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放影(糖尿病影像学检查)

呼吸界 0
文章目录:

牙痛、胸痛、发热,两肺结节影,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如何有效控制

引言

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大多较为低下,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更容易引起多部位感染。本病例详细描述了一位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在感染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hvkp)后的诊治过程,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出现颈深部脓肿……整个过程旨在探讨hvkp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感染特点及其临床诊治策略。

牙痛、胸痛、发热,两肺多发斑片、结节状高密度影,血糖指标过高……初步诊断: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肺部感染,肿瘤性疾病待排

患者是一名68岁的男性,因“牙痛及胸痛1周,发热2天”就诊,既往体健,无传染病和遗传病史。

自诉1周前在家中出现牙痛,左侧下磨牙肿痛,伴左侧下颌部肿胀,伴胸痛不适,伴胸闷,伴阵发性咳嗽,少许黄脓痰,纳差,至私人口腔诊所就诊,予头孢类抗生素输液治疗2天及口服消炎药后牙痛稍好转,但左侧下颌部肿胀及胸痛仍明显,且伴口干不适,自测血糖21mmol/L。遂至内分泌科就诊。

测体温37.9℃,胸部CT示(图1):两肺多发斑片状、结节状高密度影,考虑感染性病变,肿瘤性病待排。诊断:1.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酮症酸中毒,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2.左侧颈淋巴结炎;3.肺部感染。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补液、补钠对症,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呼吸科。

图1:胸部CT

患者转入呼吸科查体示:左侧下颌部团块,质硬,约鸽蛋大小,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压痛,局部皮肤稍红,无破溃,呼吸稍急促,两肺呼吸音粗,两下肺可闻及湿罗音。胸部CT示:两肺多发斑片状、结节状高密度影,两侧胸腔少量积液,气管内斑片影,考虑分泌物。查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16.1*10^9/L,白细胞计数19.6*10^9/L。C反应蛋白(CRP)190.2mg/L。结合患者血糖结果、胸部CT和血常规,初步诊断患者为2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考虑感染性病变,予抗感染及降糖等对症治疗。

急性起病,两肺斑片、结节影:感染性疾病or肿瘤?抽丝剥茧,一查究竟

感染性疾病

细菌感染

在细菌感染中,如肺炎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两肺的斑片状和结节状高密度影通常表现为肺实质内的不规则实变。这些区域可能伴随支气管充气征,即在实变影中可见到充气的支气管分支。结节状影可能伴有空气支气管征,表现为肺实质内的结节中有空气充填的支气管。细菌感染的影像学特征还包括胸腔积液和肺脓肿形成等。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通常在CT上呈现为双侧、对称的磨玻璃影。这些磨玻璃影可能融合成片状,形成斑片状影。结节状高密度影在病毒性肺炎中较少见,但如果存在,通常边缘模糊,大小不一。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特征还包括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肺泡间隔增厚。

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如侵袭性肺曲霉病,常见于免疫抑制患者。CT上表现为两肺的斑片状和结节状高密度影,结节可能伴有“晕征”,即结节周围环绕着环形的磨玻璃影。此外,曲霉球可能在空洞内形成,表现为带有空气新月征的结节。念珠菌感染则可能表现为多发性小结节,伴有树芽征。

肺结核

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多样,但通常在上肺野出现斑片状和结节状高密度影。结核结节通常边缘清楚,可融合成片状实变。活动性肺结核可能伴有空洞形成,表现为薄壁或厚壁的空洞,内部可能有干酪性物质。此外,结核感染还可能引起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肿瘤

原发性肺癌

原发性肺癌在影像学上可能表现为孤立的结节或肿块,边缘可能不规则,伴有分叶和毛刺征。腺癌可能表现为肺外围的磨玻璃结节,而鳞状细胞癌则可能引起支气管壁的增厚和狭窄。小细胞肺癌通常表现为肺门旁的肿块,伴有广泛的肺实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

转移性肺癌

转移性肺癌在CT上通常表现为多发性、大小相对一致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这些结节广泛分布于双肺。结节的边缘通常清晰,可能伴有钙化。转移性肺癌较少引起空洞,除非原发肿瘤具有侵袭性或坏死倾向。此外,转移性肺癌可能伴有胸膜结节和胸腔积液。

