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客源(糖尿病患病原理)
专挑老年糖尿病患者下手,姜堰警方捣毁46人诈骗团伙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近日,泰州姜堰警方经过缜密侦查、循线深挖,在全国4地同时收网,成功捣毁一个以虚构保健品功效进而实施诈骗犯罪的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6名。
知名药企“专家”一对一问诊
高价“降糖药”竟是保健产品
经查,2020年12月,65岁的孔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知名药企的“专家”,可以提供一对一问诊服务。由于孔先生的老伴常年受糖尿病困扰,在接到“专家”打来的问诊电话后,孔先生彷佛遇见“救星”,将老伴的病情详细讲给专家听,并咨询治疗意见。随后,“专家”便“对症下药”,向孔先生推荐了号称具有神奇功效的“亿糖肽”降糖药。
尽管这款“降糖药”一盒就要1000元,比正常药店卖的降糖药要贵40倍,但想到能对老伴的病情有益,孔先生还是花费5000元购买了5个疗程。谁知,连续服用2个月后,孔老太的病症没有任何好转。
随着进一步调查,警方发现孔先生购买的降血糖产品实则为一款保健产品,并不能替代降血糖药品,也不具备降低血糖的功效,更不可能治愈孔老太的糖尿病。警方分析,所谓的药企“专家”背后很可能有一个虚构产品功效进而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
专挑老年患者下手
警方奔赴全国4地铲除犯罪链条
通过对掌握线索的深入研判,办案民警顺利查清了该团伙的数个窝点位置,随即组织70余名警力分赴甘肃、黑龙江、山东以及北京4地开展抓捕行动。
4月28日上午,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密切配合下,姜堰警方对4处窝点同时收网,共计抓获犯罪嫌疑人46名,当场扣押作案用的手机100余部、查获尚未售出的产品100余箱。
经审讯,以高某某、陈某等人为首的犯罪嫌疑人均对冒充知名药企专家、夸大宣传保健品功效、诱骗受害人高价购买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据了解,高某某、陈某等人先前曾在多家销售公司就职,具备较为丰富的电话销售经验。为了提高行骗成功率,该团伙将目标锁定在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群体,他们抓住老年患者病急乱投医的特点,冒充知名药企的专家、教授,电话联系受害人关心病情,耐心倾听老年患者的就诊需求,不时“嘘寒问暖”联络感情,并利用免费寄送“药品宣传册”、小礼品等噱头,逐渐获取老年患者的信任,最终向受害人推荐“自家品牌”的“神药”,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骗子花重金布下“陷阱”
通过非法途径物色“猎物”
审讯过程中,民警发现,该团伙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源”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2020年,嫌疑人高某某与北京的一家广告公司达成“友好合作”关系,每月向该公司支付10万元在网站等各类媒体上投放虚假广告,引诱更多老年糖尿病患者上钩。经过广告公司的精心“包装”,一盒进价仅需百元的保健产品“摇身一变”便可挂上知名药企品牌的名头,成为价值千元的“特效药品”。
而为了让更多的人上当受骗,高某某还以60元每条的价格向该广告公司购买大量的慢性病患者信息,并下发给话务员,再由话务员使用固定的“诈骗话术”电话联系患者实施诈骗。如果患者反映服用产品没有效果,话务员则会以个人身体素质不同吸收能力不一等为借口,诱导患者加大购买量,实施二次诈骗。而在受害人确认被骗后,嫌疑人则会将对方果断拉黑。
据高某某交代,起初他也只是想通过正规途径电话销售保健产品赚钱,但生意惨淡,连连亏损。鬼迷心窍之下,才会走上诈骗的犯罪道路,而在尝到甜头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在黑龙江、甘肃、山东等地设立犯罪窝点。
据统计,自2020年3月以来,该团伙已累计诈骗1.3万余人,非法获利超过1000万元。目前,该案46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姜堰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之中。
张玉成 李钰
编辑: 王舒婷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专挑老年糖尿病患者下手 这伙人骗了1.3万人1000多万
