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车工(糖尿病的车型)

玉林晚报 0
文章目录:

心疼!姐姐患糖尿病,12岁的他随时有生命危险,却安慰“爸爸别哭……”

活着,萧永新已拼尽全力。一次次进抢救室,一次次挺过来,曾经在医院里日夜陪护她的,是当时才9岁的弟弟萧文俊。从12岁起,患有糖尿病的她就开始自己挣治疗费,而所有重活累活,年幼的弟弟都抢着帮她做完。妈妈早已因病去世,爸爸已无力为他们撑起一个家,姐弟风雨相守,如今,12岁的萧文俊被查出身患白血病,对于这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剪线头、车裤子,12岁女孩自己挣治疗费

萧永新家在福绵区福绵镇新江村。4日下午,记者在市一医院肿瘤科见到了萧家姐弟。姐弟俩都很瘦,22岁的萧永新体重不足35公斤,瘦弱的她看起来像个高中女孩,可实际上,她只读完小四年级就辍学了。

2008年,12岁的萧永新非常瘦小,连走路都很吃力。但女儿身体的异常并没有引起父母的注意,直到那年8月,萧永新的大伯母许雄回家喝喜酒。

萧永新和萧文俊姐弟俩风雨相守。

萧永新记得,那时伯母带她去市一医院检查,当天上午抽血、验尿,下午去门诊排队看病时,她突然就昏倒不省人事了。在一旁的许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萧永新眼睛发紫,医生见此情况让赶紧送到住院部住院治疗。她背着侄女就赶到住院部5楼。

“每天都要注射四次胰岛毒。有时候没钱买药了,想着停几天没关系,却发病了,几乎每年都要住院,有时一年住三次,医生都认得我了。”家里贫困、治疗费不菲,尽管当时才12岁,萧永新还是辍学了,从此自己挣钱治病。

一开始,萧永新跟着妈妈到家附近的裤子加工厂剪线头,每剪一条,少得8分,多就得1角,每天一早出门,中午匆匆回家吃个饭,萧永新和妈妈整天都是在加工厂里剪线头,即使是“剪得手疼,坐得屁股也疼,”可一天下来,小女孩经常只剪得四五十条裤子,只挣到四五元。

2011年,萧永新的母亲因病离世,萧家姐弟失去了最大的依靠。有好心的村民教萧永新车裤子,萧永新做了三四年车工,虽然挣的钱比剪线头多点,但工资每年结一次,每年萧永新拿到手的只有3000多元。

从2008年8月至今,因患糖尿病,萧永新每天都需要注射4次胰岛素,以控制病情,每年的治疗费得要1万多元。“没钱买药了,只能厚着脸皮去借钱,欠的钱还没钱,又去问借钱,所以也会有人问我‘借给你,你有钱还吗?’”为此,萧永新只能想办法多挣点钱,可她去过三四家奶茶店应聘,但都被拒绝了,最后在超市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工资1200元。

姐姐病发住院,9岁弟弟日夜陪护

外人难以想象,患病10年,12岁的萧永新是如何顽强地一天天熬过来的,但弟弟萧文俊都看在眼里。他知道姐姐患糖尿病没有力气干重活,当时才7岁的他每天放学就去加工厂,帮姐姐将要加工的裤子从一楼“搬”到二楼。“那些裤子很重,一包有100多斤,成年人搬都吃力,他才几岁,实在是搬不动,只好分成几次从楼梯拖上去。”看着年纪瘦小的弟弟吃力地拖着那些比他还重的裤子,萧永新心疼又愧疚。

“邻居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建房子时就跟我弟说,让他帮忙搬砖、扔建筑垃圾,会给回工钱我弟。只要放学在家,我弟都会去搬,因为能挣到几块钱。”为了生存,萧家姐弟已拼尽全力,但他们并没有得到生活的善待。

因为没钱买药,每次停药,萧永新都会病发。“那是糖尿病并发症,呼吸困难,感觉像是死了一样。”每次发病,昏迷的萧永新都会被送进抢救室,全身被插满管和仪器。

“每次住院都要五六千元,因为没钱,她爸总是想放弃。”许红告诉记者,有一次侄女住院,医生打电话给她爸爸,她爸不接,于是打给我。挂断电话后,我赶到她家说明她在医院的情况,她爸一言不发,她弟在一旁哭着求爸爸救救姐姐。

