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从糖尿病(从糖尿病到并发症要多久)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怎么知道自己患上糖尿病,或许可以从这4个方面判断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患上糖尿病后都不知道,因为有些人在患上糖尿病后并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导致他们忽略而没有发现,而糖尿病如果在早期发现及时控制是能够避免血糖带来的伤害,因此在早期发现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大家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患上糖尿病,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判断。

从哪几个方面可以判断自己患上糖尿病?

一、容易饥饿

在糖尿病发病的早期由于高血糖的出现,这样患者身体多余的糖分被尿液排出体外,这样就会让身体缺乏能量而容易出现饥饿,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食欲也会跟着增加,如果突然发现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容易饥饿,并且在补充食物后一段时间又突然感觉饥饿,就要特别的注意及时监测自己的血糖。

二、经常感觉到口渴

在早期糖尿病发生的时候患者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而在出现口干舌燥的时候身体第一反应会出现口渴,就需要不停的喝水,而不停的摄取水量就会让尿液的数量增加,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也就会让身体长期处于脱水的现象,从而让自己经常感觉到口渴。

三、视力莫名的变差

由于长期的高血糖会让眼睛中的液体浓度变高,也就容易让眼睛的视力出现问题,因此在发现自己的眼睛视力下降或者是看东西模糊的时候不要过于小觑,也不要以为是近视发生了,要及时进行眼睛检查,并且监测血糖。

四、手脚发麻抽筋

有很多中老年人会反映自己突然间出现手发麻脚抽筋的现象,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多数的患者认为这是缺钙的症状,也就会进行补钙。但其实,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有可能和糖尿病有关系,要注意在进行补钙后如果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看是不是高血糖导致的。

温馨提示,大家要知道的是,平时对于糖尿病的一些症状要有所了解,并且如果发现自己身体有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要特别的重视,只有及时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和其他相关检查,这样才能够知道自己是否患上糖尿病,也能够让自己及时发现并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从而防止糖尿病发生自己不知道,而对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和影响。

从糖尿病前期恢复到血糖正常,忙于工作带娃的她做到了

Cher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宝妈,31岁,身高1.63米,体重60公斤,BMI22.5。孕期曾患妊娠糖尿病,现在孩子两岁,餐后血糖还是很高,工作原因在外应酬吃饭比较多,下班回家一心陪娃,没有精力认真安排自己的饮食,所以日常饮食不太健康,平常也不爱运动。

她经常是早餐简单糊弄一口,因为每天早晨要照顾孩子,又赶着上班,自己的食物就比较单一,很少吃蔬菜,有时候甚至直接用全主食凑合一餐,一碗宽粉是一份早餐,一袋面包也是她的一份早餐。爱娃胜过爱自己,宝妈们都懂得。

午餐在单位一般是外卖盖饭,对我们上班族来说,大部分人都只能选择重油重盐搭配不均衡的外卖和食堂餐。

晚餐和周末时间充裕一些,但也常常把握不好食物搭配,特别是主食总选不好,血糖稍理想的时候主食就吃一碗白米饭;发现血糖高了又啥也不敢吃了,一碗粥把自己打发了。

现在孩子已经两岁了,但是血糖一直还是控制不好,空腹血糖5nmol/L左右,但是餐后血糖还在7nmol/L到9nmol/L的范围,处于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减低的状态。

这次来参加血糖管理体验营,Cher下决心要认真对待自己的血糖,懂得爱自己的妈妈才能更好的爱孩子,所以她下定决心克服万难,要认真按食谱吃饭。现在体验营已经进行了半个多月,她确实每天认真按食谱吃饭。看看她近半个月的伙食吧,健康营养又利于控糖,真的很不错。

当然,控糖食谱最重要的是有控糖效果,Cher的血糖正在稳步回归正常,从刚入营时的空腹血糖5nmol/L左右,餐后血糖7nmol/L到9nmol/L,半个月时间现在空腹4.8nmol/L,餐后6.9nmol/L。体验营的半个月时间里,空腹和三餐后血糖都在正常范围内,只有1月4号的空腹7.0nmol/L是偏高的,其实那一次是开营第一天,还没开始吃食谱呢。

