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糖尿病
糖尿病偏方 偏方改善糖尿病症状
大家总是会误以为糖尿病一定需要药物上的治疗方能见效,这是完全错误的,其实在饮食方面只要多留心也能对糖尿病的治疗起到很大的作用,那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偏方。
方法:核桃2个,鸡蛋2个(最好是红皮的),黑木耳2片。
将核桃仁、木耳切碎,和去皮鸡蛋搅拌在一起,并加适量的水,不加作料,上锅蒸熟,每天早晨空腹一次吃下。
1。喝水豆腐能治糖尿病每天早晨空腹喝一碗水豆腐,八九个月后,血糖6.2,尿糖没有了加号,身体恢复正常。
2。坚持吃苦荞麦面能治愈糖尿病。
3. 喝醋蛋液也能治好糖尿病吗,醋蛋液的泡制方法:取新鲜鸡蛋一枚,洗净外皮,拭干水分。放入一广口玻璃瓶中,倒入180毫升九度米醋(据笔者调查市场上现有两种九度米醋,一种是带色的,内含白砂糖,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用。另一种是白色的,无糖,糖尿病患用这种最好),36小时后蛋壳变软,用筷子挑破蛋壳,搅匀,即成醋蛋液。每早舀取10-15毫升醋蛋液,兑三倍冷开水,空腹喝下。每只蛋液可喝十几天。快喝完的前两天,如法泡制另一瓶,长期服用,必有奇效。
4.验方治好糖尿病。配方及用法:元参90克 麦冬90克 熟地90克 黄芪90克 云苓15克 栀子15克 花粉15克 山萸肉30克 豆豉45克 知母30克 水煎服。每剂煎三次,将三次药汁混合搅匀,分早中晚饭后各服一次。根据病症,在此方基础上可适当加减。属上消烦渴多饮者,加生石膏50克;属中消多食善饥者,加芒硝8克;属下消尿多似脂膏者,加龙骨15克,牡蛎15克;失眠多梦加炒枣仁15克;尿频者,加黄柏9克,肉桂6克。
5.冷开水泡绿茶治糖尿病:茶叶内含茶多酚和酶,可增强人的胰岛素功能和帮助肾对糖的吸收,但这些好东西在加热到50度时就会被氧化,故要用冷开水浸泡它,才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6. 外敷神阙穴治糖尿病:鲜牛胆1个,荞麦面20克,胆汁入面,拌湿为度,然后用纱布包住,敷于神阙穴上,外用胶布粘牢,一帖3天,连敷3个月,。重度患者可同时服用菟丝子,方法是:取菟丝子500克,拣净,水淘,控干,趁润捣之,焙干,再研为细末。每日服2-3次,每次5克.(注:神阙穴即肚脐)。
7.苦瓜茶治糖尿病:将苦瓜去籽去瓤,切片,放阴凉通风处晾干,每日喝茶时,放4-5片,与茶同饮。紫灵芝治糖尿病:紫灵芝,中医药学宝库中的珍品,是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品。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中医药学名著《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均对灵芝有很高的评价,专家认为灵芝“性平,无毒,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可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8.醋豆能治糖尿病:醋豆的炮制和食用方法有三
(1)取生黄豆1斤,洗净晾干(不要在日光下晒),用文火炒熟,放入清洁干燥的广口玻璃瓶内,倒入2斤不含糖的九度米醋,盖好盖子,放置于阴凉处,七天后即可食用。一般每天早晚空腹食用15-20颗豆,不喝醋。
(2)取生黄豆1斤,洗净沥干,放入洗烫消毒过的广口玻璃瓶或搪瓷罐内,倒入2斤无糖九度米醋,浸泡半年或一年即可服用。生吃即可,无豆腥味,好吃且好嚼。每天早晚空腹吃15粒豆,不喝醋。
(3)取黑豆(黑豆又名耜豆,外黑内绿)1斤,洗净晾干,放入清洁干燥的广口玻璃瓶内,倒入2斤无糖九度米醋,盖好盖子,放置于阴凉处,一个月后即可食用。早晚各一次,空腹服用,每次20-25粒豆,不喝醋。食用醋豆时,若有人嫌酸,可把醋豆放入凉开水中涮一下再吃。(上述各方的服用量可根据病情酌情增减)
9.治糖尿病方:黑豆7粒、黄豆7粒、花生米7粒、大枣7粒、核桃1个、鸡蛋2个、将前三味温水浸泡,大枣去核,核桃去皮,切碎,鸡蛋磕入碗中,加适量水打散搅匀,再放入其它各味,不放油盐,上笼蒸20分钟,当早餐吃。
