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对照(糖尿病对照鼠db/wt和db/m)
6条中有1条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对照自查
明天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为“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关要求,推进糖尿病防治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曾组织修订了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你都了解吗?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病科主任张永文介绍,最新修订的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第一条就提到了糖尿病高危人群,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超重与肥胖;
2.高血压;
3.血脂异常;
4.糖尿病家族史;
5.妊娠糖尿病史;
6.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从数值上来说,6.1 mmol/L≤空腹血糖(FBG)@40 的你,别忘了每年检测血糖
糖尿病并非不可防不可控,张永文表示,预防糖尿病一定要注意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糖尿病前期人群要及早干预。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和/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
张永文认为,如果患上糖尿病也不要恐惧,更不要讳疾忌医,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中医环节“消渴”症状有妙方
记者了解到,糖尿病隶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消,包括上消、中消和下消三个方面,其中上消的特征就是口干、口渴,多由阴虚燥热引起。日常可通过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缓解症状。这里为大家介绍两种具体方法:
第一种:赤龙搅海
1.先把舌尖放在外侧牙龈的右上部位,从右上外侧牙龈,向左上外侧牙龈缓缓地移动,然后再回来,来回做3次。
2.舌尖贴在上牙龈内侧从右上开始,移动到左上,来回做3次。
3.舌尖贴在下牙龈外侧,从右外侧向下再向左外侧移动,来回做3次。
4.舌尖从下牙龈的内侧开始,从右侧向左侧搅动,共重复3次。
第二种:鼓漱吞津
分泌较多的唾液以后,将唾液在嘴里像漱口一样鼓漱。在漱口的过程当中,唾液就会更大量地分泌,然后分成三口缓缓咽下。
来源: 扬子晚报
6条中有1条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对照自查
来源:扬子晚报
明天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为“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关要求,推进糖尿病防治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曾组织修订了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你都了解吗?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病科主任张永文介绍,最新修订的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第一条就提到了糖尿病高危人群,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超重与肥胖;
2.高血压;
3.血脂异常;
4.糖尿病家族史;
5.妊娠糖尿病史;
6.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从数值上来说,6.1 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张永文特别强调,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过度摄入,更易引起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发生糖尿病的概率。很多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生活中饮食上都没有节制,而且有些人很喜欢吃甜的食物,导致容易出现肥胖而引发疾病。
另一方面,糖尿病与高血压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互为“祸根”。高血压患者中,有不少血糖水平和血浆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还有一个与高血压病和糖尿病都有关的原因,叫做“胰岛素抵抗”。如果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难以承受长期高负荷的重压,终被累垮,功能逐渐减退至衰竭,直至无力分泌胰岛素,体内血糖便急剧上升,引发糖尿病。因此,张永文提醒,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监测血糖,如有异常应及时到内分泌病科就诊。
@40 的你,别忘了每年检测血糖
糖尿病并非不可防不可控,张永文表示,预防糖尿病一定要注意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糖尿病前期人群要及早干预。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和/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
张永文认为,如果患上糖尿病也不要恐惧,更不要讳疾忌医,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中医环节“消渴”症状有妙方
记者了解到,糖尿病隶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消,包括上消、中消和下消三个方面,其中上消的特征就是口干、口渴,多由阴虚燥热引起。日常可通过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缓解症状。这里为大家介绍两种具体方法:
第一种:赤龙搅海
1.先把舌尖放在外侧牙龈的右上部位,从右上外侧牙龈,向左上外侧牙龈缓缓地移动,然后再回来,来回做3次。
2.舌尖贴在上牙龈内侧从右上开始,移动到左上,来回做3次。
3.舌尖贴在下牙龈外侧,从右外侧向下再向左外侧移动,来回做3次。
4.舌尖从下牙龈的内侧开始,从右侧向左侧搅动,共重复3次。
第二种:鼓漱吞津
分泌较多的唾液以后,将唾液在嘴里像漱口一样鼓漱。在漱口的过程当中,唾液就会更大量地分泌,然后分成三口缓缓咽下。
糖尿病关注“血糖”就行?这个指标也很重要,很多人忽略了
糖友们都知道,糖尿病需要定时监测指尖血糖,常见有空腹、睡前、三餐后血糖以及必要时午晚餐前及凌晨3点血糖,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指标也很重要,那就是糖化血红蛋白(HbA1c)。
以下是我们医院的糖化血红蛋白报告:
从表中可以看到,标准的HbA1c检测方法的正常参考值为3%~ 6%。糖化的升高和血糖的对照表如下。因此,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我们可以初步估算血糖的控制情况,例如糖友如果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7%,那意味着近3月其平均血糖水平为8.6mmol/L,如果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8%,那意味着近3月其平均血糖水平为10.2mmol/L,这个是平均血糖水平,不论空腹或餐后。
附: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关系对照表
既往,糖尿病诊断标准主要以血糖水平为依据,但根据目前最新的指南,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亦成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但前提是需要由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且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医疗机构出示。所以,如果是正规的单位体检发现糖化血红蛋白≥6.5%,请务必要专科就诊进一步检查来明确诊断。
虽然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4%-6%,但我们临床医生并不要求每一个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均要达到正常。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即根据每个人的年龄、病程、并发症、健康状况、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综合评估。下图是医生评估控制目标的主要参考因素,对糖友来说有点复杂,糖友们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自己的目标水平。
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HbA1c是反映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 在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查1次。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对于患有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疾病的患者,HbA1c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
而且,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即刻血糖水平,也不能反映血糖的波动情况。自我血糖监测和持续葡萄糖监测可以很好地弥补 HbA1c 的上述不足。因此糖友们都要定期监测。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健康热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