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心肺(糖尿病心肺积水)
肥胖对 2 型糖尿病患者心肺耐力的影响研究
毕丽娜,郑欣 *,戚艳艳,胡苏,赵丹,李畅,张燕
【摘要】 背景 心肺耐力与 2 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超重、肥胖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一直占有很高的比例,两者是否加重了 2 型糖尿病患者心肺耐力的受损,目前尚不明确。
目的 探讨 2 型糖尿病患者心肺耐力的特点及超重、肥胖对 2 型糖尿病心肺耐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2 月—2019 年 12 月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或门诊治疗并行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87 例,根据体质指数(BMI)将其分为正常体质量组 22 例、超重组 27 例及肥胖组 38 例。比较三组患者心肺耐力指标〔峰值摄氧量(peakVO2)、千克峰值耗氧量(peakVO2/kg)、静息摄氧量(VO2)、峰值代谢当量(peak-METs)、peakVO2 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akVO2%P)以及峰值负荷(Peak-WR)〕的差异以及 BMI 与心肺耐力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59 例(67.8%)患者 peakVO2/kg<20 ml·kg-1·min-1,70 例(80.5%)患者 peakVO2%P ≤ 84%。三组 peakVO2、peakVO2/kg、静息 VO2、peak-METs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超重组静息 VO2 高于正常体质量组,肥胖组 peakVO2 高于正常体质量组,肥胖组 peakVO2/kg、peak-METs 均低于正常体质量组和超重组,静息 VO2 高于正常体质量组和超重组( P<0.05)。三组 Peak-WR、peakVO2%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MI 与 peakVO2、静息VO2、Peak-WR 呈正相关( r=0.525、0.405、0.222, P<0.05);BMI 与 peakVO2/kg、peakMETs 呈负相关( r=-0.402、-0.402,P<0.01)。
结论 2 型糖尿病患者心肺耐力普遍下降,肥胖加剧了 2 型糖尿病患者心肺耐力的损伤。
【关键词】 糖尿病,2 型;肥胖症;心肺耐力;心肺运动试验
【中图分类号】 R 587.1 【文献标识码】 A
本文来源:毕丽娜,郑欣,戚艳艳,等.肥胖对 2 型糖尿病患者心肺耐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7):3420-3423.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96.
BI L N,ZHENG X,QI Y Y,et al.Association of obesity with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21,24(27):3420-3423.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96.
原文如下:
手脚5个症状,提醒你糖尿病上身了,这1种运动,控制血糖最有效!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各种慢性疾病越来越多,比如糖尿病。一旦得了糖尿病,基本上就会伴随终身。但是早期控制得好,还是可以逆转的。所以,对于糖尿病,早发现早干预很重要。糖尿病的症状,除了容易疲劳、无端消瘦、视力下降、容易饥饿等,早期有一些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一定要引起重视。
1. 经常手脚发麻
如果经常出现手脚发麻,特别是双手或双脚对称性的麻木或刺痛,排除颈椎病等原因,要特别注意血糖,很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做一个糖尿病筛查,以免贻误病情。
2. 手脚长肉芽肿
糖尿病早期,常常会在手背、脚背长环状肉芽肿,颜色鲜红或者红褐色,逐渐融合成斑块,也可能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没有明显的瘙痒,按上去硬硬的,不要当成是普通的皮肤病,这也是糖尿病的症状。
3. 手脚长疱疹
皮肤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而且种类很多,血糖偏高者出现皮肤潮红、发痒,手脚部突然出现水疱,大小不等,数周后自愈,留下黑斑,而且反复发生,要引起重视。
4. 皮肤瘙痒
在干燥的季节,很多老年人由于皮肤缺水,会有皮肤瘙痒现象,如果出现四肢,乃至全身性的顽固的皮肤瘙痒,要警惕是糖尿病引起的身体脱水而导致的发痒。
5. 手足癣
血糖升高,皮肤中糖原含量增高,让霉菌、细菌有了生存的沃土,引起手足部的真菌感染、瘙痒,就形成了手足藓、体癣、股癣。
得了糖尿病也不用慌,除了正常的遵医嘱,平时的饮食、锻炼,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
1.健步走:世卫组织认为,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这项运动适合所有人群,当然包括糖尿病患者。通过每天1小时的走路,就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能够每天累计走1万步,包括上楼梯,对早期糖尿病的逆转大有好处。
2.太极拳:太极拳的动作很全面,周身“一动无有不动”,身体各关节和各大肌群都参与运动,能够养气凝神、控制体重、活血强筋,长期锻炼有助缓解压力,增强身体免疫力,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因此对于控制和降低血糖有明显的效果。
国内外都有研究证实,太极拳是糖尿病患者非常理想的锻炼方式。坚持练太极拳的糖尿病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都明显降低,而且并发症也减少。同时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对于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太极拳作为一项非常温和的有氧运动,极少产生身体伤害,非常适合中老年人练习。
不管是什么运动,都有坚持“1.3.5.7.9“”的原则:
“1”:饭后1小时再进行锻炼
“3”:每次至少锻炼运动30分钟
“5”:每周锻炼次数不少于5次;
“7”:选择不过分剧烈的运动,运动时最大心率≦170-年龄(比如50岁,运动后10分内测量,心率应该在120左右)
“9”:锻炼要长久,坚持才有效果。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肺耐力的影响研究
引用本文: 毕丽娜, 郑欣, 戚艳艳, 等. 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肺耐力的影响研究 [J] .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27) : 3420-3423. DOI: 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496.