该患者为老年男性,社区起病,以牙痛和胸闷、胸痛为主要症状,伴阵发性咳嗽,少许黄脓痰,纳差。血常规、CRP等感染性或炎症指标均远超出正常范围,且胸部CT检查发现两肺斑片、结节影,故排除肿瘤,考虑诊断为:1.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酮症酸中毒、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2.左侧颈淋巴结炎;3.肺部感染。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多西环素 替考拉宁]联合广谱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并采取降糖、补充白蛋白等对症治疗。

完善检查后调整治疗策略,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带药出院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五官CT示(图2)左侧颌下腺肿大,伴周围多发低密度灶及轻度肿大淋巴结,左侧鼻咽壁偏厚,诊断为:颈深部脓肿,于口腔科进行脓液引流和穿刺抽吸并送培养。结合痰液、灌洗液、血液、脓肿穿刺液病原学检查结果,确定感染类型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且检出较高比例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和少量金黄色葡萄球菌。考虑肺炎克雷伯菌对替考拉宁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较高,遂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停用[替考拉宁 多西环素],加用[依替米星]静脉滴注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滴注抗炎治疗。出院带药予口服[头孢克肟]和[莫西沙星]维持治疗。

图2:五官CT

患者无诉不适入院复查:两肺多发结节,部分空洞形成。更换抗感染治疗方案,患者好转后带药出院

2024年2月7日,门诊随访,患者无诉不适再次入院。复查显示患者CRP 57.9mg/L,仍高于正常水平,胸部CT示(图3)肺部多发结节,有部分空洞形成,考虑感染性病变,予以[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化痰、降糖、补液等对症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考虑到mNGS检测出少量金黄色葡萄球菌,而葡萄球菌属细菌可在喹诺酮类药物延长治疗期间发展为耐药,故停用[莫西沙星],加用[替考拉宁]。患者出院后使用[头孢克肟]和[左氧氟沙星]维持治疗。

图3. 胸部CT 2024-02-07(左)VS 2024-01-09(右)

患者因“牙痛及胸痛1周,发热2天”入院,根据病程发展逐步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回顾病例,总结经验

病例回顾

第一阶段 诊断为肺部感染后的初始治疗:患者为老年男性,既往体健,因牙痛及胸痛1周,发热2天入院,血糖结果显示为糖尿病患者,血常规、CRP及胸部CT结果显示肺部感染,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多西环素 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

第二阶段 确认为hvkp感染时调整抗生素使用:mNGS检出较高比例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考虑病原菌耐药率,遂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停用[替考拉宁 多西环素],改用[依替米星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抗感染、抗炎治疗。

第三阶段 复查时发现疾病进展后调整治疗:患者复查时显示CRP异常增高,胸部多发结节且有部分空洞形成,先后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莫西沙星]和[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后患者CRP水平下降,出院后使用[头孢克肟]和[左氧氟沙星]维持治疗。

经验总结

病原菌早期识别的重要性:本病例的治疗过程体现了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hvkp感染的临床治疗挑战。早期识别hvkp是有效进行抗感染治疗的基础[1,2]。初始治疗时采用头孢类药物治疗但症状未得到控制,可能与hvKP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相关[3],故在明确病原菌后应及时调整用药。

关键指标的动态监测:CRP等炎症指标的动态监测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在本病例治疗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即使在初期治疗后病情有所改善,也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以便及时发现感染控制不佳的迹象。

多学科协作优势:在面对复杂感染时,应结合影像学、病原学、临床症状等多方面信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hvkp感染,特别是存在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及时的感染控制和合理的抗生素管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医护人员加强疾病认知:针对此类病例,建议临床医生加强对hvkp感染的认识,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对于以本病例为代表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因细菌感染产生的颈深部脓肿[4],还需关注局部感染的引流和全身炎症反应的控制,必要时使用激素短程治疗[5],避免出现Lemierre综合征等并发症[6,7]。

专家简介

戴新建

主任医师,温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呼吸危重症学组成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呼吸治疗康复专委会委员;温州市多个协会及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及常务理事。

陈新新

温州市中心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 Han X, et al.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insights into the threat of 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2024: 107275.

