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肛裂糖尿病(肛裂病人肛门疼痛特点)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友如何应对便秘?看看好方法

糖尿病控制不好,会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除了这些,其实便秘也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大约2/3的糖友都有便秘,那糖友为什么会出现便秘呢?发生便秘又该如何缓解呢?

01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便秘?

一、与糖尿病并发自主神经病变有关。

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多以糖尿病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常见。而人体正常的肠道蠕动,正常的排便是受神经支配跟调节的,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可能会出现肠蠕动减少、腹胀、水分重吸收增加,大便就比较硬、干结、难排,出现便秘的症状;

二、饮食不合理。

糖友如果吃的太少,或者饮水不足、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摄入不足,都会影响肠道蠕动,给顺利排便造成障碍。

三、降糖药的副作用。

许多糖尿病患者每天依靠降糖药维持血糖的稳定,而这些降糖药无论是口服的,还是注射的胰岛素,药物的副作用均会对人体胃肠道产生损害,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胃肠蠕动,导致排便困难。

四、卧床时间长、活动减少。

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他们年龄高,存在多种疾病,需长期卧床,导致腹肌收缩无力,肠蠕动减弱,导致便秘;另外,还有一些病人活动量少,也会有影响。

五:负面情绪影响。

由于长期患病,糖友很容易情绪低落,而大量的研究表明,不良情绪会抑制胃的正常运动与分泌,也会抑制肠道蠕动,从而导致便秘发生。

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便秘不仅可引起糖尿病患者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甚至烦躁焦虑,还可导致痔疮、肛裂,同时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稳定的原因,而一旦糖尿病患者发生便秘,又合并心脑血管病时,用力排便还可引起脑血管破裂,心脏猝死,肠破裂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倍加重视便秘防治。

02

糖尿病患者如何缓解和预防便秘?

1、饮食疗法:多饮水,多食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如芹菜、丝瓜等。适当吃一些瓜果及“产气”食物,如豆腐、笋、萝卜等,都可以促进肠蠕动,利于通便。同时,还要少吃辛辣刺激、煎炸油腻的食物。

2、按摩:每日揉腹、做收腹提肛运动,提高排便能力。腹部按摩(尤其对有关穴位)有助于胃肠道蠕动、消化与排泄。腹部按摩应沿大肠走向按顺时针方向,做圆形按摩,可促进大肠蠕动,有机械推动粪便前行的作用。

3、增加运动:久坐不动是诱发便秘的不良行为,所以,糖友要想预防便秘,应该适当增加活动量,可以选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步走、慢跑等。便秘者可重点加强腹肌力量的锻炼,如收腹抬腿、仰卧起坐、下蹲动作等,以促进肠蠕动。对于卧床患者适当增加活动量,指导床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

4、保持乐观的心态,养成排便的习惯。良好的情绪,乐观的心态是预防疾病的万能药,糖尿病病人一定要克服焦躁、忧郁等坏情绪。另外,还应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每日或隔日1次);但注意每次蹲厕所的时间不要太长,便意不强烈时千万莫用力排便,当心诱发脑出血、心肌梗塞。

5、药物疗法。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逐步使血糖平稳达标,血糖控制得越好,便秘的治疗效果也越好。另外,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建议医生开一些促进肠胃的药物,帮助治疗便秘。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生堂】今日17::2播出《警惕危险“瘘洞”》

专家:郑丽华 中日友好医院肛肠二部副主任

关键词:痔疮 肛瘘 肛裂 糖尿病 枣核 上厕所

今天节目的一开始,主持人给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65岁的王先生,常年定居在加拿大,十二年前也就是2007年的时候,因为发现自己出现了“痔疮”,就去看了当地的医生,结果在之后的十年间先后看了10几个医生,一共做了6次手术,但是依然没有把这个所谓的“痔疮”治好,这让他的生活痛苦不堪,2017年他决定回国治疗,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千里迢迢从加拿大回到祖国,来接受他的第7次的手术。而就是给他做第7次手术的中国医生,竟然用了一个自己的独门绝招给他治好了,从此他再没犯过所谓的“痔疮”。究竟这个跟痔疮容易混淆的疾病是什么?专家带来的独门绝招又是什么?

原来王先生患上的这种疾病就是“肛瘘”,肛瘘的发病率非常高,而且极其容易跟痔疮混淆。究竟什么是肛瘘呢?如果我们把直肠到肛门视为人体的“下水道”,那么肛瘘就是在下水道壁上被“腐蚀”而成的非常规“下水口”,这个非常规的“下水口”就是肛瘘。肛瘘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的直肠就好比一条马路,正常通过的一些食物残渣都是顺着道路自上而下的走,但是一旦出现脓肿、感染、破溃等情况,就会对肠壁进行腐蚀、侵蚀,时间一长就会多出岔路,而这个岔路的形成,就被称为瘘,这个时候食物残渣、脓液等都会进到这条岔路里。

究竟哪些人容易出现肛周的脓肿、感染和破溃呢?郑主任告诉我们,有三类人群要格外提高警惕。

第一类就是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患者蛋白合成功能减弱,长期以往,营养不良,抗感染能力低下,另外患者的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皮肤组织糖原含量也增高,给细菌感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易发生化脓性感染、肛周脓肿、疖肿等。而肛周脓肿一定程度上可使血糖应激性升高,使得肛周脓肿愈合速度减缓。慢慢形成肛瘘。