扬子晚报网5月11日讯 (通讯员 张玉成 李钰 记者 王国柱)不良商贩精心“包装”保健品,刻意夸大功效,误导他人以此替代药品,尤其受到老年人的“青睐”,最终骗走了老人们辛苦积攒一辈子的血汗钱、养老金。记者获悉,泰州姜堰警方经过缜密侦查、循线深挖,“五一”节前在全国4地同时收网,成功捣毁一个以虚构保健品功效进而实施诈骗犯罪的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6名。
嫌疑人被抓
知名药企“专家”一对一问诊
高价“降糖药”竟是保健品
今年3月,泰州市公安局姜堰分局接到姜堰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移交的线索信息,称市民孔先生之前购买的一款降糖药疑似假冒伪劣产品。接到线索后,姜堰警方迅速根据孔先生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研判。
经查,2020年12月,65岁的孔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知名药企的“专家”,可以提供一对一问诊服务。由于孔先生的老伴常年受糖尿病困扰,在接到“专家”打来的问诊电话后,孔先生仿佛遇见“救星”,将老伴的病情详细讲给专家听,并咨询治疗意见。
降糖“神药”
随后,“专家”便“对症下药”,向孔先生推荐了号称具有神奇功效的“亿糖肽”降糖药。尽管这款“降糖药”一盒就要1000元,比正常药店卖的降糖药要贵40倍,但想到能对老伴的病情有益,孔先生还是花费5000元购买了5个疗程。谁知,连续服用2个月后,孔老太的病症没有任何好转。
随着进一步调查,警方发现孔先生购买的降血糖产品实则为一款保健产品,并不能替代降血糖药品,也不具备降低血糖的功效,更不可能治愈孔老太的糖尿病。警方分析,所谓的药企“专家”背后很可能有一个虚构产品功效进而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
专挑老年患者下手
警方奔赴全国4地铲除犯罪链条
通过对掌握线索的深入研判,办案民警顺利查清了该团伙的数个窝点位置,随即组织70余名警力分赴甘肃、黑龙江、山东以及北京4地开展抓捕行动。4月28日上午,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密切配合下,姜堰警方对4处窝点同时收网,共计抓获犯罪嫌疑人46名,当场扣押作案用的手机100余部、查获尚未售出的产品100余箱。
经审讯,以高某某、陈某等人为首的犯罪嫌疑人均对冒充知名药企专家、夸大宣传保健品功效、诱骗受害人高价购买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据了解,高某某、陈某等人先前曾在多家销售公司就职,具备较为丰富的电话销售经验。
为了提高行骗成功率,该团伙将目标锁定在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群体,他们抓住老年患者病急乱投医的特点,冒充知名药企的专家、教授,电话联系受害人关心病情,耐心倾听老年患者的就诊需求,不时“嘘寒问暖”联络感情,并利用免费寄送“药品宣传册”、小礼品等噱头,逐渐获取老年患者的信任,最终向受害人推荐“自家品牌”的“神药”,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骗子花重金布下“陷阱”
通过非法途径物色“猎物”
审讯过程中,民警发现,该团伙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源”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2020年,嫌疑人高某某与北京的一家广告公司达成“友好合作”关系,每月向该公司支付10万元在网站等各类媒体上投放虚假广告,引诱更多老年糖尿病患者上钩。经过广告公司的精心“包装”,一盒进价仅需百元的保健产品“摇身一变”便可挂上知名药企品牌的名头,成为价值千元的“特效药品”。
而为了让更多的人上当受骗,高某某还以60元每条的价格向该广告公司购买大量的慢性病患者信息,并下发给话务员,再由话务员使用固定的“诈骗话术”电话联系患者实施诈骗。如果患者反映服用产品没有效果,话务员则会以个人身体素质不同吸收能力不一等为借口,诱导患者加大购买量,实施二次诈骗。
而在受害人确认被骗后,嫌疑人则会将对方果断拉黑。据高某某交代,起初他也只是想通过正规途径电话销售保健产品赚钱,但生意惨淡,连连亏损。鬼迷心窍之下,才会走上诈骗的犯罪道路,而在尝到甜头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在黑龙江、甘肃、山东等地设立犯罪窝点。
据统计,自2020年3月以来,该团伙已累计诈骗1.3万余人,非法获利超过1000万元。目前,该案46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姜堰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之中。