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是指机体所能达到或者承受的最大运动能力,与心肺和骨骼肌等生理系统的储备功能直接相关,被认为是反映全身功能状态的核心指标[1]。CRF不仅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强有力的、独立的预后指标[2],与T2DM的死亡率密切相关[3]。因此,关注T2DM患者的CRF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研究表明T2DM患者的CRF较健康人群减低[4],中国糖尿病患者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高达65.3%[5],超重和肥胖是否影响CRF,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拟通过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测T2DM患者的CRF,探讨体质量增加对T2DM患者CRF指标的影响,以期更明确地管理T2DM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T2DM患者87例,其均拟制定运动处方进行运动康复,在运动处方前进行症状限制性CPET评测。入选标准:(1)年龄18~65岁;(2)T2DM的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的糖尿病诊断标准[6];(3)体质指数(BMI)≥18.5 kg/m2;(4)接受CPET评估。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2)既往有明确肺栓塞、哮喘或慢性肺疾病等病史;(3)合并心脑血管及外周动脉病等大血管并发症;(4)合并严重微血管并发症;(5)严重肝肾功能不全;(6)合并神经肌肉疾病或存在其他运动禁忌证。本研究经过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审批编号:2015K002),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组别
超重、肥胖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7],根据BMI将患者进行分组:正常体质量组(BMI 18.5~23.9 kg/m2)22例,超重组(BMI 24.0~27.9 kg/m2)27例,肥胖组(BMI≥28.0 kg/m2)3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一般临床资料。
1.3 CRF测定
所有患者于餐后2 h,安静状态下测定基础肺功能与血压后,进行症状限制性极限踏车运动试验(采用德国Jaeger公司的心肺运动测试系统)评估。运动负荷方案:最初3 min患者保持静息至各项数据稳定,接着3 min无负荷踏车进行热身,然后进行负荷运动连续递增功率直至患者症状受限,卸载负荷至无负荷踏车3 min,结束运动试验。患者全程监测心率、心电图、血压及血氧饱和度。试验期间患者踏车转速维持在55~65 r/min。运动试验终止指标:(1)症状自限(经最大努力也不能维持功率自行车>50 r/min)或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头晕等明显不适,(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心电图提示ST段动态压低、明显心律失常、运动中收缩压>22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收缩压不升或收缩压降低>10 mm Hg、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观察测定的CRF指标: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consumption,peakVO2)、千克峰值耗氧量(peakVO2/kg)、静息摄氧量(VO2)、峰值代谢当量(peak-METs)、峰值负荷(Peak-WR)以及peakVO2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akVO2%P)。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的分析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三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conditions among three groups
2.2 CRF指标的平均值
87例T2DM患者的peakVO2为(1 387.6±327.0)ml/min,peakVO2/kg为(18.5±3.6)ml·kg-1·min-1,静息VO2为(443.8±132.0)ml/min,peak-METs为(5.3±1.0),Peak-WR为(93.2±26.0)W,peakVO2%P为(73.2±19.3)%。根据文献标准[8],peakVO2/kg<20 ml·kg-1·min-1、peakVO2%P≤84%为CRF降低。本研究有59例(67.8%)患者peakVO2/kg<20 ml·kg-1·min-1,70例(80.5%)患者peakVO2%P≤84%。
2.3 CRF指标组间比较
三组peakVO2、peakVO2/kg、静息VO2、peak-MET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超重组静息VO2高于正常体质量组,肥胖组peakVO2高于正常体质量组,肥胖组peakVO2/kg、peak-METs均低于正常体质量组和超重组,静息VO2高于正常体质量组和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eak-WR、peakVO2%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CRF指标比较(
±s)
Table 2 Comparison of symptom-limited CRF parameters between 3 groups