9岁起,萧文俊便像个小大人似的,每次姐姐病发,他都向老师请假,日夜陪护在姐姐的病床边。“帮我洗衣服、擦身子、喂我吃东西,因为不能下床,大小便都得在床上,也是弟弟帮我端便盆。”萧永新话音刚落,在一旁的许红便接过话茬,“永新昏迷,大便失禁,裤子都拉脏了,都是她弟弟一点点洗干净的。”

“爸爸别哭,家里的稻谷都晒干了吗?”

“有一次我住院时,刚好遇上期末考试,我叫弟弟回学校复习考试,他却想着,‘谁在医院陪姐姐?’”萧永新没有想到,那个和她风雨相守的弟弟,病倒了。

今年7月,萧文俊开始反复发烧,持续了一个多月。“他总说胸口疼,我们也都是带他去诊所看病拿药,后来他腰都直不起来了,我们就带他去市二医院检查。”萧永新说,当医院告诉他,弟弟患了白血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时,“感觉天都塌了,两脚发软,路都走不了。”

“医生,那我弟弟还能治吗?”萧永新向医生寻求一线希望,得到的答复却是:“先抢救再谈治疗。”医生建议转到南宁医科大附属医院救治,但萧永新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只好先将弟弟转到市一医院肿瘤科。

萧永新在医院照顾弟弟。

“医生建议做化疗,要做8个疗程,一个疗程要做四五万元。”萧永新说,爸爸听到医生治疗方案后,回到病房忍不住流眼泪。弟弟看到后反而安慰爸爸,还关心地问起:“家里的稻谷都晒干了吗?”因为住院前,家里晒稻谷、收稻谷的活都是弟弟做的。

聊到弟弟,坚强的萧永新忍不住红了眼眶,“在市二医院住了1晚,花了2000多元。转到市一医院后,伯母帮借了3500元,也全都用完了,医院已经催款几次了。”萧永新说,自己生病至今,从没想过向社会求助,都是自己扛,可如今,她想救弟弟。

“我弟弟才12岁,自从他懂事开始就早早地承担起本不该他承担的责任,希望生活能对他好点,也希望善良人们能帮帮我们,我只求弟弟活着。”

记者手记

7岁,一个贪玩爱闹的年龄,可萧文俊一放学,就赶到加工厂,帮姐姐“搬裤子”。9岁,还是个孩子,可他像个小大人,日夜守在病床旁,晚上就趴在姐姐的床边睡,为昏迷的姐姐擦身、洗衣。

12岁,他病倒了,躺在病床上,还担心家里的稻谷没晒干,因为那是他们一家维以生存的口粮。病床上,瘦弱的萧文俊懂事得让人心疼。

如果您也愿意帮帮他,不妨与他姐姐萧永新联系:15278211413(手机、微信同号)。

或扫下方二维码捐献您的爱心

▼▼▼

关于我们

图文采集:庞 献

左手抖花棍、右手4枚健身球运转如飞……咸阳七旬老人耍得一身绝活

左右互搏抖花棍、4个1公斤重的健身球单手运转如飞、抖起16米的空竹带龙龙吟声阵阵……在咸阳湖二期公园,时常可以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随手耍得几手绝活引起不少市民围观。

据了解,老人叫郑忠民,今年71岁,2000年退休前是一名车工,退休后一直坚持晨练,“年轻时就爱钻研,这些都是退休后都是自学的,每天看电视手上都不闲着。”

20年来坚持自学 七旬老人成“健身达人”

12月17日下午,华商报-二三里资讯记者联系到郑忠民时,他正在一个由退休老人组成的秦腔自乐班拉二胡。虽已年过七旬,但郑忠民满头黑发,丝毫不显老态,“二胡也是近两年才学,平时和自乐班一起进各个小区演出,也是为了娱乐大家。”