第二类人群就是误吞某些食物的人群,中老年人本来牙口就不好,咀嚼食物不仔细,经常会误吞枣核、鸡、鸭、鱼骨等异物损伤直肠,这就相当于一个外伤,外伤也会磨损肛周的粘膜,导致脓肿、感染和破溃,最终会引起肛瘘的出现。

第三类人群就是上厕所时间过长的人群,很多人大便的时候,喜欢带一本书,带个报纸,慢慢看,慢慢蹲,或者现在很多年轻人和中年人喜欢玩手机。一蹲就是二十,三十分钟。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时间太长,导致肛门淤血,就容易滋生细菌,易发生化脓性感染等等,最终形成肛瘘。

肛瘘和痔疮如何区分?肛瘘和痔疮属于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痔疮属于血管性疾病,主要以静脉曲张为主,而肛瘘是感染性疾病,主要是一些原因引起的软组织感染,先形成脓包,之后肛周脓肿,然后慢慢破溃流脓形成肛瘘。肛瘘和痔疮症状也不同,痔疮的症状主要以便血脱出为主,偶尔伴有疼痛,而肛瘘主要以肿块流脓为主,因分泌物太多引起肛周皮肤病变,会伴有瘙痒。肛瘘包块较硬,而痔疮较软,且肛瘘肿胀时会出现疼痛,但痔疮不发作无疼痛感。肛瘘流血主要是破溃眼出血,痔疮出血为喷射状,情况完全不同。

郑主任带来自己治疗肛瘘的独门绝招竟然是一根丝线,究竟这根丝线有什么神奇的用处?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期《养生堂》。

【专家出诊时间】

郑丽华 中日友好医院国际部周一、三、五上午,周二、四下午。

中日友好医院西区周二上午。

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糖尿病人总是排便困难?5招让你润肠通便,糖友试试

许多糖友反映,自从得了糖尿病,便秘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经常一上厕所就是半小时,解出的大便又黑又硬,苦不堪言。事实上,便秘的现象在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常见,尤其是老年患者。顽固性便秘不仅可引起患者腹痛、腹胀,还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痔疮、肛裂,增加肛周感染的风险,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那么,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便秘,又该怎么解决呢?

影响糖尿病便秘的原因

1、长期高血糖。由于高血糖使体内缺水,大肠水分减少,粪便不能被充分软化,造成硬结,以致出现便秘。

2、饮食原因。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在饮食上比较注意,容易出现进食量少或食物过于精细的情况,这会导致大便量较少,不能有效刺激肠蠕动,长时间累积在肠道内,引起排便困难。

3、缺乏锻炼。糖尿病人常伴有肢体麻木、视力下降、反应迟钝以及脑梗死等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体弱患者,体育锻炼或活动量减少,可致肠蠕动减弱,引起便秘。

4、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胃肠和胰腺的消化酶分泌随之减少,参与排便的肌肉张力变低,也会引起便秘。

5、精神心理因素。糖尿病是内分泌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由于病程较长,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紧张、忧郁等情绪,这些情绪可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便秘。

6、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铁剂、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钙通道拮抗剂、利尿剂以及抗组胺药等也是引起便秘的原因之一。

如何缓解糖尿病便秘

每一个便秘的患者,都应该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内镜检查、胃肠道X线、结肠传输试验、粪便造影、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肛门肌电图检查等。

对于器质性便秘,应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功能性便秘,可以采取以下办法来缓解:

1、多饮水,注意饮食搭配

膳食纤维的补充是功能性便秘首选的治疗方法。纤维素具有亲水性,能吸收水分,刺激结肠蠕动,增强排便能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糙米,胚芽粳米、绿叶蔬菜和水果等。同时,还应避免过度食用辛辣、燥热的食物,如辣椒、煎炸食物等。

平时多饮水,保持每天饮水量在 2000ml 以上,每日早晚各饮1杯约300~500ml的温开水,可改善脾胃功能,增强胃肠蠕动,有利于防止便秘。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早晨起床后,无论有无便意,都尽量用力做排便动作,反复多次。因为通过肛门的节律性收缩运动,可以刺激肠壁感觉神经末梢,使直肠运动加强,产生便意。

排便时集中精神,不要阅读报纸和玩手机,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3、适当补充益生菌

便秘患者常常缺乏双歧杆菌,可以通过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肠道正常的酸碱度,避免渗透性水分流失导致的大便干结,促进肠道平滑肌收缩蠕动,有利排便。

4、药物治疗

应用B族维生素,如甲钴胺等,对糖尿病神经病变进行辅助治疗。胃肠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片、伊托必利等,可增加肠蠕动,从而增加患者排便频率。有些中药,如四磨汤、六味安消、麻仁润肠、复方芦荟等,对便秘也有一定的疗效。

5、运动锻炼

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可以帮助促进肠胃蠕动,使盆腔肌肉、肛提肌等排便肌群肌力增强,促进排便。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最首要的是将血糖控制好,出现慢性便秘时(持续>12周)或不适时要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