过度分泌胰岛素,超负荷工作的胰岛就被玩坏了,以后就不会生产胰岛素了。

那就是二型糖尿病了,从此告别大口吃肉、享受甜食的日子,伴随你的是血糖仪和注射胰岛素。

如果非要给个定义的话,糖尿病就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由胰岛素分泌缺陷而引起的代谢型疾病;

好像还没说清楚,糖尿病是什么?(不见**长方形,不流泪)

6、并发症--如果只是尿糖的话,那就不是健康第一大杀手了!

血糖为什么这会开始作恶呢?糖尿病听起来像最多的症状是 “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多、体重变少;听起来也不那么可怕,还能减重。但是忽略了糖尿病的并发症,随着病情的发展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度,糖是可是病毒的能量来源,各种病随之而来,小则头晕、牙周炎,大则失明、心血管疾病、尿毒症、截肢,不加以控制这个过程也就10年左右。

糖尿病是啥,看完大家有清楚了,就是吃多了糖代谢不了,引起血糖异常、胰岛素分泌缺陷,最后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

二、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么容易得糖尿病?连那些瘦子都逃不过?

在80年代国内的糖尿病发病率仅为0.9%,到了2019年的时候,国内的糖尿病(含未检测出)已经达到了10.%,在最新IDF全球糖尿病地图(第9版)有显示中国糖友居全球之最,超过1.47亿的糖友,这显然不是医疗的问题,更多是社会的问题。

1.节俭基因,让我们耗能效率太低,容易让身体存储脂肪

当我们还是远祖猿人的时候,我们主要吃的都是新鲜水果蔬菜,然后每天要追逐猎物,要不就被其他猛兽追逐,天天爬上跳下;所以我们的基因进化设定就是少吃多动型的节能类型,才能扛过饥荒的年代;那现在人都是返过来吃多动少,那多余的糖无法处理,就只能存起来作脂肪,再往后就是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了。

2.现代工业食品骗局,让人从小就开始接触快糖,产生依赖

现代工业食品通俗点就是机器生产出来、带包装袋的食品,这些都不是纯天然的食品。这类食品的特点是:价格不高、味道好、几乎都是精制碳水 糖构成,比如超市的饼干、雪糕、奶茶,吃完了还想吃,营养成分不高,但对于身体内部影响是胖、胖、胖,最后代谢紊乱。几千年的人类饮食结构在这工业时代短短几十年内就完全改变了,大家真的不觉得很诡异吗?不觉得很恐怖吗?

最近我小孩在看儿童学习视频,唱起了吃甜甜圈的歌谣,还问我什么时候给她买甜甜圈吃,让我心生恐惧。更可怕的是我太太哄她的招式就是塞棒棒糖,我跟她能不能不要给她吃糖就会将正常的身体平衡打破,这就会增加患上糖尿病的几率,要知道她也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她居然不以为然的让小孩继续吃,给我理由是,我买的都是贵的糖果。这就是中国现代教育的缩影,对健康和营养一无所知。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工业食品背后的的营销,我们每天接触的广告、包装、色彩、人物台词,都把这种食品往美味、美好上引导,比如某牌子“**巧克力,**丝滑”,结果就是所有人不自觉的陷入这种被洗脑--现代食物是OK的,美好的!

3.心理情绪原因,通过吃甜食来获得快感,只是饮鸩止渴s

虽说现在奔小康社会了,但是我们压力是绝对更大了,前几天剪发的时候是位老师傅,他说过往的年轻人没那么多白头发,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头发掉得厉害,而且白头发的还多,可想这压力是比以前的人大。

“生活这么苦了,就想吃点甜的。”所以在苦日子面前,怎么寻求点快乐就很重要了,甜品、可乐是我们随手可得的,不可否认,被负面情绪掌控时,吃一点甜的会开心起来,因为甜味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合成。在大脑中多巴胺可以传递兴奋、开心的情绪,大脑才不管你的多巴胺是吃甜品,还是疯狂运动后来的呢?