据他介绍,自己家住咸阳市210社区,以前是一名车工,“这是门技术活,年轻时候我就爱钻研,除了车工,我干油漆工也很出色。”提起自己的一身绝活,老郑不无得意地说,2000年退休后,既为了锻炼,也是为了丰富老年生活,老郑照样闲不下来,抖花棍、健身球、空竹带龙,样样信手拈来都能玩得转。

20年来,老郑始终坚持自学,慢慢的从业余爱好者变成了远近闻名的“锻炼达人”。为了节约资金,老人自己摸索研究,利用废旧轮胎皮、轻便塑料管、毛绒玩具等简易材料,用了一两天时间才制作成功,并且在花棍中间用红色胶带加以固定,也便于在“抖花棍”中找到中间支点,花棍才能控制得好,谈起自制的花棍,老郑语气非常骄傲。

花棍的重量并不重,可是抖花棍需要用两根棍子控制,当手的力度转移到棍子上时,就会显得格外吃力。现场,记者接过老郑的“装备”简单试了试,发现作为新手想轻松挑起花棍并不简单。老人介绍说,要想达到控制花棍,需要用两三个星期的时间训练才行。老郑介绍,抖花棍的花样非常多,要想达到”炫技”的程度,比如背后来回控制花棍,则需要更久的时间。

“不管啥年纪,都要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兴趣”

“我可是咸阳抖空竹第一人。”除了抖花棍,老郑现场还为记者表演了另几项绝活。在两根细长杆子(老郑用钓鱼竿自制)控制下,两根细线在老郑灵巧的双手带动下几乎看不见,只见空竹快速地在空中飞舞,非常飘逸灵动。

随后,他又将空竹和16米长带龙连接,空竹带动彩龙盘旋飞舞,呜呜的空竹声就像龙吟声一样,十分精彩。越玩越开心,老郑兴高采烈地展示了自己最“厉害”的绝活——左手抖花棍,右手端着4个1公斤重的健身球,左手健身球运转如飞,右手花棍如同黏在老郑手中,神奇技能令观者由衷赞叹。

“许多老年人退休后觉得自己学习能力退化了,总喜欢窝在家里看电视。我平时也看电视,但手上这些绝活从不闲着,就是为了锻炼!”老郑介绍,这些技能都是他自学的,甚至十几年来,他都没有去过理发店,都是自学的理发。“我觉得自己剪的比理发店还好。”老郑笑着说。

自己以前患有糖尿病,但每天都会坚持晨练,早上五点起床,六点出门去咸阳湖二期晨练,每天走路的步数在两万步以上。

“只要肯学,有恒心,不管啥年纪,都要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我每月的退休金几乎都花在健身方面了,家人都非常支持。”在老郑带动,自己的两个孙女也都成了“抖空竹”高手。

华商记者 王斌 实习生 孙心钰 陶亚星

妈妈去世、爸爸无力,姐姐糖尿病、弟弟白血病……他们只想活着

活着,姐姐萧永新已拼尽全力。一次次进抢救室,一次次挺过来,曾经在医院里日夜陪护她的,是当时才9岁的弟弟萧文俊。从12岁起,患有糖尿病的她就开始自己挣治疗费,而所有重活累活,年幼的弟弟都抢着帮她做完。

妈妈早已因病去世,爸爸已无力为他们撑起一个家,姐弟风雨相守,如今,12岁的弟弟萧文俊被查出身患白血病,对于这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12岁女孩自己挣治疗费

生存再不易,也得咬牙挺住

萧永新家在玉林福绵区福绵镇新江村。4日下午,记者在玉林市一医院肿瘤科见到了萧家姐弟。姐弟俩都很瘦,22岁的萧永新体重不足35公斤,瘦弱的她看起来像个高中女孩,可实际上,她只读完小四年级就辍学了。

2008年,12岁的萧永新非常瘦小,连走路都很吃力。但女儿身体的异常并没有引起父母的注意,直到那年8月,萧永新的大伯母许雄回家喝喜酒。

萧永新和萧文俊姐弟俩风雨相守

萧永新记得,那时伯母带她去玉林市一医院检查,当天上午抽血、验尿,下午去门诊排队看病时,她突然就昏倒不省人事了。在一旁的许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萧永新眼睛发紫,医生见此情况让赶紧送到住院部住院治疗。她背着侄女就赶到住院部5楼。

