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高龄(糖尿病高龄产妇能不能怀孕生孩子)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68岁糖友用3个月时间血糖从16降到6,看看他分享的控糖方法

半年前,糖友老周突然出现大量喝水、频繁排尿的症状,就医后确诊糖尿病。朋友和亲戚听说他患病都说他是“富贵人得了富贵病”,肯定是平时吃得太好了,老周听了很不高兴,但是他也没解释什么,只是下狠心要把血糖降下来。

你的胰岛为啥会“心累”?

2型糖尿病遗传因素占90%以上,老周的父母都有糖尿病,而且身材很胖,因为血糖控制得不理想,夫妻二人都出现了并发症。所以老周知道自己大概率也会患上糖尿病,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糖友大多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肥胖,尤其是到了45岁以后,活动量明显减少,肌肉变少,脂肪增多,体脂率上升,很容易导致血糖水平上升。

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和饮食过多有关,摄入的营养超过身体消耗水平,再加上平时活动量少,就容易发生胰岛功能障碍,在国外也是如此,富人区糖尿病病例明显比穷人区多。

女性比男性患病的概率要高,因为女性有一个特殊时期——妊娠期,在妊娠期吃得好、活动量减少,还容易大补特补,如果再有遗传、肥胖、高龄等危险因素,就会增加患病风险。

以上四点都可能导致胰岛“心累”,不能正常代谢糖分,慢慢地血糖水平就升高了。所以,很多人总是把糖尿病和吃糖多、大鱼大肉联系到一起,有点以偏概全了,其他因素也应该考虑进去。

糖友老周用3个月时间血糖降到6,他是如何做到的?

老周虽然68岁了,但是有不服老的精神,确诊糖尿病后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他听了医生说了糖尿病的危害,又找来相关书籍阅读,随后给自己制定了一套“降糖计划”。

→饮食是降糖“助力”

  • 米面改吃杂粮,自己动手做

老周和大部分人一样,过去几十年一直吃米饭和面条,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淀粉,如果米饭煮得很烂,面条煮得很软,糊化程度越高,吸收就越快,饭后血糖就会急速上升,所以不建议糖友把米饭和面条煮得很烂。

老周现在很少吃纯大米饭,里面会加上三分之一的杂粮米或杂豆,面条也是用荞麦和小麦混合制成的,保留了一定口感,又不会过度影响血糖。有时不吃米饭就直接吃煮玉米、蒸土豆、蒸红薯,这些食物中虽然也有淀粉,但是属于抗性淀粉,不易被分解和吸收,可以减慢血糖升高速度。

  • 蔬菜清炒或水煮,少放油盐糖

以前厨房里有很多瓶瓶罐罐,各种酱料和调味粉,每次炒菜必不可少,听了医生的话,现在他的口味清淡很淡,最爱吃的是清炒空心菜和油麦菜,韭菜、生菜、菠菜、包菜等蔬菜在水里烫一烫就吃了,配上杂粮馒头或面条,非常美味。膳食纤维同样可以延缓吸收,所以适当补充是比较好的,有助于降低血糖。

  • 肉还是照常吃,但是换成了白肉

红烧肉、牛腩这些肉虽然好吃,但是脂肪比较多,还要加很多酱油、糖、盐,经常吃不利于控制血糖,但是如果一点肉不吃,将无法获得足够的蛋白质和优质脂肪,所以老周改变计划,将红肉换成了白肉,一周逛三次水产区,买些鱼虾回来吃,做法也很简单,要么蒸要么煮,放点葱姜蒜就已经很美味。

→运动为降糖“加分”

老周有关节炎,所以他在制定运动计划时还咨询了医生,医生建议他选择游泳、骑车、散步的方式锻炼身体,尽量少爬楼梯、跑步。综合对比之下,老周选择了骑车和散步两种方式相结合,具体做法是晚上7点骑车二十分钟到公园,然后再步行30-40分钟回家,考虑到自己的年纪,他将运动频率控制在一周五次,周六周日给自己休息两天,这两天他会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还会帮身体按摩。

→吃药是降糖“基础”

除了以上两点,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要坚持,那就是吃药,有的人问糖尿病能不能不吃药?答案是有,那就是达到2型糖尿病缓解状态,但是它不容易做到,需要严格地减重、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由医生进行评估。大多数患者还是要按时服药,避免出现手脚麻木、头晕、视力下降、肾损伤等并发症。

老周自律性很强,每天按时吃药,又做到了饮食和运动上的要求,所以他的血糖才在三个月内从16降到6。他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当然,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说不定会有更好的降糖效果。

58岁得糖尿病,101岁离世,总理称赞的陈立夫,有啥抗糖法?