Cher对自己的血糖管理效果特别满意,让她开心的不仅是血糖值回到正常,而且通过21天体验营,她已经慢慢掌握控糖饮食的搭配技巧,每餐都需要选择哪几类食物,各种食物大概吃多少。他说特别喜欢我们精挑细选的分餐盘,觉得分餐盘太实用了,轻松就能知道每餐吃多少,不会少吃或多吃;还觉得食谱里的杂粮饭也很好吃……

有种血糖回归正常,全世界都变美好的感觉。

她悄悄告诉我,在刚来参加21天血糖管理体验营期的时候,自己是下定决心要克服万难的,进了体验营才知道,哪有万难,21天餐餐有精心设计好的食谱,食材按着采购清单去买就好了,再也不用为早餐吃什么?午餐吃什么?晚餐是吃什么发愁?每天省了这灵魂三问,太省心了,不知道有多轻松。

体验营里,还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厨艺指导,不会做的菜肴,不会做的主食,老师都在线指导,有学员把这部分内容称作美女厨艺老师在线“手把手”陪你做饭,所以厨艺不知不觉都轻松提升了。

Cher是个美食爱好者,参加体验营后,美食还是要吃的,不过吃之前先到群里找营养师一起挑选,满足口福也要保证健康。零食怎么选?麦片怎么选?奶酪可不可以吃……,这样的问题随时在群里问。

体验营里除了有专业营养师及时在线指导,还有其他认真管理血糖的伙伴们,同伴的鼓励督促让人舒服但又非常有力量,大家互相陪伴血糖管理也变得轻松温暖有趣。

有一次Cher喝了一杯同事请的奶茶,刚在群里汇报完,小伙伴们按耐不住一起来帮她出谋划策,喝了怎么样?不喝怎么样?以后要不要喝?下次要怎么拒绝?我相信经过这样的讨论,下一次再遇到有人请吃甜食的时候,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会一个让自己舒服的选择了。 这种自主的调整、主动的选择往往更容易持续,甚至不用刻意坚持。

Cher说如果自己能在孕期就找到我们该多好。其实我想说,血糖管控的最佳时间是当下,过去已经过去,现在开始就是最好的。

21天血糖管理服务体验营,这里有反复打磨的21天控糖食谱,有专业营养师全方位的陪伴督促,还有同样认真管理血糖的的伙伴,也希望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温暖陪伴和及时督导,帮助更多的人管理好血糖。像Cher这样的案例很多很多,正是这些朋友的变化让我们更有动力来用心做好这个体验营,管理血糖我们一起努力。

作者:

一块热毛巾差点导致截肢!从血糖正常到糖尿病仅有三步

长期以来,部分人只关注糖尿病,往往忽视了糖尿病的并发症。其实,糖尿病,可怕的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其所带来的并发症。

一块热毛巾差点导致截肢!

今年67岁的张先生是20年的老糖尿病患者。正月里,一家穿戴整齐坐了6个小时高铁去亲戚家喝喜酒,第二天同样坐了6个小时高铁回家。到家脱下皮鞋一看,张先生左脚第四个脚趾发红,仔细看还有个水疱。

家人担心伤口不愈合,于是用开水把毛巾烫热,给张先生的伤口热敷。几天下来,伤口不见好,反而越来越黑,周围一圈红肿越来越大。

于是急忙带着张先生来到了医院内分泌科。医生给张先生的诊断是2型糖尿病性足坏疽,简称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医生表示,血糖控制不理想,脚部磕磕碰碰出现伤口时,很可能发展成糖尿病足溃疡。一旦糖尿病足溃疡的部位发黑、坏死,逐渐蔓延、扩大,出现了皮肤坏死。此时,脚上坏死的组织一般无法修复,只能截肢。

比糖尿病更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本身不致命,致命的是严重的并发症!心梗、中风、肢体坏死、失明,都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严重后果!

