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噪音(糖尿病声音大一点)
环境噪音大,糖尿病风险高
来源:生命时报
丹麦奥胡思大学的环境科学家和德国美因茨大学的心脏病学家发现,长期暴露于公路、铁路、飞机等噪音环境,可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这项研究覆盖了丹麦全国范围内356万多名年龄≥35岁未患糖尿病的受试者,中位随访12.9年,期间共出现约23.4万例2型糖尿病。该研究发表在《环境健康展望》上。
分析结果显示,其中8.5%的病例可归因于道路交通噪声,1.4%可归因于铁路噪声,噪声与糖尿病风险间呈线性关系。调整空气污染等因素后,2型糖尿病发病与道路交通噪音的相关性仍然存在。
研究人员认为,噪音通过间接途径起作用。对噪音的认知、感知唤醒了自主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和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刺激应激激素(如皮质醇)的释放。夜间噪音暴露还会影响睡眠质量和持续时间,进而导致低度炎症,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损害葡萄糖调节并导致食欲调节激素失调,这些都与2型糖尿病诱因有关。此外,交通噪音还与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关,如肥胖和缺乏活动。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糖尿病患者请注意!小心疾病偷走您的听力
听力下降可造成身体、情绪和认知障碍,对社会沟通、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超过3.6亿人患有听力下降,而且由于人口老龄化、长期暴露在过量噪声中,听力下降的患病率正在增加。
为什么糖尿病会偷走听力
糖尿病可合并多种微血管、神经病变等并发症。除了熟知的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糖尿病还可导致内耳血管、神经病变,进而影响听力,导致听力下降。
糖尿病患者(俗称“糖友”)的听力下降发病率在35%~50%,甚至有研究发现其患病率高达90%,但其早期症状隐匿,因此,常被医生及糖尿病患者忽视。有调查数据发现,糖尿病和听力下降之间存在关联,在控制听力下降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年龄、噪声影响等)后,成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听力下降的风险是没有糖尿病者的2倍。而糖尿病所致听力下降是双侧的进行性轻至中度感觉神经性聋,通常影响高频听力。
治疗听力下降有哪些方法
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自己听力下降,要尽快到医院进行筛查和诊断,并遵医嘱进行治疗。一般来说,听力下降的糖尿病患者可采取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第一,改善生活方式。
通常建议采取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延缓糖尿病和听力下降的进展。
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发现,坚持地中海饮食、富含膳食纤维饮食和食用低加工食品的参与者更不容易出现听力下降。
另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是糖尿病患者听力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听力正常的受试者相比,听力下降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显著降低。因此,可对糖尿病患者适当补充维生素D进而降低其听力下降风险。
此外,有研究表明,萝卜硫素可以上调体内硫氧还蛋白表达,进而抑制糖尿病所致耳蜗毛细胞损伤。因此,可以每天吃一些含有抗氧化剂的食物,如富含萝卜硫素的甘蓝、西蓝花和萝卜等,预防耳蜗毛细胞减少,减轻未来的听力损害。
第二,控制血糖。
有研究发现,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听力下降的风险。
目前控制血糖的方式主要由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降糖药物两部分组成。生活方式主要包括膳食均衡,坚持运动。
降糖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注射类药物。有研究者发现,二甲双胍对神经和听力具有保护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虽然还无其他降糖药物与听力下降的相关研究,但因降糖药可控制血糖,改善患者体内高糖环境,进而改善血管、神经等功能,最终使得听力受到保护,因此,能较好控制血糖的方式和药物均有利于降低听力下降的风险。
第三,改善循环。
糖尿病可致微血管病变,进而造成内耳血管病变,最终导致双侧的进行性轻至中度感觉神经性聋,因而,使用改善循环的药物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听力情况。如银杏叶提取物可扩张内耳血管,改善内耳血液循环,使内耳血管含氧量增加,进而缓解内耳缺氧情况,改善听力。
第四,营养神经。
神经损伤也是糖尿病患者出现听力下降的可能原因之一,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也可以改善患者听力状况。如脑苷肌肽具有神经修复和再生、保护神经、营养及供能等作用,能促进受损的内耳神经功能恢复。甲钴胺是一种辅酶型维生素B12,同样能够营养内耳神经,改善内耳神经功能。
特别提醒
听力下降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的听力下降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其中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听力下降的风险更高,但糖尿病听力下降的知晓率并不高。
因此,需要在筛查糖尿病并发症时,也常规进行听力的筛查,做到早筛查早防治;若有听力下降也不用担心,在有效控制血糖及服用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后,也能改善听力情况,避免严重的听力损失。
文:南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 李佳 刘明玉
编辑:刘洋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高血压、糖尿病、广场舞噪音、失眠……这些你忽略的事情可能会偷走老人的听力!
文/金羊网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周晋安
别以为人老了,听力下降是正常生理变化,而不当回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曾祥丽强调,“如果老人连烧水壶叫都听不见、过马路汽车喇叭响也听不到,这会非常危险。”
老年人听力障碍的发生是一个缓慢过程,初期听力损失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老年人自身很容易忽视轻度的听力障碍现象,待发现明显影响到正常交流时,听力损失通常已经到了中度,甚至达到重度听力损失程度,由此也往往错失了最佳的听力康复时机。
老年人听力障碍筛查表
1 当遇到陌生人时,您曾有过因听不清楚而感到尴尬的时候吗?
2 当与家人聊天时,您曾有过因听不清楚而感到难过的时候吗?
3 当有人低声说话的时候,您觉得听不清楚吗?
4 您觉得因听不清楚而使您与外界的交流有障碍吗?
5 当走亲访友的时候,您曾有过因听不清楚而感觉交流困难的时候吗?
6 有因听不清楚使您放弃了参加原本您很喜欢的宗教活动的时候吗?
7 有因听不清楚使您与您的家人着急呢?
8 当看电视或者听广播时,您曾有过因听不清楚而感觉理解困难的时候吗?
9 您觉得您的听力影响到了您个人及社会生活了吗?
10 当和亲朋好友在餐馆就餐时,您曾有过因听不清楚而感觉交流困难的时候吗?
评分说明:
每个问题回答“是”得4分
回答“不确定”得2分
回答“否”得0分
总分大于8分:有一定程度的听力障碍;10-24分:听力受损的概率为50%;26-40分:听力受损的概率为84%。
这些原因会造成老年性耳聋曾祥丽称,造成老年性耳聋的成因有很多因素,比如慢性病管理不佳。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鼻咽癌放疗过的患者,发生耳聋的概率很高;此外,很多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对听力造成一定的损害,包括氨基糖甘类的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一些抗肿瘤药物(卡铂、顺铂)以及一些利尿剂等;最后,噪声对听力的影响不容小觑,如跳广场舞时过大的音乐声、长期用耳机听音乐等。
如何保护老人听力不受损伤曾祥丽称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管理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只有休息好了,才不会影响耳道微血细胞循环;
二、还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三、要回避强的声音,特别是鼓乐锣鼓、鞭炮声等;
四、控制好血压和血糖。高血压、血管硬化、血糖升高会影响耳朵的供血,影响新陈代谢,影响血管,引发病变。还要避免耳毒性药物的应用。
其实很大部分的听力下降在及时就医的情况下是可以恢复的,或者保留残存听力,这对于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即使是无法恢复的听力损失,也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的方式,让老年人重新回到声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