4.无意识行为, 信息爆炸时代无暇专注吃饭,导致吃进超过的量

人类非常容易受旁边的环境影响,根据科学研究,当人们边看电视,边进食的时候,为什么看电影要爆米花,当电影看完的时候,你才会注意到爆米花吃完了大桶的。

如果给你一份色彩艳丽的冰激凌,你会多吃1.5倍, 当我们一群人聚餐的时候,可以多吃80%,因为你不知道在吃什么,其次聚餐你会待在桌子上更长时间。我记得有一次同事家姐夫请我吃铁锅炖大鹅的时候,那大鹅吃了4个小时,给我灌得都快到喉咙,我估计超了我平时2倍的量,再加上饮料 酒水,那一天我肚子是滚圆的。

总结一下,不管从基因设置和社会环境、个人行为,如果随大流大概率是奔向糖尿病的,因为根据美国糖尿病机构预测到2050年,如果现行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不改变,美国糖尿病发病率高达30%。中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也就是哪些体重超标、粗粮吃得少、精制食品吃得多、压力过大、体力活动少的中国糖友也在不断攀升中。

三、 适合糖尿病人群HICT,6个动作高效减肥又降血糖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研究观点:“运动是良医”,原美国运动医学会主席斯金纳教授说,在美国,专门有团队保障负责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以及经历过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提供运动处方,通过实施运动处方治疗疾病,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斯金纳说,与传统的“运动有益于健康”观念有所区别,在美国医生更多地把运动当作一种“药”来看待。“结合我个人参考的资料、文献和我过往成功带会员减重、降血糖的经历,运动对血糖好处的原理主要有:①有氧可以降血糖、减重、减脂肪 ②抗阻力量训练效果更厉害可以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耐量。如果力量训练 有氧运动,对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耐量是1 1>2的效果。

所以只要做运动肯定对降血糖有好处,那结合现在大家都很忙,能不能有个高效、简单、方便的运动呢?我参考了一圈资料,还真发现了,就是HICT循环训练,一个号称7分钟减脂效果比跑步30分钟还强的运动方式。

1. HICT循环训练,降糖又减重的高效训练

HICT是 High-Intensity-Circu­it-Training的缩写,意思是高强度循环训练法,由6个动作组成,结合有氧训练力量训练交替进行,训练期间高强度但极短的休息时间,以最大效率改善心肺功能及肌肉力量,训练时间大概每组需要7-12分钟。

2.每周进行3~5次HICT循环训练,一个月体重减少5斤,血糖下降1-2个点;

12分钟HICT训练计划: 此组12分钟科学运动,是由6组动作为一轮,循环2~3轮,不需要任何器械且随时地都可训练。

动作时长: 每个动作必须持续进行30秒,训练次数为15-20次(可依个每完成一个训练动作后必须休息30秒,然后再进行下一组动完成12个动作为一组,约6分钟可完成一组动作。

训练强度调整:如果你是运动小白,那休息时间要30秒,如果你有基础可以缩短休息时长为20秒。

说得有点复杂,直接上计划。

动作一 开合跳 这个动作的诀窍就是并拢一起打开,一起合拢。

动作二 俯卧撑 力气不够的妹子可以采用跪姿/上斜俯卧撑

动作三 高抬腿 小学学过,抬起来就行

动作四 深蹲 像臀部去坐在凳子上,又用力站起来。

动作五波比跳 下去腹部要收紧,不塌腰

动作六 硬拉 感觉用屁股去推墙

3、长期坚持突破训练强度,让减重效果加速,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提升葡萄糖耐量

首先,做不完的人,可以增加休息时间,不要被上面给定的时间限制住了,每个动作进行30秒一样不变,而中间休息时间可以延长,指标就是你能够忍受的疲劳程度,比方说你从这一周开始,一周进行三次这个HICT训练,你可以这样渐进调整休息时间:

第一周:每个动作30秒,中间休息30秒。

第二周:每个动作30秒,中间休息30秒。

第三周:每个动作30秒,中间休息25秒。

第四周:每个动作30秒,中间休息20秒。

第五周:每个动作30秒,中间休息15秒。

第六周:每个动作30秒,中间休息10秒。

长期坚持这项训练的好处是糖消耗心肺能力提升,加速减脂效果,而力量的提升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提升肌肉储备血糖的能力。

最后总结全文

糖尿病是目前最普遍的代谢病,因为现代工业饮食结构的快速变化,生活作息和运动较少等原因让加速这个进程。想要预防或者改善糖尿病带练的危害,运动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而本文推荐HICT是一种符合居家、快速、高效、方便的糖尿病改善运动,希望糖友们可以从中受益!