1. 心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就是说,即使不吸烟饮酒、不肥胖、没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血压血脂都正常,有了糖尿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2. 肾脏病变

高血糖会让肾小球的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会让人们患上肾脏疾病。

3.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导致眼底反复出血、视力明显减退,严重时可导致失明,也是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尤其是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特有的并发症。

4. 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由胰岛素缺乏、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大量脂肪分解产生了大量酮体所引起的以高血糖、高酮血症(血酮≥5毫摩尔/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最常见的急症之一,一旦发生,一定要积极治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5. 认知功能减退

糖尿病之所以会引起认知功能减退、老年痴呆等,是由于高血糖会导致大脑中的海马体体积变小,进而出现一系列认知功能障碍问题。

此外,若糖友合并有血管病变,则可能引起脑血管动脉硬化,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痴呆。

6. 听力丧失

吴东红表示,耳聋在糖尿病患者中极为常见,尤其是那些已经并发有周围神经病变和冠心病的患者。

糖尿病听力受损往往起病缓慢,不易察觉,病情会逐渐加重而不可逆转,临床疗效有限。糖尿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听觉传导通路,从而引起听力的改变。

7. 骨质疏松

医生表示,糖友发生髋部骨折的风险要比正常人增加20%。这是因为,血糖高可引起尿钙、尿磷排泄增多,同时导致轻度的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

而且,糖友需饮食控制,可引起维生素D及钙不足,同时肠道钙、磷等矿物质吸收下降,导致“钙负平衡”。

8. 牙周炎

目前,牙周炎已被列为糖尿病并发症,牙周炎和糖尿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病发病率高,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持续高血糖状态,给其牙龈内的细菌提供了丰富的养分,造成牙龈组织微血管阻塞,从而容易引发口腔感染,再加上糖尿病患者的组织修复能力比较差,一旦患上牙周炎,往往会比较严重。

从血糖正常到糖尿病仅三步

很多糖友会问,“为什么突然得了糖尿病”。其实答案是:糖尿病不会突然发生。从正常血糖到糖耐量异常,再到糖尿病的出现,一般需要几年的时间。

医生表示,糖尿病的发展是一个慢性过程,早期可以没有什么表现,胰岛素抵抗和分泌功能障碍都可能存在,一般从血糖正常到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胰岛β细胞处于代偿期,这个阶段,由于胰岛素抵抗,β细胞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第二阶段:胰岛素β细胞功能维持但质量下降,β细胞仍能保持一定的功能,但β细胞数量开始减少,导致胰岛素分泌能力逐渐下降。

第三阶段:胰岛β细胞功能不可逆损害期,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响应能力不可逆地受损,胰岛素分泌无法维持血糖稳态,从而导致2型糖尿病。

从血糖正常到诊断糖尿病这个过程比较长,有5~10年,甚至更长时间。逆转糖尿病通常是指能把血糖维持在一定范围,但要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已不太可能。

控糖尿病,生活中做好这几点!

1、进餐规律控总量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指出,进餐规律,定时定量,是维持血糖平稳的基础。规律进餐指一日三餐及加餐的时间相对固定,定时定量进餐,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钝而导致的进食过量。不可暴饮暴食,不随意进食零食、饮料,不过多聚餐,减少餐次。

2、调整下吃饭顺序

2020年在《临床营养学》上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蔬菜-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吃饭顺序,控制餐后血糖的效果是最好的。

也就是先吃蔬菜、肉蛋豆制品,最后吃主食。如果无法接受空口吃蔬菜,可以吃一两口蔬菜,再吃一口肉,最后再吃一点饭也好。

3、控体重、减腰围

体重跟腰围同时增加的话,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超重和肥胖患者中2型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2~5倍。常测体重,防止超重和肥胖可以预防38%的糖尿病发生。

4、能走着就别坐着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指出,规律运动不仅可以帮助降低血糖,还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体质、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多种并发症。

建议坚持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健步走、慢跑、骑行、跳绳等,持续时间≥45分钟,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主要帮助降低血糖,还能起到减重效果,改善胰岛素抵抗。

5、少点压力早睡觉

人体激素有自身的变化规律,不睡觉或压力大时这些激素会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激素水平改变。这些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是对抗的,时间长就会打乱与胰岛素之间的平衡,导致人体脂肪代谢、血糖代谢以及神经免疫系统紊乱,就可能引发糖尿病。

转自健康时报

来源: 人民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