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药物(糖尿病的药物有哪些)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17张表,看懂七大降糖药的相互作用

不想错过每日推送?

戳上方蓝字“医学界内分泌频道”关注我们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全面解析降糖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干货满满,值得收藏!

首先,我们来看两个病例:

病例1

男性患者,42岁。因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心房纤颤,使用胰岛素降糖,地高辛控制心功能。

因餐后血糖控制不佳,加用阿卡波糖50mg tid。2个月后,患者突发严重房颤而入急诊。

经查,患者血浆中地高辛浓度为0.27ng/ml(有效血药浓度为0.8~2.0ng/ml)。停用阿卡波糖后,地高辛血药浓度升至1.8ng/ml。当再次使用阿卡波糖后,地高辛血药浓度再次下降,确定为地高辛和阿卡波糖之间的相互作用

病例2

女性患者,83岁,因自感不适2周就诊。患者有2型糖尿病史,因怀疑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以及尿路感染接受药物治疗。

当前用药:格列本脲、西格列汀、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赖诺普利。实验室检查:血钾4.0mmol/L,血糖2.0mmol/L。

2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合并用药时,难免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那么,对于临床上常用的7大类降糖药,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以减少类似上述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主要集中在药物排泄方面。

二甲双胍结构稳定,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以原形随尿液排出,清除迅速,血浆半衰期为1.7~4.5小时,12小时内90%被清除。

此外,本品一部分可由肾小管分泌,故肾小球清除率大于肾小球滤过率。由于本品主要以原形由肾脏排泄,故肾功能减退时用本品可在体内大量积聚,引起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当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时,可能引起尿液酸碱度(pH)、肾小管主动分泌或肾血流的改变,从而影响药物排泄。例如,应用碘造影剂前应酌情停用二甲双胍,当二甲双胍与西咪替丁、乙胺嘧啶、头孢氨苄等联用时,可能会减少二甲双胍排泄,必要时需调整剂量。

表1:二甲双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1)

表2:二甲双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2)

α-糖苷酶抑制剂

由于阿卡波糖抑制糖苷酶引起未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发酵导致的稀溏便可能会影响地高辛的水解,以及阿卡波糖本身对地高辛有吸附作用,使用地高辛时,尽量不使用或停用阿卡波糖

若必须联合使用,建议阿卡波糖每餐随餐服用,地高辛晚9点后服用,同时加强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

研究认为,伏格列波糖对地高辛的吸收无影响,可能机制是由于伏格列波糖对α-淀粉酶无影响,所引起的腹泻、腹胀要少,所以对地高辛的吸收影响小。

此外,阿卡波糖与胰酶制剂联用可能会导致阿卡波糖的作用降低

表3:阿卡波糖的药物相互作用

磺脲类药物

1、吸收环节:消胆胺、考来维仑等药物可能会阻碍磺脲类药物吸收,引起血糖升高

表4:磺脲类药的药物相互作用(吸收环节)

2、分布环节:由于磺脲类药物的蛋白结合率高,不少药物会与其竞争蛋白结合部位,改变组织分布量,引起游离药物浓度的增加或减少。

这些药物包括:水杨酸类(阿司匹林)、保泰松和阿扎丙酮、磺胺类药物、肝素等

表5:磺脲类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分布环节)

3、代谢环节:磺脲类药物多通过细胞色素P-450(CPYs)代谢,因此会与其他同等代谢途径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引起药效的增强/减弱。

表6:磺脲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

磺胺类药物包括格列本脲在内,主要通过CYP2C9酶代谢,同时经CYP2C9代谢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克拉霉素、红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甲硝唑、磺胺甲恶唑

因此,病例2中的患者主要考虑是由于格列本脲与磺胺甲噁唑相互作用引起的格列本脲血药浓度增加,引发低血糖。

除抗生素之外,这些药物也会通过抑制CYP2C9等机制引起磺脲类药物血药浓度增加,升高低血糖风险:抗真菌药物(酮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咪康唑)、贝特类药物(吉非罗齐)、H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氯霉素、米非司酮、恩他卡朋、异烟肼、利福平、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值得注意的是,波生坦与格列本脲联合使用会产生肝脏毒性,引起转氨酶升高,因此临床禁忌联合使用

表7:磺脲类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代谢环节)

表8:磺脲类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代谢环节-续)

噻唑烷二酮类(TZDs)药物

与磺脲类药物类似,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TZDs也是经过CPYs代谢。

因此,在代谢阶段也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应注意避免TZDs与吉非贝齐联用;此外,当与酮康唑、利福平、氟伏沙明和甲氧苄啶联用时,应注意监测血糖水平和不良反应。

表9:TZDs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

表10:TZDs的药物相互作用(代谢环节)

DPP-4抑制剂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主要有以下5种,其生物利用度、蛋白结合率、代谢和排泄途径各不相同。

表11:DPP-4抑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维格列汀、西格列汀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见。而沙格列汀与强的酶抑制剂如酮康唑、伊曲康唑、克拉霉素等合用时,建议限制剂量。

表12:维格列汀、西格列汀的药物相互作用

表13:沙格列汀的药物相互作用

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动剂

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较少,大多数无临床意义。利拉鲁肽与华法林联用时,建议更频繁地监测INR值。

表14:GLP-1受体激动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表15:GLP-1受体激动剂的药物相互作用(代谢环节)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SGLT-2抑制剂的药物相互作用较少,坎格列净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诱导剂(利福平等)合用时可能引起AUC(药物曲线下面积)下降,与地高辛合用时,应注意监测地高辛浓度。

表16:SGLT-2抑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表17:SGLT-2抑制剂的药物相互作用(代谢环节)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糖尿病用药指南,专家带您用对降糖药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患上糖尿病,降糖是关键。但是,你知道吗?很多糖尿病患者对于降糖用药存在很多认知误区,听听专家这样说~

赵维纲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内分泌科

打胰岛素就代表病情加重吗?