警方提示:老年患者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切勿轻信网络、电视上所谓的专家推荐的“特效药品”。购买药品、保健品时应当仔细查看产品标识,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如发现被骗应及时报警。
校对 李海慧
来源:紫牛新闻
冒充专家专挑老年糖尿病患者下手 这伙人骗了1.3万人1000多万元
不良商贩对保健品精心“包装”,刻意夸大功效、误导他人用来替代药品。昨天,泰州姜堰警方对外发布消息,“五一”假期前,经过缜密侦查、循线深挖,姜堰警方在全国四地同时收网,捣毁一个以老年糖尿病患者为主要诈骗对象的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6名。根据统计,有13000多人上当受骗,涉案1000多万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国柱 通讯员 张玉成 李钰
“专家”推荐的“降糖药”贵40倍
竟还是保健品
东窗
事发
今年3月,泰州市公安局姜堰分局接到姜堰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移交的线索信息,称市民孔先生之前购买的一款降糖药疑似假冒伪劣产品。
姜堰警方迅速行动,经查,2020年12月,65岁的孔先生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知名药企的“专家”,可以提供一对一问诊服务。由于孔先生的老伴常年受糖尿病困扰,在接到“专家”打来的问诊电话后,孔先生仿佛遇见了“救星”。一番“诊疗”后,“专家”向孔先生推荐了号称具有神奇功效的“亿糖肽”降糖药。
尽管这款“降糖药”一盒就要1000元,比正常药店卖的降糖药要贵40倍,但想到能对老伴的病情有益,孔先生还是花费5000元购买了5个疗程。谁知,连续服用2个月后,老伴的病症没有任何好转。
警方发现孔先生购买的降血糖产品实则为一款保健产品,并不能替代降血糖药品,也不具备降低血糖的功效,更不可能治愈糖尿病。警方分析,所谓的药企“专家”,背后很可能有一个虚构产品功效进而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
通过对掌握线索的深入研判,办案民警顺利查清了该团伙的数个窝点位置,随即组织70余名警力分赴甘肃、黑龙江、山东以及北京4地开展抓捕行动。4月28日上午,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密切配合下,姜堰警方对4处窝点同时收网,共计抓获犯罪嫌疑人46名,当场扣押作案用的手机100余部、查获尚未售出的产品100余箱。
为了提高行骗成功率,该团伙将目标锁定在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群体,抓住老年患者病急乱投医的特点,冒充知名药企的专家、教授,电话联系受害人关心病情,耐心倾听老年患者的就诊需求,不时“嘘寒问暖”联络感情,并利用免费寄送“药品宣传册”、小礼品等噱头,逐渐获取老年患者的信任,最终向受害人推荐“自家品牌”的“神药”,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揭秘
骗局
骗子花重金布下“陷阱”
通过非法途径物色“猎物”
审讯过程中,民警发现,该团伙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源”,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2020年,嫌疑人高某某与北京的一家广告公司达成“友好合作”关系,每月向该公司支付10万元在网站等各类媒体上投放虚假广告,引诱更多老年糖尿病患者上钩。经过广告公司的精心“包装”,一盒进价仅需百元的保健产品“摇身一变”便可挂上知名药企品牌的名头,成为价值千元的“特效药品”。
而为了让更多的人上当受骗,高某某还以60元每条的价格,向该广告公司购买大量的慢性病患者信息,并下发给话务员,再由话务员使用固定的“诈骗话术”电话联系患者实施诈骗。如果患者反映服用产品没有效果,话务员则会以个人身体素质不同、吸收能力不一为借口,诱导患者加大购买量,实施二次诈骗。而在受害人确认被骗后,嫌疑人则会将对方果断拉黑。
据高某某交代,起初他也只是想通过正规途径电话销售保健产品赚钱,但生意惨淡,连连亏损。鬼迷心窍之下,才走上诈骗的犯罪道路,而在尝到甜头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在黑龙江、甘肃、山东等地设立犯罪窝点。
据统计,自2020年3月以来,该团伙已累计诈骗1.3万余人,非法获利超过1000万元。目前,该案46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姜堰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之中。
作者:王国柱 张玉成 李钰
来源: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