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炒米糖尿病(炒米糖尿病人可以吃吗)

妙手医生 0
文章目录:

糖友们少吃这些东西,小心危及性命!

糖尿病食疗原则是所有糖尿病人都知道要遵守的,但这个原则绝不是“不吃甜食和减少主食摄入量”这么简单,还有不少食物看似不会威胁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但其实也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平衡。那么到底糖尿病人不能吃什么呢?

爆米花

又称炒米,爆米花属淀粉类食物,由于爆米花燥热伤阴,对阴虚火旺之体的糖尿病人,千万不能吃。正如《随息居饮食谱》所言:“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爆玉米花性同炒米,故也当忌食。

糯米

糖尿病人不宜多吃,因为糖尿病患者是对糖的代谢不正常,忌食多糖食物,而米饭在体内即水解成葡萄糖,尤其是糯米食品,含糖量更高,故当忌食之。

锅巴

为烧饭时所起的焦锅巴,不仅含糖量多,而且易香燥助火,糖尿病患者忌食之。

番薯

俗称山芋、红薯。性平,味甘,它含有大量的糖分,所含的糖主要是麦芽糖和葡萄糖,因此,糖尿病之人忌食之。

性凉,味甘微酸,中医虽说梨能“止消渴”,但应指热病津伤口渴或酒后或暑热烦渴而言,并非是糖尿病的消渴。因为梨中含丰富的糖分,其糖类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所以,患有糖尿病血糖升高者忌食之。

桃子

又称水蜜桃。性质温热。这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升高伴有痈疖之人,尤当忌之。桃子中又含多量的糖分,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及木糖等,其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达7%。因此,糖尿病人切勿食之。

橘子

性凉,味甘酸。中医虽然认为它能生津、润肺、止渴、润燥,《日华子本草》还说它“止消渴”,但这种“止消渴”只是指热病口渴,炎热于渴,或酒后烦渴而言,不能适用于糖尿病消渴症。因为橘子中也含丰富的糖分,包括葡萄糖、果糖及蔗糖,多食更易导致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症情,切忌食之。

柿子

性寒,味甘涩。因柿子中含糖量较高。据分析,每100克熟柿中含糖可达5~20克,包括葡萄糖、蔗糖、果糖等。所以,糖尿病者忌食之。柿饼中的含糖量也很高,同样不适宜糖尿病之人食用。

大枣

又称红枣。性温,味甘,虽有益气补血作用,但它又含有丰富的糖分。据分析,鲜枣中的含糖量可达26%~36%,而干枣中的含糖量能高达60%以上。因此,糖尿病者切勿多食。

荔枝

性温,味酸甜。一方面荔枝性质温热,极易助热上火,加重糖尿病人内热病情;另一方面,荔枝中含多量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其葡萄糖含量高达66%,因此,糖尿病者均当忌食。

香蕉

性寒,味甘,其果肉中含糖量为11%,约占香蕉干中90%以上的糖分,因此,糖尿病患者切忌服食。有人发现,糖尿病人吃了香蕉,可以使尿糖相对降低,并有利于水盐代谢的恢复,认为这可能与香蕉中高钾低钠有关。录之以供参考。不过,既然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还是忌吃为妥。

椰子汁

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对暑热烦渴或发热口渴之人适宜。但对糖尿病之消渴者法当忌之。因为椰子汁中含有葡萄糖、果糖及蔗糖。《异物志》中记载:“椰子,饮其浆则增渴。”这说明糖尿病人误食之,会加重病情,增高血糖,以致“增渴”。

樱桃

不仅含较多的糖,同时其性温热甘涩,易导致内热更甚。如《饮食须知》中说它“味甘涩,性热,多食助虚热。”《随息居饮食谱》也认为:“樱桃甘热温中,不宜多食,诸病皆忌。”糖尿病者切勿多食之。

龙眼肉

一方面由于桂圆肉性质温热,易助热上火,加重糖尿病人的阴虚火旺病情;另一方面它又含丰富的糖,尤其是葡萄糖含量高达25%,同时又含0.2%的蔗糖。所以,糖尿病患者切勿多食。

葡萄

性平,味酸甜。中医认为,多吃葡萄易生内热,故消渴之人当忌食之。由于葡萄中含有很多的糖分,而且主要是葡萄糖,易为人体直接吸收。尤其是葡萄干,仅含17%的水分,其含糖量相对更高。凡有糖尿病者,法当忌食。

