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身体糖尿病(有糖尿病身体有哪些证状)

医邦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早看早预防

疫情已持续了一个多月,这件事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唤醒了不少群众对自身健康问题的重视。在防疫期间,糖尿病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

说起糖尿病,很多人都会冒出这样的问题:是不是糖吃多了?只有老年人会得吧?不可否认,吃了太多含糖的食物,可能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但糖尿病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已经慢慢出现年轻化的趋势。那么,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引起的呢?对人体又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

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或者胰岛素的作用缺陷而引起,会导致体内的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从而引起多系统的损害。

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至今还未完全明确。总的来说,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包含年龄增长、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等)共同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

需要经历的3个阶段:

第一阶段:糖耐量正常阶段,但是已经出现糖尿病的相关病理、生理改变;

第二阶段:糖耐量异常阶段(即糖尿病前期),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代谢状态;

第三阶段:糖尿病阶段。

对人体的危害:

糖尿病的明显特征就是高血糖,而长期的高血糖可以给身体带来各种危害,如:

大血管的危害,像脑梗、心梗、下肢大动脉的闭塞等;

微血管的危害,可以导致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还有可能增加患其他眼病的几率;

对肾脏的危害,长期的损害可以导致大量的蛋白尿,甚至引起尿毒症;

对神经系统的危害,常见的是多发性神经炎,有的患者会出现手脚麻木或者刺痛等不舒服,这也是导致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

此外,糖尿病也很容易并发各种细菌、真菌的感染。

如何预防: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热卡的饮食,如:油炸食品、红烧食品等,晚上尽量不要去撸串、吃火锅等等;

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建议每周有5次以上的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最好做有氧运动,比如:快走、骑自行车等等,身体条件好的话,可以做一些无氧运动;

学会舒缓压力、避免熬夜,现代年轻人的工作压力较大,生活节奏较快,晚上还经常熬夜刷剧,这样会让人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会对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引起代谢性疾病。

身体表现出的3个症状,可能是糖尿病要来临了,不要再忽视了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在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的改善,患糖尿病的人数越来越多,糖尿病的出现与人们的饮食习惯脱不了干系。尤其是在平时暴饮暴食大鱼大肉,从而导致身体过度肥胖,不仅会引发过度肥胖还会诱发体内血糖值升高不受控制,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在平时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表现出来,所以很难被人们察觉,以至于病情越来越严重。那么,如何及时发现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尽早控制血糖,缓解糖尿病病情呢?其实糖尿病在早期的时候,身体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症状表现出来,不妨及时抓住。

症状1:口腔疾病

在平时当我们出现肠胃不适或者是上火的情况下都会伴随着口腔疾病的出现,例如牙龈萎缩或者牙龈肿痛,其次当牙齿脱落或者松动的比较明显时,那么很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因为患有糖尿病的人会出现血管以及神经性的病变,从而又使体内钙元素流失,免疫力也不断下降,以至于口腔出现问题。

症状2:皮肤瘙痒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血糖值过高不受控制导致的,当人体内血糖过高时我们的皮肤会有一系列的症状表现出来,例如皮肤瘙痒并且伴有真菌感染或照糖尿病性水疱等症状。当出现这一系列的皮肤症状时,通过简单的药物治疗是没有办法治愈的,最好及时去医院做一下血糖检测。

症状3:视力模糊

糖尿病都会出现在中老年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在患上糖尿病后视力会越来越差,看东西比较模糊,老眼昏花。主要是因为患上糖尿病以后视网膜会出现病变,从而导致老眼会花,所以说对于老年人来说在平时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时,千万不要简单的以为是自己年龄过大导致的,也可能是血糖值过高,及时去医院做一下检查。

及时发现糖尿病早期症状所在,并且做好控制血糖的措施,不仅能够预防糖尿病给我们其他器官带来的损害,同时还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来临。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到底为什么会得糖尿病?不要总怪遗传、怪糖,2个原因值得深思

现在的“糖人”越来越多,相信对于很多糖友来说,当确诊糖的那一刻,都会问一句为什么,为什么偏偏是我?逐渐接受了事实之后,对于平时爱吃糖的人来说,可能觉得这是原因,而若并不爱吃甜的,可能会把原因归咎于遗传。该病到底是怎么来的?提醒大家不要总怪遗传和糖吃多了,其他一些重要的原因,也别忽视了,下面就和大家讲一讲,建议学会避开。

对于有家人得糖尿病的人来说,自己中招的几率的确要比他人高一点,但这并不是很主要的一个因素,因为也有很多人并没有家族史,但自己却中招了。

除了这个因素,大家想到的更多的一个可能就是跟吃太多糖有关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两者之间并不是对等的,虽然它名字中有糖,但实际上它是代谢异常引起的问题,是体内的胰岛功能出现异常了,并非单纯吃糖吃出来的。不过,虽不是对等的,但长期摄入太多高糖分,是不利于胰岛健康的,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增加风险。

对于嗜甜的人来说,多注意点不是一件坏事,管住嘴,少吃点,此外,也要少吃点盐分高、油脂高、蛋白过高的食物,有助于降低风险。另外,也有助于降低对身体其他方面的影响,比如降低肾病、骨骼、口腔疾病风险。

以下2个糖尿病的风险因素,也提醒大家要加以重视:

1. 炎症

这在很多人看来可能只是小毛病,甚至不需要干预也能慢慢好,但如果它是慢性的,提醒大家重视,与慢性炎症相关的疾病并不少,该病就是其中一种。

《自然医学》上指出,人体内持续的炎症,对于该病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也有研究发现,对于2型糖友来说,他们体内的有炎症水平易升高。这会影响到胰岛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到血糖水平,它不仅容易增加发病风险,也是促使病情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因素,若忽视,并发症找来的速度或会更快。

所以,学会预防,降低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或就可以降低风险,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建议:

平时不要乱吃药,也不要乱吃一些保养品,如果身体不舒服,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服用相关药物,而不是自行服用,尤其是抗生素和消炎药这两种常会被大家当成是一种药,更要注意。在日常饮食上要少吃容易引起炎症的食物,比如重盐重油重糖的,而是应该常吃些有助于抵抗炎症的食物,比如新鲜果蔬,也要多饮水。

2. 肥胖

这既是一个独立的因素,同时也会加重体内炎症,增加风险。

对于不少糖友来说,体重都超重了(当然这并不代表瘦人就不会得),与四肢比较胖的人相比,腰腹部胖的人,发病风险相对更高。肥胖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很多这样的人平时的运动量往往也比较少。

对于这个因素来说,控制好体重则有利于降低风险,其实没什么捷径,管住嘴、迈开腿仍然是关键。大家更要注意的是采用正确科学的方法,避免陷入误区,另外不要过度减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即可,体重太低也不是件好事,尤其对于老人来说。

综上所述,虽然该病和遗传和饮食有关,但不光只有这些,关于饮食,也并不是单纯的因为糖吃太多,以上两个因素提醒大家要重视,把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对于炎症要积极看待并及时干预,给身体消炎,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具体怎么做,文中给出的建议不妨参考下。

参考资料:

[1]吃糖吃多了容易得糖尿病?答案在这里.北青网.2021.05.06

[2]炎症竟是糖尿病的重要帮凶!伤血管,损肝脏,促感染......危害无穷.北京卫视养生堂.2018.03.15

[3]国际公认:炎症是造成心脏病、糖尿病等各种疾病关键,尽早防治.潇湘名医.2019.12.06

[4]糖尿病是糖吃多了吃出来的吗?这两个因素可能比吃危害更大!.丁香医生.2017.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