过去,因为胰岛素制剂的纯度不够、数量不够、效果不稳定,导致只有紧急需要胰岛素的患者才能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使用胰岛素,因此造成了“打胰岛素就代表病情严重”的刻板印象。

现在,随着科学的进步,胰岛素已经变成糖尿病患者的常规用药,打胰岛素并不意味着一定是病情加重。

某一顿吃多了能多吃点药吗?

胰岛素

使用胰岛素控糖的糖尿病患者在某一顿吃多时,可适量多打胰岛素帮助控制血糖。

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通过内因起效,当服用的口服降糖药到达一定浓度后,药物降糖能力会达到饱和状态,此时即使增加口服降糖药,也无法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专家提醒:血糖波动大易引发并发症。

血糖稳定了能不能自行停药呢?

糖尿病患者不要自行停药。糖尿病是慢性代谢异常病,降糖药主要以控制血糖为主,这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药量增减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盲目停药可能会导致高血糖,从而引发高渗昏迷、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

去旅游时胰岛素可以托运吗?

胰岛素的存放需要特殊条件,使用中的胰岛素需存在室内,温度不超过25℃,且必须在一个月内用完。还未开封的胰岛素,需要放在2~8℃的冰箱门边,注意,不要将胰岛素放置在靠近冰箱后壁的位置,因为气温过低容易导致胰岛素失活。

专家提醒:使用一次性针头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用药需谨慎,理清细节才能健康长寿,享受人生。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监制 / 田龙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高川原 郭晓霞

来源: 央视科教

给糖友们的好消息:3类新型降糖药物未来可期,医生一文详细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已经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它与高血压、恶性肿瘤并称为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说起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很多药物已上市多年,至今仍活跃于临床,其代表药物有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瑞格列奈、罗格列酮、阿卡波糖和胰岛素等。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更多的不同作用机制的新型糖尿病药物陆续上市。

新型糖尿病药物大比拼

1.列汀类(DPP-4抑制剂)

属于肠促胰素类药物,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DPP-4)水平而减少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使内源性的GLP-1水平升高而发挥降糖作用(GLP-1 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目前在我国上市的药物主要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等。

2.鲁肽类(GLP-1受体激动剂)

主要为肠促胰岛素分泌激素的类似物,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增强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而起降糖作用。在我国上市的药物有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和贝那鲁肽。

3.列净类(SGLT2抑制剂)

通过抑制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的表达,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葡萄糖的肾阈值,增加尿糖排泄而降糖。目前在国内上市的药品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和卡格列净。

新型糖尿病药的3大优点

1)使用更方便

与传统胰岛素需要每天2-3次皮下注射相比较,新型的降糖药GLP-1受体激动剂每天只需要皮下注射1-2次,且剂量固定,无需根据血糖调整用量,更方便糖尿病患者使用。

2)减轻体重和心血管益处更明显

使用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还有显著的降低体重的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还有改善甘油三酯、血压水平的作用,更适合伴有心血管病史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

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被证实为具有心血管获益的新型降糖药物。三个SGLT2抑制剂的CVOT研究均取得了阳性的结果。其中达格列净declare研究纳入的患者59.4%为合并心血管高风险。结果显示达格列净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住院的复合终点以及心衰住院风险的结果,适合伴有心血管病史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也有改善甘油三酯、血压水平及心血管保护作用的作用。

3)作用更强

研究表明SGLT2抑制剂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幅度大约为0.5%-1%,减轻体重1.5-3.5kg,降低收缩压3-5mmHg,GLP-1受体激动剂单用或与传统降糖药合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都更显著,DPP-4抑制剂可降低糖化血红蛋白0.4%-0.9%。

新型糖尿病药物的2个缺点

1)价格较高

由于上市时间较短,使用方便且作用较强,但价格也相对较高,所以仍不适用于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需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条件。

2)长期服用安全性仍需观察

同样由于上市时间较短,糖尿病患者使用时间不长,虽然药物上市前临床研究显示安全性较高,但糖尿病需要长期服用,其长期安全性如何并不确定,仍需要通过上市后临床应用去观察。

总体看来,随着医保政策的利好,新药将会以更好的性价比进入市场,新型降糖药有望将越来越多在糖尿病治疗中发挥作用,为糖友们控制血糖平稳发挥更大作用。

#关注糖尿病# #清风计划# @健康真相官 @头条健康

作者简介:方健 今日头条健康真相官

2003年获执业医师资格证书,2006年获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2012年获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岗位证书。现为三甲医院副主任药师,临床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