[2]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专科分会,上海市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实验室检测专家共识.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3,46(11):1164-1172.

[3] 蒋玉婷, 等.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1,(5):473-480.

[4]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头颈外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头颈外科学组. 颈深部脓肿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2,57(04):405-412.

[5] O'Brien K J, et al. Risk factors affecting length of stay in patients with deep neck space infection[J]. The laryngoscope, 2020, 130(9): 2133-2137.

[6] Walkty A, Embil J. Lemierre’s syndrome[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380(12): e16.

[7] Teh B M, et al. Intravascular abscess in Lemierre's syndrome due to met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J].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18, 18(11): 1287.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完

责编:Jerry

糖尿病患者,害怕眼睛失明,这个方子要收好,能避免90%的失明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中医朋友李清波

门诊上,糖尿病肾病患者大部分伴有糖尿病眼病,这是因为肾脏和眼部的微血管尤为丰富且脆弱,长期高血糖容易对他们产生损害。

糖尿病眼病的核心病机之一是气阴两虚,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耗伤人体的气阴,导致气虚和阴虚并存。气虚则无以推动血液运行,阴虚则血脉不充,共同作用于眼部,形成眼病。

不仅如此,糖尿病眼病的发生,还与肝经肾经功能的不足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所以肝肾不足,则精血不能濡养眼睛,导致视物模糊、视力下降。

同时还与脉络瘀堵、瘀血阻络气血不能畅达于目等原因有关,都是一个个小问题,不加以重视最后他们“勾结”在一起,形成了糖尿病眼病。

所以,治疗糖尿病眼病,我们通过辨证施治,采取益气养阴、滋养肝肾、活血化瘀、通络明目等方法,以改善眼部症状。

我曾经有一位患者,患糖尿病10年的时间,近1年时间血糖控制的不算太稳,经常会出现波动,虽然数值波动不大,但总有一些小症状,其中就包括视物不清。患者并没把他当成一回事,用了滴眼液,症状有所改善,后来又复发,眼睛越来越看不清,2个月间持续加重,患者去检查后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患者自述看东西看不清楚,久视后双眼疲劳严重,还伴有飞蚊影、眼疼头疼等症状。

刻诊:舌淡暗,苔薄黄,脉弦滑的舌脉象,再结合症状,我将其辨证为气阴两虚挟瘀,肝火炽炎,治疗以益气养阴,清肝解郁,化瘀明目为主。

开方:黄芪、龙胆草、黄连、夏枯草、香附、决明子、女贞子、车前子、半夏、羌活、蔓荆子、牛蒡子、川芎、三七、丹参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视力恢复,头痛眼痛基本消失,飞蚊影减轻,视物模糊改善,目前血糖平稳,无其他不适。患者也非常开心,说:“要是早知道糖尿病有这么多并发症,就一定会好好控制,就不用多受这么多天的罪了,还吃了这么多药。”

确实,现在很多朋友还对糖尿病的并发症不太了解,对于血糖数值的波动,也不在意,殊不知不稳定的血糖会使我们的微血管、经络受损,带来各种并发症。这个患者算是比较幸运的,并发症发现的比较早,及时干预才得以逆转,但是门诊上大部分的患者的并发症都没办法逆转,只能控制不继续恶化,看不清就只能终身看不清,而且一个不注意就会继续往下发展,直到失明!

所以糖尿病眼病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并发症,患者及家属一定要重视这一点,一旦发现眼部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比如行眼底检查、黄斑OCT检查,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以防血糖波动导致病情快速发展。

45岁男子错误使用了二甲双胍导致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速来了解

总是饿得快,伤口流血不结痂,一检查竟然得了糖尿病!