10.玉米缨子水能治糖尿病:取玉米缨子1-2两。放入药锅内加水煎煮,日服3次,每次两小茶杯,不用忌口,连服显效。注:玉米缨子即玉米的雌花。长在玉米棒子前端的红黄颜色的丝状物,俗称苞米胡子,苞米须子。可在玉米将收时去田间采摘,洗净,晒干备用。
11.牛苦胆,荞麦面外敷治糖尿病:荞麦面10克,牛苦胆1个,汁入面调成糊状,填入肚脐眼用纱布固定,每三日换糊一次,一只牛苦胆可用一个月。
12.洋葱葡萄酒治糖尿病:拳头大洋葱一个,平均分成8份,浸泡于500-750毫升葡萄酒内,8天后,每日喝酒50-100毫升,吃洋葱一份,8天吃完
13. 核桃鸡蛋木耳:配方及用法是:核桃2个,鸡蛋2个,木耳2朵,把核桃木耳切碎,把鸡蛋打入碗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再放入切碎的核桃木耳拌匀,不放任何佐料,上锅蒸熟。每天早晨空腹一次吃下。
15. 猪胰子能治糖尿病:将整条猪胰子一分为二,取其一,切成薄片,加山药50克(也切成薄片,干鲜山药均可),放在一起煮汤,20分钟后取下,放凉即可服用(不加任何佐料和盐)。汤白色如大米汤,微腥,日服一次,每次半碗。投一次料可煮2-3次,连服1-3个月。注:猪胰子:也叫猪胰脏,猪横利,色条。
16.鲜山药能治糖尿病:鲜山药120克,洗净,用锅煮熟,饭前一次吃完,每日2次。
17.喝红萝卜汁也治糖尿病:每次服用30-50毫升,每日3次。
18.清代名医叶天士治消渴症特效方:白粉葛3钱 天花粉3钱 麦冬1钱 糯米3钱 共研成末,或做成丸,白水冲服。
19.嫩柳枝条煮水治糖尿病:从柳枝条第一个叶数起,至第七个叶处剪下,洗净入砂锅煮水,开锅后用文火煮15分钟,取汁,每天早晨空腹喝下,连服7天,能把叶子吃掉最好。服后躺下休息15分钟。
20.五味子,核桃益于糖尿病:五味子2汤勺、核桃半个沏入开水当茶饮。
21.苦瓜治糖尿病
(1)生吃:苦瓜去瓤去籽切碎与胡萝卜丝拌匀,放盐醋香油,当菜吃。
(2)做汤:取250克苦瓜去瓤去籽,切碎,入锅加水一碗煮半小时,中晚饭前各饮一半。
22.自我按摩治糖尿病
(1)点按合谷,内关,中渚,足三里,胰(掌面,第一,二掌骨间上端)每日2次。
(2)卯时(5-7时)起床前按摩命门,筋缩,胰俞在第8,9胸骨锥横突起间。
结语:以上的全部内容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糖尿病偏方的知识了,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很多种,大家可以选择最合适自己病情的方法来治疗,不要盲目的去治疗,这样反而会没有效果,最后祝愿大家生活幸福。
它是血糖“调节器”!每天2个动作,简单易学、辅助控糖,实在太好用
74岁的王女士在2005年时检查出糖尿病,血糖高达13.8mmol/L,而且她的血糖一直控制得不好。后来,她在专家指导下学会了一套动作,慢慢将血糖水平稳定了下来。
这套动作就是振腹和开通气街。振腹就是将手掌覆盖在腹部,手心正对肚脐,中指放在任脉上,然后手掌快速振动,按摩腹部。
通过振腹,能激活胰岛素受体,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大量的血糖转化为肌糖,血糖也就降下来了。不过这一方法只是辅助,不能代替药物,想要长期调理,更重要的是开通气街。气街就如同身体中的微循环。开通胸气街,有助于日常的心肺保健。手指按压腋下三寸位置,翻身用身体重量压住,感觉到酸、麻、胀、痛,3~5分钟即可。
日常调理胸气街还可以做擦肩动作,用五根手指的指腹,沿着肋间隙轻揉地擦十几下即可。有宽胸理气、增强心肺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个强心穴——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三横指处,属心包经,对心脏有保护作用。按下去感觉到酸麻胀后,等30秒放开,重复3次即可。
除了胸气街,还有腹气街,就是腹部的微循环,如果腹气街不打通,可能引起一系列不适,比如便秘、腹泻、胃胀、胃酸等。想要疏通腹气街可以适当按摩腹部,尤其是中脘穴、天枢穴和气海穴。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曾说:“摩腹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可见这个动作对于长寿大有裨益。
(我是大医生官微)
人身上自带的六个“特效保健穴” ,常按增强免疫力,延年益寿!