文献参考:

1.Beale, Elmus G. "Insulin signaling and insulin resistance."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medicine 61.1 (2013): 11-14.

2.Allen, Frederick, & E. (2013). Get all the exercise you need in one seven-minute routine. Forbes Com.

3.Stenvers, Dirk Jan, et al. "Circadian clocks and insulin resistance."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15.2 (2019): 75-89.

4.刘超. (2019). Hict对超重人群身体成分、心肺功能及代谢指标的影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038(001), 383-391.

#健身与减肥##健身干货超能团##糖尿病#

警惕3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趋势逐年增高,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估算,我国每小时增加115个糖尿病患者,每年增加101万糖尿病患者,但实际新增患病人数可能要多于估算数据。其实,糖尿病最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疾病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除了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还有一种并发症十分危险,抢救不及时会夺走患者生命,那就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威胁生命

糖尿病的并发症可以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目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主要有三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和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这些急性并发症一般都是由于严重的高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的结果,一旦急性并发症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会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这几种并发症来势汹汹,一般的病人及家属很难进行自救,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抢救。那么,这三种急性并发症有什么症状和表现呢?下面我们逐一来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是:烦渴、多饮、多尿(特别是夜尿),体重下降,疲乏无力,视力模糊,呼吸大且深,身旁的人可闻到烂苹果的味道,不明原因的腹痛、恶心、呕吐,小腿肌肉痉挛等。实验室检查可查出血糖明显升高,代谢性酸中毒,尿糖及尿酮体呈阳性。

对于糖尿病酮症和酮症酸中毒也应该是防重于治,预防的方法包括:

1、合理的饮食、运动习惯,合理进食、进水、用药,以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和发展。

2、坚持正确的治疗原则,规律地运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需要提醒的是,有的糖尿病患者误信某种方法能根治糖尿病而停用胰岛素,结果发生了酮症酸中毒,这种教训必须吸取。

3、遇到感染、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等情况时,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精心治疗及护理。

4、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相关诱因或表现后,要及时到医院诊治,把糖尿病酮症控制在尽可能轻的程度,以免酿成不良后果。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属于严重的高血糖状态,血浆有效渗透压升高,尿糖呈强阳性,但是没有明显的酮症表现。一般多见于老年(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及少数1型糖尿病患者,有或未知有糖尿病史者,病死率较高。处于高血糖高渗状态的患者,会出现严重脱水,进行性意识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持续数日后进入昏迷状态。此时由于血液黏稠度高,极易导致动静脉血栓、脑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等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发生。

何为进行性意识障碍?即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比如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幻觉,失语、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症状。可有上肢粗大震颤、局限性癫痫发作、一过性偏瘫、膝反射亢进或消失,锥体束征可呈阳性反应。

由于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即使诊断及时,治疗积极,死亡率仍很高,因此积极预防极为重要。具体措施有以下几项:

1、早期发现与严格控制糖尿病。

2、防治各种感染、应激、高热、胃肠失水、灼伤等多种情况,以免发生高渗状态。

3、注意避免使用使血糖升高的药物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心得安等,注意各种脱水疗法、高营养流汁、腹膜及血液透析时引起失水。

4、对中年以上病人,无论是否有糖尿病史若有以下情况时,就应警惕本症的发生,立即作实验室检查:a.有进行性意识障碍和明显脱水表现者;b.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癫痫样抽搐和病理反射征阳性者;c.在感染、心肌梗塞、手术等应激情况下出现多尿者;d.在大量摄取糖或应用某些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后,出现多尿和意识改变者;e.有水入量不足或失水病史者。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有明显的酸中毒表现,跟酮症酸中毒的症状有些类似,比如都会疲乏无力,不明原因的厌食、恶心、呕吐,呼吸大且深。但是大多数的乳酸性酸中毒病人都有服用双胍类药物的历史,有嗜睡的症状。实验室检查除了发现明显的酸中毒,血、尿酮体不升高,血乳酸水平升高。