45岁的王先生最近总是饿得很快,每顿都要吃3碗米饭。喝水量也多得惊人,一次三四杯水连着喝才过瘾。小便也非常频繁,每天要跑七八次厕所。奇怪的是,王先生每日饮食量骤增,体重反而减轻了十几斤。

因为最近是农忙季节,王先生以为是干活多所以吃喝才多就没放在心上。但是他在农田里被野生蚂蚁咬的伤口都好几周没有好,腿上都是伤口鼓包,密密麻麻的。在田里被虫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别人被咬了擦一点药几天就好了。王先生的伤口却数十天都没有好转。

王先生因为伤口疼痛越发不愿意走动,并且日渐消瘦。王先生的妻子终于发现了异常,于是带他来医院检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王先生的空腹血糖竟然达到了11.3m mol/l,确诊了Ⅱ型糖尿病

确诊后医生说不必焦虑,按时服药可保证生活质量

医生看到王先生疤痕累累的双腿,不禁一阵叹息。在之后的问诊中,医生一直感叹为什么不及早来看病。

在问诊结束后,医生综合王先生的症状及结合化验单,得出了以下病例内容(部分)。

化验单显示:[病人餐前血糖达到了11.3m mol/l,通常如果病人的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者是餐后血糖高于11.1mmol/L,有三多一少症状,满足以上三点中的任何两点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现有病史:

半年前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症状。

一个月前被蚂蚁咬伤,伤口至今未愈合。

现有症状:

1、食量增大,近半年食量为以往的2-3倍。

2、饮水量增加,一天饮用水约4-5升。

3、尿频(8次/天)。

4、体重下降,近半年体重由80Kg降至72Kg。

医生写完病例后,王先生的妻子在一边默默抹眼泪,神情担忧。

医生见状说到:你们也不必太担心了,只要好好按照医嘱吃药,定期检查,生活质量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的。药物我推荐先使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它的作用机制不会动促进胰岛素分泌,单药应用一般不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副作用也比较小。成人最大推荐剂量为每天2.0g

通常起始剂量为0.25g,每日二次,餐前服用。约一周后,如病情控制不满意,可加至一日3次,每次0.25g,逐渐加至每日2.0g,分次服用。像王先生这样的成人,二甲双胍缓释制剂最大推荐剂量为每日2000毫克

控制Ⅱ型糖尿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要太焦虑。您先按照0.5g/天开始服药,自己密切检测每日血糖,一周后来找我复诊,我再根据您的情况调整药量。注意在服药期间不要饮酒,也不要擅自加药量,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

王先生和妻子听了之后稍微放心了些,决定积极治疗。

急于求成过量服用二甲双胍,造成急性糖尿病并发症发作令人痛心!

时间一天天过去,王先生通过服用二甲双胍血糖水平得到基本控制。王先生通过自己购买的血糖仪测量血糖水平,发现虽然空腹血糖有所下降但还未降到正常水平的7.1mmol/l以下。

不免有些着急,此时王先生又想起医生说成人服用二甲双胍的最大推荐剂量为每日2000毫克。于是便忽略了医生所说的逐渐加量,分次服用。想着多吃几片药也没关系,应该是服药越多效果也就越好,在这天清晨,一次服用了5片二甲双胍,也就是2.5g。在服药两小时后,王先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觉得浑身疲乏无力。当时以为是晚上休息不好没有在意。三小时过后出现血压下降,神志不清、呼之不应的昏迷现象,王先生的妻子焦急万分,见状连忙拨打120进行求救。

王先生送医后病例显示:

王先生,男,45岁。两周前检查发现患有糖尿病,遵医嘱服用二甲双胍0.5g/天,今晨自行测空腹血糖略高于7.1mmol/l。遂未遵医嘱擅自服用二甲双胍2.5g。入院前1小时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后突发意识障碍至昏迷入院。

入院初步诊断为过量服用二甲双胍引起的乳酸性酸中毒。入院时深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分。体温36.9℃,脉搏121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47/113mmHg。颅脑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血气分析:pH 7.2,Pa CO2 16 mmHg,Pa O2 150 mmHg,血乳酸(BLA)21.0mmol/L碱剩余(BE)-22.6mmol/L。血糖10mmol/L,ALT 34U/L,Cr138μmol/L。

接诊医生与王先生的妻子进行了谈话:您先生的病情非常严重,根据我们诊断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也就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包括糖尿病酮症 酸中毒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以及在糖尿病降糖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乳酸性酸中毒及低血糖昏迷。目前看来是因为过量服用二甲双胍而引起的乳酸性酸中毒。我们现在要送王先生进入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先给您告一个病危,签一下字吧。

王先生的妻子听要下病危通知书脚下一软,不禁跪坐在地上,没想到不遵医嘱过量服药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问医生:我先生的病这么严重吗?还能治好吗?是不是会有生命危险?

