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负重(糖尿病负重被动运动)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学会用这6种器械锻炼,降血糖、调血脂、降血压效果都很好

很多糖尿病患者为了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不仅降血糖、调血脂、降血压,还要塑形,就办理了健身卡。对于初次去健身房的糖尿病患者,又不想请私教练习,应如何做呢,本文就告诉您方法。

有氧运动:跑步机 椭圆机

1.跑步机

如果您喜欢走路或跑步,可以选择跑步机做有氧运动。初学者可以选择5左右的配速,随着练习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配速。

如果选择走路,速度又不能太快,可以增加跑步机的坡度,增加难度,这样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能量更多。注意使心率保持在中等强度(170—年龄)范围内。

如果您的膝关节不好,或者身体比较胖,可以选择椭圆机做有氧运动。

因为膝盖影响从大到小排序为:跑步>椭圆仪>自行车。

2.椭圆机

正确的椭圆机使用方法:

双手轻握器械上方的扶手;手随着脚依次向前进行蹬踏运动;注意脚后跟不要离开踏板,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的位置;等手脚的运动达到比较协调的程度后,再逐渐增加手的推力和拉力。

每次运动前要有5分钟热身运动,运动后有5分钟的整理运动,中间运动时间保持30分钟为宜。

抗阻运动:腹 胸 背 臀

除了有氧运动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做力量锻炼。很多糖尿病患者看到健身器材无从下手,其实可以通过一看二调三试四练的方式使用健身器材。

1.腹肌训练器

这个组合器械叫腹肌训练器,就是消除大肚腩,打造马甲线、小蛮腰的器械。如果不会用,可以按一看二调三试四练的模式开始运动。

一看:每一个组合器械都在醒目位置标明几个信息:一是什么器械,比如上面这个就标明“腹肌训练器”;二是标有人体肌肉的目标肌群图示,比如这个腹肌训练器就在腹肌处涂红,就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训练的位置;三是有简单的动作说明。

二调:由于每个人的训练负重不同,所以组合器械都有配重片 ,可以通过一个插栓,快捷、方便地调节负荷大小。

比如“腹肌训练器”就从12.5千克开始、35 千克、42千克等等依次递增,锻炼时先从小重量开始,以一组能完成8~12次力竭为宜;另外一些器械,还需要调整座椅或训练凳的高低、前后等。

三试:每一次做动作时,身体位置、姿态与稳定非常重要,新手有时在器械上,为了完成大重量的动作,弯腰弓背,躯干前后左右晃动,不稳定既造成其他肌肉替代发力,又容易受伤。比如卷腹这个动作就需要保持骨盆及下肢稳定。

在动作还原时,器械配重片不发生碰撞,肌张力不消失。特别提醒的是,新手往往放松过快,配重片被冲击得咣当作响。

需要注意,动作节奏为2-4秒地缓慢放松,保持肌肉张力不放松,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四练:坐于训练凳上,双脚自然分开,手放于头部两侧,向前至腹直肌充分收缩,向后还原至初始位置。

向前2-4秒,向后2-4秒,呼气发力,吸气还原。每组8~12次,中间休息30~60秒,每次做5组。

2.练胸——器械坐姿夹胸

身体位置、姿态与稳定:(先调节器械)坐于训练凳上,双脚自然分开脚尖向前,膝盖朝向脚尖的方向,收腹骨盆保持中立位,挺胸肩胛骨后缩下降,脊柱保持正直,背部、臀部紧贴于训练凳上,躯干保持稳定,双手正握闭握训练把手。

动作幅度与安全提示:向前至双臂自然伸直,胸大肌充分收缩,向后还原至初始位置,器械配重片不发生碰撞,肌张力不消失。向前双臂伸直时,肘关节不超伸不锁死,肩胛骨保持稳定,躯干保持稳定。

3.练背——器械坐姿划船

身体位置、姿态与稳定:(先调节器械)坐姿,大腿靠紧训练垫,使下肢固定,双手窄握距,正握闭握训练把手,双臂自然伸直。

动作幅度与安全提示:向后时肘关节略超过身体,背阔肌充分收缩,向前还原至双臂自然伸直,器械配重片不发生碰撞,肌张力不消失。向前双臂伸直时,肘关节不超伸不锁死,腕关节保持中立位,肩胛骨保持稳定, 腰背挺直不弯腰弓背,躯干保持稳定,不可前后晃动。向后2-4秒,向前2-4秒