在缺医少药的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很低。往往现在看来很小的疾病,在那时就足以夺去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可是古代的医生,却常常可以年逾古稀,这是为什么呢?除了保持恬淡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外,自我保健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里,我们将古人总结出的六个“特效保健穴”的自我按摩方法分享给大家。
01内关穴,心脏的保护伞
适宜症状:绝大多数心脏疾患,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等。尤其对预防心梗发作具有最突出的效果。
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络”穴,它自古就是中医用来治疗心脏疾病的核心用穴,几乎所有与心脏异常有关的症状均可使用。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面的下段,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大陵穴(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操作: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揉内关穴,不论时间地点,随时可做,以感觉酸胀为度,常常按揉时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至心脏,此为较好的刺激效果,但注意适可而止,不要用力过度。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三指拿捏法拿捏内关穴处的表皮。坚持操作一个月后,患者就可以感到呼吸憋闷、心烦心悸等感觉明显减轻或消失了。
02太溪穴,慢性肾病的良药
适宜症状:绝大多数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特别是对患有慢性肾病,同时表现为浮肿、腰酸腿冷、浑身乏力的患者效果最为明显。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输”穴,古代又称其为“回阳九穴之一”,重在补肾,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觉酸胀为度,不可力量过大以免伤及皮肤。对于肾炎病人,按揉后可使高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少。按摩虽然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03足三里穴,效如参茸的滋补品
适宜症状:一切虚损性疾病,如治疗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产后术后、大病初愈、久患消耗性疾病等。是强壮身体,延年益寿的良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调理阴阳,健脾和胃,通经活络之功。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处。
操作:用同侧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也可以用艾条灸。因为小腿部皮肤较厚,力量可以适当大些。但用力时不可以憋气,否则容易引起血压上升。操作不限时间和场地,但注意每天都要按揉,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04合谷穴,抗击疼痛的自然疗法
适宜症状:各种疼痛,无论外伤还是内科疾病引起的疼痛,均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尤擅缓解晚期癌症病人的疼痛。此外,还可以治疗头晕、恶心等各种异常症状。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疏风止痛,通络开窍之功。中医认为,合谷穴能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坚持按揉刺激该穴,可以获得自然治愈疾病的功效。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掌骨间隙之中点处,或第2掌指关节与阳溪穴之间的中点处,稍靠近食指侧。
操作:用对侧拇指按揉即可,也可用三指拿捏合谷穴处皮肤,随时随地都可以操作。力量可以大些,没有副作用和危险。以感到酸胀且能够忍受为度。
05关元穴,恢复老人青春活力
适宜症状: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痛经、月经不调等症。
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关元穴位于腹下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耻骨联合上2寸处。
操作:常用的方法是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06中脘穴,治疗胃病的专家
适宜症状:绝大多数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尤其对缓解胃痛和治疗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中脘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同时号称胃的“灵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主治各种胃腑疾患。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
操作:常用的方法是按揉法或摩揉法。摩揉,即是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注意手下与皮肤之间不要出现摩擦,即手掌始终紧贴着皮肤,带着皮下的脂肪、肌肉等组织做小范围的环旋运动。使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但以饭后半小时做最好,力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疼痛和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