普通人不是医生,很难自己“顿悟”什么养生的方法。但是,起码可以通过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改善生活习惯,让自己的身体也能够向更健康的方向靠拢。今天我想要向大家分享的,是曾经得到总理称赞的陈立夫的养生之道。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呢?陈立夫在58岁上就确诊了糖尿病,但是却一直活到了101岁,是2001年去世的。即使我们20年后来看,也依然能够体会到这种不易和可贵。那么,他是怎样保养身体,尤其是怎样抗糖的呢?

养生在动

糖尿病往往是因为患者在日常饮食中摄入过多的高糖、高脂肪食物而引发的,在患上糖尿病的同时,这些患者通常还存在身材较为肥胖、超重等问题。既然问题已经很明确了,那么接下来的抗糖之路,就应该知道怎么去走了。

陈立夫曾经在公开场合讲到过自己养生方法的“八字箴言”,其中前四个字就是养生在动

这半句话应该很好理解,就是说,想要保持健康,就应该坚持必要的运动。其实不光是他,看过《阿甘正传》的朋友们应该都不会忘了影片中那个执着奔跑的少年。他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不光在电影中是一个坚定执着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他和陈立夫一样,也是在50多岁的“高龄”患上糖尿病,但是他坚持运动、减脂,能够在一年的时间里,减掉二三十斤的体重,令人敬佩。

可以说,不管是陈立夫还是汤姆·汉克斯,他们能够和糖尿病“为伴”,却继续前行多年,和所拥有的运动习惯分不开关系。从陈立夫的照片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虽然血糖高,但他的身材通过运动一直在控制,并且控制的成果还不错。

养生在静

陈立夫“八字箴言”的后半句,是养生在静。听起来,似乎和前半句“养生在动”刚好相反,但是实际上也是很有道理的。

比起养生在动,其实我觉得这后半句更难效仿。为什么?因为它不需要我们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保持心态上的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摒弃贪念,放平心态享受生活。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陈立夫尚且都能够做到,为什么到了今天,我们需要考虑的事情没有那么多、没有那么大了,很多人却反而不知足、计较太多,让自己经常激动、发怒,“心潮澎湃”呢?

控糖重在修身养心

陈立夫的“八字箴言”中,前半句“养生在动”是强调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减轻体重,更好地控制血糖。而后半句“养生在静”是强调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因为“怒发冲冠”或者思虑太多,而导致血压、血糖指数突然有较大的波动。这两句话总的来说,都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很有指导意义,即使在今天也并不过时,是很有帮助的抗糖法

不光是糖尿病人可以学习,其他人如果能够像陈立夫一样做到这八个字,以后的生活中起码能够预防很多疾病,让自己的余生更加健康长寿

医学界发现:能活过80岁的糖尿病人,身上大都有这7个特征

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约1.5亿人存在糖尿病高患病风险。对于糖尿患者来说,并发症是可怕的威胁,当多个并发症找上门,损害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很多人在患上糖尿病的时候,都会想到一个问题,长寿已经是奢望。但其实真相并不是这样的,糖尿病患者也是可以长寿的,跟着小艾一探究竟吧。

一、糖尿病与很多因素有关

关于糖尿病,常有一些认知误区搞得患者不知真假,有时候傻乎乎地相信了,反而不利于疾病的管理控制。

误区1:糖尿病是遗传的

不一定!虽然糖尿病有遗传因素,但环境因素同样重要。即使有家族糖尿病史,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患病风险。遗传因素只是潜在的风险,后天的生活方式是决定因素。

误区2:糖尿病是因为糖吃多了

错!糖尿病的发病与吃糖无直接关系,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正常胰岛功能可以处理适量的糖分,但异常胰岛功能可能导致糖尿病,与糖的摄入量并不直接相关。

误区3:得了糖尿病就活不长

错!糖尿病的发病与吃糖无直接关系,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正常胰岛功能可以处理适量的糖分,但异常胰岛功能可能导致糖尿病,与糖的摄入量并不直接相关。

总之,对于糖尿病这一常见慢性疾病,我们需要摒弃那些不准确的观念,不要被误区所困扰,而是要以科学、健康的方式来对待它。

二、糖尿病“逆转”最佳时机

有人认为,一旦患上糖尿病,就必须终身依赖降糖药物。然而,同济大学医学院肥胖研究所教授邹大进表示,目前临床上有许多糖尿病患者能够实现糖尿病的逆转,且逆转后的血糖水平基本接近正常。这不仅有助于预防并发症,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与心血管病诊治中心主任李光伟也表示,临床上确实存在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能够长期保持正常范围的血糖,甚至无需药物维持。