2.4 BMI与CRF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MI与peakVO2、静息VO2、Peak-WR呈正相关(r=0.525、0.405、0.222,P<0.01);BMI与peakVO2/kg、peak-METs呈负相关(r=-0.402、-0.402,P<0.01)。BMI与peakVO2%P无直线相关关系(r=-0.05,P>0.05)。
3 讨论
T2DM患者的CRF较健康人群减低[4]。本研究入选了87例无明确大血管并发症的T2DM患者,peakVO2/kg平均为(18.5±3.6)ml·kg-1·min-1,低于文献报道中的健康人群水平〔(35.02±7.37)ml·kg-1·min-1(男)和(28.27±6.33)ml·kg-1·min-1(女)〕[9]。高达67.8%的患者peakVO2/kg<20 ml·kg-1·min-1,80.5%的患者peakVO2%P≤84%,提示多数T2DM患者的CRF明显下降,与既往研究结论一致[4]。本研究选取的患者病程较短,无明确大血管并发症病史,在这部分患者中已出现CRF的显著下降,考虑长病程、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T2DM患者CRF可能更低。
peakVO2/kg是可量化的CRF的代表指标,也是常用的预后标志物。研究表明,低水平的peakVO2/kg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全因死亡率相关[10,11],高水平的peakVO2/kg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12],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13]。本研究结果显示,肥胖的T2DM患者peakVO2/kg分别较体质量正常和超重的T2DM患者显著下降,而超重患者与体质量正常患者的下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肥胖会使T2DM患者的peakVO2/kg进一步下降,T2DM合并肥胖的患者预后相对不良,而超重没有类似的不良影响,分析其原因,考虑与机体的代偿能力有关。本研究观察到三组峰值运动状态时的运动负荷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静息及峰值运动状态的绝对耗氧量(ml/min)均与BMI呈正相关,相对耗氧量(ml·kg-1·min-1)纠正了体质量的影响,其与BMI呈负相关,表明在静息或相似运动负荷状态下,随BMI的增加,机体需要的绝对耗氧量上升;为了克服体质量增加带来的额外的供氧需求,机体启动了一定的代偿机制,在超重范围时尚可代偿,然而达到肥胖时,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每千克体质量的相对摄氧量下降。
糖尿病患者peakVO2/kg降低以及肥胖患者为何拥有更低的peakVO2/kg,其具体机制不完全清楚。胰岛素抵抗是T2DM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相关研究发现,T2DM患者peakVO2/kg下降的同时伴随着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状态,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胰岛素抵抗是peakVO2/kg下降的显著独立预测因子[14]。罗格列酮是胰岛素的增敏剂,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后T2DM患者CRF的改善与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相关,而与血糖无关[15]。肥胖是引发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伴代谢综合征的肥胖青少年peakVO2下降[16]。本研究中,肥胖影响T2DM患者的peakVO2/kg,可能与肥胖加重了T2DM患者原本就存在的胰岛素抵抗有关。
1 MET=VO2×3.5 ml·kg-1·min-1,该指标反映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的水平,是评估T2DM患者运动能力、预后和疾病严重性的重要指标之一。MYERS等[17]的研究揭示个体保持独立的生活方式并且获得更高的生存率至少需要5 METs,在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CRF<5 METs时其预后较差[18]。2016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发表科学声明[11],明确指出"成人CRF<5 METs时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而与CRF<5 METs人群相比,CRF在5~7 METs时,全因死亡风险下降达50%以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10%~30%"。本研究显示肥胖的T2DM患者平均peak-METs<5,低于体质量正常及超重的患者(P<0.05),说明T2DM合并肥胖的患者最大运动能力受损,预后更差。
综上所述,T2DM患者CRF普遍下降,且BMI超标达到肥胖时能够引起CRF的下降。肥胖的并存加重了T2DM患者CRF的受损,影响了预后。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T2DM合并肥胖患者CRF的评测及提高。基于CPET制定科学精准的个体化运动处方以有效提高CRF和保持合理的BMI可能是此类人群运动干预的重点和方向。本研究纳入病例数量有限,且未能依据肥胖程度进一步分组,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前瞻性研究,肥胖或代谢的改变是否影响了T2DM患者的CRF尚待进一步的研究阐明。
利益冲突
本文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