当然除了这些水果以外,糖尿病人平时都要服用降糖药物,无论口服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有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化学作用,特别是下面几种药物,使用前必须咨询医生。

1.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作为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常常被用来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等,还能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但是,阿司匹林可以导致口服降糖药的代谢、排泄速度减慢,尤其会增加磺脲类药物的药效。如果原有的磺脲类降糖药的剂量不变,突然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使血糖降得过低,严重者会引起低血糖昏迷。

2. 心得安

心得安,也就是普萘洛尔,常用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心律失常,还有心绞痛。心得安属于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血压,阻碍肝糖原释放葡萄糖,还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引起血糖降低。再加上本身心得安可以缓解心率异常问题,即使低血糖初期出现了心率增加的情况,患者也很难自我发现,未遵医指导下与降糖药一起用,很容易引起低血糖。

3. 强的松

强的松、可的松、地塞米松都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抗炎和抗过敏作用。但这类药物会促进蛋白质分解转变为糖,减少葡萄糖的利用,因此血糖和肝糖原都会增加,升高血糖。所以,原有降糖药即使能控制血糖在合适水平,一旦用了强的松等药,很有可能出现血糖控制不好的情况,糖友要注意。

4. 抗痨药

异烟肼、利福平都是常见的抗痨药,主要用于肺结核病的治疗。不过,这类药物会促进肝脏分泌较多的药魅,加速甲苯磺丁脲的代谢、排泄,影响其药效。所以,使用甲苯磺丁脲片降糖的糖尿病人,若不慎感染肺结核,一定要告知主诊医生用药情况。

5. 雌激素、黄酮体、口服避孕药

现代女性对这几类药物并不陌生,接触几率也很高。但是,这三类药物与降糖药会相互影响疗效,罗格列酮更会使口服避孕药“失灵”。所以女性糖尿病患者有避孕需求时,要多加留意。

6. 部分抗生素

中国目前抗生素滥用情况比较突出,甚至部分人有“无论大病小病都先吃一粒土霉素”的习惯。然而,抗生素并非万能,甚至有时会出现不良影响,对糖尿病人就是如此。据了解,四环素、土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可产生大量乳酸,容易引起糖尿病人酸中毒。

不过,并非糖尿病人完全不能服用上述这些药物,只是由于药物之间会相互影响,所以糖尿病人不慎患其他疾病时,要跟医生说明自身病情以及所用药物,以免发生低血糖、酸中毒等不良事件。

(编辑:雷锋)

微信公众号:妙手健康;微信号:Drmiaoshou

医学研究:一块钱的炒米,是湿气最好的“克星”,便宜且有效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深秋清晨,一场细雨将村庄笼罩在薄雾中,空气中透着湿冷。村里的老中医刘伯站在院里,手里捧着一个陶碗,碗里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炒米茶。他看着远处的山坡,轻轻叹了口气。几十年来,他用这样一碗炒米解决了无数湿气缠身的病人,可如今,年轻人似乎对这种简单的“土方法”不屑一顾。他的目光落在门前的枣树上,树叶上挂着未干的雨滴,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被遗忘的故事。

几天前,村里的裁缝张大娘来找刘伯。她的脸色发黄,眼袋沉重,总觉得浑身沉重乏力,连做两件衣服都觉得吃力。刘伯看了一眼她的舌苔,点了点头。

没开任何昂贵的药,只是递给她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炒米。他嘱咐张大娘,将这些炒米用开水冲泡,每天喝三次,再配合一些简单的饮食调理。张大娘半信半疑,心想这小小的一包米,能有什么奇效?可没想到,短短几天后,她的症状竟然大大缓解,脸色也红润了不少。

这件事在村里传开后,很多人都好奇,炒米竟然能治病?更令人意外的是,这种方法不仅在村里流传,还出现在一些古代医书中。刘伯翻出一本泛黄的《本草纲目》,指着其中一段说:“炒米,性温,能化湿,止泻,健脾胃。”原来,这看似平凡的炒米,竟隐藏着许多奥秘。

关于炒米的功效,实际上早在古代就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炒米有助于化湿健脾,特别适用于脾胃虚弱之人。中医认为,湿气是百病之源。湿气长期滞留体内,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引发头晕、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等症状。现代医学也发现,湿气过重会影响人体的代谢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甚至诱发慢性炎症。

