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高寿(糖尿病高寿的名人)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想要长寿,请记住4个数字,别不放心上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且是一种让人提心吊胆的慢性病,现代的慢性病有很多,但像糖尿病这样让人小心对待的没有几个,主要就是怕血糖波动大,引起较多的并发症。说到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真是每一个都比较严重,如果不积极地进行治疗,对生命产生的威胁还是很大的。

国内很多的糖尿病患者,基本上都是死于并发症,而且可能不止一个并发症,当多个并发症一起找上糖尿病患者时,带给糖尿病患者的损害也就会加大,治疗难度也会有所增加,也就导致病死率增加,因此,很多人在提到糖尿病时,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一个问题,就是患上糖尿病想长寿并不容易。

其实,糖尿病患者想要长寿,也没有那么难,重点还是需要看个人,掌握了方法,坚持的去做,合理的控制血糖,与长寿的距离也没有那么的远。有研究表示,糖尿病人想长寿,需要记住4个数字。

研究到底是咋说的?

此项研究被发表在了《JAMA Network Open》上,研究共征集了421个2型糖尿病患者,在这421个人种,有194个女性,平均年龄在65.6岁,在研究中分别对各个参与者,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进行一些资料填写,主要是为了保证研究的数据准确性。

在研究分析中,也是考虑到了参与者的年龄、性别、种族和民族,还有教育程度、吸烟经历,以及确诊糖尿病的时长是否伴随心脑血管疾病,都会考虑在其中。

然后根据年龄、性别进行了样本分组,最后再去分析所有参与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体重这几项指标,根据整体的分析过后,发现这4项指标能够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可帮助糖尿病患者延长10年的寿命。

从而得出结论,糖尿病患者想要长寿,就得要记住4个数字,重点就在于4项指标,不知道在日常中,糖友们有没有关注过。

到底是哪4个数字?

糖化蛋白:在此项研究中,发现糖化的水平,能达到合理的水平,可帮助延长2型糖尿病患者寿命,至少3年以上,且研究中特别指出,糖化水平起始时越高,后面降得越明显,寿命延长也会更多一点。

来源:JAMA Network Open

建议糖化蛋白的水平,控制在7%-8%会更有利于延长寿命,研究中特别做了研究对比,主要就是进行了分组对比,一组是强化血糖组,另一组就是对照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之后,发现糖化蛋白水平低于6%,与水平在7-8%之间的死亡风险会更高,也就是糖化水平并不是说降得越低就越好。

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若是能够降低到114.1汞柱毫米,寿命可延长1.9年,不过在研究中也发现,血压受到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一些调整,不建议高于140汞柱毫米。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女性的数据对比中,水平在59毫克/每升,可增加的寿命为0.9年,相比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寿命延长还是比较明显的。

来源:JAMA Network Open

体重:研究中给出的建议,是看BMI值,如果BMI值保持在24.3左右,寿命可延长3.9年,在研究中,还列出了BMI值居于28.6和33,寿命也是可以延长,只是没有24.3的人群,延长的期限长,一个是2.9年,另一个则是2年。

总结一下,此研究研究的起始水平值都是相对较高的,也就是说从高水平降到低水平,寿命延长的时间也会更长,就比如说血压,一开始血压水平是超出160的,当降到120以内时,寿命就得以延长。其它指标亦是如此,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控制各项指标时,都要积极地去进行干预。且一开始水平高,也别过于紧张,平稳地去干预,对延长寿命就会有好处。

除了要关注各项指标,也需留意身体变化,血糖升高,腿脚有变化,别疏忽。

腿脚伤口不易愈合

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腿脚上的伤口很长时间都没有愈合,甚至还有流脓的情况,要引起关注,可能是血糖升高,引起了并发症糖尿病足,才会影响到伤口的预后速度,还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睡觉时,老是手脚麻木

睡得好好的,突然被手脚麻木给弄醒,还不止一次,出现此种情况,可不能掉以轻心,有可能是血糖身高,刺激到了神经,再加上手脚的供血和供氧出现问题,就更加容易出现手脚麻木的现象。

糖尿病患者怕血糖升高,同时,也怕其它指标升高,因此,糖尿病人想要长寿,不但要关注血糖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和体重,也都是要兼顾的,这样才能更好的稳定血糖和保护血管,寿命也能因此而延长。

参考资料:

1. 《Potential Gains in Life Expectancy Associated With Achieving Treatment Goals in US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JAMA Network Open·2022.4.18

2. 《糖尿病出现这6大表现,证明糖尿病并发症出现,血糖控制不好》·科普中国·2020.7.3

3. 《血糖稳不稳,睡觉便知道!睡觉出现3个异常,或是高血糖作怪》·健康界·2021.5.8

糖尿病人的寿命大概是多少年?看看药师怎么说

小区门口小卖店的周姐今年46岁了,最近确诊患者糖尿病后一直心情很差,郁郁寡欢,对于生意和生活均提不起兴趣……据说是有人告诉她说得糖尿病后,寿命都受影响,吓得周姐是茶不思饭不想,晚上还失眠……