医生回答道:乳酸酸中毒的患者一般是比较危重的, 我们一定会尽全力抢救,但您要做好心理准备。

王先生的妻子跪坐在地上半晌,默默流出了眼泪。现在只能祈祷上天让王先生撑过这一关。

医生全力以赴,在ICU抢救5天终于脱离危险。

王先生入院后医生通过分析病例和检查结果做出了以下治疗。

因为患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所以进行了床旁插管来保证王先生的呼吸道通畅。然后进行补液扩容和纠正休克,来提高心输出量,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乳酸浓度。

乳酸酸中毒还要及时纠正酸中毒,采用分次小剂量碳酸氢钠持续滴注的方式补碱,使HCO3-含量上升,内环境趋于稳定。由于患者血糖升高较既往不明显,因此前三天未使用降糖药物。第四天后予以小剂量的胰岛素持续静脉泵入控制血糖。为了更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血乳酸水平,进行了连续性血液透析预防输注碳酸氢钠潜在的并发症,同时清除二甲双胍。

经过医生的积极治疗后王先生的酸中毒现象得到了纠正,入院第4天拔除气管导管,入院第5天,王先生神志清醒,体温36.8℃,脉搏7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8/82 mmHg,pH 7.4,Pa CO2 39 mmHg,Pa O2 147 mmHg,BLA 0.9 mmol/L,BE 0.1mmol/L,Cr91μm ol/L,经医生评估后转入了普通病房。王住院治疗半个月后,器官功能改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水平,病情好转出院。

出院后医生对王先生进行了沟通:你平常吃药的时候千万要遵医嘱,不要擅自改变用药剂量,不然受罪的还是自己,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非常耐心,沉住气。病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治好的,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你现在按照正常剂量服用药物,血糖水平已经得到控制了,只有积极治疗,配合医生,才能打赢这场持久战。

王先生听罢,对医生说,我以后一定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我这次得到的教训太大了,家人朋友都在为我担心,谢谢医生,我一定积极耐心治疗,不再急于求成。

半年期间,王先生谨遵医嘱服药,血糖已控制到正常水平。

出院之后的半年里,王先生按照医生的建议逐次增加药量。并且在平常生活中做到″管住嘴,迈开腿″。少吃升糖指数高的食物,每天跑步锻炼一小时。终于,在王先生的不懈努力下,他的血糖水平一直处于正常区间,多饮、多食、多尿现象也大为改善。平常不小心划到的小伤口也很快就能愈合了。

随意更改药物剂量后果不堪设想,这样的错误以后千万不要犯!

糖尿病发病率近些年来在我国程升高趋势,从1980年的0.67%,到2007年的9.7%、2013年的10.4%,一直到最新的11.2%。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糖尿病的基石,合理饮食,增加蔬菜摄入,减盐减糖、适量运动都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手段。

像王先生一样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后,应立即就诊。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后,要维持血糖稳定,减少并发症,需要患者和医生携手应对。坚持药物治疗、控制饮食、运动也是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手段。

二甲双胍是国内及国际用药指南推荐的Ⅱ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而且是第一个被证明能预防糖尿病或延缓糖尿病发生的药物。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主要为通过减少肝糖原输出,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小肠内葡萄糖吸收而降低血糖。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虽然二甲双胍的副作用在众多降糖药里发生的比较少,但是不遵医嘱服药,过量用药依然可能造成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高血糖危象、肝肾功能损伤、巨红细胞贫血等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

特别是存在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肺心病、心力衰竭、长期酗酒的病人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

乳酸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里较为危重的一种,会导致并发感染甚至器官损害重者甚至死亡。而导致乳酸酸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过量服用双胍类药物。治疗糖尿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预防乳酸酸中毒,一是按量服药,二是如有疲乏无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且应立即停用二甲双胍,及时按照医生建议洗胃或导泻,纠正酸中毒,积极配合治疗。

患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正视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疾病管理,就可以平稳控制血糖,控制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