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味(糖尿病味觉丧失能改善吗)
“烂苹果味”是糖尿病患者的特殊味道?这篇给你讲个清楚!
伤寒病人有刚出炉的烤面包味道,黄热病病人有肉铺的味道,而糖尿病患者身上也有一种特殊的味道,那就是烂苹果味,这就像糖尿病患者的标签一般。不过,并不是所有患者身上都会散发这种味道。
这种烂苹果味道常常发生于具有典型“三多一少”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的重症患者身上,即胰岛素分泌严重受损时或2型糖尿病急症期。
糖尿病患者身上会有烂苹果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病情恶化时,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身体不能利用葡萄糖提供能量,只能用蛋白质、脂肪等非糖物质提供,当脂肪没有被完全氧化提供能量时,就会产生丙酮酸等物质,扩散到血液中的丙酮酸,会让患者的汗液、小便甚至呼吸中发出一种酸酸的烂苹果味。
当体内丙酮酸较少时,这种异味就会较轻,甚至有些水果的甜香味,当体内酮酸过高时,不仅有烂苹果味,还有可能发生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在胰岛素应用之前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当时,绝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3年内死于酮症酸中毒,不过,胰岛素问世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致死率却大大降低,目前仅占糖尿病人病死率的1%左右。
糖尿病患者得酮症酸中毒主要是因为胰岛素的剂量使用不恰当引起的,其中包括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使用不足或中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断胰岛素治疗又合并有感染、外伤、手术、麻醉、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精神紧张所导致的应激状态没有及时治疗、没有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除了表现为腹痛外,有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很容易被误诊为急腹症和漏诊,从而耽误抢救时间。因此,医生应注意鉴别,患者出现无名腹痛时,应警惕是否发生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如果糖尿病患者身上出现了烂苹果味,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内分泌科治疗,不可大意。
关注健康时报大夫说微信,听权威专家说尽健康事。微信关注方式:搜索“大夫说官微”
糖尿病患者出现这种味道,不是好兆头!要注意了
在医学上讲,有时候某些味道可能提示疾病,就像标签一样,提示着某些疾病。比如说伤寒病患者有刚出炉的烤面包味道,黄热病患者有肉铺的味道,而严重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身上有烂苹果的味道。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烂苹果的味道。
这种烂苹果味道常常发生在那些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患者身上。比如说那些具有典型“三多一少”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的重症患者,也可以说就是那些胰岛素分泌严重受损时或2型糖尿病急症期的患者容易发生。普通糖尿病患者身上没有这种味道,大家这个可以放心。
2、哪些情况下容易发生?烂苹果味提示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生了酮症酸中毒,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胰岛素使用不恰当引起。比较常见的是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胰岛素使用不足或意外中断可能发生;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中断胰岛素治疗,或者合并有感染、外伤、手术、严重疾病所导致的应激状态没有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糖尿病患者身上如果出现烂苹果味可能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具体病因主要是因为患者各种原因导致的胰岛素严重缺乏,身体不能利用葡萄糖提供能量,只能用蛋白质、脂肪等非糖物质提供能量,当脂肪提供能量时,如果没有被完全氧化,就会产生丙酮酸。这种丙酮酸扩散到血液中,会让患者的分泌物,如汗液、尿液等等,甚至呼吸中弥漫出一种烂苹果味。这就是糖尿病患者发生烂苹果味的病理机制。
总之,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烂苹果味,不要耽误,尽快去有救治能力的大医院治疗,以免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
希望我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更多健康信息,请关注张之瀛大夫头条号。
糖尿病患者的尿喝起来什么味?品尿师:像蜂蜜
狂丸科学,每天涨点新知识你有没有想过,在科技与医学并不发达的古代,知道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是甜味的人,究竟尝试了什么?
在细说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味道之前,我们先来看下古人对糖尿病的认知。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发现了糖尿病这种病症的存在。
糖尿病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50年的古埃及。
在《埃伯斯纸莎草纸》医学文献中,其中记载有一个参考疾病,症状表现为:「频繁排泄尿液」和「体重异常减轻」。
在世界各地的多种文化中,都有关于糖尿病病症的记录。古人还发现了到糖尿病患者的另一病症表现——尿液发甜。
比如在古印度,印度教的文字记载了一种人体神秘消瘦的疾病,患病者的尿液如同蜂蜜一般,因此糖尿病在当时还有「蜜尿」的绰号。
古埃及与古希腊人发现,这些患者的尿液会吸引蚂蚁吸食。
就连糖尿病的英文全称也与蜂蜜有关,diabetes mellitus,其中「mellitus」就是拉丁语中的「honey」。
对尿液发甜的这个认知,令「无所不能」的中世纪又催生出了一个奇葩的职业——品尿师(water taster)。
这个职业尝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工作,老铁们应该心里有数了。
那时的欧洲大陆,如果有患者发现自己频繁排尿,且体重骤减,就会聘请品尿师品尝他们的尿液。一旦品尿师鉴定患者的尿液「如蜂蜜般甜腻」,那么家里便会为患者开始准备后事。
毕竟在当时,胰岛素治疗方法还尚未问世,因此品尿师的一句「甜的」,几乎等同于宣判了一位病患的死刑。
只不过,没条件的平民或许会放弃挣扎,但是贵族阶级多少还是想搏一搏。对此,中世纪的医生们对糖尿病贵族患者的治疗建议是——多运动。这个治疗建议,听着似乎和现代医学的建议还有些类似。
但中世纪的欧洲人从不会让大众失望,当时的医生给出的运动种类是马术。他们认为,患者多骑马可以减少尿意,从而减少如厕次数,延长生命。
而除了「用尿液的甜度判断糖尿病」这一手段,病人的尿液在古代还有其它用途。
现代医学普及之前的欧洲医生,会用绘制有颜色的表盘对患者的尿液进行比照,判断对方感染了什么疾病,这也是现代医学成形之前的古代尿检方法。在那时,医生手里拎个尿壶并不是什么惊奇的组合。
而且,古代医生们除了会用尿液检查病人的身体状况,对病人的粪便也不放过。通过尝粪来诊断病情的方法,适用于古代许多病症。
根据《诸蕃志》的记载,「南毗国」(印度西南部一带)有尝粪诊症的做法,官员会品尝贵族粪便来帮助治病。尝粪,是印度传统医学的执着追求。
印度对粪便的热爱,自古至今不停歇
除了印度,尝粪诊症的方法在我国古代也存在,它不光是中国医药民俗的一部分,而且在古代中国的礼教中,还被列入孝道行为。
我国首个品尝患病亲人粪便来判断病况的事迹,记载于《梁书·庾黔娄传》,当时的南齐地方官吏庾黔娄,吃了父亲庾易腹泻时排出的粪便,发现粪便带甜味,因此担心父亲病情危重。
清任伯年《二十四孝图》的尝粪忧心示意图,
孝子(图右下)把手放到父亲的便桶内,舔着手指,品尝父亲粪便。
而狂丸只能说,无论是品尿的人,还是尝粪的人……真的都为人类的健康付出太多了。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