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菊粉(糖尿病菊粉三氯蔗糖安赛蜜)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无糖≠健康 糖尿病人吃代糖需谨慎

小甜是个甜食爱好者,然而又担心糖分带来的健康“隐患”。为了健康,她选择甜而无糖的“无糖”食物。那么,这些无糖食物真的无糖吗?能预防糖尿病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黄珊主任医师表示,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无糖食品(指一些在食品加工中没有添加蔗糖,而采用代糖来增加甜味的食品)大都是由精制米、面粉做的,如无糖饼干、无糖面包等,其实这些都是血糖生成指数非常高的食品,进食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血糖,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大量食用,也不能预防糖尿病。

生活中,有些糖尿病患者会选择木糖醇、甜味素作为白砂糖的替代。对此,黄主任介绍,代糖不会像糖一样使血糖飙升,所以对于糖尿病人相对安全,是很好的糖替代品,不仅能控制糖的摄入,还能满足对甜食的渴望,非常受糖尿病人的欢迎。

代糖主要有3大类:天然甜味剂、糖醇、和人造甜味剂。然而市面上大部分代糖产品使用的都是人造甜味剂(如阿斯巴甜),这些甜味剂自然界中并不存在,而是通过化学合成的具有甜味的化学物质,哪怕是既不升高血糖也不变成热量的高效甜味剂,也可能具有刺激食欲、促进肥胖的作用,过量摄入后可能引起腹泻,也会加重肾脏负担,改变肠道菌群,影响健康,因此不推荐大量摄入人造甜味剂。而糖醇或是天然甜味剂则是相对健康的选择,例如木糖醇、罗汉果甜苷、甜叶菊、菊粉等,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摄入解解馋。

此外,有些糖尿病患者在食用甜食后选择增加胰岛素的剂量。黄主任强调,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的剂量是在固定饮食的情况下根据血糖调整的,她建议患者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定时定量进食水果或甜食,调整长期胰岛素应用剂量。如果患者不控制饮食,在食用甜食后选择增加胰岛素的剂量,容易造成血糖波动。而如果胰岛素剂量增加过量,甚至有低血糖的风险,对糖尿病人来说低血糖的危害更大,即使没有低血糖,血糖上下波动大,更易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就失去了胰岛素治疗的意义。若特殊情况偶尔进食甜食,也可通过监测血糖,餐后运动的方式减少血糖波动。(高媛)

邹爱标:通过医学营养治疗或可控制糖尿病等慢性病

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通过医学营养治疗(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MNT)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经过近些年的研究发展,MNT在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疾病综合治疗管理中越来越重要。

近日,中国医学营养理念倡导者、中国医学营养项目联合创始人、清华海峡研究院医学营养研究中心主任邹爱标一直倡导展开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并提出“十万例糖尿病营养医学的真实世界研究项目”的设想终于落地。这将推动我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的转变,医学营养或将因此迎来发展新时代。

糖尿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主要分1型胰岛素依赖型和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约占90%。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率为50.1%。

作为中国医学营养理念倡导者和践行者,邹爱标早在2013年就和北京协和医院开展了基于菊粉的糖尿病MNT的小范围临床研究,探索菊粉型纤维素的干预方式,测试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其他代谢水平的影响。同时,探索医务人员在2型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方面的规范化管理服务模式及技术。2016年,在武汉启动了千例“2型糖尿病营养干预临床研究”,这是首次在国内展开大规模临床研究。

邹爱标介绍说,MNT是临床上对特定疾病(主要是慢性病)的营养障碍采取特定营养干预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营养评估、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计划并在一定时期内实施监测。MNT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美国医学营养治疗支出占药品支出的15%左右,日本为20%左右。我国MNT方案的雏形是医院和疗养院营养科提供的营养餐。经过近40年5个阶段性的发展,我国MNT已从最初的提供静脉营养,发展到如今提供营养膳食改善肠道菌群促进代谢平衡。