像周姐姐这样被糖尿病吓到严重影响生活的朋友笔者很少遇见,相信不少的恐惧是源于对疾病认识不足所致,那么到底糖尿病是否会影响寿命呢,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些相关的小知识。

正确认识糖尿病

近40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也从少见病变成一个流行病,并且有发病率升高和年轻化趋势。

糖尿病可分4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日常生活中大家遇到较多的是2型糖尿病,至今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2型糖尿病本身不是我国人群主要的致死原因,但它可通过严重的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眼病及感染性疾病等对人群的健康和生命质量产生重大影响。虽然糖尿病几乎不可能被治愈,但却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只要能够科学合理地控制好血糖水平和并发症风险,糖尿病同样也可以健康长寿。

糖尿病患者管理好血糖预防并发症,能同样长寿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患者日常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是糖尿病控制与否的关键之一,因此,糖尿病的控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治疗而是系统的管理。糖尿病管理技巧和方法如下:

(1)糖尿病教育:全面认识糖尿病,学会如何控制饮食,如何锻炼,如何应对低血糖反应及急性并发症等。

(2)血糖监测:每月完整监测2天到3天血糖(空腹、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的血糖),根据结果调整降糖药和胰岛素用量,同时每年监测血压、体重、血脂的变化,并根据结果调整降压和降脂治疗方案。

(3)饮食控制:不吃易使血糖、血脂、胆固醇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糖类等,适当多饮水。

(4)运动治疗: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并坚持,如快走、跑步等。

(5)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药物,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口服药物或胰岛素用量。

做好以上五点,血糖控制越早(保持血糖长期稳定以及在24小时内的平稳),身体健康受糖尿病影响就越小,自然也就不用担心其影响寿命长短

结语

糖尿病只是一种慢性疾病,并非不可控制的绝症,因此,确诊糖尿病的朋友不必过度担心。日常坚持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可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长寿。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01):4-67.

张伯是医院里最长寿的82岁糖友,他总结了6个“带糖长寿”的经验

很多人以为确诊了糖尿病,就与长寿无缘了,但现实生活中有却不少超过8、90岁的糖尿病老人。

82岁的张伯确诊糖尿病35年,是我的老病患了,他刚确诊糖尿病的时候,难过的不行,以为自己都等不到孙子的出生,没想到,这么些年过去,张伯的身子越发健朗,不仅抱上了孙子,还等到了重孙,开心之余,他把自己这些年的“带糖长寿”经验总结出了6个要点并分享给了其它糖尿病患者。

“带糖长寿”的6大经验

1,血糖、血脂、血压控制良好

对于糖友来说,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是有助于预防多种并发症,有助长寿的。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糖友的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餐后血糖应小于10mmol/L;收缩压小于130mmHg,舒张压小于80mmHg;总胆固醇小于4.5mmol/L,甘油三酯小于1.7mmol/L。

2,体重控制合理,不超重

有糖尿病的人可以将体重作为衡量干预治疗效果的一项指标,过重过轻都将增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腰围是衡量体内脂肪分布简单便捷的指标,应当达到的标准是: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保持在18.5-23.9之间;

男性腰围应小于85cm,最大不应超过90cm;女性腰围应小于80cm,最大不应超过85cm。

3,保护好心脏健康

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友的主要致死原因,我国有1/3糖友患有心血管疾病。因此,护好心脏是糖友长寿的前提。

糖友的最佳心率是60~70次/分钟,如果静息心率超过80次/分钟,最好遵医嘱用药控制。

4,会吃饭吃好饭

要平衡膳食,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都要吃。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具体来说,糖友只要做到每天吃10个拳头(1拳头150克左右)大小的食物,就能基本做到营养均衡。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清淡,每天饮食少糖、少油(25克以内)、少盐(5克以内);

5,勤运动,好习惯

糖友规律运动不但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降低血糖、控制体重,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心脏健康,预防多种并发症,延长寿命。

建议每天坚持进行30-45分钟可出汗的运动;每晚23:00前入睡,睡眠时间保证6-8小时;坚决不吸烟,饮酒每天最多不超过1两等等。

6,积极治疗,情绪稳定

有些糖友对身体指标波动感到过分焦虑,以至于夜不能寐。然而,这种紧张焦虑的情绪也会影响血糖控制、导致肠胃不适等,甚至造成恶性循环。

糖友们需要在确诊后,能够积极乐观应对治疗,服用降糖药时不犹豫、不排斥、更不拒绝。

我是唐咸玉,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对于糖尿病、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等内分泌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有问题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或者评论区说说你的情况,我看到了会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