乳酸性酸中毒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具体措施如下:

1、在糖尿病治疗中不用苯乙双胍。糖尿病控制不佳者可用胰岛素治疗。

2、积极治疗各种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的疾病。

3、糖尿病患者应戒酒,并尽量不用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药物。

小编提醒

由于糖尿病这几种急性并发症比较凶猛,糖尿病患者又多数不在医院住院,所以一旦发生上述类似的症状,最好在短时间内送到医院实施抢救,通过积极的抢救可以将病人的痛苦降到最低,对未来的生活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KK网编辑Ruth

警惕!肥胖易致儿童糖尿病

果果今年上小学三年级,父母工作很忙,果果就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非常疼爱他们这个唯一的小孙子,每周都要带他去吃一顿肯德基,平时也是鸡鸭鱼肉的伺候着,从不亏着宝贝孙子的这张小嘴儿。果果还特别喜欢喝饮料,基本用饮料代替了每天必须的饮用水,现在的果果已经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小胖墩儿了。在爷爷奶奶的眼里,孩子正在长身体,能吃能吃才是健康的表现。但是最近果果变得精神越来越不好,总是无精打采,饭量却越来越大,父母见状急忙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果果患上了儿童糖尿病。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得了糖尿病呢?爷爷奶奶感到十分不解。

儿童也会患上糖尿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过去糖尿病是以中老年为主体,如今已经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在我国每十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名儿童,“小糖人”的队伍日渐庞大。

糖尿病不仅与遗传有关,更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现在的孩子喜欢吃甜食、膨化食品、油炸食品等等,放学回家也大都坐在电视、电脑前一坐一个晚上,很少参加体育活动,导致小胖墩儿越来越多,肥胖则是引起儿童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因。

对此,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中心副主任肖新华说,家长对孩子最好的爱,并不是盲目满足其饮食需求,而是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为其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

儿童糖尿病的症状与危害

儿童患上糖尿病后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还会伴随发热、呼吸困难、精神不振、腹泻、腹痛等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这些症状在儿童身上非常容易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肠炎、急性阑尾炎等疾病。

长期延误病情会引发酮症酸中毒,许多家长都是在孩子已经发生了酮症酸中毒才在医院检查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症状,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全身关节痛,重者精神萎靡、体重锐减,有明显脱水及酸中毒现象,嗜睡甚至昏迷等。儿童一旦患上糖尿病就需要进行终生治疗,一般不能治愈。

给家长及糖尿病患儿的一些建议

1.饮食护理:由于患儿都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或青少年,饮食方面不可过分控制,既要维持身体能量供给的平衡,又要满足成长发育的需要。每日应摄入的热量为1000 (年龄X80-100),饮食结构为碳水化合物50%、蛋白质20%、脂肪30%,限制纯糖和饱和脂肪酸。尽量避免人工甜味剂,避免零食,不能使用增加食欲的调料。

2.运动锻炼:运动应在进餐后1小时进行,时间控制在2-3小时左右。运动量不宜过大,可选择中、轻度的有氧运动。

3.使用胰岛素需要注意的问题:胰岛素药物应置于冰箱中冷藏、禁止冷冻,使用前一小时从冰箱中取出至恢复到室温。如一天注射两次,则第一次在早餐前注射三分之二的总剂量;若一天注射三次,早餐前剂量为总剂量的40%,午、晚餐前各30%。注射要在餐前半小时进行,注射后的半小时内不要进食,防止低血糖发生。注射部位应有计划、有次序的更换,避免2周内在同一部位注射2次以上。

儿童糖尿病是一种很好预防的疾病,患上后却很难治愈。为了孩子的健康,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样,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

KK网编辑:月野兔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KK健康」微信订阅号。

KK网为 国家卫生计生委 宣传司妇幼司指导下的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