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马车(糖尿病的武将马车是什么呀)
糖尿病:简述“八重奏”与“五驾马车”,以及糖尿病3点防治误区
糖尿病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关于糖尿病相信大家也有了很多了解。
糖尿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乏无力,由于体内的糖分被当做尿糖排出体外了,所以吃进去的东西不足以维持身体需要的热量,导致患者总是出现饥饿感,于是大量的吃东西,但是还是感觉到饥肠辘辘,平时不怎么吃甜食的人也变得开始吃大量的甜食。
糖尿病人会经常出现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夜间小腿抽筋,还会常常无缘无故地感觉到疲劳,特别是上下楼的时候更加明显。糖尿病患者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看不清楚东西,还有尿液呈现白色,有甜酸的气味,出现体重不明原因的急剧下降,这些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需要及时的去医院就诊。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疾病诱因很多,疾病与遗传有关,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部分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还有环境因素有关,比如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年龄、怀孕时的血糖情况,出生时候的体重,还与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早期的认识是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三个重要的作用所致,
1、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
2、肌肉组织葡萄糖摄取减少
3、肝糖输出增加
现在发现除了这传统的3个机制,还有很多器官和激素,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包括脂代谢紊乱,肠促胰岛素效应减弱,基础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大脑神经递质功能紊乱,也参与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统称为糖尿病的“八重奏”。
糖尿病已是现代较常见的疾病,人们对它的认识及医学治疗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对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有五项措施也称为五驾马车分别为:
①饮食控制;
②适量运动;
③降糖药物使用;
④定时病情监测;
⑤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及心理调整。
这五项措施中,其中饮食控制是基础,适量运动是手段,降糖药物是关键,病情监测是保证,学习宣传是根本。因此要根据这五驾马车去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1、患者重视药物治疗,而忽视运动和饮食。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仅仅有药物控制血糖是不够的,要通过饮食结构的控制和一定的运动来辅助,三个缺一不可。
2、盲目饮食控制,造成营养不良。有许多患者患了糖尿病就不敢吃饭了,这是不对的,根据糖尿病饮食原则:一般含糖饮料是不能喝的,但是饭菜还是要吃的。每天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等,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不然长期下去很容易会营养不良,发生其他疾病。
3、未坚持正规综合治疗,盲目求治。不少患者在得病后就自己寻找偏方治疗,其实这是在拿自己做试验,要知道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药物,在未来几年或几十年也很难出现,请不要相信“祖传秘方”、“重大科学发现”、“根治糖尿病”等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少吃精细食物,多吃粗粮,对于体重超重者要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时要选择植物油不要选择动物油。同时要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奶油蛋糕等。
友情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提及药品相关信息,均需在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健康科普排位赛##清风计划##糖尿病#
更多阅读:
你知道吗?2/3的糖友身边都潜伏着一个“隐形杀手”
降糖药吃的时间不对,药效会大大减半,你的降糖药吃对了吗
辟谣 | 无糖食品不含糖,吃多了还能稳定血糖?
糖友们!五架马车不是并驾齐驱!要有主有次!
现代治疗糖尿病,人人皆知的疗法有5种,被称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好多人误以为方方面面都做好就可以控制血糖了,却不知马车跑的要有快有慢,有要先跑,有要后跑的!
五架马车指的是治疗的五个方面: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其直接作用的是饮食、运动和药物三个要素,糖尿病教育和血糖监测只是一个辅助检查手段,是确保饮食、运动、药物可以正确发挥作用的手段。
糖尿病的短期治疗中是以控制血糖为主的,那总是以控制血糖为主吗?
前边我们说了,控制血糖只是监控疾病的手段。前期以降糖为目标,是因为虽然糖尿病发病的病因很复杂,但根本是因为胰岛素出现相对或绝对缺乏,或者产生胰岛素抵抗。如果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就会导致无法产生胰岛素,进而引起糖尿病。而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使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尿糖增加,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所以,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首要目标,但是对于漫长的糖尿病治疗过程来说,控制血糖只是短期内目标,血糖正常,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才会降低。
控制饮食是最主要最主要的一驾马车!
其实一些糖尿病患者,如果病情较轻,只需要控制饮食就可控制病症,甚至是消失。血糖、尿糖也会恢复正常水平。不需要胰岛素治疗,也不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病情较重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若饮食控制良好,也可以促进疾病的好转,缩短病程。
在采取饮食控制时,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出现饥饿感,有许多患者无法坚持,会因此而放弃饮食治疗。对此,我们并不是坚决不让患者吃,而是要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比如患者可少食多餐;可用粗杂粮代替精细粮;可以多吃一些低热量、高容积的食品;先吃菜类等副食,再吃主食。
多做运动有利于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运动不能盲目而长时间,任何事情不能一蹴而。,适当而有规律的运动,能够促进肌肉和组织对糖的利用,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的利用。
如果做到了“达标”和“护心”,就不怕病情得不到长期良好的控制。
血糖应该尽量“达标”,维持在正常水平内。不应认为越低越好,血糖处于正常值之内为糖尿病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应当尤其受到重视!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高达25%,应当重视与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并及时治疗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发症。高危因素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应该采取改善血脂异常、降低高血压等措施预防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血栓等病症。
控制饮食,运动起来,驾好这两辆马车才能跑的更快、更远、更强!
糖尿病如何科学控糖?内分泌科医生权威发布:科学控糖3驾马车
科学检测血统,配合饮食、运动、药物,是糖尿病患者控糖的3驾马车,那么如何做呢?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下这几方面的内容,希望对糖尿病患者日常能够科学控制血糖有所帮助。
科学检测血糖
血糖监测,要避免的5个误区
1)检查前停用降糖药:无论是抽取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在测血糖前,都不应该停用降糖药,测血糖的目的主要是查看服药后血糖的开工至情况,而擅自停药,不仅无法反应真实的病情,还会因为血糖波动较大而导致病情加重。
2)检查前一天控制饮食:有部分患者,为了使检查时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在检查前有意识的控制饮食,这样就能测得理想的血糖了,其实这种结果是不真实的,不利于医生全面了解病情。
3)打完胰岛素后再测血糖:有的患者可能为了方便,在家打完胰岛素后再去医院测血糖,但是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不确定医院的排队时间,如果没有在半个小时内完成血糖测量并及时进餐的话,很有可能因为进餐延迟而引发低血糖。
4)抽血太晚:空腹血糖严格来讲,是指仅是8-12小时后所测得的血糖,如果空腹时间超过12小时,或者不足8小时所测得的血糖,都不是空腹血糖。
5)不注意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随机的血糖只是反映当下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是可以反应近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所以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客观的反应近期的血糖情况。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
不同的食物,不同的烹饪方法,对血糖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比如糯米饭的升糖指数是高于白米饭的,而糙米饭的升糖指数是低于白米饭的,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水平、食物纤维水平不同有关。
另外,稀饭的升糖指数是高于干饭的,这主要是因为烹饪的时间比较久,食物比较软烂,消化吸收也比较快,所以血糖上升的也比较快。
对于水果来说,果汁的升糖指数是高于直接吃水果的,这主要是因为液体食物的消化吸收比较快所致。
所以日常饮食尽量粗一点、杂一点、干一点。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运动
管住嘴、迈开腿在控制血糖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什么样的运动频率是比较合适的呢?建议根据糖尿病患者病情程度与并发症情况,家庭情况来综合制定运动方案。
在运动前,可以做一些准备活动,比如步行、保健操等,然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运动锻炼建议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跳绳、不行等,在运动结束后,最好进行一定的自我按摩或者5-10分钟的慢走,促进血液回流。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