而炒米之所以能对抗湿气,其关键在于其“性温”。通过炒制的米,去除了部分寒性,变得更加温和,能帮助脾胃运化湿气。此外,炒米还能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现代研究表明,米在炒制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芳香物质,这种物质不仅能刺激胃液分泌,还能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在中国的多个地区,炒米茶是一种传统饮品,特别是在南方湿气较重的地方。广东、福建等地的居民常用炒米泡水喝,作为日常养生的方式。甚至在一些医学研究中,也证实了炒米对改善湿气引起的胃肠不适有显著效果。

湿气并非无处不在,但却容易被忽视。现代人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偏好冷饮和油腻食物,加之缺乏运动,导致湿气侵入体内。裁缝张大娘的情况,正是典型的“湿气入体”。她长期坐着工作,缺乏运动,常吃剩饭剩菜,最终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湿气的危害不仅体现在体表的倦怠、乏力,还会深入到五脏六腑。中医认为,湿气过重会导致“湿困脾阳”,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具体表现包括面色晦暗、舌苔厚腻、食欲减退、关节酸痛等症状。长期下去,甚至可能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很多人忽视了湿气的存在。有些人每天空调房、冷饮不断,湿气在不知不觉中侵入体内。即使出现了疲惫、头重脚轻等症状,也往往以为是劳累所致,直到湿气变成顽疾,才后悔莫及。

炒米的制作极其简单,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只需取适量大米,用小火慢慢干炒,直到米粒变黄,散发出浓郁的米香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炒米不宜炒得过焦,否则会损失其营养成分。

炒米的使用方式也很灵活。最常见的是将炒米泡水饮用,每次取一小把炒米,用开水冲泡,焖几分钟后即可饮用。对于胃寒或湿气较重的人,可以加入一些生姜片一起冲泡,效果更佳。一些地方还有将炒米与红枣、枸杞等搭配煮粥的做法,不仅口感丰富,还能增强养生效果。

炒米茶的味道清香,入口微甜,既能解渴,又能养胃,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健康饮品。对于湿气较重的人群,坚持饮用炒米茶,不仅能帮助祛湿,还能改善脾胃功能,提升整体免疫力。

刘伯的故事和炒米的功效,或许能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传统中医的魅力。现代医学虽然发展迅速,但一些简单的传统方法,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炒米作为一种家喻户晓的养生方式,正是这种传统智慧的体现。

事实上,炒米的用途不仅限于祛湿。在一些地区,人们还将炒米作为缓解腹泻的“急救药”。炒米茶能有效减少肠胃的不适,特别是对于脾胃虚弱、易腹泻的人群来说,效果尤为显著。此外,炒米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帮助中老年人延缓衰老。

当前,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饮食与生活习惯对身体的影响。一些健康机构甚至将炒米茶纳入日常健康饮品的推荐清单中。炒米,这种看似普通的食材,正在以其独特的健康价值,赢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如今,刘伯的炒米茶不仅在村里流行,甚至吸引了附近城市里一些人的注意。有一天,一位从城里来的年轻营养师找到刘伯,希望能将这种传统的养生方式推广到更广泛的群体中。她计划将炒米茶加工成袋泡茶的形式,让更多人能方便地享受到这种健康饮品。

刘伯笑着摇了摇头:“健康这件事,重在坚持。炒米一块钱就能买到,可很多人宁愿花几百块买保健品,也不愿相信一块钱的价值。”他的话让营养师陷入了沉思。

也许,炒米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健康的方法,更是对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一种提醒。那些被我们忽视的传统智慧,往往隐藏着巨大的价值。炒米,这种最朴素的养生方式,正是湿气的“克星”,也是现代人寻找健康的一种启示。

村里的枣树上,雨滴终于滑落,带着一缕清香,滋润着大地。刘伯放下手中的碗,走回屋内,心中隐隐期待着,这碗炒米茶的故事,能走得更远,让更多人受益。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糖尿病人不能吃米饭?没想到,一碗饭的学问这么多

作者:叶婷 范志红

为了控制体重,控制痘痘,要吃低血糖反应的三餐,还能不能吃米饭呢?很多人都在为此烦恼。

米饭的确是高血糖指数(GI)的食物,书上都是这么写的。不过,并不是所有米饭的血糖反应都一样高。在吃米饭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既能吃到大米饭,又能适度控制餐后血糖。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大米饭,GI值才能低一些呢?