4.练腿练臀——史密斯器深蹲

身体位置、姿态与稳定:站姿,双脚略宽于肩,双手宽握距正握闭握杠铃,放于颈后斜方肌上部,屈膝大腿与地面平行或臀部略低于膝关节。

动作幅度与安全提示:向上至身体直立,膝关节自然伸直,股四头肌充分收缩,向下还原至大腿与地面平行,向上时膝关节不超伸不锁死,向下时膝关节不超过脚尖,运动过程中膝关节不外翻不内扣,脊柱保持挺直,不弯腰弓背。

如果你是第一次到健身房,建议先从这些固定器械开始。一看二调三试四练,因为它们的轨道是固定的,图示清晰、相对安全,能更好地帮助你找到肌肉的发力感觉,是糖友健身房初学者最适合的训练方式。

备注:动作图示照片选自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健身教练》一书,在此致谢!

作者:牟利宁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 主任护师

济南营养学会秘书长

山东省首届健康大使

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五级)

《糖尿病之友》杂志社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糖友不胖不瘦才正好

“都是Ⅱ型糖尿病,有的人咋恁瘦呀?”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挺着“将军肚”的陈锋(化名)告诉教授李雪峰,他特别羡慕身型偏瘦的糖友,认为“瘦了是好事儿,控糖肯定容易多了”。

事实上,糖友胖瘦的问题,远不是陈锋想的那么简单。就在陈锋就诊前,李雪峰刚给一名瘦糖友下了增重的医嘱。

Ⅱ型糖友体型有别

临床上,Ⅱ型糖友超重及肥胖者居多,也有部分糖友偏瘦。

“糖友身型变化,通常是发病前偏胖,患病后日渐消瘦,这是糖尿病的一个特点。”李雪峰介绍,糖尿病与肥胖的关系密切,肥胖会加重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友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不能被充分分解利用,身体需要的能量供给就要通过分解脂肪来获得,这样一来,患上糖尿病后就会越来越瘦。

“很多糖友不知道,胰岛素还有促进脂肪合成和存储的功能。”李雪峰说,这也是处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发病初期的糖友肥胖的重要原因。只有平衡胰岛素和血糖水平,才能让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

“瘦糖人”不是好事

体质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其计算结果小于18.5为消瘦,大于或等于28即为肥胖。李雪峰介绍,临床上,糖友的BMI数值小于18.5,常被称为“瘦糖人”。这可不是好事。过度消瘦会导致糖友出现疲乏无力、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诸多问题。

对糖友而言,超重及肥胖的糖友要减重,消瘦的糖友则要尽量增加到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糖友想要减重,应降糖、减重双管齐下,综合评估糖友血糖和肥胖程度,根据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等制订综合减重方案;糖友消瘦的原因有很多,想要增重,应根据具体原因来对症处置。

恢复正常体重可以这样做

李雪峰建议,“瘦糖人”想要恢复正常体重,首先要排查是否合并患有其他消耗性疾病,如甲亢、肿瘤、消化道疾病等,一旦发现,积极治疗。

其次,在增重期间,一定要加强血糖控制,定时监测血糖变化,在保证血糖平稳的基础上再进行多路径选择。

接下来,“瘦糖人”要遵医嘱,在降糖药物的选择上下功夫。根据自身健康状况,权衡多种因素,尽量选用对体重影响不明显或是增加体重的降糖类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药物、非磺脲类的促泌剂等。身体条件允许的话,慎用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有减重作用的降糖类药物。

此外,“瘦糖人”还要注意饮食和运动配合增重。李雪峰指出,“瘦糖人”可适当放宽热量摄入,并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按照30千卡/公斤至35千卡/公斤体重的标准进行热量配置,适当多吃点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虾、鸡胸肉、奶制品等。运动方面,“瘦糖人”可增加有增肌作用的抗阻运动,如负重深蹲、提拉重物等,减少有氧运动,如散步、快走等。

(摘自《洛阳晚报》)

来源: 今晚报

糖尿病人的运动有要求

1.最好有氧运动:推荐晚餐后1小时进行,切不可在早晨空腹。

2.要穿舒适合脚的鞋。

3.避免将胰岛素注射到运动部位,运动前后仔细检查双脚,如发现破溃停止运动时就诊。

4.随身携带糖果:检测运动前后血糖的变化,避免出现低血糖。

5.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避免负重或过度伸展。

6.因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避免高强度运动及在寒冷或暑热的室外运动。

7.运动频率:最好每天1次,每周3-5次以上。

8.防止跌倒等运动损伤。

9.与家人和朋友结伴运动。

10.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必要时去医院检查。(via 朝阳区卫生健康委)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