“几乎每年都要住院,有时一年住三次,医生都认得我了。”家里贫困、治疗费不菲,尽管当时才12岁,萧永新还是辍学了,从此自己挣钱治病。

2011年,萧永新的母亲因病离世,萧家姐弟失去了最大的依靠。有好心的村民教萧永新车裤子,萧永新做了三四年车工,虽然挣的钱比剪线头多点,但工资每年结一次,每年萧永新拿到手的只有3000多元。

从2008年8月至今,因患糖尿病,萧永新每天都需要注射4次胰岛素,以控制病情,每年的治疗费得要1万多元。“没钱买药了,只能厚着脸皮去借钱,欠的钱还没钱,又去问借钱,所以也会有人问我‘借给你,你有钱还吗?’”为此,萧永新只能想办法多挣点钱,可她去过三四家奶茶店应聘,但都被拒绝了,最后在超市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工资1200元。

9岁弟弟日夜陪护生病姐姐

我的世界暗无天日,你就是我的生命之光

弟弟萧文俊知道姐姐患糖尿病没有力气干重活,当时才7岁的他每天放学就去加工厂,帮姐姐将要加工的裤子从一楼“搬”到二楼。那些裤子很重,一包有100多斤,成年人搬都吃力,他才几岁,实在是搬不动,只好分成几次从楼梯拖上去。

“邻居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建房子时就跟我弟说,让他帮忙搬砖、扔建筑垃圾,会给回工钱我弟。只要放学在家,我弟都会去搬,因为能挣到几块钱。”为了生存,萧家姐弟已拼尽全力,但他们并没有得到生活的善待。

因为没钱买药,每次停药,萧永新都会病发。每次发病,昏迷的萧永新都会被送进抢救室,全身被插满管和仪器。

“每次住院都要五六千元,因为没钱,她爸总是想放弃。”许红告诉记者。

9岁起,萧文俊便像个小大人似的,每次姐姐病发,他都向老师请假,日夜陪护在姐姐的病床边。“帮我洗衣服、擦身子、喂我吃东西,因为不能下床,大小便都得在床上,也是弟弟帮我端便盆。”萧永新话音刚落,在一旁的许红便接过话茬,“永新昏迷,大便失禁,裤子都拉脏了,都是她弟弟一点点洗干净的。”

再遇噩耗,姐弟皆患重病

相扶相伴,共渡困境

“有一次我住院时,刚好遇上期末考试,我叫弟弟回学校复习考试,他却想着,‘谁在医院陪姐姐?’”萧永新没有想到,那个和她风雨相守的弟弟,病倒了。

今年7月,萧文俊开始反复发烧,持续了一个多月。“他总说胸口疼,我们也都是带他去诊所看病拿药,后来他腰都直不起来了,我们就带他去市二医院检查。”萧永新说,当医院告诉他,弟弟患了白血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时,“感觉天都塌了,两脚发软,路都走不了。”

“医生,那我弟弟还能治吗?”萧永新向医生寻求一线希望,得到的答复却是:“先抢救再谈治疗。”医生建议转到南宁医科大附属医院救治,但萧永新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只好先将弟弟转到市一医院肿瘤科。

萧永新在医院照顾弟弟

“医生建议做化疗,要做8个疗程,一个疗程要做四五万元。”萧永新说,爸爸听到医生治疗方案后,回到病房忍不住流眼泪。

聊到弟弟,坚强的萧永新忍不住红了眼眶,“在市二医院住了1晚,花了2000多元。转到市一医院后,伯母帮借了3500元,也全都用完了,医院已经催款几次了。”萧永新说,自己生病至今,从没想过向社会求助,都是自己扛,可如今,她想救弟弟。

“我弟弟才12岁,自从他懂事开始就早早地承担起本不该他承担的责任,希望生活能对他好点,也希望善良人们能帮帮我们,我只求弟弟活着。”

童年,

本该是无忧无虑的时期,

9岁的弟弟,

亦或是12岁的姐姐,

都承受了太多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希望这对姐弟,

被生活善待,

早日渡过难关!

(来源:榆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