其实,米饭的血糖反应到底有多高,和大米的品种、加工、烹调方法等细节都有密切的关系(Kaur et al, 2015)。这里就给大家做个梳理,只要做得合理,糖尿病人也是可以适当吃米饭的。

首先,大米的品种不同,血糖反应有差异。

选择大米颗粒细长的籼米(如泰国香米、印度米、南方籼米类型),血糖指数会低一些。这主要是因为粳稻和籼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例不同。

短圆的粳米(如东北稻花香、天津小站米、日本越光米之类),质地更粘些,中国人最爱吃,而它们的血糖指数就高一些。

粘性的糯米(它们是粽子、汤圆、打糕、糍粑之类的原料)则更高一些,甚至超过白糖。

一般来说,米粒的外观上看更为细长,直链淀粉含量越高,则GI值越低。直链淀粉含量高所需的糊化温度高,同时直链淀粉还可与脂肪形成复合物,降低消化吸收率。直链淀粉高的大米,在口感上表现为比较「散」,粘性小,质地略耐嚼,而且冷后容易变硬回生。

比如说孟加拉大米(Bangladeshi white rice)直链淀粉含量约为27%,GI值为37;印度香米(White basmati rice)直链淀粉含量20-25%,GI值为50-58;东北大米的GI值则高达83(中国食物成分表第二版)。

国内有研究比较了10种不同的稻米的体外模拟消化速度,并做了血糖反应预测,发现我国南方的籼米GI预测值低于北方的粳米,粳米又低于糯米。在糯米当中,长粒的糯米(籼糯米)又高于短粒的糯米(粳糯米)(王淑颖等,2012)。日常所吃的糯米食物血糖反应都特别高,比如糯米饭的GI值高达106。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它的直链淀粉含量低于1%。

其次,烹调时间和加水量影响也不小。

选择了相对低GI值的大米品种后,并不意味着烹饪后的大米饭就一定有低的GI值,毕竟人们不可能直接吃生米,烹饪条件影响很大。一般来说,煮饭时间越长,GI值越高。比如说大米煮5分钟GI值仅为58,但煮了15分钟后GI值就跃升到了83,一下从中等GI值食物变成了高GI值食物。

煮米饭时加水的操作也有影响,一般来说,同样的大米数量,加水越多则煮出的饭越软,GI值越高。同样的加水量,先浸泡几个小时之后再煮,和不泡米直接煮饭相比,泡米之后煮出来的米饭GI值显著高于未浸泡的。

第三,烹调方式也影响到米饭的血糖反应。

同样加水量时,蒸米饭的GI值高于煮米饭和炖米饭(Steaming also gave a larger PPG response than boiling and simmering)。当然也可以理解,若按同样烹调时间、同样加水量来比较的话,用压力锅煮的饭,比用普通电饭锅煮的饭血糖反应会更高。

还有研究讨论了添加油脂对米饭血糖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先把米饭做好再做成炒饭的时候,血糖反应预测值略有下降,这是因为形成了淀粉-脂肪复合物而降低了消化速度。如果把油脂加入米饭中,或者先用油炒米,再煮熟,血糖反应预测值变化并不大(Kaur B,2015)。

第四,大米加工工艺会影响米饭的血糖反应。

稻米去壳之后叫做糙米,这时它的颜色是淡褐色,常常带点绿色。有色品种的糙米可以是红色、紫色、黑色、绿色的。普通糙米经过精磨和抛光之后,变得又白又亮,就是我们日常吃的精白米了。

有多项研究发现,如果把白米饭换成糙米饭或加入杂粮一起煮的饭,能降低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所以,很多营养学家提倡吃糙米,日本也推荐用一半白米和一半糙米混合起来煮米饭。

那么,如果不吃糙米,吃去掉米糠的米,是否存在一种精制既可以降低GI值又能提高营养素含量呢?还真有这种让其它大米羡慕嫉妒恨的东西——蒸谷米。

蒸谷米是以稻谷为原料,经清理、浸泡、蒸煮、干燥等水热处理后,再按常规稻谷碾米加工方法生产的大米制品。先对稻米进行带壳蒸煮,在这个过程中,稻壳及糊粉层中的维生素、无机盐类等水溶性营养物质向内扩散到胚乳中,大米内部的营养素含量就上升了。这样,再碾掉米糠时,营养素损失就小多了。而且国外研究早就确认,蒸谷米的GI值比普通精白米低一些。

然而,虽然粮食加工业为了健康而推出蒸谷米,很多人嫌弃它的颜色发黄,觉得口感不够软,市场反应不佳。(我经常叹息,由于消费者缺乏相关知识,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往往卖不出去,不健康的东西倒是卖得很好……然后还抱怨企业不给生产健康的产品……)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在网店找找这类产品,买一小份尝试一下,蒸谷米至少比糙米好煮多了。如果可以接受的话,用它来替代精白大米,对健康是有益的。

很多人会问:我直接用糙米煮饭,不就能把血糖反应控制好么?