“研究和临床数据表明,肠道菌群与糖尿病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采用MNT方案合理搭配膳食纤维,可以显著改善肠道菌群,有效预防、治疗甚至治愈糖尿病。特别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可以促进患者的肠道有益菌生长,释放短链脂肪酸,有效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邹爱标说。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等在内的慢病呈高发态势,全国慢病人群近3亿,慢病医疗支出比例占医疗总支出的70%,防控慢病刻不容缓。然而,当前我国慢病治疗陷入误区,过度依赖药物治疗,这不仅极大浪费了国家公共医疗资源,而且加重了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邹爱标指出,从药理而言,疾病是细胞病变导致的身体故障,药物控制疾病,营养修复细胞。疾病治疗应讲究“三分治,七分养”。MNT是医疗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防治慢病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倡导MNT可以有效减少上述认识误区带来的危害。

邹爱标呼吁高度重视MNT等大健康产业。他表示,未来5-10年,我国MNT产业或达到万亿元体量。

菊粉型纤维素干预糖尿病成为医学临床研究项目

中国网12月29日讯(记者申基岗)据IDF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最新数据已达到1.14亿,已经是世界上的第1位,糖尿病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诱发死亡原因,糖尿病前期人群远远超过糖尿病人群,如何做好糖尿病的预防成为医学预防的重要课题。

医疗机构关注菊粉型纤维素干预糖尿病

据悉,北京协和医院、和润诊所、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机构成立"菊粉型纤维素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机制研究临床项目" 研究中心,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探索性临床研究,该研究已获得北京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件,并于2015年11月26日"第二届清华大学(医研院)-英纽林肠道菌群与代谢健康科学日活动"中正式启动。

根据医学及科学界的研究发现,以菊粉型纤维素为核心营养元素,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干预及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菊粉型纤维素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机制研究临床项目"是在糖尿病MNT(医学营养治疗)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及实践,对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方案的落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肖新华教授:菊粉型纤维素在预防糖尿病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肖新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菊粉型纤维素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机制研究临床项目"的意义在于在 2 型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预研究中,通过对菊粉型纤维素干预前后血糖谱变化的研究、分析,从理论上阐明其菊粉型纤维素对血糖的干预机制,更为科学有效的预防 2 型糖尿病前期人群向糖尿病的转化。

谈到菊粉型纤维素对糖尿病人群的影响,肖教授进一步表示,菊粉型纤维素不仅仅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我们正常人也需要它,他可以防止我们发展为糖尿病前期的状态,可使我们肠道菌群发生有益的转变,对我们整个身体的状态调节都有很好的作用。

专家邹爱标: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营养食品解决方案

清华大学(医研院)-英纽林肠道菌群与代谢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英纽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邹爱标先生对记者表示,研究中心和英纽林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与产品临床应用的结合,希望科研的力量能造福更多普通市民。邹爱标先生特别指出,此次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的"菊粉型纤维素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机制研究项目"就是科研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成果。

在与记者的交流过程中,邹爱标先生表示,自英纽林成立之初,就以推动慢性病的医学营养治疗为方向,从解决肠营养吸收和糖代谢功能障碍入手,以优质的菊粉益生元产业化运营为基础,通过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膳食营养食品及解决方案,使广大的亚健康人群远离慢性病困扰,重返健康。

"菊粉型纤维素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的机制研究临床项目"实施流程

为了进一步了解菊粉型纤维素干预糖尿病项目的实施流程,记者采访了项目组一位核心成员肖玉芳女士,据肖女士说,本次临床观察项目主要目的是研究菊粉型纤维素治疗方案对 2 型糖尿病前期人群转化率的影响。入组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90年的标准来进行筛查,排除标准也是按照一些常规的筛查标准,虽然菊粉型纤维素不是药物,但是也是严格按照药监局的标准,以药物的标准进行设计与验证,以确保受试者的权益及其安全、试验资料完整、准确、结果科学可靠。

肖玉芳还介绍,试验由一个疗程12周进行观察,血糖进展为糖尿病阶段,终止观察;血糖好转糖耐量转变为正常、血糖稳定在糖尿病前期,继续进行观察, 24周时血糖及糖耐量转变为正常者在48周进行一次随访。在临床研究过程中按照药物的观察方式,如实、详细的填写不良事件记录表,记录不良事件的临床表现、发生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采取的措施和转归等。并且详细记录合并用药的情况,以便分析不良事件与研究药物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