过去认为胰岛β细胞无法再生,长期暴露在高糖环境下会导致大量凋亡,从而引发糖尿病。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胰岛β细胞不仅具备“后备军”,而且有些细胞对血糖的敏感性只是稍微减弱,而非完全凋亡。

此外,虽然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β细胞数量在患病10年后会减少50%,但只要仍有30%的细胞正常工作,血糖就可以保持在正常水平。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的逆转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1.BMI高

对于超重和腹部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逆转的可能性更高。这是因为超重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肪在肝脏中积聚,进而可能对胰岛或胰腺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伴随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只要通过减肥和增加肌肉质量,体重减轻约10%左右,就有很大机会逆转糖尿病。

2.病程短

高血糖状态长时间存在会对胰岛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因此病程越长,胰岛细胞恢复功能的可能性就越低。通常来说,新被诊断出或病程不超过5年的糖尿病患者,逆转的机会较高。

3.无胰岛细胞的抗体

一些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胰岛细胞抗体,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抗体。如果患者体内存在这三种抗体,那么2型糖尿病的逆转可能性较低。因此,新被诊断出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进行相关抗体检测,以确定后续治疗方案。

4.C肽水平高

C肽是一种由胰岛细胞分泌的物质,其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通常被用作反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指标。一般来说,如果患者的空腹C肽水平在1.1纳克/毫升以上,两小时C肽水平在2.5纳克/毫升以上,这表明胰岛功能并未严重受损,逆转糖尿病的可能性较大。

综合来说,满足超重/肥胖、C肽水平高、无抗体的2型糖友,如果能够早期干预,尤其是在确诊后前两年启动积极治疗,逆转可能性便会大大增加。

三、高寿糖友,大多有7个共同点

事实上,如果糖尿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中的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济大学医学院肥胖研究所教授邹大进指出,那些在八九十岁高龄仍然健康的糖尿病患者通常具备以下7个特点。

1.体重相对标准,不胖不瘦

一项刊登在著名期刊《糖尿病治疗》的研究发现,体重与寿命呈现U形关联,因此糖尿病患者宜保持体重在标准范围内,即BMI在20~24之间,男性脂肪百分比不超过25%,女性不超过28%。

2.控好血糖、血压、血脂

目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应小于7%,但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标准可以放宽至8%。血压应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根据情况降至低于2.6、1.8或1.4毫摩尔/升。

3.肠胃好、消化好、大便通畅

从口腔卫生开始,仔细清洁牙缝,减少牙周感染的风险。餐食方面,要注意进餐的顺序,先汤菜后主食,并细嚼慢咽。如果出现腹泻或便秘,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调节。此外,定期接受胃肠镜检查,以预防消化道肿瘤的发生。

4.心脏好、循环好、手脚温暖

统计数据显示,大约60%的糖友死于心血管并发症或相关问题。因此,保护心脏功能至关重要,需要控制各种心血管风险因素。除了体重控制,糖友需要监测心率,维持最佳心率在每分钟60~70次,如有必要,医生可以建议药物控制,以防止心动过速。

5.营养均衡、戒烟限酒

在选择食物时,要确保膳食均衡,多样化,包括混合米饭或薯类在主食中,适量摄取优质蛋白质如瘦肉、大豆、水产品和蛋奶制品,同时避免油炸食品以及富含油脂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

此外,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延长糖友的寿命。戒烟2~6年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7%,从不吸烟的糖友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41%。

6.适当运动

长寿者几乎都有每天运动的习惯,而糖友需要特别关注防止肌肉流失。踮脚和深蹲有助于增强下肢力量,而举小哑铃可以激活上肢肌肉。建议糖友每天至少散步半小时以上,避免长时间静坐,随时起身活动。

7.心态豁达

邹大进表示,许多90多岁的糖友仍然非常健康,即使患病三四十年也无大碍,关键是要管理好各种因素,积极对待疾病。

总而言之,得了糖尿病没什么可怕的,做好上面的点,并持之以恒,健康长寿就不远了。

参考资料:

[1]《糖尿病不能吃糖、吃水果?没症状就能不吃药?10个糖尿病误区,别被骗了!》.科普中国.2022-11-14

[2]《有些糖尿病可以「逆转」,内分泌科医生提醒最佳时机和人群》.生命时报.2022-11-02

[3]《那些高寿的糖尿病患者,大多有7个共同点》.生命时报. 2023-09-0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