有研究证明,吃糙米饭对预防包括糖尿病在内的慢性疾病有利(Zhang G, 2010)。的确,糙米饭确实GI值会比白米饭低一些。比如说,同样是长粒的籼米,若以精白籼米饭的GI值为100来比较,那么长粒籼糯米饭(也是精白米)是112,长粒的黑籼米(属于黑色的糙米)则是92(王淑颖,2013)。

不过,烹饪方式对最终大米饭影响非常之大,尤其值得重视。比如说我们通常认为糙米的GI值低于大米,但我们实验室及其它相关研究都发现一些烹饪方式会升高糙米GI值,甚至让它和精白大米几乎相当。

毕竟多数人吃惯了精白细软的白米饭,对于外面有个硬皮的糙米相当不满。为了改善口感,就要把它做得软点顺口点。于是,先经过几个小时浸泡,再小火慢煮,或者压力锅蒸煮,让它充分软烂,这样口感上就好吃多了。不过,伴随着这种柔软好吃,糙米的血糖反应也会明显上升。

有台湾研究证明,糙米饭的血糖反应可以高达82,和白米饭几乎相当(白米煮之前是不用泡的)。研究者表示,之所以测出82的高水平,可能是因为糙米在烹调之前浸泡了一夜再煮,煮的时候就会比较容易软烂,餐后血糖反应就会高一些(Lin MA,2010)。

第五,降温和冷藏降低米饭的血糖反应

煮饭后冷却,放一段时间,也会提高抗性淀粉含量,感官上会让米饭嚼起来更硬,但只有籼米冷藏之后能引起消化速度的明显差异,粳米的变化较小,糯米则没有这种效果(王璐,2010)。如果想得到这种效果,可以将米饭放入冷藏室,这样回生变硬的速度最快。

我认为,在前面所说的台湾研究中,让糙米饭血糖反应升高的原因还有一个,在这项实验中,糙米饭是刚煮出来趁热吃的。日本人吃米饭往往是做成饭团、饭卷,是凉着吃,而凉着吃的时候,米饭有一定程度的回生反应,和刚煮出来的新鲜状态相比,餐后血糖反应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吃在冰箱里放一夜的冷米饭,对控制血糖反应有一定效果。只是,吃凉饭毕竟不那么好吃,而且对于消化不良者来说,就有点增加胃肠负担了。

当然,即便提前浸泡后煮糙米饭的GI值看起来比较高,它仍然比白米饭值得吃,因为其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要高2-3倍。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增加营养素也有利于控制病情。再说,把糙米略放凉一点再吃,让它有点「嚼劲」,它的血糖反应就会下降。

总之,要想吃到GI值比较低的米饭,就要选择GI低一些的品种(比如质地略硬的长粒米),或者蒸谷米,千万不要选择糯米。在能煮熟的前提下,选择偏短的烹饪时间,偏少的加水量,不要长时间地提前浸泡,以降低米饭的GI值。这样就多少有点弹牙的咀嚼感(多少都会牺牲一些那种黏黏软软的口感了……)

考虑到米饭不加油也不加盐,热量值不算太高。它的餐后血糖峰值虽然高,但后期的血糖水平比较稳定,和面包、馒头之类相比,较不容易出现餐前低血糖情况,所以它并不是减肥者和糖尿病人百分之百要戒掉的食物,但降低白米饭的比例是必须的。

比如说,早餐主食吃燕麦粥,午餐主食吃白米饭,晚餐主食吃杂粮豆粥,至少让家人可以有一餐吃得比较愉快,他们的情绪也就能够得到满足。

如果能选择高直链淀粉含量的大米品种或者蒸谷米,减少浸泡时间,略减加水量,再配合丰富的蔬菜和蛋白质菜肴,人们可以继续享受每天一餐大米饭的陪伴,同时兼顾血糖控制和预防肥胖的目标。